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宁养模式下居家临终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积极体验。方法 2018年5-8月,目的抽样法选取接受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宁养院居家宁养服务的临终癌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17名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将访谈资料转录后按照Colaizzi 7步法进行分析。结果宁养模式下居家临终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积极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照顾中寻找角色意义,促进长期照顾;照顾经历中个人获益;照顾促进与他人关系的积极改变;以照顾者视角关注并思考相关社会现状。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评估居家临终关怀下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积极体验,发掘潜在积极特质,支持和协助其适应照顾角色,以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使照顾者以更健康的身心状态承担照顾任务,提高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从入院到术后三个月间的心理体验及应对。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处理资料。结果:按照时间阶段提取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心理体验及应对的四大主题:1.疾病日渐进展,疾病信息支持不足,入院后对做出手术的决策犹豫不决及紧张焦虑;2.手术过程中的煎熬与自我舒缓,手术后躯体症状问题突出,对预后的困惑与期待医患沟通;3.出院前心理问题突出,对医生护士的感恩以及对出院后生活的迷茫;4.出院后,居家照护支持不足,对康复锻炼的努力尝试以及对社会功能尽快恢复的无限向往。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理体验及其应对呈阶段性和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应根据研究结果提供个体化服务,给予治疗照护、心理、信息等多维度的支持,并保障院外护理的延续性,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生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开展针对性的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佛罗梅尔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中文版对上海市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1 488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总均分为(3.45±0.44)分;其中照护临终患者积极态度维度得分为(3.34±0.50)分,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意识维度得分为(3.50±0.4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对医学生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有影响。结论医学生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较为积极,但仍有待提高。医学院校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死亡教育课程,进一步改善其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国内急诊科临终照护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PsycINFO、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7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按照Meta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提炼32个结果,归纳成9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1)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负性心理(情感负担、应对方式);(2)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正性心理(尽力满足患者需求、给予家属支持、职业满足感);(3)急诊科临终照护障碍因素(教育、人力、环境、制度)。结论 护士自身和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临终照护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多途径提升急诊科护士情绪智力水平以及临终照护胜任力。同时,卫生部门应进一步支持急诊科临终照护的发展,提高急诊科临终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经历临终病人死亡事件的真实体验,为医院制定临终病人的护理方案或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利用目的抽样法对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4大主题:身心反应(紧张与恐惧、疲乏与无奈、悲伤与失落)、应对方式(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反思工作、寻找社会支持、逃避相关刺激、致使工作压力)、对临终关怀的理解(缺乏临终关怀的照护体验、保证临终病人的对关怀的基本需求、加强对家属的临终关怀延伸服务)、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尊重生命与珍惜现在、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责任感)。[结论]急诊科护士经历临终病人死亡事件承受身心压力,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缺乏对临终关怀的照护知识与技能,医院应多关注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加强临终护理关怀相关培训,重视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临终关怀,以更好地开展急诊临终病人关怀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居家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对社区居家临终关怀的感受。方法采用访谈法,收集15组居家临终患者及家属在接受居家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后的心理体验,运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形成质性描述。结果老年临终患者与家属对临终关怀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后患者与家属对死亡的态度是积极正性的;居家临终关怀可以满足患者身心灵需求;居家临终关怀提高了家属的照护技能,缓解了心理压力。结论居家临终关怀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临终照护知识和技能,帮助家属提高照护能力,满足患者身心的需求,提高临终患者及其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宁养医疗服务对晚期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0例晚期癌症患者及其50名亲属实施宁养医疗服务,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定宁养医疗服务前后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况。结果在接受宁养医疗服务后,晚期癌症患者及其亲属SCL-90总分低于服务前,患者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敌对性、恐怖4个因子(均P0.05);患者亲属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等4个因子(均P0.05)。结论宁养医疗服务可改善晚期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在护理本科生的临终照护教学中运用仿真模拟教学法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从模拟前准备、模拟教学和模拟后讨论与反思3个模块归纳了模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模拟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安全、逼真的临终照护学习环境,获得较高的学生学习满意度,并使学生在临终照护能力、自信心、交流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郑志彬  李彦品  侯奇奇  许先玲 《全科护理》2021,19(23):3282-3285
目的:探讨自闭症患儿家庭主要照护者的心理体验,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2例自闭症患儿的家庭主要照护者进行访谈,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处理资料.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连带病耻感(社交隔离/失落挫败感);负罪感与补偿;亲职压力增加;挑战性压力促使个人成长(心理韧性增加/接受事实勇敢面对);社会支持需求(健康信息需求/经济负担重/智谋水平有待提升).结论:自闭症患儿家庭主要照护者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照护技巧并改善就医体验,进而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实施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命质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二、三级医院700名医护人员进行有关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积极的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愿意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照护。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的专业培训,缺乏与临终病人及家属沟通的知识与技巧。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明显比医生积极。结论:建议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围产期姑息照护服务的起源和理念发展、围产期姑息照护服务项目的现状进行综述。根据美国国家共识项目关于照护的结构和过程、生理症状的照护、心理和精神的照护、社会支持、灵性宗教和存在主义方面的照护、文化照护、临终期患者的照护、伦理与法律方面的照护共8个领域分析阐述美国围产期姑息照护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建议,以期为中国围产期姑息照护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围产期母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感受及需求,为该类患者制订支持性的照护策略和服务模式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法对13例VTE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总结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正性的情感体验(角色功能强化、自我成长增强、心理弹性提升)、负性的情绪体验(多重压力下焦虑、能力不足的自责、角色冲突不适应)、支持性照护需求(教育支持、情感支持、社会支持)。结论 VTE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承受着身体疲劳、知识欠缺、心理、经济等多重压力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其情绪变化,多关注照顾者需求,从而提高照护质量,降低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年轻型痴呆症(又称早发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互动与疾病体验,为制订针对该群体的精准干预和支持策略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月—6月选取12对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合配对访谈分析法和经典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 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疾病体验可以归纳为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和照护者的困境(家庭生活质量受到负面影响、社会活动减少和方式改变、社会对疾病认知不足)、病耻感(否认疾病、渴望尊重、安全感弱、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病耻感)、资源支持匮乏(获取疾病知识及支持途径缺失、专业照护服务紧缺、社会服务和政策不适配)以及个人积极应对策略(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照护者的解压方法、主动寻求帮助)共4个主题。 结论 年轻型痴呆症患者及其照护者的疾病体验具有特异性和多样化属性。家庭、社区、医院和社会应充分联动,为这一群体提供支持。研究者应该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了解患者及其照护者面对的挑战与需求,针对性提升其疾病体验,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过渡到疾病老年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访谈社区脑卒中患者非家庭照顾者,剖析其照护情感体验,以期为更好地开展脑卒中患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于2014年10—12月,访谈上海市杨浦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脑卒中患者照护的15名陪护人员,了解其照护期间的情感体验,围绕访谈内容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根据访谈内容归纳出4方面的主题:照护工作加重了自身身体负担、对自身心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照护信心不足以及社会支持相对缺乏。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非家庭陪护人员的身心状况有待更多关注和提高,可通过组织体能锻炼、关注照顾者心理、提升专业知识以及增加社会支持来提升其照护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安宁疗护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以为更好的开展安宁疗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中关于护生参与安宁疗护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2月。运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 提炼出46个主要的研究结果, 归纳成9个新类别, 形成4个整合结果: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护理临终患者的情感体验;应对负性体验, 收获个人成长;需求与困境。结论护生在参与安宁疗护实践时经历多重情感体验, 且渴望多方面帮助与支持, 建议管理者重视护生内心体验和需求, 完善我国安宁疗护教育, 以提高护生临终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对临终护理的体验,为促进高质量的临终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1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复杂情感的交织、领悟临终护理知识的重要性、感知人文素养的必要性、科室设备的匮乏、临终护理开展的困扰。结论 ICU护士对于临终护理的体验呈现出多维度的模式,医院应关注护士身心健康,加强临终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预见性思维的能力,强化护士的人文素养,实施开展灵性照护,完善标准化服务,从而为临终患者提供更好地照护。  相似文献   

17.
从老年家庭照顾者及照顾者负担与压力的定义出发,综述压力对老年家庭照顾者生理、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提出加强对家庭照顾者照护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社会支持力度,完善养老政策对家庭照顾者的支持来缓解照顾者压力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ICU护士护理临终患者心理体验和感受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Ovi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ICU护士护理临终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20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提炼出53个主题,归纳形成10个新类别,合成4个整合结果:正性情绪体验;负性情绪体验与应对;障碍与挑战;期望与需求。结论各级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重视ICU护士心理状况,提高ICU护士临终照护能力,同时着力改善临终患者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需求,为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名老年临终患者的家属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回顾性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老年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需求可归纳为6个主题:(1)满足患者生理需要的需求;(2)极度虚弱状态下的沟通技术需求;(3)减轻患者恐惧与痛苦的灵性需求;(4)弥留之际的善终需求;(5)高度专业个案管理的医疗需求;(6)身心疲惫,渴望喘息支持。结论应关注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了解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以期为提供适合患儿父母需求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解放军第181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6名重度以上烧伤患儿父母作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6名重度烧伤患儿父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并以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关于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的主要主题共6个,即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生活重心转移、承受多重压力、信息支持不足、被患儿的护理问题困扰及期待心理。结论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各有不同且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应及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满足患儿父母的信息和技能需求;同时,呼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公众烧伤预防和急救知识,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一定的经济、社会及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