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 ,在厌氧环境生长繁殖 ,产生外毒素所致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发作后病死率高达 2 0 %以上。但无论采用被动免疫还是主动免疫 ,只要使机体血清的破伤破抗体含量达 0 0 1~ 0 1IU/ml,即可获得免疫保护作用[1 - 6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IG)、破伤风抗毒素 (TAT)和破伤风类毒素 (TT)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疗效已得以普遍认可 ,但国内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现介绍如下。一、应用TIG、TAT及TT的认识误区1.误区一 :因TAT疗效肯定、价格低廉等特点 ,在我国常规用于外伤患者 ,有人认为只要是伤者 ,都可注…  相似文献   

2.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lin,TIG)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感染的新制剂。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应用TIG治疗破伤风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9~72岁,均有外伤史,潜伏期为4~17d。入院时发病时间为  相似文献   

3.
刘鸿梅 《天津护理》2005,13(5):304-304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此病来势凶险,发病后病死率极高,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11月我科成功地救治了1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凡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创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感染”常规都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TAT在应用中皮试阳性出现率高,注射后过敏反应时常发生,这一直是临床上难以回避的问题。国外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少有过敏现象发生。近年来TIG在国内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针对这一问题,我们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对门诊急诊外伤1156例患者当中应用TAT和TIG做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瞿梅  胡兰 《医学临床研究》2022,39(4):614-616
【目的】观察神农追风散联合丙泊酚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治疗的74例重症破伤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青霉素、甲硝唑及破伤风抗毒素等进行治疗,对照组持续泵注丙泊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农追风散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Ramsay评分进行评定,记录两组痉挛缓解及完全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于治疗2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9%vs78.38%,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Ramsay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3.43±1.10)分vs(7.84±2.38)分]、Ramsay评分[(2.03±0.52)分vs(2.32±0.67)分]及并发症发生率(5.41%vs27.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痉挛缓解时间[(5.60±1.46)dvs(9.35±2.14)d]及痉挛完全控制时间[(9.28±2.59)dvs(15.31±3.61)d]、住院时间[(18.07±2.31)dvs(25.47±3.9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农追风散联合丙泊酚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中医症状,镇静止痉作用明显,并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将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46例破伤风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将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2例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胃肠外营养。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减轻、抽搐天数、住院天数、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肠内营养可改善破伤风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提高破伤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破伤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在破伤风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抽搐次数、抽搐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占比为83.72%,观察组总有效率占比为97.73%,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 <0.05)。结论: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不仅能有效的改善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有效的降低破伤风患者的抽出次数,进而达到缓解重症破伤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中重型破伤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科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的方法,治疗中重型破伤风15例,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痉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现将治疗和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致甲沟炎并发破伤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成年人外伤致甲沟炎并发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均未及时行TAT预防注射,采用非特异性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7例全部治愈。结论外伤致甲沟炎并发破伤风患者在早期应彻底清创,预防性使用TAT;治疗中使用安定控制抽搐和解除痉挛,适当把握气管切开指征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保证能量供给,可提高破伤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李红  叶磊 《华西医学》2011,(11):1713-1714
目的总结成人破伤风的急救护理经验,以降低破伤风并发症及其病死率。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57例破伤风患者,采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伤口清创、气道护理、控制痉挛和镇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急救护理过程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探讨护理技术重点。结果 56例破伤风患者经过急诊监护室、观察室或住院治疗治愈/好转出院,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1.8%。结论重视伤口处理、毒素中和、气道护理,控制痉挛,营养支持等为主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成人破伤风患者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痉挛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破伤风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难治性痉挛分为难治性痉挛组和普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探讨难治性痉挛破伤风患者的治疗及风险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59例破伤风患者,难治性痉挛组35例(59.32%)、普通组24例(40.68%)。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潜伏期、创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痉挛破伤风患者均行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肺部感染率明显增加(P<0.05)。难治性痉挛患者入科第1天多部位肌紧张(肌痉挛/四肢僵硬、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发生率较普通组高(P<0.05),预测难治性痉挛的发生时,患者发病初期(入院24 h内)表现为肌痉挛/四肢僵硬+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的特异度最高。难治性痉挛患者Ⅳ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48.57%的难治性痉挛破伤风患者需要3种以上镇静药+肌松剂治疗,镇静药使用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难治性痉挛破伤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肺部感染率明显增加,需要长时间大量镇静剂联合肌松剂治疗,发病初期出现多部位肌肉强直的患者出现难治性痉挛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u Tetanus Immunoglobulin,HTI)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梭菌感染的新制剂,我急救中心2002-03~2005-03共用于1500例患,并与同期使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TAT)的600例比较,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微量泵注入药物而镇静、止惊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破伤风患儿在痉挛期全部用微量泵持续注药镇静、止惊;对照组按常规使用药物.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66.7%,死亡率为16.7%,而治疗组治愈率达85.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破伤风痉挛期及时用微量泵注入镇静剂,不仅能够镇静、止惊,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破伤风惠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肌松剂用于破伤风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破伤风病死率高,行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破伤风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重症破伤风患者常因频繁大抽搐而引起喉痉挛窒息,特别是刺激咽喉部时更易诱发,这给气管切开术带来很大的危险性。我院自1992年起对6例重症破伤风患者采用一种稳妥的方法行气管切开术,即先用肌肉松弛剂,然后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在人工正压呼吸的基础上行气管切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6例患者均被抢救成功。作者介绍了这种气管切开术方法及护理,并附有典型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5.
重症破伤风1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破伤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重症破伤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类总结。结果治愈94例(83.9%),死亡18例(16.1%)。结论重症破伤风应早期采取预防性综合防治措施,摒弃刺激性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1]。临床上重症破伤风指AblettⅢ/Ⅳ级,此型病情凶险,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2]。结核性脑膜炎起病隐匿,为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3],治疗不及时或出现昏迷的患者,病死率接近50%[4]。临床上,重症破伤风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例少见,病情复杂,症状凶险,护理难度大。我科收治1例重  相似文献   

17.
重症破伤风的抢救成功与否 ,和患者的存活休戚相关。采用伤口扩创处理、应用抗毒血清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控制并解除痉挛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全身支持疗法等六原则抢救 ,使 1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入人体所引起感染的急性疾病,它一般发生在损伤后,如战伤、各种创伤。锈钉、木刺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产后感染、虫蛇咬伤等,在偏僻的农村极易发生。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后,由其产生的外毒素侵入运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肌肉紧张、痉挛、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它的发作期往往由于膈肌痉挛而造成呼机困难致病人窒息死亡。护理工作在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3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旨在提高破伤风的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38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8例中治愈30例,死亡8例,病死率21%,其中早期气管切开,补充能量,疗效较好。结论 对重症破伤风患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早期彻底清创,应用胃肠外营养及大剂量安定均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唐吉荣  赖敏贞  徐蕊  徐阳 《现代护理》2003,9(8):610-610
目的 观察用微量泵注入药物而镇静、止惊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5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被伤风患儿在痉挛期全部用微量泵持续注药镇静、止惊;对照组按常规使用药物。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66.7%,死亡率为16.7%,而治疗组治愈率达85.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破伤风痉挛期及时用微量泵注入镇静剂,不仅能够镇静、止惊,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破伤风患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