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男,33岁,胸闷及发热3周余,于当地医院摄片误诊为左侧包裹性积液,来我院就诊。胸部正位片:左下肺野肋膈角处可见直径约5cm的似球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其上缘清晰光滑,下缘显示不清(图1)。图1箭头示左肋膈角处可见直径约5cm的球形密度增高影左侧位...  相似文献   

2.
(一)站立后前位 主要显示“假横膈”征,它有如下特点: 1、假膈位置较高,真膈不能见到;若发生在左侧,则可见假膈与胃泡间距离增宽。然不少膈上膈下的其它病变也可使真膈抬高,即使膈与胃泡间距离增宽,真假膈之间鉴别困难。 2、假膈顶点位置较正常膈顶偏外侧,常位于外1/3处(Hessen)。Bryk认为隔顶外移现象,呼气相较吸气相更易出现。然许多作者指出这种特殊的形态在肺底积液中仅50%能见到。本组65例中60%能显示之。而在50例非肺底积液引起的真性横膈抬高组中膈顶外移的也有33%,因此此征虽有用,但并非假膈所独有。  相似文献   

3.
曲仪庆 《临床荟萃》1997,12(16):732-733
肺底积液又名假膈肌,是指积液存在于肺底和横膈之间,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特殊类型。X线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手段,但往往由于对其X线表现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和误诊,为此本文就此症的X线征象分述如下。 1 后前位X线表现 1.1 一侧“膈肌”升高 “膈”升高的程度与积液量的多少有关,一般大量积液时“膈”影高达肺门以上,中量积液“膈”影平肺门下缘,小量积液仅见“膈”轻度升高。肖勤选等分析42例肺底积液,“膈”升高2~10cm不等。苏锦章等报告30例,“膈”升高2~9cm不等。 1.2 “膈”顶高点外移征 正常后前位透视或拍片见双侧膈肌最高点大多在心膈角处(内1/3处),很少有外移的表现,少数膈肌呈平缓状。当肺底积液时,“膈”顶较为平坦,最高点外移至外1/3处,此征在呼气末摄片更易显示。李延路统计100例正常胸片,99例左侧膈肌最高点和90例右侧膈肌最高点均无外移表现,10例因肝脏影响,最高点外移2~4cm。而26例肺底积液中18  相似文献   

4.
20例右肺中下叶间积液(积液贴近前胸壁者)、均经B超探查,B超引导穿刺所证实.20例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12~58岁,平均35岁.20例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正位观:在右肺中下肺野内中带见边界模糊,类圆形片状较均密度增高影;前弓位观:呈由肺门指向肺野外围的宽条带状密度增高影;侧位观:在相当于右肺中下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肺底积液X线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X线检查确定的肺底积液22例。结果:肺底积液的X线表现为立位后前位一侧横膈抬高形成“假膈顶”。均随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结论:X线检查对肺底积液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例1 女,61岁。因翻车摔伤后胸闷,呼吸困难,下胸部及上腹部烧灼样疼痛4天入院。查体:左侧呼吸运动明显减弱,左肺语颤减弱、肺部叩诊鼓音,右肺叩诊过清音,左肺第3肋以下呼吸音消失。舟状腹,左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左膈面显示不清,明显抬高,平左第4前肋以下见巨大卵圆形透光区,边缘光滑,其内无肺纹理结构;侧位片(图1)示:肺门下见一弧状线条影、下方无肺纹理结构,后下方见液气平面。吞钡后仰卧位片示:胃腔3/4疝入左侧胸腔,胃腔转位。X线诊断:左侧膈疝并胃扭转。行剖腹探查术:见膈肌胸骨旁有一裂缺,长约60cm,裂…  相似文献   

7.
魏祥  曹芹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6):576-576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2~ 1999年间 4例膈疝误诊情况。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3岁。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1月余。外院曾按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治疗 ,多次胸穿未抽出液体 ,遂转我院治疗。 X线胸片示左侧肺野呈均匀致密影 ,纵隔向右侧移位 ,诊断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入院后两次胸腔穿刺 ,第 2次抽出约 10 m l淡黄色液体。入院后第 4天胸透发现左侧肺野致密阴影内多个囊样气体影 ,疑为膈疝。进一步钡餐造影检查确诊。术中见左侧膈肌 6cm× 8cm裂孔 ,大部分胃、小肠、结肠、脾脏及大网膜疝入胸腔内 ,肺组织受压呈肉块状。疝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少年脊柱侧凸(AIS)患儿运用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评估其脊柱柔韧性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矫形治疗的28例AIS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手术前后均行全脊柱站立正位片评价手术矫正率,同时行仰卧侧屈位片检查、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对比两种体位检测的Cobb角、柔韧性及矫正指数。结果:本组患儿行全脊柱站立正位片检查,结果显示患儿术前Cobb角(51.17±11.26)°,术后Cobb角(13.64±2.69)°,手术矫正率为(73.34±4.29);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检测的Cobb角明显小于腰椎仰卧侧屈位片,而柔韧性、矫正指数更高,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IS患儿运用Bending位腰椎仰卧侧屈加压位片可以有效评估脊柱柔韧性,在临床上具有泛用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1岁。因患重度子宫脱垂入院,无其他系统症状,既往体健,未做任何检查。入院常规胸部正侧位片:正位片见右肺下野大片致密影,上缘清晰,略呈上弧状,右心缘显示不清,右膈肌仍可见,形态尚好。侧位见阴影位于前下部,紧靠前胸壁及右膈肌,前肋膈角显示不清。胸部CT平扫:右下肺前  相似文献   

10.
膈疝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膈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病人的X线征象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膈疝的主要X线征象:①假“膈面”升高和“膈面”模糊不清;②胸腔内见胀气积液的胃肠影,类似“液气胸”征;③中下肺野囊状、蜂窝状透亮影;④中下肺野密度不均,见斑片状软组织密度增高影;⑤纵隔向健侧移位;⑥消化道造影检查直接显示疝入胸腔的胃肠影。结论 X线检查对膈疝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怎样读X线片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30岁。两个月来反复发热,体温℃左右,近10天来左侧胸痛伴干咳,仍有低热。体检左吸音低。【X线片】立位胸片示左侧横膈较右侧高,位于第9后肋平,左肋膈角略浅(图1)。卧位胸片示左侧肺野从肺尖底密度普遍呈均匀一致性增高,左嗝显示清楚,左侧肋变钝,右肺及右膈正常(图2)。【治疗经过】经抗痨治疗两个月后积液完全吸收。【临床及X线诊断】左侧结核性肺底积液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 ,4岁 ,主因呕血 2天就诊。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伴柏油便。无发热、咳嗽 ,无腹痛、腹泻。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右下肺野片状致密影 ,右侧膈肌显示不清 ,随后CT检查显示胃泡及脾脏自扩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右侧胸腔 ,右肺明显受压。左侧膈下脾床内空虚 (如图 )。上消化道造影显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6岁,面黄消瘦,自感疲乏无力,有时轻微咳嗽,无发烧、盗汗。查体见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双肺听诊无啰音9婊榧觳槲尢厥夥⑾帧?X线表现:胸正位片示:右上肺有约10×9厘米大之团块影,占据整个肺野。右下肺有11×11厘米之团块影;侧位偏前。左肺下野膈面重叠部有约9×9厘米  相似文献   

14.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我们遇到一例位于胸部后纵隔的节细胞神经瘤,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12岁,体格检查未见特殊阳性体征。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示纵隔影无明显增宽,中纵隔右心缘可见一突向肺野的块影。侧位片该阴影位于第七、八肋与胸椎起始部,密度稍增高,边缘不清。胸部CT:胸部增强扫描后纵隔影增宽,肺及纹理未见异常。纵隔窗见右后纵隔脊柱旁2×4cm大小的梭形病灶,CT值54Hu,邻近椎体及肋骨无破坏,双侧胸膜无增厚,无胸腔积液(见附图)。CT诊断:右后纵隔脊柱旁占位,考虑良性胂瘤,以神经源性胂瘤可能性大。病理:瘤细胞呈节细胞神经瘤改变,未见包膜,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正常人胸透(片)上膈顶类似幕状粘连样尖角状突起影探讨正常PL和PN的解剖学基础。材料与方法:胸透正常人2017例.对膈顶有尖角状突起影者其中15例行胸正侧位摄片和CT扫描对照。回顾109例正常胸部常规CT扫描肺窗片。用层距5mm的CT扫描22例正常人下胸部。结果:胸透(片)膈顶尖角状突起影显示率:男3.0%,女6.9%。结论:胸透(片)上顶尖角状突起影CT上显示为肺韧带和隔神经。  相似文献   

16.
男,11岁,出生后进食后呕吐,反复发作,加重两天。无呼吸困难、腹胀、腹痛。大小便正常。体检:营养不良,无发绀。左肺呼吸音清晰,右中、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脏听诊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心律不齐; X线检查(结合透视):正位胸片显示心尖搏动位于左膈顶影上方;右下肺野区示一液气平影,其内密度不均。右膈顶影模糊,其上界置于第八后肋水平且示右膈  相似文献   

17.
患儿1岁半,以反复吐奶年余入我院胸科治疗,全身物理检查未见异常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右下肺野可见约6 5cm×6 5cm大小之肿块影,边缘清楚光整,密度均匀,余肺野清晰,侧位肿块位于后下方,轮廓光整,右侧膈肌略受压,左侧膈肌正常。X线诊断:右下肺大肿块影考虑囊肿。食管钡透:服钡后见食管明显变短,胃位于右侧胸腔内,食管及胃黏膜较规则,壁光整,X线诊断:胸腔胃。手术记录示:取上腹正中切口,依次切开各层进入腹腔,探查见肝大,延及肋下二横指,左上腹空虚,结肠升高,未见胃体,掀起肝叶,切断左三角韧带,探查见有一孔斜向通往右胸,用手指轻拉疝入的胃…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9岁。体检发现前纵隔占位1个月。数字化X线胸片(图1):上纵隔影增宽,左下肺第4前肋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片状密度增高影,该侧肋膈角、膈面及部分左心影模糊不清。X线诊断:前上纵隔肿物伴左侧中等量胸腔积液。术中所见:左肺上叶与胸膜粘连,抽出血性胸腔积液约500 ml,肿块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膈影异常形态,位置,运动的改变来分析胸部及膈肌病变,从而进一步评价X线检查对膈影异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108例膈影异常者,均行胸部正侧位摄片,并选择性结合透视,消化道造影。结果:一侧膈影位置升高,膈影尚清晰者,常见于肺部病变及膈肌本身病变,前者,主要是胸腔压力减低所致,故可有纵隔移位,移向患侧,对侧代偿性肺气肿征象;后者多无纵隔移位;一侧隔肌位置升高,膈影部分或完全不能见到者,多见于膈疝。膈肌位置正常,膈影部分或完全消失者,多见于胸腔、肺底积液。膈影位置大致正常或有升高,形态黏连不规整者,多见于胸膜病变。结论:X线下可观察到由胸部病变和肺肌本身病变引起的膈影异常,进而提供临床有价值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4 8例 ,严格依据症状、体征、PDD试验 ,胸部正、侧位片、胸水实验室检查 ,且除外其它疾患所致的胸液 ,分中量及大量积液。依 B超探查的深度 (上下径为 5~ 7cm )和 X线正位胸片示下胸部形似三角形均匀阴影 ,上淡下浓 ,部分心界和横膈面被掩盖 ,即所谓“掩盖症”者为中量 ;依 B超探查深度 (上下径 >7cm) ,X线胸片示病侧胸腔显示密度均匀普遍性增高 ,心界和膈面被掩盖 ,有时肺尖还有透江区者为大量。4 8例中 ,右侧 3 2例 ,左侧 1 6例。男 3 0例 ,女 1 8例 ,年龄 1 6~ 5 4岁 ,平均 2 8.5岁。中量 3 0例 (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