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导管法吸氧是最普遍使用的给氧方法,其缺点是患者有不舒适感、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且氧流量调大时因对咽喉及鼻腔黏膜刺激较大而使患者不易耐受。由于小儿清理鼻腔分泌物的能力较低下,且小儿呼吸道黏膜软而薄、敏感性高,故普通鼻导管吸氧的缺点显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自制了一种改良鼻导管,临床应用效果好,现报道如下。材料与制作将普通的硅胶鼻导管的头端打结,距结头约5cm处的弯曲面沿长轴向尾端剪去鼻导管的1/4,长为小儿两鼻翼间的距离即可。使用方法将改良的鼻导管与氧气导管相连接,把切面对准小儿鼻孔,并将其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家庭吸氧是当前辅助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如何进行科学家庭氧疗,指导如下: 1家庭氧疗常用的有鼻导管法,使用鼻导管吸氧,应闭嘴;若用嘴呼吸,会影响吸入氧浓度,且导致口干舌躁。还应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是否被分泌物堵塞。  相似文献   

3.
两种给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塞及鼻导管吸氧对静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30例需给氧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鼻塞法及导管法吸氧,两组患者在吸氧前于肘静脉采血1ml,然后给氧。吸氧时嘱患者闭口,一律经鼻呼吸,氧流量为5L/min。吸氧30min后再取同一静脉采血1ml,再将吸氧前后的2次血标本送实验室作血气分析。结果 吸氧后两组患者酸碱度(pH)均有轻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有轻度下降,鼻塞组的静脉血氧分压(PO2)有上升,而导管组反而下降。经统计学测验,两组之间的pH、PCO2与P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导管给氧法可因导管有时被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使供氧效果差,又可因导管插入鼻咽部使患者感到不适,而面罩法给氧虽避免了上述缺点,但耗氧量大,鼻塞法吸氧可以避免上述常见缺陷,临床应用效果好。经血气分析优于其他给氧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吸痰管在小儿给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氧法是一项改善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鼻导管给氧法是临床较为常用的给氧方法.固定较好,不易脱出,适合于持续吸氧,但患儿年龄较小,对所实施的吸氧法不能有所认识和理解,很难配合,且小儿鼻腔较小,一般单腔的鼻导管头端较大,使小儿鼻腔黏膜受伤的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鼻塞导管吸氧法是输氧管及其垂直连通且相互平行的鼻插管构成的吸氧装置.鼻插管放于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吸氧.目前临床使用鼻塞导管为一次性材质,每3天更换1次.间断吸氧患者吸氧停止摘下吸氧管后,鼻插管处如不精心管理易造成污染.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次性吸氧管保护装置-H型套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石蜡油预防鼻导管吸氧患者鼻粘膜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对选取的200名ICU鼻导管吸氧患者除了给予一般的常规鼻导管护理外,在冷开水清洁鼻腔后用棉签蘸取石蜡油均匀涂鼻腔一圈。结果 选取的200名ICU患者未出现鼻腔干燥,疼痛,出血等不适鼻粘膜并发症。结论 石蜡油在鼻导管吸氧患者的鼻粘膜护理中,有效的防止了鼻粘膜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临床最常用的吸氧方法是鼻导管吸氧,但对于鼻腔疾患、不能耐受经鼻吸氧以及婴幼儿则不宜采用此法。鉴此,笔者特制一种简易氧气吸入面罩,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两种鼻腔给氧方式的效果,为该类患者鼻腔吸氧提供更舒适的吸氧方式。方法选取SICU内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改良鼻导管给氧组(以下简称鼻导管给氧组)及鼻塞给氧组各30例,氧流量分别为3L/min。鼻导管组将一次性给氧管前端的鼻塞剪去,连接10号硅胶吸痰管,将吸痰管的前端至侧孔处插入无置管鼻腔2cm,用胶布做好固定;鼻塞给氧组将一次性给氧管的鼻塞直接塞在无置管鼻腔入口。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 CO2、Pa O2、Sa O2)、鼻腔粘膜及舒适情况、以及患者吸氧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鼻导管组患者鼻腔的舒适度、吸氧依从性高于鼻塞组,鼻腔分泌物不易形成痰痂,患者更容易接受。结论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在吸氧疗效有效的基础上,选择鼻导管的吸氧方式,不仅能增加患者鼻腔舒适度,而且能提高患者吸氧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鼻导管吸氧是最常用的一种改善呼吸的治疗及抢救手段。鼻导管吸氧必须保证鼻塞在鼻孔内才有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鼻氧管活动扣环不牢固易滑动导致鼻氧管脱落,特别是危重患者缺氧状态,会烦躁、躁动不安,鼻氧管从耳后松脱,鼻塞完全滑出,不能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目的,危及生命。临床经常会用胶布将鼻塞两边的导管固定在两侧面颊上,防止脱落,但是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及美观,也会造成鼻部及面颊部的皮肤损伤。为了防止鼻导管吸氧患者导管脱落及造成皮肤损伤,确保吸氧安全有效,笔者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和探索,设计了一种带支撑结构的鼻氧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治疗中,往往根据病情需要吸氧,一般常采用一次性鼻塞给氧或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式。但在吸氧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清醒病人反映吸氧时鼻腔不适,有的甚至拒绝吸氧;昏迷病人痰易堵塞鼻导管头端,气管切开病人鼻导管头端插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内时,随着病人翻身、叩背、咳嗽、躁动等情况,鼻导管易脱出。这两种情况均影响氧气的有效吸人,影响病人的氧疗效果,延缓病情康复。特别是在脑外科病区经常会出现上述不良情况。为此,我科护理人员不断摸索实践,对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导管及其固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34例病人的试用,  相似文献   

11.
鼻导管吸氧法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的适宜插入深度 ,将鼻导管分别插入1.5cm、2cm、3cm及5cm ,观察记录吸氧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 ,吸氧 8h后导管前端分泌物粘附情况及病人的感受 ,并分别与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 .10 ) ,而在导管分泌物粘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提示 :采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以2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病人由于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创伤等因素而致呼吸功能障碍产生乏氧,常常危及病人韵生命。传统的吸氧方法采用鼻导管骚氧法,此方法对一般病人尚可,对危重病人不能迅速提高血氧浓度。我科于1992年8月开始,对103例患者采用面罩给氧法,同时湿化、雾亿气道,并与103例鼻导管给氧法对比观察,行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效果明显优于鼻导管给氧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现有氧疗技术中,患者常用的吸氧方式有一次性鼻塞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气面罩吸氧。这些器具在临床使用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如:鼻塞或鼻导管使用过程中易脱落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吸氧不充分而影响治疗及抢救效果;有缺氧症状的患者本来就烦躁不安,鼻塞或鼻导管供氧对鼻腔和鼻黏膜直接刺激出现痒感不适会使患者更加烦躁,加重缺氧;患者鼻腔内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口而影响疗效;甚至有因操作不慎或长期使用造成患者鼻腔内黏膜损伤;冬天材质发硬导致管道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导管经口给氧治疗老年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 观察因各种疾病所致老年低氧血症患者48例.除常规抗感染、扩张支气管、营养支持外.根据吸氧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鼻导管经口给氧)22例和对照组(鼻导管经鼻给氧)26例.比较两组患者吸氧30min后的临床症状、动脉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PaO2、SaO2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77.27%。结论 鼻导管经口给氧可显著改善老年低氧血症患者的缺氧症状.且利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留置鼻导管在普通外科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为临床治疗、诊断提供帮助和依据,因此,妥善吲定鼻导管显得尤为重要。鼻导管的途径主要包括鼻胃管、鼻空肠管、鼻胆管等。临床中常常由于长期使用胶布、胶布的粘性降低、患者的活动、鼻腔分泌物增多、皮肤出汗潮湿、皮肤油脂分泌增多等原因而导致鼻翼皮肤破损、意外脱管、移位几率增加,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护理工作量、患者的痛苦、医疗费用及医疗纠纷的几率。为提高鼻导管稳固性,发挥各种导管的功能,本科将水胶体应用于固定鼻导管,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吸氧是儿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通常采用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头罩给氧等几种方法。鼻导管给氧法耗氧量少(氧流量开1~2升即可满足需要)、损耗少是其优点。由于管端插进鼻腔,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刺激,因此患儿不乐意接受;初置入时,往往引起患儿躁动不安。有时粘稠的鼻腔分泌物可将导管阻塞,而影响吸氧效果。因此采用鼻导管吸氧有利亦有弊。面罩给氧法耗氧量较多,氧流量表需开至3升,面罩中的氧仅小部分为患儿吸入,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王素芳 《全科护理》2010,8(29):2722-2722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的方法较多,如单侧鼻导管法、双侧鼻导管法、鼻塞法、面罩法等,但各有利弊。对于心内科病人来说吸氧特别重要,特别是氧饱和度低的病人抢救时,吸氧更是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但仅使用双腔鼻塞或面罩吸氧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氧饱和度,为此采用了面罩及双腔鼻塞双路吸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的氧疗效果及其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施氧疗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100例进行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无水式和常规蒸馏水湿化方式吸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肺部感染率及吸氧装置染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上呼吸道干燥不适、鼻腔分泌物结痂及充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体温升高、WBC升高及肺部感染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吸氧装置染菌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使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在不增加患者呼吸道不适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常用的吸氧方式有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具有简单、经济、方便和舒适等优点,但当氧流量大于6L/min时,未达到理想湿化的干冷气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包括额窦疼痛、鼻腔粘膜干燥甚至出血[1]。流量的限制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吸入氧浓度(Fi O2),尽管面罩吸氧可为患者提供更高的Fi O2,却会对进食饮水等造成不便,而且患者会有拘束闭塞感,很多患者不能耐受。经鼻高流量氧疗  相似文献   

20.
梁玉珊 《家庭护士》2009,7(12):1084-1084
婴幼儿吸氧临床上常用鼻导管(单侧不带鼻塞)插入鼻前庭给氧或面罩给氧.在临床工作中,有时即使是用最细的鼻导管对婴幼儿来说仍比较粗,并且鼻导管侧孔容易贴在鼻腔壁上或被分泌物堵塞影响供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