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IL-6。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为15.48±2.87mg/l,IL-6水平为20.23±4.8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hsCRP为2.48±0.52mg/l,IL-6水平为8.56±2.38ng/l。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1),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IL-6明显升高,而且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hsCRP和IL-6水平升高为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两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郑宏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14-3615
目的 评价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42例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2组患者血清hsCRP差别,并分析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含量为(20.86±0.51) mg/L,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为(2.05±0.24) mg/L,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4.17,P<0.0001).脑梗死组不同分型组间血清hsCRP比较:轻型、中型、重型组血清hsCRP分别为(12.32±0.43)mg/L、(19.98±0.49)mg/L、(32.45±0.86)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 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最高.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往往升高,其增高水平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3例脑梗死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现察并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程度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变化,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S1006蛋白(0.025±0.017μg/L)和hs-CRP(7.147±10.503 mg/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17±0.009 μg/L,2.679±1.678 mg/L),均P<0.05,并且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增高和梗死面积的增加,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亦明显升高;S100蛋白水平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和hs-CRP浓度均明显增高.S100β蛋白和hs-CRP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法)分别在第2、7、14天检测治疗组、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观察并记录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在治疗后第7、14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在治疗后第7、14、3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可降低hsCRP水平,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的血管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白细胞介素6 (IL-6)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脑梗死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6、脂联素、瘦素浓度;采用美国ATL公司HDL-1500彩色多普勒测量脑梗死患者的IMT,并分为IMT<1,0 mm和IMT≥1.0 mm两个亚组.分别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和IL-6分别为(7.83±1.57) mg/L、( 12.39±5.42) ng/L、(137.12±18.59) 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83±1.96)mg/L、(4.73±1.87) ng/L、( 87.26±9.75) 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4、12.50、13.65,P均<0.01).96例脑梗死患者中IMT≥1 mm组78例,IMT<1 mm组18例,两亚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和IL-6分别为(5.06±2.52)、(9.83±1.58) mg/L,(14.49±6.42)、(8.13±1.28) ng/L,(152.62±24.78)、(112.12±12.59) ng/L,与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患者IMT与IL-6、瘦素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0.78,P均<0.01),与血清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r=-0.84,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IMT增厚,血清脂联素降低,IL-6、瘦素升高,脑梗死患者IMT与血清脂联素、瘦素、IL-6浓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非急性脑卒中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18.035±10.684) mg/L]高于初发患者[(14.567±8.510)mg/L] (P <0.01),且高血清hs-CRP比率(54%)亦高于初发患者(37%)(P<0.05).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意义。方法对脑梗死患者70例及对照组6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UA、hs-CRP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374.26±82.36μmol/L);hs-CRP(5.62±2.36 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62±2.36μmol/L;3.51±1.3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hs-CRP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清UA、hs-CRP越高。结论 UA、hs-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脑卒中(AS)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选择AS患者126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及预后分组.分别测定发病后第3、14、28天血清Hcy、IL-6、hs-CRP浓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8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AS组血清Hcy、IL-6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8.24±9.86)、(17.12±4.23)μmol/L,(59.64±13.82)、(18.46±4.62)ng/L,(19.78±6.12)、(2.28±0.82)mg/L,t值分别为2.623、2.761、3.746,P均<0.01];②发病第3天重、中、轻型AS组血清Hcy、IL-6、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且重型组、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均<0.01);发病第14天重型组与中型组高于轻型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发病第28天重型组高于中、轻型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③发病第28天基本治愈组与显著进步组较无变化组的血清Hcy、IL-6、hs-CRP水平明显降低[(16.12±4.74)、(18.42±5.02)、(48.69±7.89)μmol/L,(19.52±5.67)、(20.74±6.13)、(51.26±11.66)ng/L,(3.21±1.36)、(3.24±2.51)、(8.86±1.32)mg/L,P均<0.01].结论 血清Hcy、IL-6、hs-CRP是临床评价AS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其中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DM)组38例,早期肾病(DN1)组31例,临床肾病(DN2)组27例,健康对照(NC)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CRP、IL-6、TNF-α水平.结果 DM组血清CRP 2.74±1.65 mg/L、IL-6 148.36±24.62 ng/L、TNF-α 16.50±8.90 n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分别为0.89±0.45 mg/L、IL-6 123.20±18.59 ng/L、TNF-α 12.50±4.62 ng/L(P<0.05);DN1、DN2两组的血清CRP、IL-6、TNF-α均较DM组、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DN2组的血清CRP、IL-6、TNF-α均较DN1组升高(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清CRP升高与总胆固醇(TC)(r=0.45,P<0.01)、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r=0.545,P<0.01)、血肌酐(Cre)(r=0.412,P<0.0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22,P<0.05)成正相关;血清IL-6与TC(r=0.289,P<0.01)、UAER(r=0.0.387,P<0.01)、血肌酐(r=0.361,P<0.0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380,P<0.01)成正相关;血清TNF-α与BMI(r=0.256,P<0.01)、血Cre(r=0.251,P<0.01)及UAER(r=0.231,P<0.01)成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血清CRP、IL-6、TNF-α的测定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经头颅CT证实诊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为研究组,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就诊时IL-6、hsCRP及循环EPCs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IL-6、hsCRP及循环EPC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患者IL-6、hsCRP与循环EPCs存在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367,P = 0.030)及(r = 0.429,P = 0.016).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在炎症损伤反应水平升高的同时,循环EPCs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其水平亦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急性时相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和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RA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结果 RA组CRP 37.3±30.5 mg/L,较对照组3.6±1.1 mg/L升高(P<0.01);RA组IL-6 173.4±71.8 ng/L,较对照组98.2±31.9 ng/L升高(P<0.01);CRP和IL-6水平在伴感染与非感染、在活动与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和IL-6对诊断RA患者的活动和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和转运蛋白(TSPO)水平,探讨二者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 年8 月~ 2021 年8 月河北省邯郸市邯钢医院收治的11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 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L2 和TSPO 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FGL2 和TSPO 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6)和预后不良组(n=3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L2 和TSPO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GL2 水平(231.52±41.29 ng/ml vs 125.26±24.16 ng/ml)和TSPO水平(6.28±1.05 ng/L vs 3.54±0.74 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73,20.872,均P < 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血清FGL2(236.63±42.49ng/ml vs196.62±36.61ng/ml),TSPO(6.36±1.04ng/L vs 4.84±0.87ng/L)水平升高,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FGL2(275.20±50.25ng/ml vs 236.63±42.49ng/ml),TSPO(8.26±1.32ng/L vs 6.36±1.04ng/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9,7.153;3.432,6.640,均P < 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GL2,TSPO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14,0.495,均P < 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FGL2 水平(287.75±43.81 ng/ml vs 206.36±40.16 ng/ml)和TSPO 水平(7.83±1.80 ng/L vs 5.58±0.72 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549,9.386,均P< 0.05)。血清FGL2,TSPO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6,0.825,联合预测的AUC 为0.975,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2.621,3.100,均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GL2 和TSPO 水平增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对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为临床的合理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进展型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别在发病后第2、7、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41例完全型卒中、27例进展型卒中患者检测血清hsCRP含量,并选取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①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进展型卒中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同时期的完全型卒中患者,并发现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变化是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在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岛津7200生化分析仪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一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结果 糖尿病患者LDL-C升高组,血清hs-CRP浓度为(6.81±3.32)mg/L,IL-6为(17.2±5.6)ng/L,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糖尿病患者LDL-C正常组hs-CRP为(3.81±1.86)mg/L,IL-6为(9.2±3.9)ng/L,呈明显正相关,r=0.46,P<0.01。健康组血清hs-CRP为(0.76±0.65)mg/L,血清IL-6为(5.8±2.1)ng/L,r=0.136,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IL-6参与诱导肝急性时相蛋白(CRP)的合成,并共同参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4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对2组CRP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的CRP含量平均为(23.7±1.5)mg·L-1,对照组CRP含量平均为(4.5±1.2)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重型组、中型组CRP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或P<0.01),重型组CRP水平高于中型组(P<0.05).脑梗死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1).结论 CRP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程,能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赵玥 《临床荟萃》2014,29(2):168-17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和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和健康对照组的Fbg,Hcy和hsCRP水平变化,观察Fbg,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Fbg,Hcy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5.8±2.94)mg/L vs(2.74±0.96)mg/L,(4.67±1.18)g/L vs(2.36±0.82)g/L,(24.3±6.83)μmol/L vs(6.83±1.83)μmol/L vs(1.37±0.32)mm vs(0.76±0.16)mm(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根据IMT划分为:IMT1.0mm为26例,1.0mm≤IMT1.2mm为43例和IMT≥1.2mm为96例。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Fbg和Hcy水平出现明显升高,(7.98±1.76)mg/L vs(12.87±2.87)mg/L vs(19.28±3.13)mg/L,Fbg(2.45±0.97)g/L vs(4.58±1.04)g/L vs(5.31±1.25)g/L and Hcy(10.87±2.76)μmol/L vs(22.94±6.28)μmol/L vs(28.68±7.03)μmol/L(P0.05或0.01)。急性脑梗死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29例,Ⅱ级35例和Ⅲ级32例。随着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14.65±2.97)mg/L vs(19.43±3.26)mg/L vs(23.31±3.02)mg/L,Fbg(4.41±1.18)g/L vs(5.33±1.21)g/L vs(6.10±1.32)g/L和Hcy(22.87±5.87)μmol/L vs(28.47±6.92)μmol/L vs(34.18±7.12)μmol/L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Fbg和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ACI患者空腹外周血标本,以后循环缺血(PCI)和非脑血管病(NCD)患者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hs-CRP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结果(1)与PCI组(3.56±3.89 mg/L)和NCD组(2.65±3.02 mg/L)比较,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7.35±5.93 mg/L)显著升高(P<0.01);ACI患者血清Glu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ACI患者和对照组之间,TC、HDL-C、LDL-C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CI患者hs-CRP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但是与神经功能缺损显著相关(r=0.627,P<0.001);在不同梗死体积的ACI患者之间,hs-CRP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抗血小板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ACI患者hs-CRP水平(P=0.034)。结论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和药物治疗显著相关,提示hs-CRP作为ACI炎症标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出血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40例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头颅CT测定出血体积、判断出血部位;应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于发病1周内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48小时内血清IL-6浓度即明显升高,3~5天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8小时(18.55±5.10)ng/L、3~5天(23.70±4.91)ng/L vs(8.71±3.89)ng/L,均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发病后6~9天接近对照组水平[(10.83±4.53)ng/L vs(8.71±3.89)ng/L,P>0.05];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IL-6平均血清含量与出血量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s=0.931,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rs=0.374,P<0.01);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IL-6升高更明显,IL-6>25 ng/L、SSS评分>40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IL-6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在脑出血中起重要作用;其与出血量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同时为脑出血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2.66±0.68)mg/L、(11.20±1.21)mg/L、(4.90±0.92)ng/L;对照组分别为(6.35±1.50)mg/L、(24.93±5.98)mg/L、(9.38±2.01)ng/L;观察组三者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为(2.83±0.51)%,低于对照组的(6.9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5%(43/45),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及TNF-α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普罗布考组27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颅压及基础疾病治疗等),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5g,2次/d,连服30d;并于治疗前后进行2组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分)及hsCRP和SOD测定。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变化,神经功能改善,同时hsCRP下降,SOD上升;且普罗布考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8.0±25.4)vs(89.0±19.6)U/ml,P<0.05〕;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7±0.4)vs(3.9±0.8)mg/L,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可能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