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升强  王顺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304-1306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20例,合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患者22例,对照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人员的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①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并发症组血小板数量低于单纯性代谢综合征组及对照组。②合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患者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及对照组相比改变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TOAST分型及预后。方法选择162例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者82例,非代谢综合征者8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TOAST分型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冠心病、高血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P〈0.05);两组TOAST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代谢综合征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合并代谢综合征者(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其TOAST分型与非代谢综合征者不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症候群,其组分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等。目前,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部分少数民族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该文对有关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等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为少数民族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分别计算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压等指标。据代谢综合征有与无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脂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代谢综合征组积分值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23),多支病变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08 7)。结论:代谢综合征加重冠心病冠脉病变进展,尤其是多支血管受累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社区护理管理现状。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杭州市下城区、上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护士的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掌握及需求情况。结果58.8%社区已开展代谢综合征的防治,43.3%社区有规范的护理管理;社区护士对代谢综合征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59.2%、57.1%,100%护士要求进行相应的培训。结论必须完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对社区护士加强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这个原来似乎离我们很远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后,先后有多个国际医疗组织对代谢综合征作出了不同的定义,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建议,这些都说明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国内外有关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从事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研究的医生却很少考虑单病种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王敏等在2926例老干部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报告显示,大量代谢综合征患者还处于未诊断、未治疗的状态,因此,本刊特辟专栏,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关注。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体质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体质因素研究。方法对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颁布的定义。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P〈0.05水平,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3个: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痰湿质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相对重要;平和质为保护因素。结论从体质角度探索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对其病因病机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检测血清HMGB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并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计算各组的发生率。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代谢综合征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但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动脉狭窄与血清HMGB1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代谢综合征有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能与脑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有关,HMGB1可能参与此病理过程中,但HMGB1与脑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南地区代谢综合征并发靶器官损害的状况,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危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南地区2351份健康体检人群的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筛选出代谢综合征(MS)患者并调查其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51例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者共247例,并发靶器官损害包括脂肪肝、脑病变、肾功能受损等。结论浙南地区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并不低,并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提供一级、二级预防的护理对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ets)是一组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害因素,主要组分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代谢综合征这一名称,最早由Reaven于1988年提出,以前曾一度称为代谢紊乱综合征、心脑血管代谢综合征、多危险因素综合征,以及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因代谢综合征最易引起心、脑、肾等血管疾病,尤其是引起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缺血性卒中,当前,已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方法选取78例成年腹型肥胖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肥胖组和代谢综合征组,对2组间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与单纯肥胖组间年龄、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比单纯肥胖诱导血压升高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社区护士关于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及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社区护士关于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及需求情况,讨代谢综合征社区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查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临床后期社区实习基地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关于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及需求情况.结果 58.8%的社区已开展代谢综合征的防治,3.3%对其有规范的管理;0.8%和42.9%的护士分别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防治不是很清楚,00.0%的护士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结论 应大力加强对社区护士关于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强社区护理干预,高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知晓率、控制率,护健康,轻社会和个人负担.  相似文献   

13.
炎症、炎症介质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紊乱在同一个体身上聚集的一种病理状态.目前认为亚临床炎症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谢综合征本身是一种低度全身性炎症状态.作者主要介绍炎症、炎症介质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中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期间预后。方法SUNDAY注册研究(TheStrategiesforUA NSTEMIandDelayofAngioplastYRegistry)回顾性登记了本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三年间首次因不稳定性心绞痛(UA)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013例,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不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果,并根据代谢综合征各组成数计算代谢综合征积分。结果有体重、身高及病史、生化检查记录完整的患者743例,其中符合我国代谢综合征定义的患者343人(46.2%),年龄较轻[(59.66±9.67)岁vs.(61.11±10.37)岁,P=0.052]。与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相比,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除具有体重指数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血糖高、血脂紊乱(P值均小于0.0001)的特点外,肌酐[(1.07±0.29)mg dlvs.(1.01±0.22)mg dl,P<0.0001]、白细胞总数[(7.05±1.81)Lvs.(6.75±1.98)L,P=0.039]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的NSTE ACS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的比例较高,三支加左主干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46.6%vs.32%,P<0.0001),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15),住院期间的费用明显增高(P=0.004)。应用Logistic分析发现心性事件和代谢综合征积分明显相关(P=0.017)并随代谢综合征积分的增加,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P=0.03),代谢综合征的各组成成分也均有明显加重的趋势(P>0.05),而且严重冠脉病变(左主干 三支病变)的比例也明显增高(P=0.006),各组间不良心性事件的比例,差异也有显著性(P=0.039)。结论在NSTE ACS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例较高,并有年轻化的特点。不良心性事件和代谢综合征积分明显正相关,即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成分越多,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严重程度越明显,冠脉病变越严重,不良心性事件的比例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19 ,NK)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老年人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以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CD3 ,CD4 ,CD8 ,CD19 ,NK细胞.对CD4/CD8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合并项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代谢综合征组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对两组之间CD4/CD8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4/CD8在代谢综合征组显著下降(P<0.05),并随代谢综合征合并指标项数的增加而下降(P<0.001).代谢综合征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D4/CD8增高(P<0.001).结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同时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阿托伐他汀能改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在诊断成人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3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实施体检人群1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82例,非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向全部参加体检人群发放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对两组人员体格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通过相关公式计算比较体质量指数(BMI)、LAP、VAI情况。结果体格检查,代谢综合征患者男性较多,腰围(WC)、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查,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代谢综合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例调查对象经公式计算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BMI、LAP、VAI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诊断能力最强,其次为VAI,均强于WC和BMI。结论 LAP、VAI可作为成人代谢综合征临床预测及诊断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勤  陈艳 《全科护理》2009,7(27):2525-2526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临床综合征。特征为糖尿病/糖耐量减退或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合并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微量蛋白尿和中心性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增加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同时也增加了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但代谢综合征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并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MS)是患者体内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IGT)、肥胖、血脂异常的发病基础。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的升高与年龄相关[1]。代谢综合征发病的核心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本研究拟通过测定一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IL-18、血清淀粉样蛋白、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  相似文献   

19.
1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概述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早在80年代人们就注意到这些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存在,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常汇集在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抵抗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此后有人提出“死亡四重奏”、“Drop综合征”等名称。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今有关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报告罕见报道。目的:建立代谢综合征/左前降支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方法:将雄性SD大鼠给予高果糖饮食,喂养时间8周,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再将此模型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深部建立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结果与结论:采用高果糖喂养后的大鼠出现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以及胰岛素抵抗现象(P〈0.05)。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建模成功率为70%;组织切片可见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超声心动图显示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和收缩末内径显著增加(P〈0.05),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显著减少(P〈0.05),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提示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大鼠左室收缩压、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均下降(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和心率升高(P〈0.05)。结果证实,采用高果糖喂养可以制作可靠的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采用结扎左前降支方法能成功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