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背景:颈椎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界尚存争议,无指导性的标准方案。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路径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随访35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内固定组10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或部分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组16例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椎体侧块内固定;后路无内固定组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前路内固定组、后路内固定组、后路无内固定组分别为79.59%,83.01%及60.35%。治疗后前路内固定组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后路无内固定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表明后路椎管成形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减压完全、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佳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椎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界尚存争议,无指导性的标准方案。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路径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随访35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内固定组10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或部分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组16例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椎体侧块内固定;后路无内固定组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前路内固定组、后路内固定组、后路无内固定组分别为79.59%,83.01%及60.35%。治疗后前路内固定组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后路无内固定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表明后路椎管成形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减压完全、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佳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治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选取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患者25例,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11~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3~6个月X线显示25例患者固定节段关节突有骨小梁生成,融合率达100%.25例术前JOA评分为10.39±2.40,术后随访时达到14.36±1.64;3例患者(4枚螺钉)出现螺钉松动,发生在钢板头侧.结论: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采用单纯前路,还是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方式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差异。 方法:选择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1例。男9例,年龄在56-72岁;女12例,年龄在58-70岁。病变位于C2-5间11例,C3-7之间10例。其中11例采用单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0例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治疗结果采用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及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10例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方法患者优良率为90%,改善率为82%。11例单纯采取颈椎前路治疗方法的患者中优良率为73%,改善率为73%。两组优良率比较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而说明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均取颈后路正中切口,采用An方法进行侧块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0~27个月,平均17个月。术中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及椎动脉损伤。经JOA评分评估,本组优15例,良6例,好转2例,无效4例,有效率85.2%,优良率77.8%。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减压充分、内固定坚强,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伴有节段性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侧块内固定治疗椎管狭窄伴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后路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脊髓损伤合并颈椎不稳定病人,采用Ⅰ期后路单开门减压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椎间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查体按日本矫形学会joA分级法评定,拍颈椎片观察小关节融合情况。结果经过平均9个月随访,本组术前平均评分为9.5分,术后评分为16.2分,平均改善率86.6%。术后4月复查椎间小关节已融合。CT复查片示开门侧未见有再关门现象。结论侧块内固定加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不稳是疗效确切、术式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植入技术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及特点,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2例。手术由后正中入路,颈椎骨折脱位根据情况复位,一侧或双侧椎板减压,采用Magerl法进钉,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表明,术后3~5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可见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植入技术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术中操作顺利,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无螺钉松动、断裂,植骨区全部骨性融合,JOA评分改善率显著.结论 该术式丰富了颈椎病的治疗手段,操作安全,固定可靠,疗效显著,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 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 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 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双开门减压和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治疗长节段颈髓损伤的应用。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长节段颈髓损伤损伤20例。其中颈3-5 4例,颈2-5 3例,颈3-6 5例,颈2-4 2例,颈3-7 2例,颈4-7 4例。术前ASIA分级:15例为C级,5例为D级。手术采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和椎板双开门减压。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结论经后路椎板双开门减压和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是治疗长节段颈髓损伤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93例,其中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A组),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管减压术的患者34例(B组),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颈椎总活动度(ROM)百分比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4例(14.8%)、良7例(25.9%)、可12例(44.4%)、差4例(14.8%),B组患者优6例(17.6%)、良12例(35.2%)、可11例(32.4%)、差5例(14.7%),C组患者优7例(21.9%)、良10例(31.3%)、可11例(34.4%)、差4例(12.5%),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相当,C组水平略高.三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发现:B组与C组水平相当,A组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ROM百分比以及VAS评分比较发现,C组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ROM百分比较高、V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OPLL患者宜采用颈后路手术,其中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够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颈椎后路椎板成形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脊柱外科对19例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同定术,对术前动力系统的准备、手术体位、头架的安放,术中开门和钢板内固定过程中涉及的器械、动力系统的使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19例经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因体位和动力系统原因影响手术进程.手术时间95~130 min,平均时间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90 ml,术中C臂透视证实Centerpiece钢板位置良好,术后除1例出现脑积液漏,7例出现颈肩部轻度疼痛伴有酸胀、僵硬症状外,未出现脊髓损伤、血肿等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未发现螺钉固定不稳、松动、钢板移位、再关门等现象,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掌握Mayfield头架的使用,摆放好体位,熟悉手术步骤,准备和使用好动力系统有助于该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治疗方法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术,但术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5-05/2004-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1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方法对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获患者知情同意,术后随访半年.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定(上肢和下肢功能分别为0~4分;上肢、下肢和躯干感觉分别为0~2分;膀胱功能分为0~3分.各项0分为严重障碍,最高分为正常).术后2周,3个月及半年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采用X射线片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估以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标准,12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患者、18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及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前分别为5.2,5.7,5.5分;术后2周分别为9.2,9.7,9.4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1.3,11.8,11.6分).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变化3例显示颈椎前屈弧度消失颈椎变直,但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余29例未出现颈椎曲度异常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及3个月时,仍能改善和提高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对颈椎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已取得确切疗效。目的: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的术式演变、各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常见并发症3个方面对此术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unilateral open-door,expansive laminoplasty, indication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保留6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伴颈椎椎管狭窄等疾病疗效肯定,临床医师应该慎重地选择术式和有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高龄颈椎手术同时合并脑梗死风险较高,保守治疗又往往无法解决严重的颈椎病变。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脑梗死患者后路锚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收治的21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经过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侧块带线锚钉固定并按JOA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获得6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的随访,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急性严重脑梗死病例的出现。治疗前JOA评分为(7.6±2.0)分,内固定后1年JOA评分为(13.3±1.8)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优11例,良7例,有效率为95%(20/21),优良率为86%(18/21)。结果说明此手术对合并脑梗死患者风险较大,但不是绝对禁忌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带线锚钉固定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对脑循环影响较小,可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不同手术方法,以提高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3年来行颈前路及后路手术的3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43例;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111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75例。采用JOA评分,分析患者术后改善率。【结果】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改善率分别为81.4%,83.3%,77.2%。【结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