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异链球菌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链球菌是口腔龋病的重要的病原菌之一。随着实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变异链球菌的研究,也从形态学、生化鉴定、基因等的水平,上升到蛋白质组水平。变异链球菌的蛋白组随着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和菌珠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变异链球菌蛋白质组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提取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方法。方法以裂解液为提取介质,分别采用反复冻融超声、超声、热裂解和热裂解超声4种方法提取细菌蛋白质,通过分析细菌破碎程度、蛋白质SDS-PAGE电泳及蛋白质质量浓度,比较各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除热裂解法外,其他3种方法均可有效裂解细菌,其中超声起主要作用,同时这3种方法提取蛋白质的SDS-PAGE条带分布基本相同,但反复冻融超声法提取蛋白质条带丰度最高。蛋白质质量浓度测定显示,反复冻融超声法提取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4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结论反复冻融超声法可以有效提取变异链球菌蛋白质,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自溶素是细菌自身产生的可降解细菌细胞壁的蛋白水解酶,与细菌细胞分裂、生物膜形成、表面黏附、遗传感受态和细胞壁更新有关。自溶素的活性受到严格调控。本文从变异链球菌自溶素的蛋白基因结构、自溶素功能及调控几个方面介绍变异链球菌自溶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变异链球菌是人类的主要致龋菌,通过黏附、产酸和耐酸导致牙体组织破坏,从而形成龋齿。本文就变异链球菌的感染传播途径、生物信号传导系统、遗传多态性、致龋性及免疫防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最近公布的变异链球菌全菌基因组序列,使得对变异链球菌全面的蛋白组图谱分析成为可能。变异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致龋的分子机制。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下面就变异链球菌对酸反应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变异链球菌浮游态与生物膜态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等研究,介绍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变异链球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变异链球菌对牙面的黏附,是形成牙菌斑的前提和致龋的重要条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针对变异链球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旨在更好地诠释变异链球菌在致龋过程中的作用,为龋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本文就黏附、变异链球菌表面成分与黏附的关系、影响变异链球菌黏附的环境因素、变异链球菌黏附研究的前景展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耐酸性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素之一,虽然其分子机制尚不明了,但目前己分离、测序并克隆了数个相关基因。下面就己发现的影响变异链球菌耐酸性的基因及其结构、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其在口腔中的定植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和研究抑制或杀灭变异链球菌的药物,曾运用抗生素、消毒剂、氟化物和免疫制剂等抗变异链球菌感染。本文就抗变异链球菌化学合成药物和抗变异链球菌植物提取物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龋病最主要的致病菌,其菌体胞壁上的表面蛋白是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与其致龋特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文就该菌表面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编码表面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表面蛋白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龋病病因学和龋病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口腔环境复杂多变,生活在其中的细菌需随时应对其突然的变化,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正常生理活动,这也是致龋菌发挥致龋毒力的前提.本文就变异链球菌在抵御口腔环境压力时,分解代谢途径的改变、细胞膜的改建以及质子移位膜腺苷三磷酸酶、尿素酶和苹果酸发酵、基因调节、蛋白质改变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氟化物作为防龋制剂,其广泛应用可能导致变异链球菌耐氟菌株的产生。为了解变异链球菌耐氟菌株致龋毒力的变化,学者们对其超微结构、黏附力、耐酸性、产酸性及脱矿能力等致龋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耐氟菌株的致龋相关基因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改变予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可用于变异链球菌表达系统的含Lux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从变异链球菌的DNA、载体pEGFP-N1中扩增出LuxS基因的启动子(pLuxS)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片段,经回收、纯化后,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克隆入载体pUC19中。结果通过对重组质粒pUC19-pLuxS-gfp的酶切图谱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插入片段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UC 19-pLuxS-gfp为下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可溶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不同时间点(16、18、20、22、24h)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菌斑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镜下见16h形成的生物膜主要由散在微菌落构成.随时间延长其菌落逐渐变大并与相邻菌落融合(18~22h).最终相互重叠(24h)。比较5个时间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未见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且相同位置的蛋白条带在蛋白表达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可观察到变异链球菌菌落从聚集到重叠形成成熟生物膜的过程.16-24h成熟初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变异链球菌作为主要致龋病原菌之一,其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过度增殖,是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细菌病毒——噬菌体可特异性感染细菌并有效降解细菌生物膜,因此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可能用于防治龋病。基于噬菌体的疗法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临床应用,但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在龋病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在龋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龋病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活噬菌体制剂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以及安全性良好的优点,但由于其结构较不稳定,可以通过冻干、喷雾干燥、添加稳定性增强剂等方式,或将噬菌体并入软膏、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质或微粒中加工成较稳定的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稳定性;噬菌体产生的裂解酶可以消化细菌细胞壁,从而释放组装好的噬菌体颗粒,其在裂解生物膜中也同样表现优异;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针对致龋病原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库,利用抗原结合片段的被动免疫也可达到防治龋病的目的。然而,噬菌体的宿主范围狭窄,因此在临床龋病防治工作中可以通过噬菌体联合传统治疗或其他药物使用,或使用多种噬菌体的鸡尾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变异链球菌低pH感应系统,原位可视地检测其所处环境的pH。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得到唾液链球菌57.I的ureⅠ基因启动子片段(pureⅠ)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编码基因gfp,经过酶切后将两个基因片段连接融合,然后再经双酶切将融合片段与大肠杆菌-变异链球菌穿梭载体pDL278连接,构建出重组质粒pDL278-pureⅠ-gfp。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变异链球菌UA159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不同pH条件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单位面积荧光强度。结果 目的基因pureⅠ和gfp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50 bp和717 bp,与预期大小相符。构建的重组质粒pDL278-pureⅠ-gfp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完全一致。重组变异链球菌低pH报告菌株PCR扩增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在一定范围内,变异链球菌低pH感应系统单位面积荧光强度随pH值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变异链球菌低pH感应系统,同时验证了唾液链球菌酸诱导启动子pureⅠ能在变异链球菌中正常发挥功能,为今后研究菌斑生物膜中原位pH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它通过蔗糖依赖性黏附形成生物膜并在其中产酸耐酸,最终导致龋病。VicRK是变异链球菌13种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之一,可调节变异链球菌致龋性毒力相关因子的表达。本文就VicRK的作用机制、结构组成、生理特性,及其对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影响,VicRK和VicX间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特异性靶向抗菌肽(STAMP)由靶向定位区域、抗菌肽区域和(或)连接体区域组成,各区域分别发挥功能,起到特异性杀灭靶细菌的作用.下面就STAMP的组成及其抗变异链球菌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