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免疫调节剂对烫伤大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调节剂对烫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McAb APAAP桥联酶标法、琼脂溶菌板法和MTT比色法等技术,分别测定了各组烫伤大鼠不同时相腹腔Mφ各种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烫伤后大鼠腹腔Mφ表面Ia抗原表达率降低,抗原提呈能力减弱,对念珠菌的噬菌率下降,溶菌酶活力减低,TNF分泌增高,且伤后第10天比第5天更明显。以上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经不同免疫调节剂治疗后,各组烫伤大鼠腹腔Mφ各种功能明显改善,各项指标与未用药的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烫伤后早期腹腔注射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可明显改善伤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调节剂对烫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 McAb APAAP 桥联酶标法、琼脂溶菌板法和 MTT 比色法等技术,分别测定了各组烫伤大鼠不同时相腹腔 Mφ各种功能的变化。结果①烫伤后大鼠腹腔 Mφ表面 Ia 抗原表达率降低,抗原提呈能力减弱,对念珠菌的噬菌率下降,溶菌酶活力减低,TNF 分泌增高,且伤后第10天比第5天更明显。以上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经不同免疫调节剂治疗后,各组烫伤大鼠腹腔 Mφ各种功能明显改善,各项指标与未用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烫伤后早期腹腔注射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可明显改善伤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锌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正常饲料组(N组),创面补锌组(W组),口服补锌组(H组),后三组动物致烫伤。各组分别于伤后1,3,7天活杀8只大鼠,留取血清、烫伤皮肤,观察不同途径补锌对烫伤大鼠血清锌、生长激素、皮肤锌、羟脯氨酸的影响。结果N、W组血清、皮肤锌伤后第1天下降,而H组明显上升,分别为N组的2.4,2.0倍(P<0.01),W组伤后3,7天皮肤锌明显增加,分别为N组的1.3,1.5倍(P<0.01)。伤后各组生长激素均呈上升趋势,第3天达高峰,以H组上升最明显,分别为伤前和N组的2.5,1.8倍(P<0.01)。烫伤皮肤羟脯氨酸各组均呈下降趋势,N组最明显,伤后7天低于伤前1/2,而W组羟脯氨酸伤后7天回升,约为N组的1.5倍(P<0.01)。结论口服补锌能快速提高血清、皮肤锌含量和生长激素水平,创面补锌明显增加羟脯氨酸含量,两种补锌途径应同时并举,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头孢噻甲羧肟对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分不同时相(伤后3,6和12h)腹腔注射头孢噻甲羧肟,并通过血液,内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头孢噻甲羧肟对预防烫伤大鼠绿脓杆菌肠源性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伤后3h和6h开如用药组,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和P<0.05),而伤后12h开始用药组则无明显降低(P>0.05),但其肝,肾组织中的菌量也明显减少(P>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分不同时相(伤后3、6和12h)腹腔注射头孢噻甲羧肟,并通过血液、内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头孢噻甲羧肟对预防烫伤大鼠绿脓杆菌肠源性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伤后3h和6h开始用药组,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和P<0.05),而伤后12h开始用药组则无明显降低(P>0.05),但其肝、肾组织中的菌量也明显减少(P<0.01)。同时我们还动态观察了烫伤大鼠血液和内脏组织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表明,用药后血、肝和小肠粘膜中能迅速达到有效药浓度,并维持4h以上,但肠系膜淋巴结中未检测到药物。提示: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短程使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对预防肠源性感染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了强啡肽A(DynA)对烫伤大鼠淋巴细胞内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并观察了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旨在探讨DynA调节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的机制。结果表明,烫伤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与白细胞介素2(IL-2)的生成明显降低,脾淋巴细胞内cAMP的含量明显升高,而cGMP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烫伤大鼠血清可抑制正常大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IL-2的生成,并使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DynA可增强烫伤大鼠淋巴细胞转化和IL-2的生成,降低细胞内cAMP含量,钠洛酮可翻转DynA的这种作用。DynA还可改善烫伤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抑制作用,降低烫伤大鼠血清引起的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提示DynA可增强烫伤大鼠的免疫功能,且这种作用与淋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的组织分布特点及其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2,24,48,72h活杀动物。留取组织或血标本,分别检测组织内毒素的含量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烫伤后肝、脾、肺组织内毒素含量明显增高,其中以肝组织升高幅度最大。同时,伤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显著增高(P<001),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呈持续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肺、肾组织内毒素含量分别与肺组织MPO活性及血清肌酐(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烫伤早期肠道内毒素移位并聚积于局部组织中,且持续较长时间,组织内毒素在诱导器官功能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食管癌病人根治术后,随机分为PN组和非PN组进行对比观察,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8天检测IgG、IgA、IgM、C3、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IL-2等的改变。结果食管癌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第1天,IgG、IgA、IgM、C3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周PN组IgG、IgA、C3恢复较快,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与非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D+3、CD+4、CD+4/CD+8比值术后第1天下降明显,而PN组术后1周迅速恢复并明显超过术前水平,与非P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NK细胞活性术后第1天也明显降低,IL-2显著减少。术后1周NK细胞活性IL-2PN组较非PN组恢复较快,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低下,应用PN包括脂肪乳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并相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作者观察了重度烟雾吸入伤兔血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合成释放PAF的变化。结果发现伤后1小时,血PMN释放PAF即明显增加,24小时仍高于伤前值(P<0.01);伤后24小时,AM释放PAF也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7.5mg/kg,iv,1/2h)PMN及AM释放PAF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PAF与吸入性损伤有一定关系,用粉防已碱抑制PAF与吸入性损伤有一害关系,用粉防已碱抑  相似文献   

10.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腹腔内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1,6二磷酸果糖(FDP),另一组代之以生理盐水做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7、14天检测血清酶学变化、胃泌素含量和体外肝细胞培养蛋白质合成及DNA合成。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术后3天ALT较对照组迅速降低(P<0.01);血浆脯肽酶(PLD)在术后7天、14天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胃泌素测定在术后3天、7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肝细胞体外原代培养 ̄3H-亮氨酸掺入法显示治疗组术后3天蛋白质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H-TdR掺入肝细胞DNA合成,治疗组术后各期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大鼠大块肝切除后应用HGF和FDP,对急性肝损伤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对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30%TBSA Ⅱ度烫伤模型,将7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8只)、烫伤组(30只)和血必净治疗组(30只),分别于伤后8、24、72 h处死取材.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RT-PCR法检测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分别以积分吸光度比值、吸光度值表示.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烫伤组大鼠肝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伤后24 h较多;治疗组则明显减少.与假伤组比较,烫伤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于伤后8~72 h显著增强(P<0.05或P<0.01).与烫伤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伤后24、72 h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分别为0.60±0.15、0.55±0.07,蛋白水平分别为163±13、160±16,显著低于烫伤组的0.75±0.12、0.78±0.11和200±13、175±14(P<0.05或P<0.01).结论 HMGB1 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了严重烫伤大鼠肝组织炎性反应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明显下调HMGB1表达,有助于减轻延迟复苏导致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烫伤+乌司他丁治疗组(n=32)。后两组大鼠制作30%TBSAⅢ度烫伤模型,伤后即刻腹腔注射林格液或乌司他丁+林格液抗休克,创面涂碘伏抗炎。假烫组于37℃水浴中12S行假烫。各组分别于伤后1、3、5、7d腹主动脉无菌采血,并分离获取大鼠脾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脾组织HMGBl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结果: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脾组织HMGBl水平在伤后1~7d显著升高(P〈O.01),伤后3d时表达量最高,分别为0.66±0.10、0.22±0.05(t=10.91,P〈0.01);乌司他丁治疗后1~7dHMGB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伤后5d表达量最低,分别为0.32±0.07、0.63±0.07(t=9.61,P〈0.01)。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CD4+CD25+Treg表达在伤后逐渐上升,伤后3d时达到峰值(5.42±0.56)%;乌司他丁治疗后,CD4+CD25+Treg于伤后3、5、7d显著低于烫伤组(P〈O.01),伤后5d时最低(2.23±0.21)%。结论:严重烫伤后大鼠脾脏HMGB1水平的持续升高对其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具有显著的影响;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抗炎药物能够降低伤后HMGB1的表达,改善烫伤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一次性切痂对烧伤后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30%TBSAⅢ度烧伤大鼠立即切痂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切痂组和切痂组,于伤后1,3,6,12和24h检测血浆肌钙蛋白T(Tn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指标。结果烧伤后3h血浆TnT即显著升高,伤后6h血浆TNF显著高于伤前,心肌组织中TNF也在伤后12h显著升高。未切痂组与切痂组比较,伤后1~3h未切痂组TnT、TNF略低于切痂组,烧伤6h后,未切痂组TnT显著高于切痂组,烧伤12h后,未切痂组TNF显著高于切痂组。TNF与TnT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TNF是引起烧伤后心肌损伤的重要因素,且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伤后即行一次性切痂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这可能是其对烧伤后并发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4组。麻醉后假伤组背部给予30%TBSA的模拟烫伤。其余大鼠背部给予30%TBSAⅢ度烫伤,之后分为单纯烫伤组:烫伤后不补液;早期复苏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 land公式用复方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延迟复苏组:烫伤后6 h给予液体复苏,方法同早期复苏组。分别于伤后0.5、1.0、2.0、3.0、7.0及21.0 d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在相同时相点采集大鼠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分别于采血前测量各组大鼠体重,采血后取完整肝组织称重并计算肝重:体重比值。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早期复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轻于其余两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TC、TG、ALP的含量按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单纯烫伤组顺序依次增高,HDL的含量依次降低。伤后大鼠肝重:体重比值升高,伤后1.0 d延迟复苏组与早期复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0 d,单纯烫伤组、延迟复苏组与早期复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烫伤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与HD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37,P<0.01),与AL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与T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25,P<0.01),与肝重:体重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1)。其他指标与烫伤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可以减轻烫伤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降低其发生率,有利于促进肝细胞损害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深Ⅱ度烧伤后皮肤活力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氧耗量、琥珀酸脱氢酶、Schif’s碱及创面愈合时间为指标,以金属硫蛋白作为保护剂外用于烫伤创面,分别采用空白对照及5×10-6mol/L,1×10-5mol/L两种浓度,测定伤后8,24,48h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皮肤氧耗量、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Schifs碱含量明显升高。应用金属硫蛋白保护后,皮肤活性(氧耗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Schif’s碱含量下降(P<0.05或P<0.0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2天。结论烫伤组织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一定的关系,而金属硫蛋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药AIDA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吗啡耐受组(M组)、AIDA组(A组)、吗啡加AIDA组(M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连续给药8 d,每天2次.行为学上测定大鼠甩尾潜伏期(TFL)观察大鼠吗啡耐受情况,根据公式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8d后处死动物,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并比较每组脊髓背角蛋白pCREB表达量.结果 第1、2天M组和MA组MPE%明显高于C组(P<0.01),但随着用药天数增加,M组的MPE%逐渐下降,第7天后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第3至第8天MA组MPE%显著高于M组(P<0.01).MA组各时点MPE%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M组脊髓背角pCREB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MA组pCREB表达量亦较C组和A组升高(P<0.05).结论 吗啡耐受时pCREB表达上调.AIDA可以延缓吗啡耐受形成,其机制与抑制pCRE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壮骨胶囊防治类固醇大鼠肾阳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泼尼松建立类固醇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探讨壮骨胶囊对类固醇性骨质疏松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醋酸泼尼松按4.5m g/kg 灌胃,每周2 次,共90 天,同时设立对照组和壮骨胶囊和康力龙防治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胫骨近端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并取血液作各项生化指标检查。 结果壮骨胶囊组对类固醇所致的大鼠骨量减少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还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研究还观察到壮骨胶囊有血钙下降及血锌明显增高表现。结论 壮骨胶囊对泼尼松所致的类固醇性骨质疏松有预防作用并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型及其介导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组32只、烫伤组32只、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32只.后2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6 h腹腔注射林格液或EP液延迟抗休克,伤后12 h起每隔12 h给予4 mL林格液或EP液至伤后48 h;假烫组除于37℃模拟烫伤外其余处理同烫伤组.于伤后1、3、5、7 d处死各致伤组大鼠,另处死正常对照组大鼠,免疫磁珠法分离大鼠脾脏CD4~+CD25~+Treg,ELISA法检测脾脏HMGBI含量及T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表面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进行多组间方差分析和2组独立样本间的t检验.结果 (1)烫伤组大鼠脾脏HMGBI含量伤后1~7 d显著高于假烫组,其中第1天达峰值[(46.7±8.3)ng/mg蛋白];EP治疗组大鼠脾脏HMGBI含量伤后1~7 d明显低于烫伤组.(2)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伤后1~5 d CTLA-4表达明显增强(t值分别为10.459、12.051、4.029,P<0.05或P<0.01);EP治疗组伤后1~7 d CTLA-4表达较烫伤组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796、9.913、9.581、10.022,P<0.05或P<0.01).(3)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伤后1~7 d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抑,其中伤后1 d达低谷(0.167±0.059);IL-2水平伤后1~7 d显著下降,其中伤后5 d达低谷(44±24)pg/mL.与烫伤组比较,EP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受抑状态明显缓解,且IL-2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严重烫伤后HMGB1产生可诱导Treg向成熟发展,从而介导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下,免疫功能抑制.EP通过抑制HMGB1的合成与释放,改善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红外线治疗仪对烫伤大鼠皮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红外线治疗仪对烫伤大鼠皮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 39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组和治疗组 ,每组 13只。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 ;烫伤组大鼠背部仅造成深Ⅱ度烫伤 ,不作其他处理 ;治疗组大鼠背部致深Ⅱ度烫伤后 2d,用红外线治疗仪连续照射创面 5d。伤后 3、7d取各组大鼠伤部皮肤组织 ,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同时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掺入法检测组织DNA合成量 ,并测定组织通透性、组织水肿程度及丙二醛 (MDA)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伤后 7d烫伤组大鼠伤部皮肤表皮脱落 ,出现溃疡 ,毛囊明显萎缩及破坏 ,大量胶原形成 ;治疗组大鼠皮肤光滑度较好 ,毛囊轻度萎缩 ,可见少量胶原纤维。治疗组大鼠伤后 7d3 H TdR掺入率为 (185 6 .33± 343.81)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min-1·mg干组织-1,明显高于烫伤组(135 3.95± 2 74 .4 8)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min-1·mg干组织 -1(P <0.0 1)。烫伤组大鼠伤后组织通透性、组织水肿程度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与烫伤组比较 ,上述指标数值明显偏低 (P <0.0 1~ 0.0 0 1)。  结论 红外线治疗仪有促进皮肤组织代谢和组织修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