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测量分析,了解福建居民上前牙解剖学特征,为进行上颌前牙区修复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BCT测量191例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患者的1 146颗上前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各牙位的长度及宽度,根据性别进行分组,量化分析牙体解剖特征的参数比例(宽长比及宽度比)。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中切牙、尖牙的宽度和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侧切牙的宽度和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女性上颌前牙的宽长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宽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充分考虑患者地区、种族及性别差异,以更好地进行上颌前牙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颊旁间隙大小的颅颌面软硬组织因素,为正畸临床诊断分析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个别正常牙合、五官端正的学生30名,采集其姿势位微笑面像、上颌牙列模型及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获得各项颅颌面软硬组织评估参数。然后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L1-MP)、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下颌平面角(MP-FH)、下面高(ANS-Me)、鼻下点到软组织颏下点距离(Sn-Mes)、上唇垂直高度(Sn-Stms)、下唇下缘点到软组织颏下点距离(Stms-Me)、U1暴露量以及上颌前磨牙区宽度与颊旁间隙比例有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Mes、U1暴露量以及上颌前磨牙区宽度对颊旁间隙比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下面高、微笑时上切牙暴露量以及上颌前磨牙区宽度的增加,颊旁区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正畸患者对女性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龈高度变化的关注程度和审美评价。方法建立女性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龈向切端偏移的模型(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龈向切端偏移0.5 mm、1.0 mm、1.5 mm和2 mm),利用调查问卷对正畸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左右牙龈对称和上颌中切牙牙龈向切端偏移0.5 mm时,是患者认为最美观的笑容;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龈向切端偏移1.0 mm时,患者开始察觉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龈不对称(P<0.05);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龈向切端偏移1.5 mm到2.0 mm时,患者认为已经影响了美观和笑容(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龈不对称的牙龈高度变化1.0 mm到1.5 mm以上时,患者开始察觉和开始认为影响了美观和笑容。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d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图像研究测量下颌前牙区的颌骨形态和宽度,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间50名成年受试者的CBCT检查结果,利用CBCT图像对下颌前牙区颌骨外形、唇舌侧宽度、近远中距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下颌前牙区颌骨形态唇侧均为凹形,最凹点位于下颌骨上中份,舌侧外形多样化,凸形比例最高。2.下颌骨前牙区颌骨唇舌侧宽度在下颌骨中1/2和下颌骨下缘较宽,在牙槽嵴顶和根尖区较窄。3.左右尖牙、侧切牙、中切牙于牙槽嵴顶的近远中距离是4.46~6.94mm,尖牙最长,侧切牙次之,中切牙最小。结论:下颌前牙缺失后,尤其是下颌侧切牙或中切牙个别缺失,如行种植修复近远中距离可能不足,易损伤邻牙;植入种植体等手术时应当注意下前牙区颌骨外形,避免因倒凹导致唇舌侧穿通;CBCT可作为下颌前牙区种植手术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面部组织与微笑相关数据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面部软硬组织与美的微笑的关系。方法:用数码相机拍摄60名个别正常黯的青少年面部正面像各数张(男30名,女30名),由正畸医生和普通人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判美的微笑,用微笑网格软件测量微笑照片相关15项数据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经方差分析(F=7.415,P〈0.05),显示正畸医生与普通人的微笑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2)经Pearson相关分析,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牙龈暴露量呈负相观(r=0.275,P〈0.05),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209,P〈0.05),与上下唇间隙呈负相观(r=0.40,P〈0.05),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345,P〈0.05)。3)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牙龈暴露量,上切牙暴露量,上下唇间隙,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仅为上切牙暴露量。结论:1)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审美观不一致,正畸临床诊治患者过程中,双方需加强沟通。2)上切牙暴露量是影响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主要因素,提示正畸医生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应注意上切牙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之间是否为正相关。纳入了60位20-35岁的患者(30位男性,30位女性),对其右上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软组织进行检查。使用一个带有橡皮止动片的牙髓探针和一个分辨率为0.01mm的数字化卡尺进行数据测量。获得的数据包括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结果显示,侧切牙的平均角化龈宽度最宽(5.54±1.09mm),中切牙次之(4.62±1.02mm),尖牙最窄(4.32±1.33mm)。中切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最厚(1.17±0.20mm),侧切牙次之(1.04±0.24mm),尖牙最薄(0.87±0.27mm)。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Pearson r=0.398,P〈0.05)、侧切牙(Pearson r=0.369,P〈0.05)和中切牙(Pearson r=0.492,P〈0.05)区域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初步得出结论,对于20-35岁的患者,右上尖牙、侧切牙、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通过测量获得天然上颌切牙牙颈部宽度、厚度及牙颈曲度等数据,为切削制作个性化愈合基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游标卡尺对173颗离体上颌切牙(中切牙104颗、侧切牙69颗)的颈部近远中宽度、颊舌向厚度,近中牙颈部曲度、远中牙颈部曲度,釉牙骨质界(CEJ)根方1.5 mm颈部宽度、颈部厚度进行测量。每部位测量3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精确到0.01 mm。结果 :上颌中切牙及上颌侧切牙在颈部宽度、颈部厚度、CEJ根方1.5 mm颈部宽度与颈部厚度、近中颈曲度与远中颈曲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CEJ及CEJ根方1.5 mm颈部宽度大于颈部厚度;上颌侧切牙CEJ及CEJ根方1.5 mm颈部厚度大于颈部宽度。结论:上颌切牙基台顶端应设计为弧形,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基台近中颈部曲度应大于远中颈部曲度,近远中应为外形最高点,唇舌侧应为外形最低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减数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中切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例行减数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全牙列锥形束CT(CBCT)检查,观察治疗前、后上、下中切牙牙根吸收、牙槽骨厚度变化与牙槽骨高度缺损,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部分牙位出现牙长度减小及牙根长度减小,上颌切牙牙根长度变化量大于下颌切牙。中切牙舌腭侧颈部牙槽骨宽度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上中切牙腭侧根颈部及下颌中切牙舌侧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变化较为明显。下颌中切牙唇侧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但舌腭侧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后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且较上颌更明显。结论: 减数正畸治疗伴随中切牙牙根一定程度上的吸收和舌腭侧牙槽骨吸收,唇侧牙槽骨骨量增加。下颌舌侧牙槽骨吸收导致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  相似文献   

9.
张琳  谷岩 《口腔正畸学》2012,19(4):206-209
目的通过对治疗结束女性患者微笑像的主观评价,了解影响微笑美学主观评价的相关因素;探讨专业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微笑美学的评价的一致性。方法14-27岁正畸治疗结束女性80名,Ⅰ类骨型、牙齿排列整齐,覆合覆盖正常,磨牙和尖牙关系均为I类关系。拔牙42例,非拔牙38例。收集面下三分之一微笑像,将全部图片随机编号,按照恒定的顺序排列后分发到评价人员手中,分别由10名有经验正畸医生和10名普通人对微笑像做主观评价(VAS)。结果专业正畸医生和普通人对微笑像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拔牙组和非拔牙组微笑像的美学得分差异不显著。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微笑主观评价(VAS评分)与微笑指数呈正相关,与微笑高度、牙龈暴露程度、尖牙宽度比例、可见牙列宽度比例呈负相关。结论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本身对微笑美学主观评分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牙龈暴露程度是影响微笑美学主观评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上下前牙牙冠与牙根所成的角度(冠根成角),为正畸治疗过程中上下前牙更安全而有效地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152例,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53例)、均角组(52例)、低角组(47例),应用Invivo dental 5.0软件将所有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比较各组上下前牙的冠根角(CRA)和面轴角(SSA)。结果    各组上下中切牙冠根成角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上中切牙CRA和下中切牙SSA由大至小均依次为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而下中切牙CRA和上中切牙SSA由大至小均依次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低角组上中切牙CRA > 180°且SSA为负值。结论    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下中切牙冠根成角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高角和均角患者上中切牙冠相对牙根向舌侧倾斜,且高角患者更加明显;低角患者上中切牙与之相反,表现为牙冠相对牙根向唇向倾斜。3种骨面型患者的下中切牙牙冠相对牙根均向舌侧倾斜,且下颌平面角越小,其牙冠舌向倾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福建地区不同人群对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3种不同牙型上颌中切牙牙冠宽长比例的喜好程度。方法:采用多张不同宽长比例不同的上颌中切牙照片,分别问卷调查190名口腔科医师及195名患者其理想中的上颌中切牙的宽长比例。结果:医师组的选择集中分布于宽长比例0.70~0.80区域,而患者组的选择则有离散趋势。医师组内、患者组内以及二组之间的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医患之间在上颌中切牙宽长比例上存在认知的不同。在美学修复中可以根据上颌中切牙的不同牙型选择相应美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正畸治疗前后切牙区龈乳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正畸治疗前后上下切牙区牙龈乳头的变化,分析牙龈乳头发生退缩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68名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中切牙 X 光片、(牙合)像以及模型等临床资料,对正畸治疗的初始年龄、中切牙的形态、牙周状况、切牙区的拥挤度、是否拔牙矫治、切牙的移动方式以及中切牙牙槽骨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上下前牙区黑三角(Black triangle,BT)易发因素。结果 1)上颌切牙区 BT 发生率为19%,下切牙区高达48%;2)早期矫治患者的切牙区 BT 发生率较低;3)临床冠较长、牙冠切端近远中宽度与牙颈部宽度相差较大的患者 BT 发生率明显增高;4)治疗后牙槽骨吸收明显的患者,BT 发生率高;5)前牙过度代偿的患者 BT 发生率较高;6)BT 的形成与性别以及是否拔牙矫治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BT 的形成与治疗初始年龄、牙冠形态、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以及牙齿移动方式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面部软组织参考线用于正畸患者侧貌评价的科学性.方法 研究纳入80例骨性Ⅰ类的正畸治疗后患者,其中女性60例,男性20例.收集治疗后侧貌相,由10位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进行VAS主观评分.同时收集治疗后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及上中切牙相关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前额部重叠,测量上中切牙与前额前界线(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FALL) (FA-FALL),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 limit line,GALL) (FA-GALL)的距离.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与主观评分及客观软组织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中,FA-FALL与总VAS评分及面部各部分VAS评分均负相关;U1-APo角与总VAS评分,上下唇和颏部VAS评分负相关.此外,FA-FALL与前额倾斜度强相关(P<0.001),与H角中度相关(P<0.001),与鼻唇角(NLA),上唇至E线距离(UL-E)以及颏唇角(MLA)弱相关(P=0.004,P=0.002,P=0.048).FA-GALL除与鼻额角(FNA)弱相关(P=0.025)外,与其他软组织测量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上颌中切牙至面部软组织参考线FALL线的距离作为正畸患者的侧貌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上颌唇侧阻生中切牙行外科开窗及正畸闭合式牵引术后的牙周及美观效果。方法    选择烟台市口腔医院2011—2015年18例单侧上颌唇侧阻生中切牙患者,行外科开窗及正畸闭合式牵引术,拆除矫治器后3个月,分别对阻生牙及对照中切牙进行牙周指数、临床指数及X线指数的测量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牙相比,受试牙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附着龈宽度、牙周袋深度无明显差异;但受试牙的临床冠长度增加,远中面骨支持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牙中4例出现牙龈炎症(或)牙龈增生堆积现象。结论    上颌唇侧阻生中切牙经过外科开窗及正畸闭合式牵引治疗后,获得的美观及牙周状况结果令人满意,但远期效果尚须进行长期追踪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根尖周牙槽骨厚度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 少年期上中切牙根尖唇侧的牙槽骨厚度与上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与SNA角呈负相关,腭侧厚度的相关性与唇侧相反;下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均与SN-MP角呈负相关,唇侧厚度与ANB角、下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腭侧厚度的相关性与唇侧相反。结论 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少年期中切牙根尖周牙槽骨的厚度有相关性,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前牙内收的隐形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切牙上设置附件对牙齿移动方式的影响。方法    基于1例成年患者颌骨的锥形束CT影像数据,按照切牙上有无附件,构建4组拔除第一前磨牙的上颌隐形矫治模型,分别为切牙无附件组、侧切牙单附件组、中切牙单附件组和双附件组;导入Ansys Workbench三维有限元软件,设置4个上切牙控根压入内收的隐形矫治过程,分析牙列初始位移和附件的应力分布。结果    切牙无附件组及中切牙单附件组均发生4个切牙的舌向倾斜移动,后牙产生不同程度的近中倾斜移动,尖牙近中倾斜伴有伸长;侧切牙单附件组及双附件组切牙呈整体内收压入移动趋势,切牙附件的龈方可观测到压应力集中。结论    隐形矫治内收上前牙时,在侧切牙放置附件有助于切牙整体内收的表达,而中切牙附件对牙移动方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吴平  李琳  徐芳 《广东牙病防治》2014,(10):538-540
目的分析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21例,分析上颌中切牙阻生类型与尖牙阻生情况,测量阻生侧及对侧侧切牙发育或萌出异常情况。结果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76.2%为唇侧阻生,其中完全易位与不完全易位占唇侧阻生尖牙的68.8%,尖牙唇侧阻生病例中侧切牙根远中倾斜和伴牙冠近中倾斜者占87.5%,尖牙唇侧或腭侧阻生病例中,出现锥形或过小等畸形侧切牙的比例分别为31.25%和40.00%。上颌中切牙与尖牙不同阻生类型患者,前牙反牙合比例都超过40%,且多为牙型反牙合。结论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阻生多为唇侧阻生,与中切牙阻生类型无关,与侧切牙根远中倾斜高度相关,尖牙完全易位与过小或锥形等畸形侧切牙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埋伏前牙正畸治疗的时机.方法 对17例20颗萌出道异常或牙根弯曲的上颌埋伏前牙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在牙根未发育完成前进行闭合式牵引,治疗后测量埋伏牙和对侧同名牙牙根的相对长度,并采用PES(the pink esthetic score)指数对牵引后的埋伏牙进行牙龈软组织美学评价.结果 20颗埋伏前牙均牵引成功,牵引后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牙根平均长度分别为(18.00±2.79) mm、(15.75±1.06) mm和(21.88±2.32) mm,略短于对侧同名牙[中切牙(20.25±1.56) mm、侧切牙(18.00±1.41) mm、尖牙(23.5±2.58) mm],牙龈软组织美学评分平均为10.65±2.68.结论 对某些萌出方向异常或牙根弯曲的埋伏牙在牙根未发育完成前进行闭合式开窗和正畸牵引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量并分析呼和浩特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上切牙牙冠厚度、宽度及宽厚比例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120副蒙古族和汉族青少年牙模型,对样本模型激光扫描并三维重建,测量上切牙厚度及宽度,采用配对t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民族及性别宽度与厚度的差异,并分析宽厚比例及相关关系。结果 ①上切牙厚度男性>女性(P<0.05)。②上颌侧切牙厚度蒙古族>汉族(P<0.05)。③蒙古族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宽度男性>女性(P<0.05);汉族上颌中切牙宽度男性>女性(P<0.05)。④上颌侧切牙牙冠宽度蒙古族>汉族(P<0.05)。⑤蒙古族和汉族上切牙牙冠厚度与宽度均具有线性关系。结论 上颌切牙的边缘嵴厚度及宽度存在性别及民族差异,牙冠厚度与宽度呈线性相关关系,同时建立了本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牙冠宽度及厚度的均数及标准差,为本地区患者临床正畸治疗中前牙美学及覆覆盖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量获取前段牙弓唇侧角化龈和附着龈宽度的相关数据,以期为牙周解剖和牙周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30岁牙龈健康的汉族青年120人,分别测量前段牙弓唇侧龈缘高点处角化龈宽度及龈沟深度、邻间牙龈乳头尖端处冠根向角化龈宽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龈缘高点相应处角化龈宽度在上颌前段牙弓最宽可达(5.6±1.3)mm,在下颌前段牙弓最宽可达(4.5±1.1)mm,且以切牙区最宽,尖牙、第一前磨牙其宽度逐渐变窄,第二前磨牙开始增宽;上、下颌前段牙弓邻间牙龈乳头尖端相应处冠根向角化龈宽度范围分别为(6.2±1.3)~(8.9±1.4)mm及(5.8±1.0)~(7.6±0.9)mm.结论 本组汉族青年前段牙弓唇侧龈缘高点相应处角化龈宽度和附着龈宽度因人和牙位而异;由于唇系带的附着,两中切牙邻间牙龈乳头尖端相应处冠根向角化龈宽度最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