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静脉置管发展现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VenousCatheters,CVCs)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1 ] 。中心静脉通道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入位置来定义。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进入上腔静脉 ;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无论是哪一途径置管 ,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统称为CVCs。由于管口周围血流量比末稍静脉大 ,液体易输注 ,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不会造成损害 ,因而CVCs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国内护理同行对CVCs的置入部位、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于卫华 《护理研究》2004,18(1):21-23
中心静脉通道是使用人体大静脉 ,如上、下腔静脉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 ,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入位置来定义 ,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 -右心房交界处或下腔静脉 ,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入口 ,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 ,导管的插入通过经皮穿刺Seldinger技术及静脉切开的方法实施 ,通过胸透或荧光造影调整置管深度[1] 。1 中心静脉置管 (CVCs)的类型[2 ]  临床常见的有以下 4种类型 :中心型CVCs、隧道型CVCs、末梢插入型CVCs(PICC)和置管术。2 置管方法2 .1 锁…  相似文献   

3.
陈红光  刘茜  向冬梅 《全科护理》2011,9(31):2898-289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PICC与中心静脉插管(CVC)相比,避免了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感染发生率比CVC低,〈3%;由有资质的护士操作。PICC为长期静脉治疗的病人,特别是肿瘤化疗病人带来了福音,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随着PICC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其中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6.7%[2]。现综述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正位的应用研究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4.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59-1061
置管护理 7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中心静脉通道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的,而不是由插入位置定义的。一般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插入到下腔静脉。无论是经哪一个途径置管,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1].中心静脉通道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入位置来定义.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进人上腔静脉;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是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 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CVC为急诊、危重症及手术患者提供了血管通路, 被广泛应用于静脉治疗、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治疗等目的[1]。然而, 如果CVC维护不当, 那么会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等CVC相关并发症[2]。其中, 导管堵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25%~38%[3]。一旦发生导管堵塞, 则需要进行导管内溶栓甚至拔管或重新置管, 不仅会导致治疗中断、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还会影响患者预后, 甚至增加病死率[4]。  相似文献   

7.
潘玉娟  兰建芸  潘井岗 《全科护理》2016,(34):3627-362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CVC)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的CVC置管病人132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的CVC置管病人14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CVC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导管评估、冲封管方法及时机、输液接头更换、消毒方法与待干、敷料固定方法、穿刺点红肿渗出、病人舒适度、CVC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规范了CVC导管日常使用,能减少CVC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使导管留置时间满足治疗需要,对保障普外科病人的输液安全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 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使用PICC导管能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可由护士床旁插管等,因而临床应用日趋广泛[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采用PICC不同位置导管留置对穿刺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46例采用PICC导管置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上肢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其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穿刺并和下肢大腿内侧大隐静脉(其尖端位置在下腔静脉)穿刺并作比较,观察上肢与下肢穿刺时间及留置时间。结果通过46例新生儿PICC导管置管在不同位置的时间观察,下腔静脉组明显比上腔静脉组穿刺时间短,留置时间长,易于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PICC导管置管穿刺位置最适宜在大腿内侧,尖端位置位于下腔静脉,其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易于护理,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经新生儿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手段的观察,分析临床采用该法的安全性及可实施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同期152例经大隐静脉和82例经肘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上(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堵塞、液体外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隐静脉组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肘部静脉组上腔静脉一次到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新生儿,采用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高于肘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入体内,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中心静脉置管为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麻醉科常用操作之一,CVC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血管通路,被广泛应用于静脉快速补液、血液净化治疗、监测血流动力学、肠外营养治疗等[2,3]。导管尖端异位是CVC常见并发症之一,异位导管通常位于直径较为粗大的静脉主干,如颈外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无名静脉等,罕见异位通常位于侧支小血管内,如奇静脉、肋间上静脉及腰升静脉[4]。本文报道1例血管外导管异位导致腹膜后积液患者[伦理审批号: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科研伦理委员会(2002)科研伦理审第(49号)]反复发热7 d,经彩超引导穿刺引流积液、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通过PICC给药,可使药物浓度及液体渗透压迅速降低,尤其适合需长期治疗的病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  相似文献   

13.
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危重症病人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之一,由于肠外营养往往输液量大、液体渗透压高、对外周静脉刺激大,所以需要经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s,CVC)输注。常规的中心静脉导管一般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导管,但在穿刺置管和输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我科自2003年10月以来,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PICC)进行肠外营养,经过临床应用和观察,发现PICC适应乘广、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急症病人常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以便进行监测、补液、输入血液和药物。随着动、静脉导管使用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不少医院规定每三天即需更换中心静脉导管,这不仅给病人带来不适和危险,而且造成护理工作的忙乱和物品的浪费。为了了解是否有必要每三天更换CVC,作者在16个月内,随机观察160名成年危重病人,第一组CVC 每三天更换一次,另一组仅当导管发生故障或病人出现不明病因发热以及发生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心静脉置管(CVC)是经过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脉的插管。因其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输液的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而不引起对血管壁的刺激,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输入静脉高营养、化疗药物、大量输血、补液及中心静脉压的测定~([1])。心脏手术病人会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等血流动力学紊乱~([2])。因此,围术期CVC置管用于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首诊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资料。32例术前留置PICC导管,纳为PICC组;46例留置传统中心静脉导管(CVC),纳入CVC导管组,比较两组病人导管堵塞、血栓形成以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并探讨其护理策略。[结果]CVC导管组发生堵管率低于PICC组,PICC组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CVC导管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CVC导管相比,PICC导管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输液管理中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通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6例需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2组:PICC组106例采用直视穿刺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入PICC导管,CVC组100例在麻醉师会诊后按操作规程置入CVC导管。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96.2%比8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6.6%比16.0%, P〈0.01);导管留置时间PICC 组为(140±9)d,CVC 组为(30±11)d,PICC 组较 CVC 组显著延长(P<0.01)。置管满意度PICC组为96.2%,CVC组为85.0%,PICC组较CV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CC导管与CVC导管比较并发症少,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是肿瘤患者化疗和支持治疗较满意的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8.
冯珍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56-57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广泛应用于危重医学临床的血管内置管技术,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CU)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液体复苏等方面,CVC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CVC也是最常见的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血管内置管术。近年来,随着各种高质量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使得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导管(CVCS)是指末端位于在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进入上腔静脉;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无论是哪一途径置管,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统称为中心静脉导管。由于管口周围血流量比末稍静脉大,液体易输入,对血管壁不会造成损害,因而CVCS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因而CVCS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秦伟伟 《全科护理》2016,(33):3532-353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输液工具,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PICC头端应位于病人的上腔静脉内,理想位置是上腔静脉的中下1/3、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上方3cm~4cm。要有效地发挥PICC导管的作用,PICC尖端位置至关重要,不正确的导管位置,若未能及时发现,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会引起血栓形成、导管移位、静脉炎、心律失常甚至心包填塞等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