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一氧化氮在脑缺血损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高压氧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高压氧的这种作用与一氧化氮是否有关联?其机制有待探讨。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高压氧治疗后表达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西安高新医院检验中心;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材料:取健康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5只,假手术 高压氧组5只,模型组28只,模型 高压氧组28只,后2组又分缺血后5,12,24,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7只。方法:①造模:模型组和模型 高压氧组大鼠参照Koizum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并于插入栓子造成缺血1h后抽出栓子。其他2组手术,但不插入栓子。②高压氧治疗:假手术 高压氧组和模型 高压氧组大鼠分别在缺血后2,9,21,45,69h共5次将动物置于高压氧舱内,给予高压氧(0.25MPa绝对压)治疗1h。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取脑,黄递酶-NADPH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视交叉平面梗死区皮质、视前区、纹状体外侧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域分布及形态的变化。结果:经补充后6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生形态改变,主要变化为突起减少或消失,细胞由椭圆形、三角形变成圆形,细胞皱缩,胞体着色重,胞核和胞浆均染成深蓝色;形态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纹状体外侧区最多,其次是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而皮质区较少。假手术组和假手术 高压氧组未见有形态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②模型组脑内形态有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表达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模型 高压氧组各时间点在皮质、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其表达均比模型组少,但都于缺血后72h至高峰[皮质:(15.46±3.02),(30.52±4.73)个/视野;视前区:(28.56±4.05),(68.81±7.84)个/视野;纹状体内侧区:(21.09±3.83),(45.71±5.24)个/视野;P均<0.01]。结论:高压氧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变性,部位主要在皮质、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环氧合酶-2(COX-2)等炎性反应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应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不作亚低温治疗。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4,8,12,16h处死1个亚组。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个亚组脑组织细胞间白细胞MPO的含量及COX-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4,8,12,16h缺血区皮质及纹状体中自细胞MPO的含量与亚低温组相应时间段的数值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4,8,12,16h缺血区皮质及纹状体中COX-2表达的相对灰质度值与亚低温组相应时间段的数值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能降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组织细胞间白细胞MPO含量及COX-2的表达活性,减轻缺血区的炎症反应及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提示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及似手术对照组(Sham—O组),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动物缺血20min后分别再灌注6h、24h、48h和96h,各HBO组在再灌注后分别行不同次数的高压氧处理。取动物的全脑测定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24h和48hHBO组Glu水平明显低于对应时间点的I/R组(P<0.01),且24hHBO组Asp含量也低于I/R组(P〈0.05),而各时间点I/R组的Glu水平均高于Sham—O组(P〈0.01)。结论: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高压氧处理町抑制由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这可能是高压氧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吴多明  宋焱峰  侯一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62-64,i0001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中心完成。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每组15只。制模成功后观测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中假手术组未见动物死亡,缺血再灌注组2只动物死亡,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1只动物死亡。死因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①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改善[(2.04&;#177;0.47),(2.71&;#177;0.29),分(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0.21&;#177;1.55),(29.57&;#177;4.40)%,P〈0.05],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②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大鼠脑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阳性反应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主要见于脑缺血侧梗塞区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壁,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也可见。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减少[(11.29&;#177;1.11),(17.14&;#177;1.77),P〈0.05]。③假手术组细胞形态正常;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右侧大脑缺血范围内皮质水肿明显,神经细胞外周隙扩大,毛细血管周隙增宽,血管内血栓形成,在皮质和纹状体可见大量死亡神经元,可见筛状坏死灶,间质水肿呈松网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层次尚清晰,未见明显坏死灶,神经细胞及毛细血管周围间隙稍大,但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也轻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结论:外源性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通过减少脑缺血引起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而发挥对脑缺血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对皮质及纹状体缺血周围区P13-K和Akt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电针刺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3h后再灌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分别于手术前12h、手术前30min、手术后每隔12h针刺百会、大椎穴1min,再通以电针治疗仪予疏密波治疗15min,直到48h后最后一批大鼠被处死;术后分第12、24、48小时三个时间点,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TUNEL法观察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观察皮质及纹状体缺血周围区P13K和Akt表达强度。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电针组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13K和Akt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模型组平均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组fP〈0.01)。结论: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能刺激P1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TIC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和蛋白的时程变化规律及电针的调节作用,以及检测再灌注后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变化。结果:再灌注3h模型组和非穴组MPO活性均增加,24—48h达到峰值,而电针组相应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均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于再灌注12h和24h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针刺可显著降低缺血区ICAM-1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黏附分子介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白细胞的黏附浸润.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表达及高压氧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影响。方法 应用鼠脑中动脉 (MCA)栓塞方法 ,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方法 ,观察了MCA阻塞 1h ,再灌注 4、11、2 3、71h脑血管渗漏面积、神经元坏死程度、中性白细胞浸润及c -fos癌基因表达的变化 ,应用HBO分别治疗 1、2、3、5次后观察各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常压纯氧组和IR组相比血管渗漏面积范围、神经元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 ;而HBO组和IR组相比血管渗漏面积和神经元损伤数目在再灌注 71h(治疗 5次后 )分别减少了 12 2 8% (视交叉平面 )和每 5个高倍 (× 4 0 0 )视野 11 36个 (视前区 )、8 94个 (纹状体内侧区 )、14 2 5个 (皮层区 ) ,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中性白细胞在MCA阻塞后 5h出现 ,2 4h达高峰 ,以后逐渐减少。HBO治疗后 5h即开始降低 (P <0 0 5 )。 12~ 2 4h明显降低 ,峰值减少幅度最大 (P <0 0 1)。吸 10 0 %纯氧组与I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③缺血后c-fos原癌基因在梗死区皮层、纹状体、视前区均有明显表达 ,持续 12~ 2 4h后开始减弱 ,72h基本消失。HBO治疗后 ,各时间点c -fos癌基因在上述区域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 HBO可明确缩小大鼠急性局灶性IR损伤的血管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IL-6 mRNA基因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脑缺血冉灌注后假手术组、对照组与钊刺组再灌注2 h、6 h、12 h、24 h各时间点IL-6 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及针刺组再灌注24 h后大鼠缺血区额顶叶皮质超微结构.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IL-6 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对照组缺血区皮层、纹状体于缺血后2 h IL~6 mRNA表达开始升高,于24 h达高峰.且纹状体区表达较皮层强烈.阳性细胞多位于梗死区周围.除在缺血再灌注后2 h外,针刺2组在缺血区皮层、纹状体区IL-6 mRNA各时间点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核的变性,细胞器的坏死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使线粒体,内质网结构恢复正常,恢复细胞核的完整性,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可明显增强皮层及纹状体IL-6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巢蛋白(nestin)和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6h、12h、24h、2d、3d、7d、14d组和假手术组,每组4只。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和SCF 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nestin mRNA表达很弱。缺血再灌注后nestin mRNA表达,皮质除2h以外、纹状体除2h、6h以外、室旁区除2h、6h、14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假手术组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SCF表达很弱。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皮质除2h、6h、12h以外、纹状体除2h、6h以外、室旁区除2h、14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对大鼠脑缺血后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细胞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和高压氧 (HBO)治疗后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 (MCA)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利用黄递酶 -NADPH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MCA缺血 1h ,再灌注 4、11、2 3、71hNOS阳性细胞在视交叉平面梗死区皮层、视前区、纹状体外侧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域分布的变化 ,在以上期间应用 0 2 5MPaHBO于开始缺血后 2、9、2 1、4 5和 6 9h分别治疗 1次 (1h)。结果 脑缺血后 ,在上述区域形态改变的NOS阳性细胞数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HBO治疗后 ,各时间点在皮层、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 ,形态改变的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纹状体外侧区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HBO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区NOS阳性细胞的变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节苷脂是神经组织中含量丰富并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含唾液酸的鞘糖脂,在脑缺血或缺氧性疾患时有含量或组分的变化。目的: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应用高压氧治疗后脑组织神经节苷脂的变化情况,探讨高压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作用的可能途径。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和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材料:动物模型制作于2002-03/04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完成,各项指标检测在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完成。选择雌性SD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成9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6h,24h,48h,96h组及高压氧6h,24h,48h,96h组,每组6只。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其余8组大鼠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按四动脉阻断法建立,缺血20min后再通。假手术组同样手术但不阻断动脉。将高压氧组大鼠置于实验舱内,纯氧洗舱5min,升压5min至0.1MPa后稳压,吸纯氧45min,减压10min。高压氧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3h后行高压氧处理1次,24h,48h及96h组在每天同一时间行高压氧处理1次。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处于常压空气环境中。再灌注组和高压氧处理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6h,24h,48h及96h麻醉取全脑标本测定总神经节苷脂及各组分百分含量,神经节苷脂各组分以高效薄层层析法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全脑组织神经节苷脂的总含量及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结果:5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高压氧24h及48h组总神经节苷脂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相应缺血再灌注时相组(F=12.730,122.246,P<0.01),但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缺血再灌注24h组大鼠GT1b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F=13.575,P<0.01),再灌注48h组GD1b及GM1分别低于假手术组(F=4.015,3.979,P<0.05),GM3于再灌注24h高于假手术组及其他时相组(F=21.450,P<0.01),并于再灌注96h反弹。③高压氧24h组GM1,GM3分别高于假手术组(F=3.970,21.450,P<0.05,<0.01),GD1a、GD1b和GT1b均低于假手术组(F=13.575,5.745,8.783,P<0.05~0.01),但GT1b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各相应时相组(F=8.783,P<0.05)。结论: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神经节苷脂总含量、GT1b,GD1b,GM1百分含量降低及GM3百分含量升高,其中提高脑组织神经节苷脂总量、GM1含量及加速GT1b的恢复可能为高压氧治疗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途径,而GD1a,GD1b百分含量的下降有何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背景:干细胞因子是缺氧诱导的神经再生因子,可能刺激动物的神经再生.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两者变化的时间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材料:实验选用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mRNA原位杂交试剂盒、DAB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山东省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32只大鼠,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一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在缺血1.5 h再灌注后2,6,1 2,24 h,2,3,7,14 d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4只.其余4只为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大鼠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神经细胞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数量保持为36只.①巢蛋白mRNA表达:假手术组皮质、纹状体和审旁区巢蛋白mRNA表达很弱.缺血再灌注后,在皮质中的表达除再灌注后2 h、纹状体除再灌注后2,6 h以外,室旁区除2,6 h,14 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干细胞因子表达:假手术组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干细胞因子表达很弱.缺血再灌注后,在皮质中的表达除2,6,12 h以外,纹状体除2,6 h以外,室旁区除2 h,14 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表达的时间规律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时间规律基本一致,可以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缺血早期脑组织损伤是急性脑卒中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此期应用高压氧治疗是否对脑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高压氧诱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β-内啡肽的动态变化以及高压氧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高压氧的治疗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材料:实验于2003-12/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进行。选择清洁级雌性SD大鼠63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假手术组7只;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取再灌注6,24,48,96h时相点组,每组各7只;缺血再灌注 高压氧处理组分别取再灌注6,24,48,96h时相点组,每组各7只。干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缺血20min后再通血流,假手术组同样手术,但不夹闭颈总动脉。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置于常压空气中,缺血再灌注 高压氧处理组治疗方案为:纯氧洗高压氧舱5min,升压5min,然后稳压在0.2MPa下吸纯氧45min,缓慢减压15min,出舱第1天在再灌注3h后行高压氧处理1次,以后均在3天同一时间作相同处理。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 高压氧处理组分别于再灌注6,24,48,96h取血。主要观察指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6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6h:高压氧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应激性升高(64.12±18.16)ng/L,出现时间较缺血再灌注组早,高于同时相点缺血再灌注组(32.62±11.72)ng/L和假手术组(49.09±8.59)ng/L(F=6.614,P<0.001,P<0.05);高压氧组β-内啡肽一过性增高。②缺血再灌注24h和48h:高压氧处理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从24h起即恢复至正常[(43.53±22.73)ng/L,F=0.390;(46.02±10.64)ng/L,F=0.969,P均>0.05]。③缺血再灌注96h:缺血再灌注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应激性(81.74±20.64)ng/L,高于假手术组(49.09±8.59)ng/L和同时相点高压氧组(40.98±20.52)ng/L(F=6.419,P<0.01);并明显高于6,24,48h的缺血再灌注组组(F=10.806,P均<0.01)。高压氧组β-内啡肽水平降至最低,明显低于假手术组[(370.00±130.15,872.30±403.92)ng/L,(F=3.691,P<0.05)]。结论:①早期高压氧治疗可通过升高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和降低β-内啡肽水平以减少梗死区的脑组织损伤。②随高压氧治疗次数的增多,其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上有3%~30%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出现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损伤机制,及高压氧对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卫生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35只,高压氧组35只,后2组又分为染毒后6h、1,3,5,7,14,21d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方法:①模型组:将大鼠放入染毒罐中熏吸入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60min,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保持在2500×10-6,制备急性CO中毒动物模型。②高压氧组:同模型组造模,染毒后3h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压力0.2MPa,氧的体积分数保持在0.90以上熏整个过程共115min,染毒后前3d2次/d,之后1次/d,每周休息1d。③正常对照组不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大鼠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②通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急性各组大鼠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死亡率约为10%。①模型组大鼠脑内发生广泛的病理损伤,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等部位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其中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损伤较重。苏木精-伊红、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表明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凋亡神经元从染毒后第3天开始显著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穴P<0.01雪,以后逐渐减少。②高压氧组:与模型组相比,脑内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区损伤均轻于模型组;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尤以中毒后5和7d明显(P<0.01)。高压氧促进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熏尤以CO暴露后3,5d明显(P<0.01)。结论: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出现广泛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迟发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②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变性坏死神经元熏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熏从而抑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重复高压氧预处理诱导脊髓对随后的缺血产生耐受,这一现象的证实为临床防治胸腹主动脉术后的脊髓缺血并发症开辟了新的道路.探讨其缺血耐受性产生的机制无疑将为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目的探讨重复高压氧预处理诱导脊髓缺血耐受中线粒体结构及ATP酶活性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03/06在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高压氧舱及西京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0只.方法5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缺血对照组,重复高压氧预处理组0.25 MPa,100%O2,1 h/d,5 d.每组25只.最后1次预处理后24 h制作脊髓缺血模型.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20 min)/再灌注模型,观察动物再灌注6,24和48 h后肢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6,24和48 h处死动物并提取线粒体测定ATP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动物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②各组动物脊髓线粒体ATP酶活性.③各组动物病理学评估.结果纳入分析50只,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大白兔保持为2组,各25只,无缺失值.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6,24和48 h高压氧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脊髓线粒体ATP酶活性两组动物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线粒体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明显下降,高压氧预处理组Na+,K+-ATP酶活性在再灌注6,24h和48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2+,Mg2+-ATP酶活性在再灌注6 h和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病理学评估电镜下观察再灌注48 h时的组织切片,对照组线粒体空泡化明显,高压氧预处理组多数线粒体结构接近正常.结论高压氧预处理诱导脊髓缺血耐受产生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减慢线粒体ATP酶活性下降,维持线粒体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检测血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可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目的应用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来评估脑缺血后高压氧治疗效果的最佳时间窗.设计析因设计.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材料实验于2002-06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实验室进行.取成年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24),高压氧组(n=24),后2组又分再灌注6,24,48及96 h 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方法[1]造模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0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同样手术,但不阻断动脉.[2]治疗高压氧组大鼠行高压氧治疗(0.2 MPa,吸纯氧45 min),6 h组在再灌注3 h后行高压氧处理1次,其余3个时间点组大鼠在每天同一时间行高压氧处理,直至相应时间点取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处于常压空气环境中.主要观察指标高压氧组及再灌注组分别于再灌注6,24,48及96 h取血,假手术组于再灌注24 h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活性.结果经补充后5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假手术组为(1.97±0.09)μg/L;缺血再灌注组6,96 h组高于假手术组[(2.80±0.26),(2.40±0.19)μg/L,P<0.05];高压氧组6 h显著低于同时段缺血再灌注组[(2.04±0.27)μg/L,P<0.05],而24 h治疗后略有升高,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出现6 h和96 h两次升高,可能与脑缺血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神经元坏死及其后的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相关.高压氧治疗作用表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恢复比同时相点缺血再灌注组快,以再灌注6 h为高压氧最佳治疗时窗.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脑创伤后脑组织水肿与缺氧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高压氧能减轻脑水肿,改善组织缺氧.目的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高压氧对脑水肿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压氧科、四室完成.选取3个月龄Wistar大鼠58只,体质量(256±23)g,清洁级.方法将5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7只,脑创伤组22只和高压氧组19只.对照组不进行撞击试验.脑创伤组和高压氧组麻醉后均采用BIM-Ⅲ型撞击机撞击大鼠右侧颅顶,复制闭合性颅脑损伤.高压氧组致伤后置于2个绝对大气压的高压氧舱2 h,大鼠于伤后24 h心脏取血处死.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率、伊文斯蓝含量及脑组织、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结果实验致伤动物41只,伤后24 h死亡7只.其中高压氧组2只,脑创伤组5只.进入结果分析34只.①脑组织含水率右脑脑创伤组.明显高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79.06±0.52,78.38±0.37,78.21±0.25)%,t=3.022~3.285,<0.01].脑创伤组右脑明显高于左脑[(79.06±0.52,78.57±0.14)%,t=2.651,P<0.05].②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右脑脑创伤组明显高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197.28±31.49,167.65±25.88,145.07±30.45)nmol/g,t=2.231~3.347,<0.01~0.05].脑创伤组右脑明显高于左脑[(197.28±31.49,161.01±22.05)nmol/g,t=2.443,P<0.05].③血浆中丙二醛含量脑创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69±0.54,1.94±0.40)μmol/L,t=2.473,P<0.05].结论脑创伤后行高压氧治疗,大鼠伤侧脑组织含水率、丙二醛及血浆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非治疗组,提示高压氧对颅脑创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高压氧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首选方法.但是,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尤其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研究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急诊科、一所市级医院的检验科和一所军医大学的高压氧治疗中心.材料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高压氧治疗中心实验室进行,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干预60只大鼠随机分成3个组(正常对照组、一氧化碳中毒组、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分别暴露在空气或一氧化碳气体(体积分数为3.2×10-3)中60 min,对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行高压氧治疗.制备大鼠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Bcl-2染色,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和7天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的特点.主要观察指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海马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神经元,高压氧治疗组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cl-2蛋白表达增多,尤以染毒后3和5 d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