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09,(10):884-884
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以及细胞膜在不同情况下,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在动作电位过程中,除极化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造成Na^+向细胞内流,故使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在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使膜内电位负值由减小又变大;最后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或超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9,(23):2202-2202
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以及细胞膜在不同情况下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在动作电位过程中,除极化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造成Na^+向细胞内流,故使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在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使膜内电位负值由减小又变大,最后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或超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低血糖反应是血糖浓度〈3.0mmol/L而导致脑细胞缺糖的临床综合征,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心内科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治疗中常静滴极化液,以促进尽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内的极化状态,以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减少心律失常,使ST段恢复到等电位。但在静滴极化液过程中及静滴结束后低血糖反应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镁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3例AMI病例随机分为极化液组和镁极化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极化液、镁极化液治疗,观察分析AMI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极化液组发生AMI并发症明显高于镁极化液组(P<0.01)。结论:在治疗AMI中,早期应用镁极化液可以明显降低AMI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护士进修杂志》2010,(8):699-699
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以及细胞膜在不同情况下,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在动作电位过程中,除极化时,细胞对Na^+的通透性增加,造成Na^+向细胞内流,故使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在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使膜内电位负值由减小又变大;最后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或超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大中动脉壁的慢性炎症疾病,巨噬细胞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过程,病变中初始巨噬细胞在微环境极化因子的诱导下,改变自身表型和功能,极化为经典M1、替代M2型Mφ,两个表型及功能不同的巨噬细胞的相对比例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消退。下面就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极化、极化调节及二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寻找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强化极化液辅以中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2 7例冠心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 67例 ,对照组 60例 ,治疗组给予强化极化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应用极化液、能量合剂 ,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 2组均以 7~ 1 4d为 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用药 1~ 2个疗程后 ,治疗组K+、Mg2 +恢复正常 ,无一例出现高钾、高镁血症及其他不良反应。心功能等级对照 :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Ⅰ级 2 0例 ,Ⅱ级 4例 ;对照组心功能Ⅰ级 8例 ,Ⅱ级 6例 ,Ⅲ级 2例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心脏事件死亡对照组 3例 ,治疗组无一例死亡 ,2组对比 ,P <0 .0 1。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失调,最终导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巨噬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当微环境变化时,可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表型,称为巨噬细胞极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有望成为未来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在脓毒症免疫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含镁极化液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显荣 《临床荟萃》1995,10(12):555-556
肺心病心衰常伴有缺镁。本文在常规极化液中加镁剂(简称含镁极化液)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含镁极化液协同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广东阳春市人民医院严金胜随着含镁极化液在临床中的应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是否有治疗作用,目前临床报道尚少。笔者观察了使用含镁极化液协同治疗CHF42例(为...  相似文献   

12.
强化极化液治疗心脏急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化液早已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心绞痛.强化极化液(potentiated polarized Liquid)是在极化液的基础上加入L —门冬氨酸钾镁(L PMA)液.K~+是细胞极化状态必需的阳离子,Mg~(2+)是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所必需的激活因子,K~+、Mg~(2+)有协同作用,Mg~(2+)能保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极化途径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血管石蜡包埋标本80例,及同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石蜡包埋标本20例,进行IL-10和IL-1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统计标本来源患者的信息进行IL-10和IL-12蛋白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IL-10蛋白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标本中低表达,而IL-12蛋白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标本中高表达。统计分析发现血管腔狭窄面积越大、血管阻塞越严重,IL-10的阳性率越低且阳性反应强度越小;而IL-12阳性率越大且阳性反应强度越大。IL-10的表达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性,rs=-0.536,P<0.01;而IL-12的表达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性,rs=0.477,P<0.01。结论 :巨噬细胞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变血管组织中极化为M1表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表型很可能是加剧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根本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洋金花和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极化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100例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洋金花散剂0.3 g,口服,每日1次,10%葡萄糖500ml+胰岛素8u+10%氯化钾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计14 d;对照组32例仅行上述极化液静脉滴注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心率、24 h总心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和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洋金花和CIK极化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强化极化液治疗老年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4年10月~1996年2月采用强化极化液治疗老年肺心病、顽固性心衰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收治住院的60岁以上肺心病并顽固性心衰患者70例,为经休息、吸氧、抗感染,以及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等治疗1周无效及效果不明显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情、病程、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抗生素抗感染、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酌情应用小剂量洋地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一门冬氨酸钾镁液极化液(强化极化液)治疗。强化极化液由L一门冬氨酸钾镁液ZOml…  相似文献   

16.
杜淑萍 《临床荟萃》1995,10(22):1050-1050
冠心病是一种多发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1993年3月~1994年3月,我们采用脉络宁伍用强化极化液治疗9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9例中,均为住院病例。符合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诊断标准。病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三组:即脉络宁伍用强化极化液治疗组(简称联合用药治疗组);脉络宁治疗组(简称治疗1组);强化极化液抬疗组(简称治疗2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极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PBC患者33例和健康人对照2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M1和M2比例及M2/M1比值,并在PBC患者与健康人对照间以及早期和晚期PBC患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2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P=0.001),而M1比例及M2/M1比值在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明显高于中晚期PBC患者(P0.001),M2比例和M2/M1比值则明显低于中晚期患者(P0.001)。在PBC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与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65、-0.394,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之间无相关性; M2只与ALP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88,P0.001); M2/M1比值与ALP、D-Bil、GGT及TBA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发生发展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动态变化,早期炎症阶段主要向M1极化,中晚期纤维化、硬化阶段主要向M2极化。  相似文献   

18.
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纳入极化液治疗AMI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极化液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ST段变化、左室重塑)的变化。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和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的4条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而后应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研究地点均在国外,研究质量均较高,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极化液治疗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对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无差异[WMD=1.87,95%CI(-0.32,4.06),P=0.09],但极化液明显有助于ST段的下降[OR=1.92,95%CI(1.25,2.96),P=0.003]和阻遏心肌重构的发生[OR=0.08,95%CI(0.01,0.68),P=0.02]。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尽管极化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AMI患者ST段的下降及远期预后,但尚不能得出极化液能改善AMI患者心功能的结论。今后有必要实施重点关注极化液使用时间的更为严格的大型RCT,以充分论证极化液对AM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钾镁极化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塞患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极化液加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14d及3mo)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钾镁极化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极化液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本院创伤ICU病房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81例,随机分为极化液组(195例)和基础对照组(186例)。观察极化液组患者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体质量以及输注的葡萄糖量,以本院提出的个体化极化液配方经验公式为指导,进行极化液临床干预,基础对照组除不进行极化液干预外其他治疗同极化液组。观察极化液组和对照组MODS发生率、感染率以及死亡率变化。结果极化液组MODS50例(25.64%),对照组MODS74例(39.78%),极化液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极化液组感染86例(44.10%),对照组感染120例(64.52%),极化液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极化液组死亡12例(6.15%),对照组死亡30例(16.13%)。结论极化液个体化临床干预可作为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MODS的重要防治辅助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