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为临床诊疗和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20名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上气道矢状径和舌骨位置的差异。结果:上气道各段矢状径男性大于女性,但除V-LPW外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舌骨位置存在性别差异,AH-SN,AH-FH男性大于女性(P<0.01),AH-C3男性大于女性(P<0.001),舌骨位置男性比女性偏前下。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舌骨垂直向位置无显著差异(P>0.05),水平向从高角、均角到低角组AH-O逐渐减小,AH-C3逐渐增大,舌骨位置在水平向逐渐前移。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的旋转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太智  魏琳  郭泾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0):517-520
目的建立济南市11~13岁儿童上气道大小及舌骨位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儿童208名,男性71名,女性137名,年龄11~13岁,拍摄X线数字头颅侧位片,测量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使用SPSS 13.0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上气道及舌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恒牙列初期儿童上气道大小和舌骨位置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上气道SPP-SPPW平面的矢状径比男性大(P〈0.05);女性软腭中后气道间隙较男性大;男性比女性的舌骨位置低且靠前。结论建立了济南市恒牙初期儿童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舌骨位置的特点及差异。方法选取成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135例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男性60例,女性75例。对每张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位置的测量并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者舌骨位置的差异及舌骨位置与下颌平面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舌骨水平向测量指标AH-CVP和AH-C3在各垂直骨面型组均为男性大于女性,舌骨垂直向各测量指标在各垂直骨面型组几乎均为男性大于女性。AH-Or与下颌平面角正相关。结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舌骨位置存在某些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舌骨位置较女性偏向前下方。舌骨位置与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儿童和成人深覆牙合患者的颅颌面形态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生长发育中颅颌形态变化的趋势,探讨成人深覆牙合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方法随机抽取Ⅲ度儿童深覆牙合患者159例(平均年龄12.47岁),成人深覆牙合患者81例(平均年龄21.76岁),个别正常对照组51例(平均年龄18.41岁)。采用Winceph 7.0软件对3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测量,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深覆牙合患者在上前面高、下前面高、上颌第一磨牙相对于上颌前部的位置、上颌骨长度、上下颌骨-平面距、上颌磨牙-腭平面距、下颌切牙-下颌平面距、上下齿槽座点平面-下颌平面角、下颌角、下颌切牙距、覆盖、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下颌磨牙-下颌平面距、后面高、上颌切牙距、下颌体长度、下颌升支高度、平面-前颅底平面角、上颌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与成人深覆牙合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人深覆牙合患者在下颌-前颅底平面角、上下颌骨-前颅底平面角、颌凸角、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指数、上下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上下颌骨-平面距、上下齿槽座点平面-下颌平面角、下颌角、覆盖、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上颌后部位置、下颌磨牙-下颌平面距、上颌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下颌体长度、下颌升支高度、后颅底长度、平面-前颅底平面角、后面高与正常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覆牙合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颌、、面部仍表现有一定的生长潜力,但是患者颌骨矢状关系并无改善。成人深覆牙合患者颌面部特征表现为垂直向、矢状向关系显著不调。  相似文献   

5.
杜航  曾祥龙 《口腔正畸学》2005,12(4):155-158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在上颌骨快速扩展(RME)前后下颌骨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观测10例恒牙早期患者扩弓前后下颌骨各标志点间位置和角度改变。结果RME治疗后,下颌骨在前后向位置无明显改变;在垂直向向下移动并且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在水平向下颌骨有向非反侧移动的趋势,下颌骨后部较前部移动更明显。结论下颌骨位置在RME前后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三个方向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使用螺旋CT可以对这种三维位置变化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牙合)患者舌骨位置特征.方法 60例患者分为两组,开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通过头颅侧位X线片研究两组患者舌骨位置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开(牙合)组舌骨位置在垂直向上无差异.矢状向上,开(牙合)患者舌骨前上点HA与第三颈椎前下点C3的距离(HA-C3)为(31.10±4.27) mm,舌骨前上点HA与颈椎前平面的距离(HA-CVP)为(30.30±4.70) mm;对照组HA-C3和HA-CVP分别为(33.66±4.50) mm和(32.95±4.27) mm,开(牙合)组的HA-C3和HA-CVP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牙合)患者舌骨位置矢状向上较对照组正常(牙合)群体相对颈椎更靠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探究儿童下颌孔在下颌骨内的相对位置变化, 及其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为儿童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IANB)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数据库中的202例7~10岁儿童锥形束CT数据, 患者按年龄分为7、8、9及10岁组, 其中7岁组男性20例, 女性22例;8岁组男性31例, 女性28例;9岁组男性30例, 女性26例;10岁组男性22例, 女性23例。以46例25~30岁成人作为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22例)。测量所有患者下颌孔中心点至下颌支前缘距离(MF-A)、下颌孔中心点至下颌支后缘距离(MF-P)及下颌孔中心点至平面的最短距离(MF-OP), 测量下颌第一乳磨牙(或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邻面接触点和下颌孔中心点连线与矢状面夹角(∠A)。比较左右两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组中下颌孔的相关数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2例7~10岁儿童下颌孔位置双侧对称, 不同性别间下颌骨生长发育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A随年龄增长有增大趋势, 由7岁组的(15.83±...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外形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结构的关系,为下颌骨重建提供指导。方法对80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头颅定位正、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数据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骨外形线变量(ArGo、GoPg、GoGo)与颅颌面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且性别差异显著(P<0.01),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建立了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外形线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形态的特点及差异,探讨颅面形态与上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选取成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135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75例.对每张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测量并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者上气道矢状径的差异.结果:男女各垂直骨面型组男性仅在上气道鼻咽段(PNS-Ba、PNS-R),女性仅在PNS-Ba存在组间差异(P<0.05~0.001),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腭咽、舌咽段上气道矢状径在各垂直骨面型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LPW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01).结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上气道矢状径存在某些差异,此可能为临床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存在性别差异及颅颌形态特征的解剖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对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影响,探讨BSSRO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2017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BSSRO的男性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 2周及术后6 ~ 12个月拍摄头颅侧位片;选择同期具有正常矢状骨面型的30例男性成年正畸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AutoCAD软件测量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及咽气道间隙相关测量项目,比较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的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变化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术后下颌骨后移。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舌骨测量值中舌骨体最前上点(H 点)到X 轴的垂直距离(H-X)、H 点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H-MP)显著减小(P < 0.05),H 点到第三颈椎最前下点(C3点)的距离(H-C3)显著增加(P < 0.05);咽气道测量值中腭垂尖至中咽壁点距离(U-MPW)、下颌骨后下缘与舌背交点到咽后壁距离(MT-MTP)、过会厌最上点(E点)咽腔间隙距离(EPA-EPP)显著增加(P < 0.05)。病例组术后1 ~ 2周及术后6 ~ 12个月与术前相比,H-X、H-MP显著增加,H-C3显著减小,U-MPW、MT-MTP、EPA-EPP显著减小(P < 0.05);术后6 ~ 12个月与术后1 ~ 2周相比,H-X显著减小,H-C3显著增加,U-MPW、MT-MTP显著增加(P < 0.05)。病例组术后6 ~ 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反映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短期内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咽气道间隙减小,随时间推移,逐渐回复到正常范围,提示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发生OSAHS的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舌体、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舌及舌骨位置与错(牙合)畸形矢状向牙和颌骨位置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平均年龄13.7岁,男7例,女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平均年龄14.3岁,男4例,女11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舌体位置(U'O、S'O、ET、HET和Ltg1-7),舌骨位置(C3H、H'H、GoGn-H)以及牙、颌骨的矢状向指标.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2组测量值进行成组t检验,并分析两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舌体高度大于安氏Ⅰ类,差异有显著性(P<0.05).舌体长度、姿势位及舌骨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安氏Ⅰ类错(牙合)组,HET与CoA显著相关(r=0.691,P<0.01),S'O分别与CoA、U1L1显著相关(r=0.689,P<0.01;r=-0.673,P<0.01),C3H与ANB相关(r=-0.519,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组,HET分别与CoA、CoGn显著相关(r=-0.528,P<0.05;r=-0.569,P<0.05),S'O分别与CoA、CoGn、GoGn及GoGnSN显著相关(r=-0.551,P<0.05;r=0.535,P<0.05;r=0.626,P<0.05;r=0.531,P<0.05),GoGnH分别与MP、OP显著相关(r=0.540,P<0.05;r=0.617,P<0.05).结论: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舌体高度存在显著差异,舌体高度及舌体垂直位置和上颌长度相关.舌体及舌骨的位置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和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矢状向颌骨及牙位置上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青少年上气道的形态指标变化情况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别,为唇腭裂患者腭咽闭合手术和术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7例青少年患者,按年龄分组,第1组10~13岁、第2组14~18岁。利用Mimics软件对上气道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鼻咽、腭咽、舌咽体积和长度以及上气道截面积。结果:第1组中女性的鼻咽体积、腭咽体积、舌咽体积、横截面积以及男性的腭咽体积、舌咽体积、腭咽长度、横截面积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女性鼻咽体积大于男性。第2组中各测量值与年龄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男性腭咽长度大于女性。结论:在青春发育期的早期阶段,上气道随着年龄增大的变化较明显,而在青春发育的晚期上气道随着年龄的变化不明显;青春期早期女性鼻咽比男性大、青春晚期的男性的腭咽比女性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手术前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模型,探讨该技术在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13侧)需要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手术的患者为快速原型组,术前均进行头颅三维CT扫描(层厚0.625mm):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Simplant CMF,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下颌骨分离、截骨线设计、截骨及骨块移动;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以健侧下颌骨为标准,重建患侧下颌骨;然后以重建的头颅模型为标准.对钛板进行塑形;术中根据已经塑形好的钛板,对移植骨块进行塑形,重建颞下颌关节。另选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手术用时,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Simplant测量出的CT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快速原型组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对手术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MRI显示移植的肋骨肋软骨头均在关节窝内。手术用时传统方法平均为7.09h,快速原型组平均为5.67h.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Simplant对下颌骨CT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每个患者术后的CI(condyle—incisor)、CM(condyle—mental foramen)、CA(condyle—angle)3组变量,对健、患侧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3个指标的健、患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以达到准确重建颞下颌关节、保持下颌骨双侧对称的目的,有利于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重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估口呼吸患者与鼻呼吸患者上气道形态以及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8—2021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的青少年儿童骨性Ⅰ类均角患者78例,根据呼吸方式分为口呼吸组(39例)与鼻呼吸组(39例)并拍摄CBCT。应用Dolphin11.95软件进行上气道的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气道各段容积、矢状面表面积、最小横截面积、气道三维结构表面积及舌骨位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呼吸组上气道腭咽段和舌咽段的容积、矢状面表面积、最小横截面积以及气道三维结构表面积均小于鼻呼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口呼吸组与鼻呼吸组的上气道鼻咽段与喉咽段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舌骨相对于前颅底平面的垂直向距离和水平向距离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青少年儿童口呼吸骨性Ⅰ类均角患者的上气道明显较鼻呼吸患者狭窄,但口呼吸对舌骨位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21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分析。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9年收治的1131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骨折原因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3.52:1.19~29岁组为好发年龄段(30.7%):无业患者人数最多(21.4%),交通事故伤占52.6%。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中.869例发生下颌骨骨折(76.8%),452例发生面中份骨折(40.0%)。伴发伤以眼损伤最为多见(18.5%),其次是四肢骨折(9.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处跌落导致下颌骨骨折的相对危险度最高(OR=3.119,P=O.009),低龄患者更容易发生下颌骨骨折(OR=1.021,P〈O.001);机动车事故伤(OR=2.896,P〈O.001)是面中份骨折的高危因素.而男性较女性易发面中份骨折(OR:1.431.P=O.025),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面中份骨折的风险增加(OR=0.980,P〈O.001)。结论:15I腔颌面部骨折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病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徐月娥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77-1079
目的:为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产生,提高儿童牙病的诊疗效果。方法:对本院儿童口腔保健科就诊的具有牙科畏惧症的470名患儿按年龄分4组,初诊行为分4型,在治疗前、中、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最后记录患儿合作行为,并对合作程度及不同性别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患儿合作程度干预效果比较:A组(1~3岁)无显著差异,其他各年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比较结果:B组(4~6岁)中男、女均有显著性差异,男孩(P〈0.01),女孩(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显著性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七氟烷诱导术后苏醒烦躁的影响。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0例,ASAⅠ级,3~8岁,体质量15~26kg。实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2组患儿入手术室前根据改良耶鲁术前焦虑分级表评分,肌内注射盐酸氯胺酮后入室诱导,调节七氟烷浓度,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ng/ml,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于40~60,2组术毕前10min调节瑞芬太尼至1ng/mL,七氟烷浓度0.8%(结束时关闭)。对照组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实验组入苏醒室5min后停用。根据小儿麻醉苏醒烦躁量表及改良CHEOPS表,对小儿烦躁及疼痛情况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小儿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术后烦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减少小儿七氟醚诱导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烦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泛素样修饰物特异的蛋白酶5(SUMO specific protease5,SENP5)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3例原发舌鳞癌及癌旁上皮中SENP5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结果与有关临床特征和病理指标间的关系进行Wilcoxon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另使用钙离子对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进行诱导分化,实时定量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SENP5的表达改变。结果:舌鳞癌中SENP5的表达高于癌旁上皮(P=0.000),表达水平与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22);钙离子诱导分化可使人舌癌细胞系Tca8113中SENP5的表达增加。结论:SENP5的表达水平与舌鳞癌的分化相关,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行改良的Herbst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1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轻、中度OSAHS患者,治疗前行PSG检查、ESS嗜睡评分、上气道三维CT扫描及重建(平静呼吸位+Muller位)。经改良Herbst口腔矫治器治疗3个月后,复查PSG,戴用口腔矫治器行上气道三维CT扫描及重建(平静呼吸位+Muller位),并要求患者完成治疗后ESS嗜睡评分、舒适度调查问卷表。对治疗前、后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HS患者戴用改良Herbst口腔矫治器3个月后,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AHI、AI、MAX均低于治疗前,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高于治疗前(P<0.05)。上气道CT扫描示,平静呼吸位和Muller位软腭后区和舌后区气道体积均较未戴用时增大(P<0.05),软腭后区最小截面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的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上气道顺应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戴用改良Herbst口腔矫治器对轻、中度OSAHS患者主客观症状有明显改善,应用三维CT结合Muller试验,有助于OSAHS患者上气道评估以及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1)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牙合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牙合期和整体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并统计不同牙合期错牙合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道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ENT组患儿替牙牙合期、乳牙牙合期以及整体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牙合期两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道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道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道间隙(SPP-SPPW)、气道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呼吸道阻塞患儿的错牙合畸形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生长发育期,上呼吸道阻塞易导致下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咽腔上部矢状间隙的减小和舌骨位置下降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