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71个PTC结节的CEUS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将PTC结节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利用QLAB软件进行CEUS定量分析,绘制PTC结节边缘区及中央区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计算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降半时间(TPH)、上升斜率(WIS)和达峰时间(TTP),对比分析两组PTC结节的CEUS灌注强度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并绘制相关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71个PTC结节CEUS灌注强度特征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颈部未转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分别为(8.39±2.19)dB、(220.69±83.56)dB s,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分别为(6.52±2.32)dB、(168.29±52.95)dB s,转移组结节边缘区PI、AUC大于未转移组(P<0.01)。两组PTC结节边缘区及中央区RT、MTT、TPH、WIS、TTP 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TC结节中央区PI、AUC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TC结节边缘区PI、AUC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708,当PTC结节边缘区PI临界值>8.04 dB及AUC临界值>202.99 dB s时,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7.6%、82.4%和64.9%、79.4%。 结论: 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PI、AUC显著大于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PTC结节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PI、AUC对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TC患者(共36枚结节)术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声像图资料。应用Qlab软件绘制结节边缘及中心区域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得结节内不同部位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值,包括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AUC);术后对组织标本均进行CD31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结节边缘区域及中心区域的MVD,并分析上述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PTC结节整体呈不均匀低增强,结节边缘区域增强程度多高于中心区域。PTC结节边缘区域RT、PI、AUC及MVD分别为(3.24±2.10)s、(7.84±2.55)d B、(182.63±87.83)d B·s、(35.09±9.61)条/HP,均高于结节中心区域测值[(2.42±1.93)s、(4.01±2.36)d B、(89.90±54.67)d B·s、(15.97±6.07)条/H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结节边缘区域的PI和AUC与边缘区域MVD均呈正相关(r=0.831、0.705,均P=0.000);PTC结节中心区域的PI和AUC与中心区域MVD均呈正相关(r=0.678、0.684,均P=0.000)。结论 PTC结节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I和AUC能反映PTC结节内不同部位组织的MVD,超声造影可作为术前评估PTC结节MVD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PTC患者,根据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24例)、未转移组(51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获得PTC结节内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关血流灌注参数,取PTC结节、正常组织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获取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结节达峰时间(time peak,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且MVD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PTC结节的造影参数TP,MTT与MVD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PI,AUC与MVD明显正相关(P<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PI,AUC,MVD显著增高(P<0.05),TP,MTT未见明显差异(P>0.05)。PI,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AUC分别为0.864,0.877,确定临界值后PI和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均≥75.0%,特异度均为88.2%。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病灶数目、肿瘤大小、PI和AUC为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US血流灌注参数PI、AUC与PTC组织中MVD显著相关,并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PTC术前评估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灰阶超声造影评估49例PTC患者的50个结节,并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主要观察癌结节的灌注情况,并分析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探讨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灰阶超声造影显示,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的超声特征主要是灌注动力学和造影TIC的始增时间(T0)、峰值时间(TP)及始增时间差。结论:特定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对外科手术的术式选择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125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最终纳入52例患者的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0枚NSCL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根据淋巴结Ki-67表达量分为高表达组(Ki-67≥30%)42枚和低表达组(Ki-67<30%)18枚,比较两组淋巴结的常规超声特征、CEUS定性特征(灌注模式和灌注类型)以及中央区和周边区的CEUS定量参数,分析CEUS定量参数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能力。结果 Ki-67高表达组淋巴结整体及中央区的峰值强度PI、灌注速度C和周边区峰值强度PI均大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高表达组淋巴结中央区的血流量(AUC)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边区的AUC无显著差异。淋巴结中央区的AUC和C与Ki-67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均P<0.001),中央区AUC和C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和0.9001。两组淋巴结的常规超声特征和CEUS定性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NSCL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EUS定量参数中央区AUC和C可以预测Ki-67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临床无创评价NSCLC的肿瘤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MVA)的相关性,评估超声造影无创性评价PTC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69例,按病灶大小将患者分为1 cm组、1~2 cm组、2.0 cm组,按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未转移组。采用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各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术后结节及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及MVA,并与定量参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1)PTC结节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MVD及MVA均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14.95±4.96 vs 22.67±6.11,970.01±263.20 vs 1798.35±563.67,118.91±31.32 vs206.27±39.58,8.58±2.68 vs 18.47±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0、-11.061、-14.377、-20.532,P均0.05);(2)随着PTC结节增大,各组Peak及AUC、MVD及MVA依次增加,且不同大小3组结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cm组与1~2 cm组比较:t=0.000、0.000、0.000、0.000;1 cm组与2.0 cm组比较:t=0.027、0.044、0.033、0.000;1~2 cm组与2.0 cm比较:t=0.027、0.044、0.033、0.000,P均0.05);(3)淋巴结转移组Peak、AUC、MVD及MVA值高于未转移组(16.86±4.36 vs 13.80±3.55,1128.16±290.85 vs 874.39±192.27,114.12±30.69 vs 103.67±22.19,10.30±2.44 vs 7.5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4.366、6.336、4.742,P均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eak、AUC与MVD呈正相关(r=0.506、0.478,P均0.05),Peak、AUC与MVA呈正相关(r=0.648、0.653,P均0.05);灌注参数TP、MTT与MVD与MV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eak、AUC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VD与MVA,可无创性评价在体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对PTC的临床诊断及其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部增大淋巴结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颈部增大淋巴结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及TIC参数特点,比较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结超声造影表现及TIC参数。结果超声造影灌注模式中造影剂动脉期灌注方式(向心性强化/离心性强化)、是否均匀增强及是否合并无增强区在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之间、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峰值强度(PI)与淋巴瘤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参数k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两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特点有助于提供诊断信息,对颈部增大淋巴结诊断及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多普勒超声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162例患者的169个PTC结节;另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估同一批80例患者的80个PTC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评估癌结节的血管模式和血供程度。脉冲多普勒主要分析血流流速曲线的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PSV差值、PI差值和RI差值。将上述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作单因素分析,研究各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间的关系。结果:多普勒超声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的超声特征主要有癌结节的血供程度及RI差值。结论:特定的多普勒超声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证实为PTC的82例患者,共96个结节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PTC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超声特征包括2017年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之间的关系。结果 96个PTC中,突变率74.0%(71/96)。单因素结果显示,TPO-Ab、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PTC结节的形态和边缘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41)。这4个因素和年龄(P=0.0840.1)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TPO-Ab、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PTC结节的形态为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8~0.030)。结论 TPO-Ab、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PTC结节的形态能预测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于临床及超声特征可疑的PTC,术前临床检查及超声评估对治疗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治疗的4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弱增强321例为弱增强组,等增强或高增强105例为等或高增强组,2组术后均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等或高增强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77.1%)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0.0%)均高于弱增强组(52.0%、42.1%)(P0.05);2组淋巴结转移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弱增强组侧颈区淋巴结转移Ⅰ区2例,Ⅱ区30例,Ⅲ区37例,Ⅳ区28例,Ⅴ区16例,各区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或高增强组侧颈区淋巴结转移Ⅰ区1例,Ⅱ区9例,Ⅲ区43例,Ⅳ区37例,Ⅴ区7例,Ⅲ区和Ⅳ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Ⅰ、Ⅱ、Ⅴ区(P0.05);术后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198例,无淋巴结转移228例;超声造影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91.7%。结论不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以Ⅵ区(中央区)最多,但对等增强或高增强为主的结节,应警惕Ⅲ区、Ⅳ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PTC患者(共36枚结节)术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声像图资料。应用Qlab软件绘制结节边缘及中心区域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得不同部位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值,包括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术后对标本均进行CD31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并分别计算结节边缘区域及中心区域的MVD,并分析上述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PTC结节整体呈不均匀低增强,结节边缘区域增强程度多高于中心区域。PTC结节边缘区域RT、PI、AUC及MVD分别为(3.24±2.10sec、7.84±2.55dB、182.63±87.83dB sec、35.09±9.61条/HP),均高于结节中心(2.42±1.93sec、4.01±2.36dB、89.90±54.67dB sec、15.97±6.07条/H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结节边缘区域的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与边缘区域MVD均呈正相关(r= 0.831,P=0.000;r= 0.705,P=0.000);PTC结节中心区域的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与中心区域MVD之间均呈正相关(r= 0.678,P=0.000;r= 0.684,P=0.000)。结论 PTC结节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能反映PTC不同部位组织的MVD,CEUS可作为术前评估PTC结节MVD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淋巴管超声造影(LCEUS)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甲状腺癌(TC)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70例TC患者,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30)和无转移组(n=40)。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均接受LCEUS和SWE检查,比较LCEUS参数(灌注顺序、灌注模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SWE参数[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平均值(Emean)]。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 LCEUS和SWE对TC中央区转移淋巴结诊断效能的ROC曲线特征。结果? 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关于灌注顺序、灌注模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等LCEUS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SWE参数Emax、Emin和Emean高于无转移组(P<0.05)。ROC分析可见,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Emax、Emin、Emean及联合检测诊断TC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AUC分别为0.582、0.698、0.771、0.861、0.660、0.757、0.764,敏感度分别为70.00%、66.70%、76.70%、86.70%、76.70%、78.00%、90.00%,特异度分别为40.00%、62.50%、67.50%、85.00%、60.00%、62.50%、57.50%。结论? LCEUS联合SWE诊断TC中央区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特征、超声造影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113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42例,淋巴结未转移组71例,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结节大小、边界、纵横比、包膜侵犯、微钙化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峰值强度(PI)的差异;实验室检查获取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NLR和PLR并比较其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特征联合超声造影参数、NLR联合PLR及四项联合应用预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包膜侵犯、微钙化占比及PI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超声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常规超声特征联合超声造影参数预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水平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42例和PTC组50例,其中PTC组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进一步分为转移组28例和非转移组22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EUS检查和LMTK3水平检测,比较良性组与PTC组、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EUS特征和LMTK3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EUS和LMTK3水平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PTC及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PTC组CEUS等增强、低增强、非均匀增强、灌注缺损、增强时边界不清晰占比及达峰时间(TTP)、CEUS量化值、LMTK3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峰值强度(PI)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转移组CEUS等增强、高增强、非均匀增强、灌注缺损、增强时边界不清晰占比及TTP、PI、CEUS量化值、LMTK3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CEUS和LMTK3水平单独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癌的评价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方法:选取的137例HT背景下甲状腺病变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集,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经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造影诊断效能。同时针对HT背景下甲状腺癌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即有转移组(n=41),无转移组(n=38),比较两组超声定量参数,且经相关性分析超声定量参数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病变准确率84.67%,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72.99%,两项联合诊断准确率94.16%,经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两项联合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癌的AUC分别为0.727、0.844、0.940。有转移组患者TTP(14.32±4.58)s、MTT(28.46±8.42)s低于无转移组,弹性比值(2.51±0.51)高于无转移组(P<0.05),经Spearman法分析,TTP、MTT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弹性比值呈正相关;经ROC曲线分析,TTP、MTT、弹性比值、三项联合早期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88、0.772、0.767、0.94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癌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高效能,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漏诊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因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病理证实的217例术前超声漏诊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诊原因。结果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漏诊率达58.8%(217/369),其中中央区203例,(203/369),颈侧区6例(6/369),同时累及中央区及颈侧区8例(8/369)。217例甲状腺癌结节多表现为低回声(90%),边缘不规则(69%),纵横比1(35%),钙化(78%),内部结构为实性(91%),结节累及被膜(50%),超声漏诊组与正确提示组在回声、边缘、钙化、累及被膜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甲状腺癌结节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边缘不规则、钙化、累及包膜等特征时,颈部转移淋巴结容易漏诊,了解这些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中小肝癌(SHCC)和增生结节(DN)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观察56例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其中SHCC32例,DN24例,利用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定量分析,得出SHCC组和DN组结节的PI,免疫组化分析SHCC组和DN组结节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两组间PI及MVD的差异,分析PI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HCC组和DN组的PI分别为(35.12±9.14)和(26.90±6.66)db,MVD分别为52.48±18.71和31.66±12.41;SHCC组的PI和MVD计数均明显高于DN组(P0.05),SHCC组PI与MVD之间呈正相关(r=0.782,P0.05)。结论 SHCC超声造影PI可作为评估SHCC血管生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收集于我院行常规超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36例。术前超声详细扫描颈部Ⅵ区及颈侧区淋巴结并记录可疑转移淋巴结,术后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测量切除后病理证实转移的淋巴结大小,将颈部Ⅵ区病理证实转移的淋巴结分为超声诊断正确组和漏诊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的大小及长短径之比(L/S)间有无差异。结果超声诊断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55.63%(33/59)、特异度98.70%(76/77)、准确性80.15%(109/136)、超声漏诊率44.07%(26/59)。颈部Ⅵ区转移淋巴结病理测量最大径平均(0.49±0.22)cm,Ⅵ区超声漏诊组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径平均(0.33±0.11)cm,明显小于超声诊断正确组(0.63±0.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Ⅵ区淋巴结最大径0.40cm为界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87.88%。颈侧区转移淋巴结病理测量最大径平均(1.30±0.45)cm,明显大于颈部Ⅵ区转移淋巴结(0.49±0.2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Ⅵ区淋巴结转移超声漏诊组和超声正确诊断组之间以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组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之间,长短径之比≤2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311、0.523)。结论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低,超声漏诊与转移淋巴结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于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病理证实为原发于峡部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原发于侧叶PTC患者90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差异,所有患者均在行超声检查后2周内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峡部与侧叶PTC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方面相匹配,无明显差别;两组病例在肿块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等超声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于侧叶PTC相比,峡部PTC常易表现为甲状腺被膜侵犯、纵横比<1、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侧叶PTC相比,峡部PTC更易于发生被膜侵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于即使边界较清、纵横比<1的甲状腺峡部结节仍须仔细观察排除恶性结节的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超声图像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临床淋巴结阴性(cNO)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接受甲状腺外科手术的CLT合并PTC、术前超声提示cNO病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存在CLNM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比两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观察各因素及其联合模型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cNO PTC合并CL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微钙化、内部血流、被膜接触状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微钙化、后被膜接触是cNO PTC合并CLT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三因素预测cNO PTC合并CLT CLNM的AUC分别为0.670、0.624、0.683,其联合预测CLNM的AUC为0.859。结论 术前超声特征可能有效预测cNO状态下PTC合并CLT患者CLNM,对该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