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行术前术中牵引复位固定,固定后依患者耐受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除Halo-vest等针对性治疗。根据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估;根据尹庆水等制定的方法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内固定后3,6,12,24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以判断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对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颈脊髓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内固定后未出现脊髓症状加重病例。内固定前JOA评分平均8.2分,内固定后平均14.8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1例并发脑梗死死亡。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2例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骨不连,2例患者枕骨板螺钉出现松动,1例螺钉脱出,1例切口不愈合。10例患者术后继续Halo-vest外固定,并于内固定后三四个月拆除;其余患者佩戴颈托至植骨完全愈合。提示Cobra枕颈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配合Halo-vest便于术中固定和复位,适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行术前术中牵引复位固定,固定后依患者耐受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除Halo-vest等针对性治疗。根据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估;根据尹庆水等制定的方法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内固定后3,6,12,24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以判断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对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颈脊髓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内固定后未出现脊髓症状加重病例。内固定前JOA评分平均8.2分,内固定后平均14.8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1例并发脑梗死死亡。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2例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骨不连,2例患者枕骨板螺钉出现松动,1例螺钉脱出,1例切口不愈合。10例患者术后继续Halo-vest外固定,并于内固定后三四个月拆除;其余患者佩戴颈托至植骨完全愈合。提示Cobra枕颈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配合Halo-vest便于术中固定和复位,适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缓解疼痛、眩晕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脊柱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4.
寰齿关节退行性变及其与枕颈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寰齿关节退行改发迹与枕颈痛的关系。方法,随机对54例患者的寰齿关节进行CT扫描评价,分析退变程度与枕颈痛之间的关系。并观察60例寰椎骨性标本寰齿关节面的增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 例1:女,39岁.以四肢麻木8年,加重伴左胸紧束感2个月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方法:对25例该类患者于术后第1 d进行康复护理,观察20~30 d,并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跟踪访视。结果:所有患者头颈部疼痛缓解,四肢肌力均有不同程度增强。结论:枕颈融合术后第1 d即开始早期康复,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提高患肢肌力,缓解疼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缩短卧床时间,预防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其上颈椎不稳有其固有特点,现对36例患儿临床资料总 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6例患儿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14岁,平均11.5岁。其中3~7岁12例,8~11岁8例,1 2~14岁16例。病程及病因: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h~10个月。致病因素:无明显诱因10例, 创伤23例,其中扭伤4例,交通事故5例,砸伤3例,高处坠落2例,摔伤9例。先天性畸形8例 ,其中先天性寰-枢椎融合1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5例,寰枕并联(融合)颅骨凹陷2例。 炎症感染3例。临床表现:按Juhl法改良分型:(1)单纯局部症状型18例,表现为斜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42例行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hiaris畸形5例、齿状突发育畸形12例、枕骨大孔狭窄9例、寰枢椎脱位伴骨折16例。结果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脑脊液漏2例,脊髓损伤症状一过性加重1例,切口血肿1例,经及时对症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优良率达95.24%,枕颈融合率为100%。讨论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准确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感觉和肌力,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症状并尽早干预,是提高手术疗效、确保护理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枕颈融合是治疗症状性枕颈不稳的惟一方法,目前虽然有很多用于枕颈融合的内固定系统,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枕骨髁是支持头部并与脊柱连接的惟一骨性结构,应用枕骨髁螺钉进行枕颈固定,具有很多优点。本文对枕骨髁螺钉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枕颈部压痛点、痛性结节与紧张型头痛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枕颈部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在紧张型头痛(TTH)患者中的分布,探讨枕颈肌障碍在TTH发病中的机理。方法 对380例TTH患者,触诊枕外隆凸下至颈棘突止中线及其旁开,记录每位患者的压痛点、痛性结节总数及部位,实施揉拿、弹拨、点按颈部压痛点及痛性结节的手法治疗。结果 经1—6次治疗,治愈283例、显效58例,总显效率89.7%。结论 枕颈部肌肉障碍在TTH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对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实施手法治疗可产生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肿瘤并枕颈CD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显微外科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结果9例存活,1例死于小脑出血并脑干功能衰竭。术后随访6~24个月,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复查头颈部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埘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非常重要。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 目的:测量颅颈畸形枕颈融合内固定患者的颈椎侧位X射线片,分析融合过程中枕颈固定角度和融合后下颈椎退变的关系,确定最佳枕颈融合角度范围。 方法:纳入因颅颈畸形行枕颈融合患者21例,根据融合后即刻枕颈角度(0c-C2角度),将颅颈畸形枕颈融合患者分为3组,即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其中融合后即刻0c-C2角度在9°-22°属于正常范围。测量融合前及融合后终末随访时各组S值及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与结论:融合前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JOA评分分别为(7.3±1.7)分、(7.2±1.6)分、(7.3±1.5)分,融合后随访分别为(14.2±1.5)分、(13.5±1.6)分、(13.3±1.5)分,3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枕颈角9°-22°组JOA改善程度明显较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好。融合前S值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分别为0.440±0.017,0.441±0.016,0.440±0.01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与融合前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均较其融合前S值明显减小。提示枕颈融合内固定时枕颈角应尽量在正常范围内,超过或小于正常范围均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13.
10例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告了10例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准确评估患者肢体感觉、活动、肌力,加强对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硬脊膜撕裂脑脊液灞、切口感染、压疮、供骨区血肿、植骨块脱出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是提高手术疗效、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门诊以牵引为主配合医疗体操及按摩治疗各型颈椎病1206例,其近期总有效率为89.88%,随访观察120例,远期有效率为86.67%,复发率为11.33%。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与致病因素、颈牵引的作用、颈椎病类型与疗效的关系等作了分析,认为牵引治疗对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体疗功能锻炼对增强颈肩臂部肌力、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行枕颈融合的手术配合。方法25例Chiari畸形患者均在神经肌肉电生理(SEP)监测及全麻下行Chiari畸形枕大孔扩大减压硬膜成形术。总结其手术配合要点。结果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通过默契的术中配合和神经功能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经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枕颈融合是一种治疗上颈椎病变的新方法。自1999年3月~200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共收治16例Cl、C2肿瘤患者,1例齿状突骨折,均行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后进行枕颈融合,除1例齿状突骨折外余病例再手术切除肿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了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专利号:ZL201821360428.7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1]。预防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术区血肿及伤口出血是CE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CEA术后患者应给予颈部暂时制动,并且给予伤口压迫止血。目  相似文献   

18.
枕颈CD内固定植骨融合 ,经口腔环枢椎减压术是目前国内治疗环枢椎脱位的一种先进的手术方法 ,这种新的手术方法给骨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我科对 1例枕颈CD内固定经口环枢椎减压病人进行精心护理 ,恢复快 ,无任何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43岁 ,因右侧肢体活动不便 3年入院。查体 ;头颈部伸屈活动受限 ,右侧肢体肌张力高 ,肌力 5级 ,右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亢进 ,右膝腱反射亢进 ,霍夫曼试验 (+) ,踝阵挛 (+) ,MRI示环椎前弓后缘齿状突前缘距离约为 5mm ,该部颈髓明显受…  相似文献   

19.
总结28例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和评估患者四肢感觉、运动、肌力、大小便及脊髓功能情况,尤其在术后3 h内,防止并发脊髓损伤;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嘱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3次/d,每次15下;对4例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积极处理,其中2例出现低颅压综合征,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去枕平卧,颈部制动,同时预防便秘,以免颅内压增高再次发生脑脊液漏;严密观察切口情况,对吸烟、有糖尿病史患者,术前控制好血糖并嘱其戒烟;由于手术时间长,术后及时评估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对出现供骨区血肿及感染的患者,穿刺抽液并予加压包扎,推迟下床活动时间;为防止植骨块脱出,翻身时保持中立位,4 h内去枕平卧,为增加舒适,4 h后在患者头枕部垫2~3 cm厚浴巾,再在两侧加沙袋固定,颈部制动.  相似文献   

20.
郭延平  华靖  李霞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88-1090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颅颈交界区畸形,指枕骨大孔四周骨质内陷入颅腔,造成枕骨大孔狭窄,进而小脑、脑干及脊髓受压,通常合并颅颈交界区其他部位畸形,常导致颅后窝和上颈部椎管有效空间缩小,从而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