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留置临时性深静脉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出血的护理经验。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223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93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1例,股静脉置管9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误穿颈总动脉并发出血发生率为3.1%(6/193),股静脉置管患者误穿股动脉发生率为22.2%(2/9),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为7.1%(16/223),导管意外脱落发生率为1.3%(3/223)。误穿动脉,穿刺部位渗血,导管意外脱落为深静脉置管并发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对防止置管术中出血至关重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点置管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对患者的卫生宣教也是防止导管脱落并发出血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置入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法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置入隧道式PICC术,比较2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痛发生情况、置管时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操作痛评分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渗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和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隧道式PICC,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为双上肢PICC置管受限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按穿刺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和股静脉置管组(B组)。比较其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大于15d组(Ⅲ组)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最高;股静脉置管组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结论: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发生与中心静脉留置时间有关,颈内静脉置管组优于股静脉置管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胃癌术后颈内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置管后导管脱落、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局部渗血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脱落、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局部渗血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胃癌术后颈内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55例透析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结果 穿刺成功150例中出现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留置导管血栓形成5例,局部血肿渗血7例,导管脱出1例;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经对症处理后应用良好.结论 只要适时观察,护理得当,可有效的控制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减少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洁悠神预防颈内静脉置管穿刺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换药方法,即在对照组相同消毒步骤的基础上,应用洁悠神均匀喷洒于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记录2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比25%,P<0.01).结论 洁悠神用于颈内静脉留置管穿刺部位,可降低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HD)应用颈内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特点,以便采取对策,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方法 对68例血液透析(HD)治疗病人用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统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6例置管口皮肤感染,占8.8%;5例导管栓塞,占7.4%;9例局部渗血,占13.2%;4例导管血流不足,占5.9%。所有并发症经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应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预防置管部位感染;加强导管血栓的预防;正确掌握肝素剂量,预防局部渗血;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导管脱落等可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3-8月对75例深静脉置管术后患者于不同时段进行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穿刺口采样细菌培养及拔管前取导管血、拔管后取导管尖细菌培养,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股静脉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颈静脉组;经过等级相关分析,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与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相关关系呈高度相关;导管血(导管头)与穿刺口、管周皮肤细菌阳性关系呈低度相关.置管后3~d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除与置管部位有关外,还与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细菌污染及置管后时间段密切相关.提示护理工作者要根据置管用途选择适当的置管部位,同时注意穿刺局部及感染高发时段的护理,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302医院行人工肝颈内静脉置管治疗的5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内静脉置管手术,其中有4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插管处出现渗血;1例患者穿刺后出现皮下气肿,经局部压迫等对症处理后渗血停止,皮下气肿逐步消失。所有静脉置管拔管后导管头部细菌培养5d,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对颈内静脉置管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帮助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度过人工肝治疗期,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渗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治疗的心脏手术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渗血的患儿19例作为渗血组,未发生渗血的患儿70例作为无渗血组。比较患儿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位、穿刺前血小板水平,对上述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儿心脏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渗血发生与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位有关。结论小儿心脏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渗血发生率较高,受患儿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移位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渗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颈内静脉置管采用5mg/ml肝素盐水封管。B组股静脉置管采用5mg/ml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内血栓、留置处渗血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A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0.0±5.6d,B组平均为29.0±3.8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4%,B组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导透析多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既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置管部位出血,又降低医疗费用,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观察与分析,找出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其年龄、性别、置管部位、导管放置时间、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导管性质、管腔数量、有无静脉营养等内容。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动态护理记录单实施有针对性的导管护理并及早反馈相关信息。结果患者年龄(58.1±18.9)岁,置管天数(8.76±6.89)d。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5例,其中77例次锁骨下静脉置管,23例次颈内静脉置管,6例次颈内静脉置入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4例,置管时间分别为3、14、18、21 d,感染率为3.8%,每1 000个导管日感染率3.95。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严格掌握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动态护理记录单进行导管常规评价,对症护理,缩短留置时间;严格的无菌技术是控制导管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乳腺癌术后右上臂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留置PICC导管的化疗病人322例,随机分为上臂上段(上1/3)置管108例(A组)、上臂中段(中1/3)置管108例(B组)和上臂下段(下1/3)置管107例(C组),比较3组病人穿刺部位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结果]A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移位5例;B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4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移位2例;C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7例、机械性静脉炎8例、导管移位3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且B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C组(P0.05)。[结论]血管超声下PICC置管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上臂中段(中1/3),能有效减少局部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识别理念支持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2月1日行PICC置管的4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1月1日行PICC置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采取风险识别理念支持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点肿胀及渗血情况、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点肿胀及渗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识别理念支持下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改善穿刺口肿胀及渗血情况,延长PICC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传统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进行改进。方法 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34例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38例采用改进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是应用Seldinger技术结合撕脱鞘进行置管。改进的置管方法是采用导引钢丝引导进行导管置入。结果传统置管患者中12例(35.29%)因隧道皮下组织的收缩不能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所需的位置,9例(26.47%)术中发生10ml以上的出血,10例(29.41%)术后48h内发生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渗血。改进的置管术患者全部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所需的位置,仅3例(7.89%)发生10ml以上的出血,2例术后48h内(5.26%)出现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出血。改进的置管术患者术中疼痛不适感明显低于传统置管术患者。结论改进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较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操作更为顺利,难度降低,患者耐受性好,术中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为一种更安全、方便的置管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 2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导管拔除后均进行导管培养及血培养。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5.31%,日感染率为10.42‰。置管时间7d、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输注静脉营养液、年龄≥50岁、置管者年资5年、患者体质指数≥25.0、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将增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论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长时间持续输注静脉营养液、加强置管者资格培训、增强患者免疫力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渗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64例患儿413例次导管穿刺点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口渗血的176(42.6%)例次,其中轻中度出血164例次,重度出血12例次;穿刺后24 h内渗血29(7.2%)例次;开始出现渗血时间为(4.19±2.95)d;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缝线的脱落、导管移位、管道留置时间4 d是穿刺口渗血的危险因素,患儿年龄3岁是保护因素。结论患儿的年龄、管道留置时间、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穿刺口渗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照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于手术患者的输液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80例需行手术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在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瞥性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留管时间(63.2±18.4)d,对照组留管时间(33.6±20.1)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2组在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手术患者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血液净化中不同部位行深静脉置管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4年1月-2006年5月120例经颈内静脉、100例经股静脉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予置管前沟通,置管后观察,加强宣教以及对误伤动脉、血肿、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作出有针对性、预防性的干预措施。经股静脉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而经颈内静脉置管为90%;经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经股静脉置管患者;经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低于经股静脉置管患者,并发局部血肿、误伤动脉的发生率却高于经股静脉置管患者。颈内静脉置管难度较股静脉置管大,容易误伤动脉、并发局部血肿,但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堵塞率低,且患者活动不受限制,保留时间较长,可作为血液净化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渗血的相关因素和护理进展。总结了引起穿刺点渗血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置管者因素、按压方法、置管时机。认为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适时做好心理疏导,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和材料,由技术娴熟的具备资质的PICC穿刺护士操作,充分考虑合适的置管时间,术后根据患者病情、置管中情况做好肢体活动指导,选择个性化封管溶液和加压止血方法,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穿刺点的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