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5):371-373,377
<正>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腮腺,其次是腭部小唾液腺及下颌下腺[1]。原发于颌骨内的黏液表皮样癌较少见,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rra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58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腺体组织标本行Maspin蛋白含量的半定量测定,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Maspin蛋白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腺体组织(P〈0.001),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0)、术后转移(P=0.008)呈负相关,与总体生存状况呈正相关(P=0.028)。结论:Maspin蛋白的检测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 1(Id- 1)、血小板反应蛋白- 1(TSP- 1)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以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唾液腺组织为材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唾液腺组织以及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Id- 1、TSP- 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Id- 1和TSP- 1在正常唾液腺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值分别为0.000和0.013)。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Id- 1的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P值分别为0.001和0.002),而Id- 1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TSP- 1的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P=0.014),而TSP- 1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分化和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 1的表达与Id- 1呈负相关(r=- 0.394,P=0.002)。结论TSP- 1的表达可能抑制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而Id- 1的表达则可能促进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出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特异基因,进一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成瘤机制。方法: 通过有限稀释法对肿瘤细胞行单细胞培养,观察肿瘤干细胞单克隆生长的情况。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确定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干细胞的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133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株M3SP2单克隆细胞株中表达较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133可能是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株M3SP2单克隆细胞株的表面特异性抗原标记物或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唾液腺肿瘤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与唾液腺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例唾液腺正常组织、28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黏液表皮样癌(MC)、33例腺样囊性癌(ACC)中EMMPRIN的表达和定位。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χ2检验或确切概率分析。结果:EMMPRIN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1%、53.71%、84.00%和90.91%(P<0.05)。在正常唾液腺组织的表达主要见于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EMMPRIN蛋白在多形性腺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表达见于肿瘤细胞的胞膜或胞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现象组中,EMMPRIN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嗜神经现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MMPRIN的表达与唾液腺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最常发生于腮腺(约占2/3),其次为腭部、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及下颌下腺,而发生于由涎石病导致的慢性炎性下颌下腺者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慢性炎性下颌下腺中的黏液表皮样癌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小唾液腺,最常见于腭部,下唇部黏液表皮样癌十分少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极少。本文报道1例自13岁开始发病,位于下唇的黏液表皮样癌,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临床特征、发病因素、临床分级评价系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唾液腺肿瘤组织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PD-ECGF)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唾液腺常见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例正常唾液腺组织、28例多形性腺瘤、25例黏液表皮样癌、33例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D-ECGF的表达和MVD值。结果:PD-ECGF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35.71%、80.00%、78.79%(P<0.05)。PD-ECGF主要表达于唾液腺肿瘤细胞的胞质中。PD-ECGF表达阳性的唾液腺肿瘤组织中MVD值高于PD-ECGF表达阴性的唾液腺肿瘤组织(P<0.05)。结论:PD-ECGF可能通过促进唾液腺肿瘤血管形成而在唾液腺肿瘤的生长和侵袭中发挥作用,可作为反映唾液腺肿瘤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口腔医学》2017,(1):65-68
目的分析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临床和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术后3、5、10年的生存率,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预后情况:78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3、5、10年的总体生存率依次为98.6%、89.6%和73.5%。2单因素分析结果:高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Log-rank=10.03,P<0.01)、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值(Log-rank=8.57,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分析结果:分化程度(HR=12.71;P=0.02)和淋巴结转移(HR=6.84;P=0.01)是影响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对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提高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0.
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05年原发于颌骨的3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临床主要表现为颌骨内渐进性增大的肿块,有感觉异常、疼痛和反复出血。2例术后局部复发,最长者在术后3a。肿瘤复发可能与切缘有关,1/2例复发患者行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后,未再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术前明确诊断以及定期复查,有利于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的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而局部切除的范围依然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人体骨骼中代谢最活跃的部分。牙槽骨具有受压力侧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改建符合Wolff定律。牙槽骨是全身骨骼的一部分.影响骨代谢的全身因素如维生素D缺乏、中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与骨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神经肽(如神经肽Y、β-内啡肽,一氧化氮等)、还有影响钙磷代谢的一些疾病均会对牙槽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结核性口腔溃疡不多见,但是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本文以分枝杆菌噬菌体辅助诊断和治疗结核性口腔溃疡,初步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例口腔黏膜溃疡患者分别就诊于2007和2008年,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2、29、45岁,病程均在1~3年。临床表现均有口腔黏膜溃疡部位疼痛,进食和讲话加重,伴乏力低热。口腔黏膜溃疡面积大,平均直径2~3cm,伴炎性渗出性假膜覆盖,溃疡底部及边缘有粟粒状增生。  相似文献   

13.
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唾液腺黏液囊肿。多因腺体或导管损伤破裂,黏液溢入组织内形成,无上皮衬里;少数是舌下腺导管远端阻塞,近段分泌液潴留形成,有上皮衬里。临床上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和哑铃型。单纯型又称蛤蟆肿,位于口内舌下区;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位于口外下颌下区;哑铃型则是前两者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14.
1984年,Assoion等发现了人血浆中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当PRP与氯化钙以及凝血酶混合后,各种生长因子即从血小板中的仪颗粒中释放出来^[1]。这些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相似文献   

15.
<正>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软骨细胞首先形成生长板软骨,随着软骨中血管的产生,软骨逐渐被骨组织所替代。躯干骨和四肢骨以及骨折后的骨痂主要是通过软骨内成骨完成生长发育和修复,此过程受到许多生长因子以及激素的影响,包括印第安刺猬蛋白(Indian hedgehog,Ihh)、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h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骨形态发生蛋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癌诱导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口腔癌瘤的80%以上[1]。因头颈部血供丰富,其生长迅速,易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正>乳糜漏多发生在颈部淋巴清扫术后,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所致,颜色初为淡黄色,继为混浊乳白色,采用局部加压包扎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而颈部外伤后引起乳糜漏却鲜有报道,治疗上也与前者不同。本文回顾1例颈部刀砍伤后出现乳糜漏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颈部及全身多处刀砍伤出血半小时"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神志清楚,双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骨组织三维测量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颌骨是面部软组织附丽的基础,其形态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软组织内部的移位和表面形态的变化。既往许多学者对颌面部骨组织形态的测量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口腔癌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发现血管生长在组织修复、炎症和恶性肿瘤等这些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1,2]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诱导产生新生血管的最关键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0.
<正>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局部侵袭力强,易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且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影响很大[1]。因此,研究口腔癌的侵袭、转移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