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甲乙两组各38例,甲组予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干预后,乙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效率高于甲组,且乙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更优,对比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肢体康复训练,可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与改良版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康复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FM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提升患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肌张力增高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按肌张力增高程度将 10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 4组 ,均接受康复训练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1个月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定。结果训练 1个月后 ,4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 ,但肌张力轻度增高的患者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肌张力显著增高的患者 (P <0 .0 1)。结论肌张力过度增高可显著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康复训练对高龄(≥60岁)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简单随机化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86例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予以基础康复,观察组43例增加基于IMB模型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评价患者康复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康复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康复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康复方案均可改善康复3个月末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但观察组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康一体化康复训练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康一体化康复训练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康一体化康复训练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能有效提髙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肢体康复功能锻炼,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脑卒中偏瘫治疗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加快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和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进行康复训练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通过洼田饮水法、才藤氏吞咽功能障碍7级评分法评定,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FMA评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30例出院后施以康复干预(干预组),与其余30例出院后不给予干预的惠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家庭康复干预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88-4389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简表(FMA)、日常生活能力简表(ADL)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康复效果与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淑君 《家庭护士》2008,6(2):486-488
[目的]探讨手法康复对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病人的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运用手法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科系统地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方面改善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极大地降低了脑卒中偏瘫致残率,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废用综合征.近年来,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制定有效的康复措施,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方法对康复组15例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日常生活护理、针灸、预防复发等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另15例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方面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专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入住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2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由专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包括良肢位摆放,对患肢进行按摩、关节被动活动及康复训练,通过讲座的形式,提供康复教育和康复指导.在4周后评价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情况,6个月时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专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偏瘫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后期肢体恢复情况好于实施前.结论:对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实施专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肢体状况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 d后进行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的不同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3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发病12~30 d)25例和晚期组(发病3~5个月)11例.两组一般治疗和康复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时均进行FIM评定.结果 FIM评定在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结论 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Brunnstorm运动功能测评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家庭成员积极合理辅助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淑君 《家庭护士》2008,6(6):486-488
[目的]探讨手法康复对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病人的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运用手法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巍巍 《现代护理》2005,11(8):641-642
目的 探讨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Brunnstorm运动功能测评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家庭成员积极合理辅助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