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于我科实施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治疗的患者83例,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器械进行患牙拔除,实验组采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进行患牙拔除。观察比较2组牙根折断、牙龈撕裂、邻牙松动、舌侧骨板骨折、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脱位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组下唇麻木、干槽症、面颊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2组手术时间、拔牙窝的完整性、疼痛VAS评分、满意度评分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牙根折断、牙龈撕裂、邻牙松动、舌侧骨板骨折、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脱位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唇麻木、干槽症、面颊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拔牙窝的完整性、VAS评分、满意度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用于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难度低,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和效率高的特点,可显著降低患者对拔牙产生的恐惧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T形切冠法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 例患者随机纳入2组,分别采用横T切冠法(60例)和纵T切冠法(6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采用SPSS 22.0软件包比较2组拔牙时间、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术后疼痛及开口受限程度的差异。结果:横T组手术时间为(17.41±3.72) min,显著长于纵T组的(15.22±2.53) min(P<0.05),但术中焦虑程度较低(P<0.05)。2组术后疼痛评分及开口受限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横T法有助于缓解术中焦虑,而纵T法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拔牙术拔除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及对VAS评分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需要拔除阻生智牙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方式,实验组采用微创拔牙术,术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手术效果、龈沟液中炎症介质(PTX3、ICAM1、MPO、PGE2)、应激介质(PPARr、GPx、T-AOC、ROS、MDA)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治疗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开口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PTX3、ICAM1、MPO、PGE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PPARr、ROS、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GPx、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干槽症、开口受限、水肿、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拔牙术在阻生智牙拔除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减轻局部炎症应激反应,术后反应更加轻微,术后并发症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角形瓣切口不同愈合方式对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患者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93例单侧下颌埋伏阻生智牙,随机分为创口封闭组(n=96)、创口未封闭组(n=97),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角形瓣切口拔除阻生牙。创口封闭组患者拔牙后采用一期缝合,完全关闭创口(TF-P);创口未封闭组患者拔牙后在第二磨牙远中留三角形牙龈缺损,行二期愈合(MTF-S)。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开口受限程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和第3天,创口未封闭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创口封闭组(P<0.05);术后第1、3、7天,创口未封闭组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创口封闭组(P<0.05),开口受限程度显著低于创口封闭组(P<0.05);创口未封闭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创口封闭组(P<0.05);创口未封闭组开口受限、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创口封闭组(P<0.05),干槽症、疼痛、切口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创口封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期愈合能显著改善下颌埋伏阻生牙患者拔除术后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法与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40 例下颌阻生智牙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拔牙组及传统拔牙组,每组120例。比较2 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包括术中根折、拔牙窝形变)发生情况、术中心理畏惧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干槽症、开口受限、面颊部疼痛、肿胀)、术后下唇及舌部麻木症状的发生情况。采用 SPSS 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拔牙组和传统拔牙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6.3)min和(37.0±8.2)min,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创拔牙组拔牙窝中、重度形变发生率及术中心理畏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拔牙组(P<0.05),术后第3天开口受限程度与术后疼痛肿胀发生率与传统拔牙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牙较传统拔牙法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心理畏惧程度较低,可显著降低对拔牙窝及邻牙的创伤,患者更愿意接受,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电动式微动力系统和气动式手机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6例患者的212颗下颌双侧第三磨牙分2次拔除,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方法,分别采用电动式微动力系统和气动式手机进行阻生牙拔除术。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动式微动力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第1天肿胀、疼痛程度均轻于气动式手机组(P<0.05)。结论 电动式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优于气动式手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应用胶原蛋白海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天津市口腔医院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胶原蛋白海绵组。胶原蛋白海绵组患者进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在拔牙窝内填入胶原蛋白海绵,常规组患者则只进行常规拔牙处置,比较2组患者拔牙后的相关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胶原蛋白海绵组患者拔牙后30 min内拔牙窝出血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拔牙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拔牙后干槽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应用胶原蛋白海绵,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干槽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不同医嘱告知形式对疼痛、出血、肿胀等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降低智牙拔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5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第1组术后接受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第2组术后医嘱书面告知,第3组术后医嘱口头和书面同时告知。术前获取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术后7 d记录并分析患者疼痛、出血、肿胀等并发症和对医疗行为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0例受试者中,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24.6±2.6)岁。结果表明,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高于书面医嘱组(P=0.001)和口头加书面医嘱组(P=0.000),患者满意度最低;同时接受口头和书面医嘱告知的患者,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 术后医嘱告知方式可以显著影响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强度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去端肽胶原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均为水平中位阻生的患者32例,采用第二磨牙颊侧龈沟内结合远中颊侧切口、不去骨的方法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后,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组,拔牙窝植入去端肽胶原;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常规植入胶质银明胶海绵。拔牙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测量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探诊深度,术后3个月、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第二磨牙远中成骨情况。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去端肽胶原组和自然愈合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去端肽胶原组第二磨牙远中新生骨高度和骨密度均显著大于自然愈合组(P<0.001);术后3个月,去端肽胶原组新生骨的体积显著大于自然愈合组(P<0.05),但术后6个月,2组间新生骨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端肽胶原有利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下颌覆盖义齿短微型种植体(mini dental implant,MDI)与标准长度MDI修复牙槽嵴重度萎缩无牙颌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进行下颌覆盖义齿短MDI和标准长度MDI修复的无牙颌患者60例,分为短MDI组(30例)和标准MDI组(30例),比较2组基线、术后1周和1年种植体周围组织临床指标,术后1年种植体存活和成功情况,种植体修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短MDI组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arginal bone loss,MBL)和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小于标准MD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MDI组术后1年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I)和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I)显著小于标准MDI组(P<0.05);短MDI组术后1年种植体存活率和成功率高于标准MD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MDI组种植体修复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短MDI组(P<0.05);短MDI组在种植体稳定性、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性、美观度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标准MDI组(P<0.05)。结论 短MDI应用于下颌覆盖义齿修复牙槽嵴重度萎缩无牙颌患者,术后1年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为对比微创拔牙术与传统翻瓣劈冠术拔除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将260例下颌智齿阻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翻瓣劈冠法(对照组)和微创拔牙术(微创组)拔除患牙,并比较其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现微创组拔牙时间明显少于劈冠组,术后疼痛、张口受限、感染和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相似文献   

12.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2种拔除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传统的凿骨劈冠法与改良涡轮机拔除法的优劣.方法: 600 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病例,其中300 例,使用传统的凿骨劈冠法拔除, 另300 例使用改良涡轮机法拔除,对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2 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2.285±12.025) min和(16.115±12.078) min.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相比,改良涡轮机拔除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器械的应用,使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更加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超声骨刀和涡轮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反应等,评价2种方法拔除不同类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宿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中、低位埋伏阻生牙患者,按照垂直阻生、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各4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应用超声骨刀,20例应用涡轮钻。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肿胀、开口度及永久性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 d和3 d,超声骨刀法疼痛显著小于涡轮法;7 d时,2组之间疼痛无显著差异。垂直阻生组手术时间、术后肿胀、开口度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近中阻生牙组2种方法术后肿胀无显著差异,但超声骨刀法手术时间更短、开口度更大。水平阻生牙的手术时间、肿胀、开口度超声骨刀法优于涡轮法。各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骨刀对组织可选择性切割、截骨精准、术后创伤小、使用安全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比涡轮更具优势,真正实现了微创外科。临床上推荐应用超声骨刀拔除中低位近中或水平埋伏阻生牙,以减少术后创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his investigation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lap designs on the periodo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after the extraction of the adjacent impacted third molar. PATIENTS AND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aged 16 to 32 years who required removal of bilateral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periodontal health of the second molar was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1 week, 2 weeks, 4 weeks,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 third molars were removed by using the 3-cornered flap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jaw and modified Szmyd flap on the right side. RESULTS: The mean probing depth (PD) at distal and buccal sit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flaps at 1 week, 2 weeks, and 4 weeks postoperatively (P < .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operative and 1 year postoperative mean PD between the 2 flaps (P >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n 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between the flap sites at 1 year (P > .05).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Szmyd flap, which leaves intact gingiva around the second molar, has better primary periodontal healing than the 3-cornered flap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fully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技术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双侧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91例,同一患者双侧分别随机采取微创技术或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阻生智齿,比较两组的拔牙时间、术中患者的主观感觉及术后水肿和痛疼情况,按两样本t检验和X2检验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传统拔牙方法相比,微创拔牙技术拔牙时间更短(P<0.05),术后疼痛及水肿反应较轻(P<0.05),患者更愿意接受。结论: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相比,微创拔牙技术效率更高,术后反应更轻,患者更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段式横断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对邻牙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双侧低位水平阻生牙患者62例,共124颗牙。将患者左右侧阻生牙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2颗。A组采用三段式横断法拔除阻生牙,B组采用两段式横断法拔除阻生牙。比较两组术后1周邻牙温度敏感、叩痛及松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患者邻牙的温度敏感、叩痛及松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牙时,三段式横断法可以减少邻牙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的拔牙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分冠在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双侧基本对称、临床均需要拔除的下颌Ⅱ类、中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患者30例。同一患者双侧分别随机采取连续分冠法或传统一次性分冠法拔除阻生智齿,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张口度、肿胀度、疼痛、拔牙窝完整性,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连续分冠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一次性分冠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变异系数明显小于一次性分冠组(P<0.05),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分冠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分冠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可以减少术后反应,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同体对照方法 ,比较微创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2015年,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需拔除双侧下颌低位近中阻生智齿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一侧第三磨牙首先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研究组),另一侧采用凿骨劈冠法拔除(对照组),两次操作间隔3个月。第2组拔牙方法的顺序相反,先用凿骨劈冠法拔除一侧第三磨牙(对照组),3月后采用微创拔牙法拔除另一侧(研究组)。对两种拔牙方法患者的拔牙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牙科畏惧率等进行比较观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拔牙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畏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两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Surgical removal of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with primary wound closure may result in postoperative edema, facial swelling, pain, and restriction of mouth opening. The type of closure may be a cause of these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lacement of a surgical tube drain before primary closure with the effects of primary closure alone after removal of fully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METHOD AND MATERIALS: The study group included 13 patients aged 15 to 39 years with bilateral fully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The insertion of a small surgical tube drain before primary closure (drain group) was compared to a simple primary closure procedure (no drain group) after removal of the impacted third molars i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design. The duration of the operation was recorded.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1, 2, 3, and 7 days postoperatively for facial swelling and trismus. RESULTS: The facial swelling experienced by the drai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experienced by the no drain group. The degree of trismus was greater in the no drain group than in the drain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Use of a surgical drain, especially after removal of fully impacted third molars, will reduce postoperative facial swelling.  相似文献   

20.
Sun RY  Fang PJ  Xiao J  Liu DF  Xu XQ  Hu RD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3):344-349
目的:比较分根拔除法与去近中阻力拔除法在下颌近中中位小角度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手术时间、术中断根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分根法在近中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优点。方法:随机选取40例双侧基本对称的下颌近中中位小角度阻生第三磨牙、全景片显示为多根的男性患者,一侧阻生牙用分根拔除法拔除(分根组),对侧用去近中阻力法拔除(去阻力组),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断根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开口受限程度,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分根组手术时间、断根次数小于去阻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分根组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程度均小于去阻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分根组仅开口受限程度小于去阻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0h,2组各种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多根的下颌中位近中小角度阻生牙,分根拔除术较去近中拔除术手术时间短,断根几率小,术后并发症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