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VWF、TM、GMP-140。结果①糖尿病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b组与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外,TM、GMP-14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AT-Ⅲ)的变化,了解这些因子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凝血功能变化中的意义。方法按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分为4组:糖尿病无并发症20例,糖尿病肾病(DN)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0例,糖尿病足(DF)20例,以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ELISA方法测定血浆TM浓度,日本sysmex 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C,PS,AT-Ⅲ浓度。结果各血浆TM,PC,P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发症组血浆TM,PC,PS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AT-Ⅲ活性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在有并发症组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TM,PC,PS及AT-Ⅲ的浓度变化对DN,DR和DF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血液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2型糖尿病(T2DM)患者305例,根据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分为无蛋白尿组163例(UAE<30mg/24h)、微量清蛋白尿组113例(30mg/24h≤UAE<300mg/24h)和大量清蛋白尿组29例(UAE≥300mg/24h),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AT-Ⅲ,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 T2DM病例组sdLDL-C,MPV和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7.312,16.233和6.566,均P<0.05),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t=10.34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及大量清蛋白尿组sdLDL-C浓度依次升高,AT-Ⅲ活性依次下降(F=28.984,21.483,P<0.01);微量清蛋白尿组MPV和PDW显著高于无蛋白尿组(t=7.009,6.352,P<0.01);大量清蛋白尿组MPV低于微量清蛋白尿组(t=2.3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dLDL-C与UA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4,P<0.01),AT-Ⅲ活性与UAE呈负相关(r=-0.46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dLDL-C,高MPV,高PDW和低AT-Ⅲ活性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dLDL-C,AT-Ⅲ,MPV和PDW联合检测诊断DN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5,81.3%和86.5%。结论 sdLDL-C,AT-Ⅲ,MPV及PDW联合检测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80例2型DM患者血浆中TM、PC、AT-Ⅲ活性。结果DM各组血浆PC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蛋白的排泄率(UAE)与PC水平呈正相关(β=0.407,P〈0.01),AT-Ⅲ与UAE水平呈负相关(β=-0.369,P〈0.01)。DM各组血浆TM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余下的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与TM呈正相关(β=0.321,P%0.01)。结论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浆高凝状态,血浆TM、PC、AT-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DM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延缓DN的形成与发展。TM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功能全定量特种蛋白金标检测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组50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组30例),及46例健康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AT-Ⅲ的水平。结果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1),AT-Ⅲ水平降低(P<0.01);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较健康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1),AT-Ⅲ水平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AT-Ⅲ等指标,观察其变化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尿素测定试剂盒(UV-GLDH)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C、尿素(Urea)、肌酐(Cr)水平,并对各组血清CysC、Urea和C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N三组中,血清CysC浓度升高,Ⅲ期DN组大于无DN组(P<0.01),Ⅳ期DN组>Ⅲ期DN组(P<0.01),Ⅴ期DN组>Ⅳ期DN组(P<0.01).血清Urea和血清Cr浓度,无DN组、Ⅲ期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期DN组血清Urea、Cr浓度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是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标志物,比Urea、Cr敏感,是DN早期评价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病程过程中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变化的观察,探讨TM参与DN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和大量清蛋白尿组3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Cr)、血脂全套、TM.结果 正常清蛋白尿组的血清TM水平[(3.59±0.81)ng/mL]与健康对照组[(3.15±0.29)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量清蛋白尿组TM水平[(3.77±0.74)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量清蛋白尿组TM[(8.49±4.60)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P<0.01).糖尿病患者中微量清蛋白尿组和大量清蛋白尿组的TM水平与UAER的水平呈正相关(r=0.773、0.870,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TM水平的变化与DN病程演变过程有关,是反映DN患者内皮损伤的分子标记物,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预测指标,为干预DN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状况,为早期诊断DN提供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进行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中AT—Ⅲ重活性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状况,为早期诊断DN提供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进行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中AT—Ⅲ重活性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测定尿液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GPDA)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的病因和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72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微量白蛋白尿组(Ⅱ)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分别进行检测.金标定量测D-D、连续监测法测GPDA,免疫比浊法测ATⅢ,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比较各组的差异.并与30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 D-D、ATⅢ和GPDA水平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②Ⅰ组D-D仅GPDA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和Ⅲ组D-D、ATⅢ和GPDA水平分别依次升高.结论检测D-D、ATⅢ和GPDA可以为临床监控DN的进展和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相分泌功能的临床价值及该试验评估胰岛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方法选择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分1型糖尿病组(T1DM组)12例;2型糖尿病 a组(T2DMa组,病程≤1年)57例;2型糖尿病 b组(T2DMb组,病程>1年)82例。测定三组的空腹0 min与精氨酸刺激后2,4,6 min时血糖(PG)、胰岛素(INS)和C肽(CP),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精氨酸刺激后,三组 PG以及 T1DM组 INS和 CP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0~0.696,P值均>0.05);T2DMa组和 T2DMb组 INS和 CP均在2 min达峰值,且峰值T2DMa组>T2D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45~40.518,P 值均<0.01),4,6 min 逐渐下降,但仍高于0 min。同时组间△INS和△CP的值以 T2DMa组>T2DMb组>T1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2~10.387,P 值均<0.01)。T1DM组△INS和△CP无相关性(r=0.428,P>0.05),T2DMa组和T2DMb组△INS和△CP均呈正相关(r=0.768,0.722,P值均<0.01)。结论精氨酸刺激试验能敏感地评估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相分泌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INS和△CP均可作为该试验评估胰岛第一相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DN38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P组)DN 32例]和26例正常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检测TGF-β1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结果]DN组TGF-β、TNF-α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A和CP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TGF-β1、TNF-α有正相关关系.[结论]TGF-β1、TNF-α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随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李芙琴  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866-6867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1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46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单纯DM) 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1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临床DN) 8例.另选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P<0.05或P<0.01),而单纯DM组TG升高,LDL-C正常;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TC、载脂蛋白B(ApoB)均升高(P<0.05或P<0.01),HDL,载脂蛋白Al(ApoAl)均下降(P<0.05或P<0.01).TG,LDL-C,ApoB水平与HbAlc呈正相关(P<0.01).结论 DN早期即存在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凝蛋白缺陷与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RS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液凝固法、发色底物法检测102例RSA患者和36例经产健康体检妇女血浆中蛋白S(PS)、蛋白C(PC)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水平.结果 RSA组PS、PC及AT-Ⅲ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8.4%、1.9%及21.2%,PS缺陷及AT-Ⅲ缺陷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缺陷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A晚期流产组(孕周大于或等于12周)的PS和AT-Ⅲ缺陷发生率分别为48.9%和35.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RSA早期流产组(孕周小于12周)的PS和AT-Ⅲ缺陷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蛋白缺陷可能与RSA的发生,特别是晚期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乙二醛酶Ⅰ(GLOⅠ)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按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划分为非DN组(ACR<30 mg/g,n=34)、DN微量蛋白尿组(30 mg/g≤ACR<300 mg/g,n=18)、DN大量蛋白尿组(ACR≥300 mg/g,n=22);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蛋白质组学结合质谱鉴定各组患者尿液中的差异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尿肌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GLOⅠ水平.结果 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匹配发现,4组尿液标本中GLOⅠ水平呈现明显差异.非DN组、DN微量蛋白尿组、DN大量蛋白尿组患者ACR高于健康组,尿液GLOⅠ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微量蛋白尿组、DN大量蛋白尿组患者ACR高于非DN组,且DN大量蛋白尿组高于DN微量蛋白尿组;DN微量蛋白尿组、DN大量蛋白尿组患者尿液GLOⅠ低于非DN组,且DN大量蛋白尿组低于DN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液GLOⅠ水平与ACR呈显著负相关(r=-0.8706,P<0.01).尿液GLOⅠ诊断D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95%可信区间0.953~1.007),ACR诊断D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可信区间0.627~0.870),两者均可用于DN的诊断,尿液GLOⅠ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尿液GLOⅠ水平在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早期即下降,且随DN的进展其水平逐渐降低,可作为潜在的DN早期诊断标记物的候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纤维蛋白原(Fg)采用Clauss法,纤维蛋白A肽(F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并发症组Fg、FPA、vWF、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5),AT-Ⅲ、D-dimer、t-PA、PAI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有并发症组Fg、FPA、vWF、D-dimer、PAI、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1),AT-Ⅲ、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时,凝血、抗凝血、血小板、纤溶等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测定上述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监测病情、预防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测定尿液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dipeptidylaminopeptidase,GPDA)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的病因和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72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微量白蛋白尿组(Ⅱ)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分别进行检测。金标定量测D-D、连续监测法测GPDA,免疫比浊法测ATⅢ,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比较各组的差异。并与30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D-D、ATⅢ和GPDA水平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②Ⅰ组D-D仅GPDA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和Ⅲ组D-D、ATⅢ和GPDA水平分别依次升高。结论检测D-D、ATⅢ和GPDA可以为临床监控DN的进展和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脂联素(APN)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oulter EPICL-XL型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PN和血浆vWF,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清蛋白。结果未并发肾病(Ⅰ)组、并发肾病微量蛋白尿(Ⅱ)组、并发肾病临床蛋白尿(Ⅲ)组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Ⅰ组CD62P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发展为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时与Ⅰ组及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APN水平高于Ⅱ组和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N与CD62p、vWF、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D62P、vWF、UAER是影响糖尿病患者A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随着DN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趋势,血清APN升高可能参与了DN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DN临床分期:正常清蛋白尿组(<30mg/g),微量清蛋白尿组(30~300mg/g),临床蛋白尿组(>300mg/g),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水平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依次升高(P<0.05),临床蛋白尿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分别为(57±15)岁、(11.2±6.2)年、(134±23)mm Hg、11.1%±1.9%。而体质量指数(BMI)在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蛋白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均与DN发生有关,是D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高血糖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DN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吴韬  苏胜偶  郭秀娟  王峰 《临床荟萃》2006,21(11):784-786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PTM)、尿Ⅳ型胶原(C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按照莫杰森(Mogensen)法分类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比色法测定PTM、尿CⅣ、尿NAG含量,并行比较分析。结果PTM在A组、B组、C组分别为(4.72±0.28)μg/L,(7.26±0.39)μg/L和(10.95±0.60)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NAG在A组、B组、C组分别为(1.33±0.11)U/mmol,(3.13±0.25)U/mmol和(6.90±0.64)U/mmo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CⅣ在A组、B组、C组分别为(86.63±2.33)μg/24 h,(136.69±4.04)μg/24 h和(255.6±311.78)μg/24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随着DN病情加重,3项指标逐渐升高。结论PTM、尿CⅣ、尿NAG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