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PN)主要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特点和细菌耐药特征,并初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9月该院临床分离的KPN,由DL-96Ⅱ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黏液丝试验检测黏液表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6种主要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和K57型)和6种毒力基因(rmpA、magA、wcaG、fimH、kfu和Aero)。结果 93株KPN中6种荚膜血清型均有检出,分别为K2型(21.50%)、K1型(13.98%)、K57型(8.60%)、K54型(3.23%)、K20型(3.23%)和K5型(1.08%)。毒力基因中fimH构成比最高(96.80%),其次是rmpA(64.52%)和Aero(64.52%);6种毒力基因在13株K1型菌中全部都有检出;rmpA+fimH+Aero的基因组合最为多见(33.33%)。高黏液表型菌(HvKP)检出率为54.84%,非高黏液表型菌(cKP)为45.16%;6种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rmpA、Aero、wcaG在HvKP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KP的检出率。细菌耐药方面,cKP的耐药情况较HvKP严重;多重耐药菌在黏液表型、荚膜血清型、rmpA、magA、wcaG、Aero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敏感菌株。结论 K2、K1、K57型是KPN常见的荚膜血清型,K1型携带的毒力基因最多;HvKP携带的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明显高于cKP,但其耐药率低于cKP;多重耐药菌携带的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明显低于敏感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4-12月分离自ICU的CRKP,改良Hodge试验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 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耐药基因、Amp C酶、血清型及毒力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型。结果 16株CRKP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15株m CIM阳性;14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TEM,blaCTX-M-1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CTX-M-1基因,还有1株携带blaNDM-5基因;16株CRKP血清型均为阴性,毒力基因uge、mrk D、fim H、kpn阳性。ERIC-PCR检测为同一型别,MLST均为ST76型。结论我院ICU分离CRKP为ST76型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3.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微生物学特征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10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其他肝胆疾病组和无其他肝胆疾病组进行研究,采用黏液丝试验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性状,采用PCR扩增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及荚膜分型,选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常见于40~80岁的中老年男性,50.00%患者有糖尿病基础。1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86.36%的菌株具有高黏液表型,荚膜分型以K1、K2血清型为主。无其他肝胆疾病组高黏液表型菌株、携毒力基因rmpA及气杆菌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有其他肝胆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12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常见于中老年男性,高黏液、携带毒力基因rmpA和气杆菌素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是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HM)表型、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82株,黏液丝试验检测HM表型。PCR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和7种常见毒力基因(rmp A、rmp A2、aerobactin、mrk D、iro N、mag A、wca G),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分数(毒力基因个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82株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占31.7%(26/82),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阳性率为40.2%(33/82),二者均阳性24株,阳性率为29.3%(24/82),毒力分数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2。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16.1%(9/56),毒力分数P50分别为5和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毒力分数P50为5.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中,K1/K2/K57型的毒力分数与K5/K20/K54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表型菌株和非HM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3/26)和73.2%(41/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为60.6%(20/33),不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K54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最强,阳性率为6/8。结论致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强毒力和(或)生物膜阳性菌株,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毒力、分子分型及同源性。方法收集六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分离自血培养的非重复CRKP菌株共23株,拉丝试验筛查高毒力菌株;Wzi分型检测荚膜血清型别;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荚膜多糖合成调节基因(rmpA)、毒力基因及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3株菌均携带KPC-2基因,18株拉丝试验阳性且携带rmpA的高毒力菌株。Wzi分型22株为K14.64型,1株为K19型。多位点序列分型为ST11型18株、ST307型4株和ST15型1株,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一步将18株ST11型菌株分为3个型别。结论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KPC-2基因,主要荚膜血清型为K14.64,优势序列型为ST11型,可能存在院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携带blaNDM-1耐碳青霉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毒力特征分析,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成都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CR-hvKP耐药和毒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的160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中,有41株携带blaNDM-1耐药基因,其中8株为CR-hvKP。携带blaNDM-1基因的CR-hvKP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类药物耐药率为100%,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CR-hvKP血清荚膜分型以K1和K2型为主,主要携带rmpA和aerobactin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以ST11和ST307型为主。结论 成都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blaNDM-1携带率较高,CR-hvKP具有高耐药性和高毒力,应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素菜  沈丽珍 《疾病监测》2019,34(2):158-161
目的探讨肝脓肿患者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微生物学特征、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情况。 比较肝脓肿患者中不同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65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拉丝试验确定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102株。 将菌株分为高毒力组和普通组进行研究。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血清荚膜进行分型及毒力基因rmpA检测,用VITEK-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脓肿患者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社区获得性感染率更高,83.33%感染的患者没有基础疾病。 81.60%肝脓肿病例由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株引起,具有高黏液表型,荚膜分型以血清K-1,K-2型为主,携带rmpA基因。普通肺炎克雷伯菌以无黏液为主,荚膜分型为非血清K-1,K-2型为主,极少数携带rmpA基因。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 共发现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未发现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结论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高黏液性、以K-1,K-2血清型为主,在免疫力正常患者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出现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的严重感染,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 检出3株产ESBLs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临床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上海地区两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的84株CRKP,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表型,黏液丝试验检测高黏液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2)、bla_(NDM)、bla_(IMP)、bla_(OXA)、bla_(VIM))与毒力基因(rmpA、mrkD、entB、ybtS、magA、iutA、allS、kfu),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克隆分型,eBURST软件对克隆分型结果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 84株CRKP除对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7.4%(65株)和82.1%(69株)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为100%。黏液丝试验阳性2株。PCR测序显示92.9%(78株)CRKP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其中blaKPC-2的阳性率为90.5%(76株),分别检出1株bla_(NDM)、bla_(IMP)阳性菌株,未检出bla_(OXA)和bla_(VIM)。毒力基因mrkD、ybtS和entB分别为97.6%(82株)、92.9%(78株)和100%(84株),其他毒力基因阳性率较低。MLST分为8个ST型,以ST11为主,占71株(84.5%),ST15为4株,ST323为4株,2株高黏液表型克隆株均为ST11型。e BURST分析发现84株CRKP中有2个ST群。每个ST群分别包括2个ST型(ST11和ST1869,ST15和ST709)。其他4个ST型都是单个ST型,本研究中71株ST11、4株ST15、4株ST323和1株ST45分别属于CC258、CC15、CC163克隆复合体。结论 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状态,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主要与菌株携带bla_(KPC-2)有关,CRKP中3种常见毒力基因mrkD、ybtS、entB阳性率高,ST11为该两所医院CRKP的主要ST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ompK36基因型分布及其毒力、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离自血液样本的肺炎克雷伯菌103株,并检索临床资料。采用K-B法检测菌株耐药性;拉丝试验检测高黏液(HMV)表型;PCR检测ompK36基因型、常见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结果10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ompK36基因型分为A型15株(14.6%)、B型10株(9.7%)、C型34株(33.0%)、D型41株(39.8%)和未分型3株(2.9%)。其中,A型HMV表型、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毒力基因rmpA、aerobactin、iucB的阳性率分别为0(0/15)、0(0/15)、6.7%(1/15)、0(0/15)、0(0/15);B型相对应的阳性率分别为20.0%(2/10)、20.0%(2/10)、20.0%(2/10)、20.0%(2/10)、20.0%(2/10);C型相对应的阳性率为50.0%(17/34)、52.9%(18/34)、58.8%(20/34)、61.8%(21/34)、44.1%(15/34);D型相对应的阳性率为7.3%(3/41)、4.9%(2/41)、9.8%(4/41)、7.3%(3/41)、34.1%(14/41)。各基因型菌株间HMV表型、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毒力基因rmpA、aerobactin、iuc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型菌株各阳性率均最高。各基因型菌株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型菌株耐药率最高。C、D型感染患者预后明显差于A、B型(P<0.05)。结论HMV表型、常见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rmpA、aerobactin、iucB主要见于C型;ompK36分型有助于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分离的不同耐药表型肺炎克雷伯菌(KP)生物膜形成能力与RyhB基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呼吸道感染分离的46株KP,检测菌株的耐药性,构建KP体外感染模型并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KP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PCR法扩增RyhB基因。结果46株KP根据耐药谱分为4个耐药表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6株(占13.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18株(占39.1%),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13株(占28.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9株(占19.6%)。科室来源排名前3为重症监护室11株(占23.9%),呼吸科8株(占17.4%),神经外科7株(占15.2%)。CRKP生物膜形成能力低于产ESBLsKP、MDRKP(P<0.05);HvKP生物膜形成能力低于产ESBLsKP、MDRKP(P<0.05);CRKP与HvKP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产ESBLsKP与MDRKP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产ESBLsKP和MDRKP存在特异性条带,CRKP和HvKP不存在特异性条带。不同耐药表型与RyhB基因表达的交互作用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有关,且RyhB基因阴性表达时,会导致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结论该院的产ESBLsKP和MDRKP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容易携带RyhB基因,RyhB基因正调控KP生物膜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吴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9):2900-2902
目的 探讨某院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与携带毒力基因种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90株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观察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以及耐药性与携带毒力基因种数的关系.结果 19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99株(52.11%)来自痰液标本,53株(27.89%)来自脓肿穿刺液或脓性分泌物标本,16株(8.42%)来自腹水标本,10株(5.26%)来自血液标本,12株(6.32%)来自尿液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3.68%、37.89%、32.63%、33.68%、32.63%.毒力基因aer-1、rmpA、magA、ybt、gyrB-2、wcaG的检出率分别为54.74%、48.95%、15.79%、53.16%、51.58%、21.05%.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的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携带毒力基因种数和耐药药物种数呈负相关(r=-0.869,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头孢菌素类、哌拉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毒力基因aer-1、rmpA、ybt、gyrB-2的检出率较高,且携带毒力基因种数越多,耐药的药物种数越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连云港市某院ST11型耐碳青霉烯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连云港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临床分离的26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EDTA-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及PCR法分别检测菌株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拉丝实验检测实验菌株的黏液表型。采用3种多重PCR进行检测,第1体系对实验菌株进行ST分型,第2体系检测最强毒力的荚膜血清型wzyK1、wzyK2,以及K位点wzyKL47、wzyKL64,第3体系检测rmpA、rmpA2、iroN、intA毒力相关基因,并采用大蜡螟感染模型检测毒力表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6株CRKP菌株,携带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为主的耐药基因菌株有22株,结果与相对应的22株菌株的mCIM结果一致。ST分型以ST11型为主,占73.1%(19/26),wzyKL47、wzyKL64阳性率分别为15.8%(3/19)、84.2%(16/19)。检出8株携带毒力相关基因且具有毒力表型的ST11型CR-HVKP以KL64为主,康复科检出率最高。采用PFGE可分为3群,带型相似度高于85%的有2株。结论连云港市中医院检出ST11型CR-HVKP 8株,可能存在克隆株的散在传播,需加强对康复科院内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徐祥  欧琴  李蓓 《临床检验杂志》2013,31(2):155-157
摘要:目的:探讨1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机制。 方法:用PCR法对该菌鉴定并进行荚膜血清分型以确定其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并用PCR对其相关毒力因子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确认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但不属于常见的高致病力K1、K2及K5型;MLST分型为ST11;PCR鉴定其携带有blaCTX-M、blaTEM、blaSHV耐药基因及wabG、uge、ureA毒力基因。 结论: 该菌为ST11型的非K1、K2及K5菌株,致病力较弱,但可导致临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多。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携带产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38肺炎克雷伯菌(Kp)血清分型与毒力因子,探讨其致病性。 方法: 提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病房分离的9株携带blaIMP-38的Kp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7种荚膜血清型(K1、K2、K3、K5、K20、K54、K57)和25种毒力基因(黏附性、铁摄入能力、荚膜多糖、脂多糖、尿素酶、抗血清活性、侵袭素、毒素及其他相关基因)。 结果: 9株携带blaIMP-38的Kp菌株均携带9种毒力基因,分别为fimH1、mrkD、ycfm、kpn、entB、irp-2、uge、wabG和ureA,未发现其他毒力基因和上述荚膜血清型基因。 结论: 分离的携带blaIMP-38的Kp菌株黏附性强,易在呼吸道和医疗器械定植,同时含有肠毒素和耶尔森毒素,可能是该克隆株致病性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CAK)与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HAK)、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MVKP)与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KP)主要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差异,并探讨毒力因子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分离于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41株,利用拉丝试验检测高黏液(HMV)表型,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主要荚膜型和毒力基因,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耐药性检测。结果 17株(41.5%)拉丝试验阳性;主要荚膜分型K1型8株(19.5%),K2型5株(12.2%),K57型3株(7.3%),3类荚膜血清型共占39.0%;黏液表型编码基因A(rmp A)阳性19株(46.3%),其中16株HMV表型阳性;20株菌需氧菌素基因aerobactin阳性,其中19株rmp A阳性。CAK与HAK的HMV表型(65%/19%)、rmp A(70%/2.38%)、aerobactin(70%/28.6%)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VKP与CKP的荚膜血清型K1(35.29%/8.33%)、毒力基因rmp A(94.12%/12.5%)和aerobactin(94.12%/16.67%)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P耐药情况较HMVKP严重。非产ESBL菌株较产ESBL菌株的HMV表型、高毒力荚膜型K1/K2/K57及毒力基因rmp A和aerobactin的阳性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毒力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主要见于CAK,且HMV表型菌株携带更多的毒力因子,这类菌株大多为非产ESBL的敏感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2017年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CRKP 31株,采用Vitek 2 Compact检测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IMP-4、blaIMP-8、blaVIM-1、blaVIM-2、blaOXA-23、blaOXA-24、blaOXA-48、blaOXA-51、blaOXA-58)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blaDHA、blaACC、blaTEM、blaSHV、blaCTX-M-1、blaCTX-M-9);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肺炎克雷伯菌ST分型。结果 31株CRKP中28株携带blaKPC-2基因,2株携带blaIMP-4,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5基因1株;其中26株菌同时携带blaCTX-M-15、blaSHV和blaTEM基因。25株同时携带blaKPC-2、blaCTX-M-15、blaSHV和blaTEM基因。28株菌为ST76型,其余3株分别为ST323、ST896和ST2964型。结论产blaKPC-2是我院CRKP主要耐药机制,并存在ST76型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黏附因子基因mrkD的分布率,为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相关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物膜形成试验采用96孔板培养法(生物膜产生载体使用医用硅胶膜):每孔加入300μl LB和50μl 0.5麦氏浓度的过夜培养菌,同时放入无硅油的医用硅胶膜(0.2mm)为载体,37℃静置培养48h,取出硅肢膜待银染于电镜观察。应用银染法、扫描电镜和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观察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mrkD基因。结果临床15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体外医用硅胶膜上生物膜总产生率为44.7%,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间无显著性差异。9.3%的菌株携带mrkD基因。mrkD阳性株均来源于痰标本。结论伴随有医用器械的使用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中应积极考虑生物膜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收集75株肝脓肿患者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系统检测耐药性;PCR法检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75株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16%,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4%,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血清型分布以K1型(62.7%)为主,其次为K2型(21.3%),其他型别K5、K20、K54及K57均占2.7%,4株(5.3%)未分型。毒力基因以rmp A和aerobactin检出率最高,分别达98.7%和97.3%,其次为kfu(68%)、wca G(66.7%)和all S(57.3%)。K1血清型菌株中以rmp A、wca G、aerobactin、kfu和all S 5种毒力基因同时携带为主,占83%;K2、K20和K57型菌株的主要携带模式为rmp A+aerobactin;K5型为rmp A+aerobactin+kfu;K54型为rmp A+aerobactin+wca G。结论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K1、K2型是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rmp A和aerobactin检出率最高,K1血清型毒力基因检出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了 解衢州市人民医院肛周感染患者来源肺炎克雷伯菌(KP)的分子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 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肛周感染患者分离的46株KP进行药敏试验;利用llumina测序平台对KP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明确其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与耐药基因等分子特征;基于核心基因组cgMLST构建最小进化树(MST),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结果感染 KP的肛周疾病患者主要为40~64岁男性(56.52%),合并糖尿病者(41.30%)易感。46株KP中筛选出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CRKP)和4株产ESBLs 菌株,大多数KP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01K1-ST23 KP是主要的分子血清型和MLST分型菌株,MST显示菌株间亲缘较远。毒力和耐药基因显示,50%KP毒力.评分≥4分,Aerobactin、Yersiniabactin .Salmochelin .rmpADC及rmpA2携带率均大于50%。2株CRKP中,1株同时携带blarpc.2和blaDN.,另1株携带blaxD和较多的毒力基因,其他耐药基因与其表型一致性较高。结论该院肛周感染来源 KP大多为高毒力菌株,且已出现高毒力合并多重耐药菌株,临床需要高度专注并进行持续性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毒性因子rmpA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拉丝试验确定144株肺炎克雷伯菌黏液表型,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1、K2和rmpA基因。结果 144株不同感染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型菌株占62.5%(90/144);K1、K2血清型阳性率为52.1%(75/144),rmpA阳性率为65.3%(94/144),其中K1、K2血清型与rmpA共同阳性菌株占K1、K2血清型总数的90.7%(68/75)。K1、K2血清型、rmpA基因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分别为63.3%(57/90)、85.6%(77/90)和33.3%(18/54)、31.5%(17/54)。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有无rmp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为72.3%(68/94)和14.0%(7/50)。黏液型菌株在42例肝脓肿、16例其他部位脓肿、37例血流感染、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21例尿路感染(UTI)和14例胆道感染中分别占85.7%(36/42)、81.3%(13/16)、40.5%(15/37)、85.7%(12/14)、52.4%(11/21)和21.4%(3/14)。K1、K2血清型分别为88.1%(37/42)、56.3%(9/16)、29.7%(11/37)、64.3%、(9/14)、38.1%(8/21)和7.1%(1/14)。K1血清型在肝脓肿占61.9%(26/42);K1、K2血清型在其他部位脓肿、CAP、UTI和血流感染中比例相近;非-K1、K2血清型则多见于胆道感染。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率分别为5.6%和33.3%。前者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后者。结论 rmpA基因与肺炎克雷伯菌黏液表型密切相关,并多与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共存,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是肝脓肿和CAP的重要病原菌,在其他部位脓肿、UTI、血流感染也较常见,K1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肝脓肿多见,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其他感染中比例相近。黏液型菌株产ESBL率和对多数抗菌药耐药率低于非黏液型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