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在至少连续两次输注ABO血型相合且其中至少一次保存时间在48 h以内的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升,临床出血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1])。大约30%~70%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制品后会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同种免疫反应而发生PTR~([2])。引起同种免疫反应的血小板抗原分为两类:一类是血小板相关性抗原,包括HLA-Ⅰ类抗原、ABH、Lewis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已知HPA基因型血小板供者库,开展相同HPA基因型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防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解决血小板无效输注.应用PCR-SSP技术对血小板献血者和患者进行HPA基因分型,采集与患者ABO血型及HPA基因型相同血小板制剂,再加以固相凝集法配型相合后输注.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HPA血型分布的遗传特征具有本地区人群特点,具有最高杂合度的是HPA-15,其次是HPA-3.采用ABO血型及HPA基因型均相同加固相凝集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94.4%.采用ABO血型相同随机血小板固相凝集配型相合输注有效率77.8%.结论:牡丹江地区HPA血型分布的遗传特征具有多态性,采用血小板HPA同基因型供者采集加配型输注可防止血小板免疫性抗体及输注无效的发生,采用ABO同型随机血小板加配型输注是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防止输注无效发生的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 ABO血型试剂的标准化和实验技术的完善 ,ABO血型系统输血的同型输注以及输血反应得到有效的防范。由于各血液中心对献血者只做ABO血型的检查 ,近年来 ABO以外抗体所引起的输血反应问题被日益重视。对于具有 ABO以外抗体患者的输血 ,常不能及时提供相合的血液。提示建立献血者多种血型抗原已知的资料库 ,为临床提供各种血型的血液 ,及时救治患者是必要的。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 ,本中心对献血者进行 1 9种红细胞血型抗原的检查 ,并建立了资料库。材料与方法1 样本来源 西安地区随机无偿献血者 ,进行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 (住址、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青岛市已知HLA和HPA分型的无偿机采血小板供者库并用于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PRT)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方法采用PCR-SSO流式磁珠法和PCR-SSP法分别对青岛地区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 800人进行HLA-Ⅰ类(A,B位点)、HPA-1—-5,-15基因分型,针对不同免疫状态的PTR患者比较3种不同配型法(血小板随机交叉配型法、抗原特异性配合法、抗原阴性选择法)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效果。结果在高致敏(群体反应性抗体PRA>60%)患者中,HLA和或HPA特异性配型效果较好;轻度致敏(PRA<60%)患者随机交叉,抗原阴性选择,抗原特异性配型方案效果相似。不考虑ABO血型的因素1 800名的血小板供者库可以使99%的患者在库中找到至少1例HLA完全相合的供者,理论估算的供者库规模被不同表型的患者库中检索结果证实。结论理论上青岛本地化已知分型血小板供者库规模需达到6 000人左右可以有效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输注问题。只有重度致敏的患者需要HLA完全相同的供者,而轻度致敏的患者可以选择随机交叉配合或抗原阴性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治疗和预防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导致的出血,但是反复输注ABO相合随机供者血小板的机体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即引起PTR。目前报道的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主[1]  相似文献   

6.
正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指患者在连续2次输注ABO血型相合且足够剂量的血小板悬液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血小板计数(PLT)未见显著升高、有时反而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和PPR不能达标;临床出血倾向未见减轻等。从而未能防治由于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导致的出血~([1])。引起PTR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可概括为2大类,免疫性因素和非免性疫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困扰临床。引起PTR的原因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主要是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骨髓移植(BMT)、脾肿大、药物影响等。针对PTR的原因可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免疫因素的影响可以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ABO和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解离HLA抗原的血小板.对血小板表面HLA抗原进行化学修饰,紫外线照射血小板,给受者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避免非免疫因素,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发热、感染、DIC、去除药物影响等,脾大患者必要时切脾。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可能引起PTR的原因,讨论寻找预防PTR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输注血小板的患者92例,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调查分析血小板输注患者的病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PTR的关系,探讨PTR的预防措施。结果 92例血小板输注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0例,其中输注无效1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输注无效率为63.3%;血液病患者PTR率为36.4%,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结论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或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易引起PTR。对抗体阳性者要进行血小板配型,选择相配合的血小板输注,以减少P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在人体凝血和止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输注血小板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血小板输注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迅速破坏而危及生命。PTR在血小板支持治疗中常见且棘手,预防和治疗PTR已成为临床输血的一项重要课题。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和判定血小板输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但ABO血型不合在移植后血型转换期输血时应该制定何种输血策略值得研究。目的:研究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期血型抗原抗体的变化及输血时血液的选择策略。方法:应用血型鉴定、抗体检测、抗体效价测定、交叉配血等方法,对24例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血型转换期进行血型抗原抗体的监测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并与同期30例血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比较,选择适合的血液。结果与结论:2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于移植后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但在红系恢复时间上,主要血型不合组和主次要均不合组的时间均有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血型转换期监测的ABO抗原和相应抗体发生的变化,主要ABO血型不合移植者在血型转换期均输注了患者型红细胞;次要血型不合者根据抗原减弱的情况,从输患者型过渡到输供者型红细胞;主次要均不合的患者,从首先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再过渡到输注供者型红细胞,24例患者均未发生任何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输血策略,应根据患者血型转变情况及抗体效价动态变化,权衡所选血型对造血重建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输血,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且不影响干细胞植活及血型转换时间,保证患者移植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输血中,输注ABO不相合的红细胞(RBC )会导致严重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 ABO同型RBC输注;ABO 非同型 RBC和血浆输注在临床很少采用。紧急情况下可以供者RBC与患者血浆血型相合或大量血浆输注时与患者RBC血型相合,而不管患者体内抗A或抗B的存在。血小板输注时 ABO相合的重要性一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1]。我国要求按照血小板ABO同型输注,对于单采血小板,可不考虑血型,优先考虑是否与受血者RBC血型相合[2]。美国等国家血小板常规输注无需考虑ABO血型,这具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是可供性,ABO同型血小板并不是总能常规保障充足供应,或在紧急情况下患者 ABO血型未知;第二是避免血小板浪费,因为血小板仅5d保存期,常无法满足ABO同型发放方式。但另一方面,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急性溶血、发热、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炎症和降低有效性[1]。本文综述ABO血型对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途径,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对3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先进行HLA抗体与HPA抗体检测,然后分别在血小板供者库中找到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的供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结果365例PTR患者中HLA抗体和HPA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0%和8.3%,HLA与HPA联合抗体检出阳匪率为16.7%。对27例仅有HLA抗体的患者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的供者,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96.3%,对3例有HPA抗体的患者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100.0%。对6例有HLA与HPA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的供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7.3%。结论对PTR患者进行抗体筛查,选择HLA相合的供血者及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十分重要,是解决PTR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血液病患者疾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而需要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ABO配合的随机血小板,由于单采的血小板中混有白细胞,血小板本身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I)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患者反复输入随机的机采血小板后,容易产生多效价的HLA-I和HP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RPT).预防免疫性RPT的方法有很多,如去除输入的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输入HLA配合性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等[1],每一种方法各有利弊.我院自2007年11月起,对临床输注的血小板进行白细胞滤除,现将40名反复输血患者按输注血液是否滤除白细胞分为2组,观察其血小板输注效果和HLA-I抗体的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措施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患者255例,对输血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值进行监测,对1h、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进行计算,对于判断为PTR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行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 255例多次输血患者中发现PTR者共82例(32.2%)。82例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者62例(75.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552,P0.05);62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3例成功配合,28例输注有效,另外29例患者因配合未成功采用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后及随机输注1h、24h后CCI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使血小板输注效果显著提高,而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PTR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保证输血时血清学方面的安全,首要的是对受血者与献血者ABO血型定型,血清学检查通常分两个步骤.正定型通常使用鼠源单克隆抗体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或B抗原.互补的实验即反定型,利用当红细胞上缺乏A或B抗原时,人群可天然产生相对应的抗体的原理,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或者抗-B抗体.确定了受血者红细胞表面的ABO抗原以及血浆中的抗体,便能确定血型,为其提供相合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保证输血时血清学方面的安全,首要的是对受血者与献血者ABO血型定型,血清学检查通常分两个步骤.正定型通常使用鼠源单克隆抗体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或B抗原.互补的实验即反定型,利用当红细胞上缺乏A或B抗原时,人群可天然产生相对应的抗体的原理,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或者抗-B抗体.确定了受血者红细胞表面的ABO抗原以及血浆中的抗体,便能确定血型,为其提供相合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随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淋巴细胞毒实验(Lymphocyte cytotoxicity test,LCT)配合血小板后,其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的变化,探讨HLA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有效输注方式.方法 选取5例由于HLA抗体阳性引起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无效,需长期输注LCT配合血小板的患者,以每输注LCT配合血小板5个治疗量为一间隔期,动态检测患者的HLA抗体强度和特异性.结果 随着输入血小板数量的增加,5例患者的HLA抗体强度逐渐减弱,2例患者的HLA抗体特异性发生改变.结论 LCT能够解决由于HLA抗体阳性引起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无效,但随着输入抗原的改变HLA抗体的特异性亦会发生改变,产生新特异性的HLA抗体,建立HLA相合血小板供者库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植入时间、血象恢复及血液成分输注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ABO血型不相合和46例ABO血型相合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对41例ABO血型不相合的患者,分别比较主侧不相合、次侧不相合及主次侧均不相合的造血恢复。结果 ABO血型主次侧均不相合的患者与相合的患者相比,红细胞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血型不相合的移植患者在移植后包括植入、红细胞恢复、红细胞输注量及血小板恢复时间上呈现出不同,且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不相合会影响血象的恢复时间及血制品输注数量,但未发现对移植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保证输血时血清学方面的安全,首要的是对受血者与献血者ABO血型定型,血清学检查通常分两个步骤.正定型通常使用鼠源单克隆抗体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或B抗原.互补的实验即反定型,利用当红细胞上缺乏A或B抗原时,人群可天然产生相对应的抗体的原理,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或者抗-B抗体.确定了受血者红细胞表面的ABO抗原以及血浆中的抗体,便能确定血型,为其提供相合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保证输血时血清学方面的安全,首要的是对受血者与献血者ABO血型定型,血清学检查通常分两个步骤.正定型通常使用鼠源单克隆抗体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或B抗原.互补的实验即反定型,利用当红细胞上缺乏A或B抗原时,人群可天然产生相对应的抗体的原理,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或者抗-B抗体.确定了受血者红细胞表面的ABO抗原以及血浆中的抗体,便能确定血型,为其提供相合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