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入0.9%氯化钠溶液联合硬膜外自体血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实施椎管内阻滞麻醉穿刺过程中穿破硬脊膜的患者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1例)行椎管内双填充治疗,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25G针内针,注入0.9%氯化钠溶液8~12ml,再取静脉血10~20ml注入硬膜外腔。B组(20例)行硬膜外自体血单填充治疗,穿刺及注入自体血方法同A组。结果 A组治疗后30min内头痛明显减轻,有效率为100.0%,B组有效率为70.0%,2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d后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仅1例12h后轻微头痛,持续1d;B组治疗后30min仍有头痛的6例中,5例持续2~3d,1例持续至6d。2组均无腰背疼痛、下肢运动和感觉异常等填充后并发症。结论椎管内双填充是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7.5mg。A组于腰麻药液中加入0.2mg吗啡,B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2mg吗啡。术后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行镇痛评分,观察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应用哌替啶的人数也明显少于B组(P<0.01),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却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简称椎管内复合麻醉(CSEA)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各20例椎管内复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腔麻醉(EA)在脐下手术中的对比。观察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毒副作用。及可靠性。结果:两组病例手术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及可靠性,术中辅助用药各不相同,CSEA组明显优于EA组。结论:椎管内复合麻醉的应用在下腹部以下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硬膜外麻醉的腰背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应用氯诺昔康复合地塞米松防治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发生,以减少患者受腰背痛的困扰.方法:选择拟在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的患者360例,均分为3组,每组12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3组给药情况分别如下:A组,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分3次追加0.5%罗哌卡因15 mL,术中根据情况追加0.5%罗哌卡因5~8 mL;B组,加药同A组,开放浅表静脉后静注氯诺昔康8 mg,并于穿刺后4 h肌注氯诺昔康8 mg;C组用药同B组,术毕时于硬膜外腔推注地塞米松1 mL(5 mg)+0.9%氯化钠5 mL.记录穿刺次数、麻醉效果、手术时间以及辅助用药情况,并于术后24、72 h随访记录患者腰背痛情况,包括疼痛分级、穿刺局部压痛等.结果:24 h后随访,C组腰痛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B组,48h后随访,3组腰痛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与A组比较,C组腰痛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1),B组与A组比较,两者腰痛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如能很好地掌握硬膜外麻醉穿刺技术并合理灵活应用氯诺昔康和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将能有效防治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脊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在维吾尔族患者妇科手术实施情况。方法 选择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维吾尔族成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n=15),均行脊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 0 5%布比卡因10mg;B组药量为12 5mg。采用针刺法测试注药后5、10、15min的阻滞平面。阻滞平面上界未能达到 T6 水平时,经硬膜外导管分次追加1 5%~1 75%的利多卡因,试验剂量为 5ml,间隔 5min后视测试结果追加全量;同时记录术中肌松满意度和镇痛效果。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药10min后B组阻滞平面上界达 T6.87±1.81,下界全部达S5;而A组上界平均达 T7.89±1.64,有 2 例下界未达到 S5。肌松满意优良率均达到 100%,其中 A 组 8 例为优(53%),B组12例为优(80%)。A组有3例病人加用麻黄碱平均(11 67±2 89)mg,B组有8例平均用量为(15 00±5 98)mg;A组13例镇痛效果为优,B组为15例。结论 采用脊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维吾尔族妇科手术时,蛛网膜下腔注入0 5%布比卡因12 5mg,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时在蛛网膜下腔侧孔向上、向尾侧分别注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蛛网膜下腔侧孔向上注入O.5%左旋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4mL;B组蛛网膜下腔先侧孔向上注入重比重液1mL,然后侧孔向尾侧注入1.4mL。观察记录注药10min后麻醉平面,以及麻醉前和麻醉后10min的血压。结果A组麻醉平面高于B组;A组麻醉后10minSBP、DBP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P〈O.01)。结论剖宫产麻醉时,经蛛网膜下腔向上、向尾侧分别注药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又相对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轻比重小剂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下肢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组(30例),比较2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及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少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1);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快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或P<0.01);2组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患肢与健肢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1例应用麻黄碱,连续硬膜外麻醉组6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影响轻微。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采用小剂量轻比重局部麻醉药物配方,管理简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轻微。  相似文献   

8.
邵霞  伯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506-3506
施行连续椎管内麻醉(硬脊膜外及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 analgesia)、椎管内治疗等常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脊膜外腔(或蛛网摸下腔),进行连续药物输注,由于不同原因,致使拔管困难或折断,明显困扰医务人员,并引发棘手的医疗纠纷。近3a来我院及其他医院累计发生硬膜外导管拔除困难6例,仅就诱发原因及处理预防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轻比重小剂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下肢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组(30例),比较2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及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少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1);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快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或P<0.01);2组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患肢与健肢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1例应用麻黄碱,连续硬膜外麻醉组6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影响轻微。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采用小剂量轻比重局部麻醉药物配方,管理简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轻微。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麻醉垫枕平卧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开展硬膜外阻滞麻醉多以去枕平卧6小时,患者深感不适,为此,我们作了191例垫枕平卧的护理观察,分析如下。一、椎管内麻醉:一般分为两大类:(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2)硬膜外麻醉。前者简称为“脊麻”或“腰麻”,是将麻醉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内,以阻滞部分脊神经发生麻痹作用,凡进行此项麻醉的患者,术后常规平卧6小时,目的是为了防止脑脊液自穿刺处漏出,以致脑脊液压减低,引起疼痛,这是原因之一。另外,是防止麻醉作用尚未消失,小动脉扩张,周围血管系阻力降低,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而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剂  相似文献   

11.
选择ASAI-II级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手术老年患者40例,年龄为50~70岁,体重为50~75kg,脊柱正常,血压,心电图,胸片等正常。随机分为两组,管内针组(A组),普通穿刺针组(B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消毒铺巾,1%局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后,穿刺蛛网膜下腔,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生命体征、神经异感、术后头痛发生率、术后腰痛发生率,麻醉效果及起效时间。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生命体征正常,40例均穿刺成功,A组两次以上穿刺成功1例,B组1例,神经异感B组1例,A组没有,术后腰痛A组没有,B组3例,术后头痛A组没有,B组3例。管内针穿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麻醉效果好,损伤小,患者感觉舒适,术后并发症少,在老年人手术中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陈亚丽  申新 《临床医学》2005,25(2):89-89
椎管内麻醉后并发椎管内硬膜外腔血肿(spinalepidural hematoma,SEH)在临床上非常罕见,一旦发生引起的后果往往 是严重的,现将我院近期发生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58岁,以股部肿瘤收住院。备在连续性硬膜外腔 麻醉下行股部肿瘤切除术。术前检查:血常规,RBC4.32× 1012/L,W  相似文献   

13.
蔡彩萍 《护理研究》2007,21(11):2972-2972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方法,目前施行剖宫产术几乎均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术后需去枕平卧6h~8h再改用其他体位,仍作为其护理常规,主要目的是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实践,对205例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病人进行提早翻身,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60例腹部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均采用椎管内联合麻醉。A组 (n =2 0 )腰麻平面调至T4~ 5,B组 (n =2 0 )为T6~ 7,C组 (n =2 0 )为T8以下。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自腰麻至硬膜外麻醉开始用药时间 ,血压波动幅度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自腰麻开始至硬膜外麻醉开始用药时间A组 >B组 >C组 (P <0 .0 5 ) ,血压波动幅度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 (P <0 .0 5 )。而B组术中发生恶心、呕吐、牵拉反应相对较少。腹部肿瘤切除术行椎管内联合麻醉时 ,腰麻平面调整至T6~ 7既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探讨一种用于预防硬-脊联合麻醉(CSEA)后头痛的简便、经济、安全和效果确切的方法。方法将2000例拟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000例,A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为观察组,B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观察其预防头痛的效果。结果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和较理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选择和处理对母婴的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全身麻醉已经很少用于剖宫产手术,对绝大多数急诊剖宫产患者,应首选椎管内麻醉,包括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分娩镇痛的效果、产程以及母婴的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在本院分娩的60例产妇,以产妇是否接受分挽镇痛干预为依据对其展开分组,其中A组中19例产妇未接受分娩镇痛干预,B组中41例产妇接受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干预,观察B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母婴情况。结果:B组产妇镇痛5min、30min后的V A S评分明显较镇痛前低;B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较A组产妇有所延长(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罗旅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法能有效帮助产妇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但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防性注射参附注射液对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下行前列腺电切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70~85岁、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前列腺电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参附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将参附注射液按1mL/kg溶于生理盐水200mL,A组于麻醉前20min输注完毕,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入手术室后,麻醉即刻,麻醉后10、20、30、40、50、60min内患者的体温,同时观察有无寒战发生。结果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两组观察对象麻醉后10min体温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A组体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预注参附注射液对前列腺电切患者体温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下肢内固定取出术并在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症状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组)和B组(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行低位硬膜外麻醉,手术室温度保持22~24℃。当患者出现寒战并持续2 min仍不能自行缓解时,A组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而B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5 min有明显差别,A组有95%得到改善,B组寒战无明显改善;同时A组有5例用药后HR降至50次/min,但未做任何处理心率恢复正常。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麻后的寒战效果确切,对生命体征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33例),B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术后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31例)。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JO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B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JOA值较A组明显改善(P<0.05)。A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81.8%,B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5%,B组治疗后12个月疗效优于A组。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