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的双期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骨性反[牙合]双期矫治的定义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反[牙合],早期采用生长改良的方式,要么促进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或者试图抑制过度生长的下颌,这是一期矫治。许多学者证明,促进上颌发育不良的矫形治疗有明显的疗效,而抑制发育过度的下颌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方法 选取牙弓轻度拥挤、采用非拔牙简单排齐的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77例,在模型上测量矫治前后尖牙间及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矫治后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1.00 1.79)mm,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加(0.51±1.66)mm,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上颌磨牙间宽度增加(0.23±1.36)mm,下颌磨牙间宽度增加(0.14±1.53)mm,矫治前后上、下颌磨牙间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I类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有增加,而上、下颌磨牙间宽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单、双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性II类错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的牙齿-齿槽、颌骨及软组织外貌间的差异变化,探讨此两种方法成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骨性II类错病例53例,实施单期矫治26例,双期矫治27例,通过头颅侧位定位片来比较治疗前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结果:双期矫治组的下颌比单期矫治组有更多的生长,对下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双期矫治组中下切牙的唇倾明显、下唇略前突。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II类错实施双期矫治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亚历山大 (Alexander)医生是美国著名的临床正畸专家 ,他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话 :什么是最好的矫治技术 ?最好的矫治技术应为 :①最好的治疗结果 ;②最短的治疗时间 ;③最简单的治疗技术。为此 ,他本人努力了几十年。亚历山大认为 ,他所倡导的技术是由临床上的许多小事构成 ,但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希望达到的整体。上篇主要介绍了亚历山大矫治技术的基本理论 ,本篇将以安氏Ⅱ类 1分类拔牙矫治为例 ,展示亚历山大平弓丝技术的标准矫治程序。标准矫治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①上颌牙齿水平化 ;②远移上尖牙 ,然后下颌牙齿水平化 ;③关闭上下颌拔牙间…  相似文献   

5.
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He畸形的临床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颌畸形拔牙矫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已完成的23例下颌切牙缺失错He畸形病例矫治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矫治后对缺失下切牙修复,11例进行拔牙矫治,2例直接进行矫治。矫治后牙弓后段上下牙列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He覆盖基本正常。结论: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He畸形矫治中,决定拔牙的重要因素依次为面型,前牙覆He覆盖关系,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此类错He病例Bolten指数不调,在拔牙矫治中应将上述前两个因素作为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6.
拔牙矫治前后的牙He模型测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模型测量了解拔除44/44的病例矫治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的长度,宽度的改变。方法:选择32例拔除44/44患者矫治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用SYSTAT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上颌基骨前部宽度,下颌基骨宽度均比矫治前减小,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上颌基骨长度和后部宽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采用拔除44/44的矫治方法可引起上下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颌畸形拔牙矫治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已完成的 2 3例下颌切牙缺失错牙合畸形病例矫治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0例矫治后对缺失下切牙修复 ,11例进行拔牙矫治 ,2例直接进行矫治。矫治后牙弓后段上下牙列咬合关系良好 ,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结论 :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牙合畸形矫治中 ,决定拔牙的重要因素依次为面型 ,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 ,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此类错牙合病例Bolten指数不调 ,在拔牙矫治中应将上述前两个因素作为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颌畸形拔牙矫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已完成的23例下颌切牙缺失错牙合畸形病例矫治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矫治后对缺失下切牙修复,11例进行拔牙矫治,2例直接进行矫治.矫治后牙弓后段上下牙列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结论: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牙合畸形矫治中,决定拔牙的重要因素依次为面型,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此类错牙合病例Bolten指数不调,在拔牙矫治中应将上述前两个因素作为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模型测量了解拔除4|44|4的病例矫治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的长度、宽度的改变。方法:选取32例拔除4|44|4患者矫治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用SYSTAT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上颌基骨前部宽度,下颌基骨宽度均比矫治前减小,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上颌基骨长度和后部宽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采用拔除4|44|4的矫治方法可引起上下颌牙弓长度、宽度及牙槽骨宽度的改变,上颌基骨的长度及后部宽度变化不大,而其基骨前部宽度的改变和下颌基骨的模型测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扩张下颌牙弓矫治下颌后缩的体会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510260)王丛智钟惠对于上颌基本正常,因下唇肌张力过大引起下切牙舌倾、下颌后缩而导致安氏Ⅱ类错牙合,因其年龄不同,矫治方法也各异。作者采用扩张下颌牙弓矫治恒牙后期的这类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Damon矫治技术对牙列拥挤病例进行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15例中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15例重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讨论牙弓宽度改变特点。结果:采用Damon矫治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拔牙与非拔牙病例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拔牙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非拔牙组上、下颌前磨牙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非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与拥挤存在部位以及拥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应用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5月11例下颌发育不足患者接受了口内或口外入路的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结果 通过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使得所有患者的下颌升支高度和宽度得到有效扩展,面型及咬合明显改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是临床上值得考虑和选择的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抽查20名用Edgewise细丝弓技术矫治的青少年错患者矫治结束时的功能,发现85%的人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前伸干扰、侧方干扰、下颌从后退接触位(RCP)向牙尖交错位(ICP)偏斜滑动、早接触;而在上下颌第二磨牙区容易出现干扰。障碍的存在可使功能异常并成为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潜在病因。矫治结束时对进行功能检查并根据学原则进行处理应是正畸矫治程序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前后部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患者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矫治方法,为拔牙组;25例采取非拔牙矫治,为非拔牙组。观察2组矫治前、后牙弓前后部宽度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2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大,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大,且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组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并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5.
宋丽娟  伍军 《口腔正畸学》2012,19(4):223-225
目的分析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量与下颌颏联合处牙槽骨厚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从矫治完成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中,选取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组1),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组2)以及下颌未矫治的非拔牙(组3)患者各15例,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拔牙组牙槽点、B点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都明显减小(P〈0.01),而下颌未矫治组无明显变化;组1的下切牙内收量与B点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减小呈正相关,而组2仅与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减小正相关。结论下切牙内收后,B点与根尖点处的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小,且内收量越大该处厚度减少的越多,在临床诊疗与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近成年及成年骨性反患者的非手术矫治方法。方法选择30例近成年及成年骨性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颌骨牵引,口外弓推下颌磨牙向远中,固定矫治器及颌间Ⅲ类牵引,上、下颌固定保持器保持并行颌间Ⅲ类牵引保持等方法矫治,观察最终临床矫治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实现反解除、侧面形态改善、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的矫治目标。66平均后移量8mm以上。结论在已错过最佳矫治时机,又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矫治,或无条件接受手术矫治的近成年及成年骨性反患者中,有较大部分仍可通过本研究的系列矫治法进行成功矫治。  相似文献   

17.
据McNamara和Moyers统计,超过80%的骨性II类错患者上颌正常,下颌后缩[1]。应用功能性矫治器促进下颌发育是早期矫治下颌后缩的重要手段。MARA矫治器(mandibular ad-vancement repositioning aplliance)是一种固定功能性前移下颌装置,由Toll与Eckhart一起完善了该新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正畸矫治牙列拥挤的过程,为获得间隙常需要拔牙矫治,同时为了保持牙弓中线与面部中线协调一致、牙弓左右对称以及上下颌匹配多采用对称性拔牙。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下颌切牙先天缺失;前牙区Bolton指数不调;患者要求少拔牙、缩短治疗时间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不对称拔牙的矫治设计多种多样,本文将对拔除上颌单侧双尖牙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前牙反[牙合]俗称“地包天”,是下颌前牙位于上颌前牙的唇侧,常使上颌骨发育受限,而下颌前牙则不受上颌前牙的覆盖限制,形成过度的发育和前伸,造成面部中1/3凹陷,颏部前突。如不进行矫治,非但不能自愈,反而日趋加重,若任其发展便会形成骨性反[牙合],须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病人难以接受。为了阻断反[牙合]引导颌骨异常生长发育,发展成Ⅲ类骨性畸形,有必要进行早期矫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错颌畸形拔牙矫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已完成的23例下颌切牙缺失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