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罕见病相关问题和需求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渐成为一项新的社会挑战,我国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国家罕见病政策,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和综合性的卫生服务和社会照顾.该文介绍了欧洲罕见病国家计划发展项目(EUROPLAN)的7个优先领域,为我国制定罕见病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罕见病种类繁多、表型复杂,存在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故其诊断极具挑战,且治疗方面缺乏有效药物。随着临床语义系统研究、二代测序、影像组学数据分析、多组学融合分析等医学信息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罕见病在数据共享、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限制正在逐步被打破。整合和研究不同来源的罕见病相关共享数据,有利于更多致病位点的发现和孤儿药的开发,可促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旨在介绍医学信息学技术在罕见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以期推动医学信息学在罕见病诊疗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晨  韩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6):1028-1035
  目的  基于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分析近10年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及特点, 探讨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方法  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 收集自2012年11月1日(开放注册)至2021年11月28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涵盖的121种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信息, 从研究数量、主要研究者地域分布、研究领域、研究设计和受试者规模等多个角度分析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和特点。  结果  共235项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纳入分析, 其中Ⅰ期41项, Ⅱ期22项, Ⅲ期74项, Ⅳ期15项, 生物等效性试验77项, 其他6项。10年间, 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数目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 年均增长率约为54%。早期(Ⅰ/Ⅱ期)临床试验共涉及16种罕见病, 主要集中于血友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 Ⅰ期临床试验以单中心(61%, 25/41)平行对照(46%, 19/41)研究为主, Ⅱ期临床试验以多中心(96%, 21/22)平行对照(65%, 13/22)研究为主, Ⅲ期临床试验以多中心(99%, 73/74)单臂试验(64%, 47/74)研究为主; 临床试验受试者规模随研究分期增加而增大, Ⅰ期试验主要集中于11~50例(83%, 34/41), 59%(13/22)的Ⅱ期临床试验大于50例, 53%(39/74)的Ⅲ期临床试验为51~500例。  结论  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涉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罕见病病种较少, 但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仍以传统临床试验设计为主, 未来需根据疾病及药物作用机制, 探索更多新的临床研究策略, 助力罕见病药物研发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罕见病的诊治取得了巨大进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罕见病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基因诊断,临床医生对罕见病的基因突变谱系、临床表型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后管理。文章结合“基因组技术与罕见病诊治”专题中的多篇报道,从罕见病表型分析、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遗传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的正确分析、罕见病药物研发等角度展开述评,以期为罕见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罕见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对罕见病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中国人口基数巨大, 为罕见病研究提供了广阔资源,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既往中国在罕见病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 同时也面临着研究力量分散、资源整合缺乏等问题。随着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研究团体及个人对罕见病研究的重视及参与, 中国罕见病研究正朝着协作、创新方向发展。未来的中国罕见病研究将从多个方面推进, 为中国及世界应对罕见病挑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鄢波  周东 《华西医学》2014,(8):1401-1401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目前中国内地对其尚无明确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00%的疾病。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罕见恶性肿瘤,手术为其首选治疗方式。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肿瘤已发生转移或术后有病灶残留的患者,药物治疗和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式。米托坦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适应证为ACC的唯一药物,其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引起线粒体相关膜功能障碍及内质网应激等途径减少ACC细胞增殖,同时通过调控多种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功能和表达水平进而降低ACC细胞分泌功能,是多个国际指南和共识推荐的ACC首选辅助治疗药物。米托坦治疗期间需维持血药浓度在14~20 mg/L之间,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警惕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促进我国米托坦治疗ACC临床应用进一步规范化,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北京协和医院依托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制订了本共识,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疾病定义为患者数量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或病变[1]。全世界约有7000种已命名的罕见病,影响着约3.5亿患者[2]。80%的罕见病具有遗传起源,其余20%是由于感染细菌或病毒、环境变化、过敏等因素,或归结为增殖性或退行性原因[3]。罕见病中约75%疾病影响儿童,其中30%的儿童在5岁之前死亡[2]。2018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121种疾病,多种溶酶体贮积病(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LSD)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9.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很低的一类疾病。目前种类超过7 000种,80%具有遗传性,以先天性畸形、内分泌代谢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罕见病的知晓率低、误诊率高、治疗可及性差。伴随基因科技发展,罕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取得巨大进步。中国成为罕见病诊治领域进步最快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罕见病具有种类多、发病率低、诊治困难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国家重视。常规实验室检测项目往往不能满足罕见病的诊断需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技术以其特异度高、可同时区分/定量多种代谢物等特点而广泛受到临床关注,正逐渐从科研应用走向实践前沿。本文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为主线,分析LC-MS/MS技术在罕见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旭川 《康复》2014,(10):10-11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一场名为“关爱渐冻人”的冰桶挑战赛在中国的互联网圈迅速传播,这项极富“娱乐性”的爱心公益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渐冻人,关注罕见病。国际上确认的罕见病有5000种~6000种,占人类疾病的10%,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根据该比例推算,预计罕见病患者总数应超千万人,相当于一个上海市的人口。在绝大多数罕见病尚缺乏有效药物治疗的特殊时期。预防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罕见病的研究受限于样本的可获得性, 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阻碍了罕见病可行性治疗方法的发现。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技术的建立和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iPSCs技术把患者来源的体细胞转变为iPSCs, 继而再分化为疾病相关的成体细胞。通过对发病过程和功能学分析, 患者特异性iPSCs细胞模型已成为罕见病研究的宝贵工具。iPSCs技术彻底革新了研究者对罕见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尤其是iPSCs技术结合基因编辑和3D类器官方法, 使得iPSCs在各应用领域包括精准医学领域更具强大优势。本文概括介绍iPSCs技术应用于多种罕见病疾病模型建立, 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 以期为罕见病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是提升临床能力的核心和根本,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及难点。与常见病不同,垂体疾病作为一种罕见病,其临床思维具有其独特性。本文以一例下丘脑垂体多发占位为例,从资料搜集、逻辑推理、循证教学、多科讨论、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总结罕见病诊断思维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工作效率,并为垂体疾病的临床思维训练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4.
所谓"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又称"孤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0.65‰~1.00‰间的疾病或病变。由于同一种疾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不同及各地文化、经济的差异,有些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变化,故导致各地对于罕见病的定义不同。在美国,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例(发病率约为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国内外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提取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中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从项目注册情况、试验类型和分期、涉及的疾病、方案设计等多个层面分析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并与国外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的注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截至2022年3月31日,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共登记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337项,涉及37个病种、125种试验药物。其中,生物等效性试验127项,占37.6%;国内项目278项,占82.4%;含儿童受试者的项目103项,占比约30%。与国外相比,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具有如下特点:(1)项目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2)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少,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多;(3)有儿童受试者参与的试验项目比例较高。 结论我国罕见病创新药临床研究依然是薄弱环节,有待在完善立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人才培养、创新研究路径和方法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罕见病诊后存在医疗服务路径不成熟、健康监管不健全和诊后健康数据流不连续等问题.如何恰当的解决这些问题,在破解难题中找到推进罕见病诊后服务的方法,是现在的重点.通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罕见病患者诊治的实际情况及已有文献,该文发现充分借助智慧医疗管理技术,建立智慧化连续性健康管理体系,运用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5):768-782
多数癫痫患者经规范化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可得到良好控制或缓解,但30%~40%患者经长期药物干预后,仍反复出现癫痫发作,进展为难治性癫痫。Lennox-Gastaut综合征、Dravet综合征和肌阵挛-失张力癫痫均为儿童期起病的难治性癫痫,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氯巴占用于年龄≥ 2岁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者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且该药品在Dravet综合征和肌阵挛-失张力癫痫的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目前,氯巴占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通过与γ-氨基丁酸A受体上的苯二氮艹卓类位点相结合发挥药理作用。在体内,氯巴占和N-去甲氯巴占主要经CYP3A4、CYP2C19代谢,临床应用时需警惕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CYP2C19慢代谢患者,还应关注N-去甲氯巴占的血药浓度,并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促进氯巴占在我国临床应用的进一步规范化,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多学科协作组联合中国罕见病联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制定了本共识,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内分泌代谢系统包括内分泌腺体和内分泌组织,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人体机能。内分泌罕见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与常见病有重叠,其中不少疾病属于遗传病,诊断依赖基因检测,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根据2018年我国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疾病主要累及的内分泌器官,选择卡尔曼综合征、B型胰岛素抵抗、低磷性佝偻病等典型的内分泌罕见病,从垂体、胰腺、骨代谢3个方面对内分泌罕见病的致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做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Corlin症候群属罕见病,尚未被大家熟识,本院遇到一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患儿,男,13岁,右眼眶下区出现无痛性肿胀一月。体检示:头围较大,眶距增宽,右眶下区可见局限性隆起,约3×4cm大小,质中,边界清楚,不活动,压之有疼痛感,右鼻唇沟变浅。面部及躯干皮肤见散在的色素痣。余部体检未见异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A9版刊登对上海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新华医院内科主任李定国教授的专访,中国目前对罕见病的定义是: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指新生儿发病率)或患病率为50万分之一的疾病。共四大类43种。目前估计有1 000万~2 000万病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罕见病防治。2008年起政府对罕见病防治越来越重视。媒体(报刊)报道罕见病690次,2010年为2 600余次,2012年已达6 500余次。目前65%的医生对罕见病知识有限,很多罕见病也缺乏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