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危险行为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的出走、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越等行为[1-2]。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不安心住院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常发生危险行为。所以如何预防和尽可能避免发生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病区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李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I0001-I0002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及重要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个月。采用危险行为简易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病史中及实施预见性护理2个月末存在的危险行为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两组危险行为简易量表评定,研究组人组时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6.67%,实施预见性护理2个月末为15.00%;对照组分别为90.00%、56.67%。研究组预见性护理2个月末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22.65,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是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并分析精神分裂症的危险行为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48例患者发生危险行为,占29.63%;83.33%的患者在住院2周内发生危险行为,明显高于住院2周后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8:00~17:00发生冲动伤人行为、外走行为及自伤行为.自杀行为则发生在12:00~14:00和17:00~8:00;精神症状(幻觉、被害妄想)是危险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入院患者进行早期入院评估与预防,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危险行为干预,可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连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研究组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诊断方案,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见的可能发生的危险性行为制定具体的防范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危险行为发生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人院患者进行早期人院评估与预防,加强安全管理,及时针对性的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干预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组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A 组)及未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B 组)各40例,比较其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A 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检出率显著高于 B 组(P <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检出率较高,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院有危险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作研究对象,针对常见危险行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1年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年患者出走、自伤、伤人、毁物、自杀危险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危险行为,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开放管理出走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全开放管理模式中发生出走行为相关原因和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时策,以预防和减少患者出走。方法 对2003年6月-2005年3月住全开放病区的574倒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发生出走行为的32例惠者进行分析。结果 出走原因有:患者病情、社会偏见、医疗费用、环境因素、担心家庭。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走行为可以归纳出几个主要原因.并据此采取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出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暴力行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期间经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行为的临床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现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被保护性约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一般情况量表等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的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自知力分、依从性分、保护性约束次数和危险行为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依从性、精神症状和社会生活技能,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全开放管理模式中发生出走行为相关原因和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预防和减少患者出走.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3月住全开放病区的5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发生出走行为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出走原因有:患者病情、社会偏见、医疗费用、环境因素、担心家庭.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走行为可以归纳出几个主要原因,并据此采取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出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在入院1周内、4周后评定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入院的62例对医护人员、病友有严重暴力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其应用护理干预前后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 因精神症状支配而发生暴力行为者27例,因拒绝入院而引发攻击行为者16例,因医患关系者12例.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观察量表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 制定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减少攻击行为。方法选择本院精神中心2011年1~12月收住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与攻击行为发生的关系。结果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6.81%,攻击行为的发生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等影响(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等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预防和护理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约占住院患者的50%左右,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自知力,否认自己存在疾病,因而,对治疗护理产生的心理反应有别于其它疾病的患者。所以,了解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阶段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对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对照分析法,对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BPRS和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BPRS的幻觉、敌意猜疑因子分和临床特征中既往有攻击史、易激惹、不舍作治疗、依从性差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和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病程迁延,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患病期间的攻击行为是护理中应当警惕的问题。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的伤害另一生物体的行为,是极端暴力行为。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住院期间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给医务工作人员及住院患者带来很大的威协,也是发生护患冲突及纠纷的原因之一,为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抽签法将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危险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的各种危险行为,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程荣兰 《当代护士》1998,(10):34-34
自杀是危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的最大威胁之一,其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20倍。因此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和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十分重要。现将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临床分析、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反复发作、具有慢性化和致残倾向的精神疾病,精神症状的控制和预防复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但是由于患者的不遵医行为影响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康复。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是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的基础和保证。为此我们对病情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行为量表(WOAS)、护理观察量表(NOSIE-30)总分及各因子分。结果: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后PANSS、WOAS、NOSIE-3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上述量表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有效,能够提升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入医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暴力风险评估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实施干预20天后,观察两组危险行为(BRPS)评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暴力危险行为、自杀自伤危险行为、外走危险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社交技能(SSC)、社会适应能力(SAF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危险行为,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改善精神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