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LIF组(采用OLIF治疗,20例)和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2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测量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采用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及ODI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OLIF组短(少)于MIS-TLIF组(P<0.05)。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OLIF组均优于MIS-TLIF组(P<0.001),术后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OLIF术中出血量更少,在恢复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49-1753
[目的]比较分析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后路椎间融合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选择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后路椎间融合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3年采用三种不同的后路融合术治疗的1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单纯植骨融合组45例,双枚Cage融合组50例,单枚Cage结合足量椎间植骨组95例,对住院资料及术后2年以上临床与影像学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三组间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术后随访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Cage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随访时3组间JOA评分改善优良率、JOA评分及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单纯植骨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率高于双Cage组和单Cage组(P0.05)。[结论]三种椎间融合手术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的3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及手术节段椎间Cobb角,并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随访10~12年,平均11.3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I及影像学测量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总融合率为94.7%(36/38)。12例(31.6%)患者相邻节段发生退行性变。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凸,未见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LIF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观察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术后2周、12个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91例(97.85%)植骨融合。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结论 OLIF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斜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DL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OLIF治疗15例(OLIF组)、采用TLIF治疗15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融合、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恢复情况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5±2.3)个月,末次随访时OLIF组均获得椎间融合,TLIF组1例未完全融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ODI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 d时OLIF组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治疗DLS近期临床疗效良好。OLIF创伤小,ODI、椎间和椎间孔高度恢复优于TLIF。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OLIF加后路经皮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1例L4椎Ⅰ~Ⅱ度退变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加后路经皮固定术(OLIF组),21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结果,采用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下腰椎前凸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痛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行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复查X线片示融合器固定牢固,无明显移位,椎弓根螺钉无断裂及松动。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下腰椎前凸角、腰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OLIF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下腰椎前凸角较MIS-TLIF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加后路经皮固定术治疗L4椎Ⅰ、Ⅱ度退变性滑脱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及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术后椎间融合器(Cage)移位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7年3月因腰椎术后Cage移位进行翻修手术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应用OLIF进行翻修(OLIF组),22例应用PLIF进行翻修(PLIF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初次手术至翻修手术间隔、初次融合节段数、Cage移位椎间隙及术前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age移位椎间隙的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以及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 d及3、6、12个月行腰腿痛VAS评分评价,术后3、6、12个月行ODI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测量Cage移位椎间隙的SL、DH及LL并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分级标准判断新植入Cage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 OLIF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LIF组(t=-12.425,P=0.000);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OLIF组2例(11.1%)术后出现大腿麻木,1例(5.6%)出现屈髋无力;PLIF组2例(9.1%)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9,P=0.642)。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SL、LL、DH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OLIF组SL和DH显著大于PLIF组(P0.05),两组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CT检查示手术椎间隙均骨性融合,按照Bridwell分级标准,OLIF组Ⅰ级12例、Ⅱ级6例,PLIF组Ⅰ级13例、Ⅱ级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6,P=0.627)。随访期间均未出现Cage再移位或下沉,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OLIF及PLIF治疗腰椎术后Cage移位可获得相似的临床效果。OLIF能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恢复Cage移位椎间隙SL及D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age加压与否对腰椎退变性疾病行PLIF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01,我院行P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术中均予以Cage加压固定处理;观察组30例,术中不予以Cage加压固定。对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腰椎前凸角和椎间孔高度改善均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腰椎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行PLIF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和SF-36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增加与VAS评分、ODI指数和SF-36评分的改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PLIF手术中无论Cage加压与否,对Cage稳定性和融合率均无明显影响;Cage不加压更利于保持术后患者机体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但与PLIF手术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PLIF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PLIF)与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7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行OLIF手术36例(OLIF组),mis-PLIF手术37例(mis-PLIF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疗效指标和影像学相关指标,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mis-PLIF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在术后3 d~2年内显著改善(P<0.05);OLIF组患者在术后3 d、2周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mis-PLIF组(P<0.05).与术前比较,OLIF组、mis-PLIF组患者的椎间隙前缘、后缘高度均在术后3 d有明显增加,术后2年时虽有轻度丢失,但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OLIF组术后3 d、2年时的椎间隙前缘高度均显著高于mis-P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2年的椎管矢状径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OLIF组患者术后3 d和2年的椎管矢状径均显著小于mis-PLIF组(P<0.05).两组患者融合率均为100%;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融合器移位或下沉等情况,mis-PLIF组患者未发生钉棒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OLIF手术与mis-P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OLIF手术的创伤性更小,术后椎间隙撑开高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偏少;而mis-PLIF手术对椎管矢状径的改善程度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手术治疗5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28例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组),2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24.38±5.5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OLIF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优于PLIF组(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侧凸Cobb角、SVA、CVA、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较均术前明显改善(P0.05),OLIF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微创手术,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行OLIF与MIS-TLIF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OLIF治疗28例(OLIF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7~84(63.00±9.38)岁;采用MIS-TLIF治疗30例(MIS-TLIF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8岁(61.13±11.10)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DLS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B组(20例,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椎间隙高度、硬膜囊横断面积、椎间孔面积评价手术减压效果.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高度、硬膜囊横断面积及椎间孔面积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A组JOA评分及ODI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开放TLIF,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DLSS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加快恢复速度,改善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1岁,平均61岁;病程6个月-6年。腰椎管狭窄症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潜行减压范围:单节段24例,双节段4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结果:2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JOA、VAS评分(17.9±2.2、2.8±0.7)与术前(8.5±1.7、8.6±1.2)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8例患者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单侧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能明显节省医疗费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永生  李强  王洋  张承韶 《中国骨伤》2022,35(2):142-147
目的:探讨微创经腹膜外斜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中早期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以OLIF术式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1~72(63.15±7.22)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后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采用TLIF(n=64)和PLIF(n=52)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率和医源性神经功能损伤(INRD)情况,以及手术节段滑脱程度、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结果两组的融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VAS评分、ODI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IF组术侧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肢体的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TLIF组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TLIF组在维持局部腰椎前凸角度方面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在恢复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方面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及PLIF在INRD发生率,恢复局部腰椎前凸角度、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方面各有优劣,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入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5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42~102(74.6±19.7)个月后,发生ASD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发生ASD的节段均位于原融合节段上方,应用OLIF联合/不联合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标准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7.7±6.8)个月,手术时间(87±35)min,单节段手术时间(64±8)min(不含内固定操作),术中出血量(74.2±28.8)mL,住院(6.7±1.9)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VH、DH较术前分别增加(4.5±2.1)mm和(3.2±1.9)mm,IFH较术前增加(5.7±1.6)mm。2例(18.2%)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损伤,Cage下沉,术中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发生腹膜撕裂,术中请胃肠外科专家手术修复;1例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下肢症状,1例出现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屈髋肌力3+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OLIF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ASD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近期随访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患者48例,其中22例采用OLIF治疗(OLIF组),26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影像学资料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DH)、椎管横截面积(CSA)及椎间孔面积(FA)。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4~45个月,平均32.8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OLIF组VAS评分和ODI优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82例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8.9±4.1)岁;病程(14.1±5.7)个月;单节段病变5例,多节段病变36例;运用单纯Bacfuse棘突间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69.1±4.0)岁;病程(14.4±5.5)个月;单节段病变6例,多节段病变35例;运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Bacfuse棘突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腰痛程度(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椎间盘后缘高度与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椎间盘后缘高度与椎间孔高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4.9%、0.0%)均低于对照组(19.5%、9.8%);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的临床效果理想,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椎间盘后缘高度与椎间孔高度,且可降低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