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颈曲值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目的手法恢复颈椎曲度已在临床上得到认同,探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脊柱骨科及外科,一所中医学院的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对象研究对象来自1999-01/2001-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脊柱骨科,第一附属医院外三科,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做对照组.方法颈椎病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颈椎病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主要观察指标①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颈曲值.②各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值的变化.结果颈曲异常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各血管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和颈曲正常组(P<0.05).治疗后,3条血管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变化与颈曲值呈相关性,治疗后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与颈曲变化值相关.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帖压组给予单纯耳穴帖压治疗.以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分析仪所测定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组 Vp、Vd、Vm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综合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合组临床治愈率(80%)优于手法组(52.5%)和帖压组(47.5%).结论手法结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和耳穴帖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脉冲磁感应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57例脊髓型颈椎病,应用脉冲磁感应疗法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半年后以经颅多普勒(TCD)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如下:治疗前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V p)、平均流速(Vm)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治疗后即刻LVA、RVA、BA的Vp、Vm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半年后LVA、RVA、BA的Vp、Vm值较治疗前仍有显性差异,P<0.01。治疗半年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脉冲磁感应能有效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其作用机制在于其改善了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57例脊髓型颈椎病,应用脉冲磁感应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半年后以经颅多普勒(TCD)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如下:治疗前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Vp)、平均流速(Vm)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治疗后即刻LVA、RVA、BA的Vp、Vm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半年后LVA、RVA、BA的Vp、Vm值较治疗前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半年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脉冲磁感应能有效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其作用机制在于其改善了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仪对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血流速度等进行对比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均用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记录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搏动指数降低(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98-200
目的 探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单位时间内椎动脉血流速度,两组治疗前后ESCV和DHI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80.36%)(P<0.05);两组给药前单位时间内左、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两组单位时间内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左、右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ESCV和DH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明显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和单位时间内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ESCV和DHI评分,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微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利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两组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以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颈椎牵引能加快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电刺激椎动脉周围神经丛,观测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变化,以了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电刺激左侧椎动脉和其周围神经丛,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监测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然后用l%的利多卡因封闭上述刺激区后再次检测。结果左侧椎动脉周围受到电刺激后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阻力指数均较刺激前明显升高(P〈0.01);而l%的利多卡因封闭后,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阻力指数较刺激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右侧椎动脉之间和椎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存在着协同反射,椎-基底动脉的痉挛是由椎动脉周围的神经丛介导的,减少对椎动脉及其周围神经丛的刺激,将有助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临床资料来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给予不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38例(95%)有效,远高于对照组15例(37.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等动脉的血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2-08/2004-05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穴取风池(双)、肩中俞(双),采用缓慢捻转进针法对患者治疗,留针20~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1次/d,6次为1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5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脉动指数以及血管弹性指标,观察其指数的改变情况。结果:纳入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效果评价:总有效率86.7%。②平均峰流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动脉血流速度变慢患者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为(27.57±4.69),(26.37±5.85),(33.54±4.23)cm/s,明显高于治疗前[(23.65±4.31),(23.27±4.17),(29.67±4.55)cm/s,P<0.05~0.01]。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患者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为(42.27±3.26),(43.35±5.72),(50.49±4.37)cm/s,明显低于治疗前[(48.27±3.47),(46.03±4.03),(55.94±3.40)cm/s,P<0.05~0.01]。③脉动指数变化情况:患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脉动指数治疗后分别为0.92±0.26,0.88±0.33,1.19±0.33,均低于治疗前(1.27±0.15,1.18±0.14,1.38±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④血管弹性指数的变化情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其血管弹性指数治疗后分别为0.51±0.27,0.52±0.26,0.54±0.21,均低于治疗前(0.89±0.17,0.76±0.16,0.8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针刺疗法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可降低其血管弹性指数及脉动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手法治疗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TCD,观察手法治疗后血流平均速度的变化。结果:①82例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常规组治疗前左侧椎动脉(leftvertebroarterial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vertebroarterialartery,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18.2±11.4),(19.2±12.3),(22.7±11.7)cm/s,手法组治疗前的值分别为(17.8±11.6),(19.4±10.9),(23.3±12.1)cm/s(P<0.05)。TCD异常率为75.6%(62/82例)。②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明显,常规组治疗后LVA、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23.6±10.5),(24.4±10.3),(28.8±9.7)cm/s,手法组治疗后的值分别为(25.4±9.7),(26.6±8.9),(29.4±9.5)cm/s(P<0.05)。结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的眩晕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和脑部血液循环,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86例 ,平均年龄 5 2 .3岁 ,对照组为 6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 ,采用EME 40 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对患病组和对照组 ,以及患病组治疗前、后和转颈时的椎动脉 (VA)、基底动脉 (BA)峰值血流速度 (Vp) ,平均血流速度 (Vm)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病组椎基底动脉 (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患病组治疗前转颈可使血流减慢 (P <0 .0 1) ,治疗后转颈血流无变化 (P >0 .0 5 )。结论 转颈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一种手段 ,体外反搏加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项九针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项九针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3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显著上升,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流参数值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结论:项九针结合HBO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消除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鹏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6):1138-1140
目的:探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松筋、整骨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功能,改变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手法治疗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TCD,观察手法治疗后血流平均速度的变化。结果:①82例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常规组治疗前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LN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18.2&;#177;11.4),(19.2&;#177;12.3),(22.7&;#177;11.7)cm/s,手法组治疗前的值分别为(17.8&;#177;11.6),(19.4&;#177;10.9),(23.3&;#177;12.1)cm/s(P&;lt;0.05)。TCD异常率为75.6%(62/82例)。②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明显。常规组治疗后LVA、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23.6&;#177;10.5),(24.4&;#177;10.3)。(28.8&;#177;9.7)cm/s,手法组治疗后的值分别为(25.4&;#177;9.7),(26.6&;#177;8.9),(29.4&;#177;9.5)cm/s(P&;lt;0.05)。结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疏血通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84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倍他司汀治疗)与观察组(42例,采用倍他司汀+疏血通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脑血流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的收缩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略高于对照组的2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疏血通治疗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速,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ED)检查,探讨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作用。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观察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其中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45%,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5%,两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TCD异常率为77.5%(31/40),以椎基动脉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治疗后两组椎基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lt;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和BAEP,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 (1)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0%,其中手法组临床治愈率为46.6%,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3.3%,2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率为76.7%(46/6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率为80%(48/6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3)治疗后2组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手法治疗组V波PL,Ⅲ-Ⅴ和Ⅰ-ⅤIPL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手法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