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124例冠心病患心肌缺血阈值(MIT)、MIT的变异度(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IN)。结果:共检出1012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阈是评价冠心病患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心脏病发作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因此,SMI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笔者总结分析了我院1997年4月~1999年5月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出,且经冠脉造影等确诊的96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情况,其中无症状76例,有症状20例,并随访5年,旨在对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机制、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电监护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冠心病的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有无缺血而不取决于有无症状,高达60%~90%的冠心病患者有SMI。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仍然是当今冠心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其缺血发生时不能被感知,难以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而心肌缺血进展可导致心肌梗死(AMI)或心脏猝死(SCD)。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发现代表心肌缺血的电生理改变,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220例)和Ⅱ组(130例),对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2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析比较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 Ischemia,SMI)又称隐性心肌缺血。在冠状动脉病变中发病率较高,远远超过症状性心肌缺血。其症状隐匿,不易引起患者和医师的注意。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预后有可能比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更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中晚年人群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包健敏  黄杰  李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95-1895,1898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解剖上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常规心电图往往不易检出,而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h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信息,准确反映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短暂的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是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以观察心肌缺血阈值(MIT)、MIT的变异(IV):以及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阵数(IN)。结果共检出582阵心肌缺血,92.1%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高心肌缺血阈与心肌耗氧增加有关;低心肌缺血阈与冠状动脉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诊断为冠心病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的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2,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和观察组(n=6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Ⅳ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情况少于对照组,ST段阵次变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能够明确患者心率以及心肌缺血的情况,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籍龙江  赵平  巴俊强 《临床荟萃》2002,17(23):1380-1381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研究发现冠心病发生心肌缺血时其心率有明显的差异 ,并提出缺血阈值 (MIT)这一概念。本文观察了糖尿病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发生情况 ,并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进行了比较 ,采用 MIT和心率变异(HRV)进行分析 ,探讨糖尿病伴冠心病发生心肌缺血的规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3例糖尿病伴冠心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18例 ,女 15例 ;年龄 5 2~ 79岁 ,均为 2型糖尿病。选 33例冠心病 ,年龄和性别与糖尿病组相匹配。两组均无传导阻滞、房颤及房扑 ,期前收缩总数 <30 0次 /2 4小时 ;近期未服用洋地黄及抗…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SMI)是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1],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普遍存在于各种冠心病中,临床严重性不亚于心绞痛,但因其无症状性易被人们忽视,故其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它可以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冠心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56例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2种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符合动态心电图24h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156例,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5例,占28.85%(45/156),无症状心肌缺血111例,占71.15%(111/156)。符合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76例,占48.72%(76/156),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2例,占26.92%(42/156),无症状心肌缺血34例,占21.80%(34/156)。2种检查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常见,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及早诊断、治疗.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记录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9例,其中单纯无症状心肌肌缺血38例.结论:并非每一位冠心病患者都有胸闷、心区前疼痛或类似症状,有一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心肌缺血,但无心绞痛或与心绞痛类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张春生 《临床医学》2012,32(5):38-3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就诊的冠心病患者38例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总结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昼夜规律及缺血性ST-T检出情况.结果 38例冠心病患者中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缺血性ST段改变31例,检出率为81.58%,其中22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70.97%;9例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如胸闷不适、胸痛等,占29.0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心肌缺血由于没有症状而极易被人们忽视,但同样可引起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冠状动脉综合症。本文通过对1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更好地诊治无症状心肌缺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玉琴 《临床荟萃》1995,10(9):389-390
HOLTER监测自1961年应用临床以来,已成为检查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无症状心肌缺血问题,近几年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远较心绞痛为多业已证明,而完全无症状“健康者”心肌缺血发生率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Holter监测冠心病34例和体检436例健康人中发现一过性心肌缺血16例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病程中 ,近年来已受到临床的关注。本文对SMI的临床特点和它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联系进行分析 ,并对发作机理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从 1992年 5月~ 1995年 3月诊治的 110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 (冠脉造影显示主要分支血管有 >5 0 %的狭窄 )的患者中 ,剔除影响判断心肌缺血情况的 5 0例患者 ,如左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心房纤颤、预激综合征等。入选6 0例病例未服洋地黄或奎尼丁药物 ,其中男 4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8 3岁 (35~ 6 8岁 )。1 2 监测方法 用美国…  相似文献   

18.
王运武  朱一玲 《临床荟萃》1998,13(19):887-88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la,SMI)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组成之一,不少中老年人发生较死,很可能是SMI所致,其与症状性心肌缺血同样地预后不良.为此,我们对65例老年前期及老年期SMI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 Thel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u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含量进行了同期测定,以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在SMI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EKG变化特点。方法 :对 10 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 2 4h动态EKG检测。结果 :86例有缺血性EKG变化 ,总计 42 8次发作中 78.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SMI多发于 5 0岁以上高龄者 (80 % ) ,其ST段压低幅度明显小于有症状组 (P <0 .0 5 ) ,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已被临床重视,预后如何尚无确切认识。本对诊断明确的32例SMI患跟踪随诊24个月,观察了近期后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