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WI、IVIM及DK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DWI、IVIM和DKI诸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三阴性组的MK值小于非三阴性组(P=0.02),呈低度负相关(r=-0.212,P=0.006);而三阴性组的ADC、D、f值及MD值高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正相关(r=0.178~0.449,P<0.05)。当ADC≥1.11×10-3mm2/s、D≥0.72×10-3mm2/s、f≥33.3%、MD≥2.13×10-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比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扩散峰度成像(DKI)在鉴别宫颈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39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包括鳞癌组(31例)与腺癌组(8例),鳞癌组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7、19、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DWI和DKI序列扫描,对比ADC、MK及MD值在鳞癌、腺癌与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内的差别,经ROC曲线评价对比ADC、MK及MD值鉴别宫颈鳞癌、腺癌与高、中、低分化鳞癌的能力。结果(1)ADC值与MD值鳞癌均低于腺癌,MK值鳞癌高于腺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K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最大,其次为MD(0.940)、ADC(0.915)。(2)ADC、MK、MD值在低中高分化鳞癌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与中、高分化鳞癌的鉴别中,MK具有最佳鉴别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0.905,P=0.003;0.940,P0.001),其次是MD(AUC=0.884,P=0.009;AUC=0.887,P=0.002)、ADC(AUC=0.853,P=0.012;AUC=0.842,P=0.003)。结论在宫颈鳞癌与腺癌、高中低分化鳞癌的鉴别上,DKI优于DWI。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宫颈癌小鼠模型放疗前后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参数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建立皮下种植成瘤的宫颈癌小鼠模型11只,在一侧腹股沟区及对侧腋下分别成瘤,对腹股沟区肿瘤行一次性大剂量放疗照射,腋下肿瘤作为未经放疗的对照组。对两部位肿瘤放疗前及放疗后1周左右行常规MR T2WI及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成像,感兴趣区选取肿瘤全层面,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平均峰度值(mean kurtosis,MK)的平均值(av)及中位值(m)。对比放疗前各参数值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及放疗前后在放疗组和对照组的变化差异(配对t检验)。结果放疗前的ADC值与MK之间存在强负相关性,ADC值与MD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与放疗前相比,腹股沟组肿瘤放疗后的ADC值明显升高(ADCav分别为0.571±0.063×1 0~(-3) mm~2/s和0.6 1 1±0.0 5 5×1 0~(-3) mm~2/s,P=0.0 1 5;A D C m分别为0.543±0.052×10~(-3) mm~2/s和0.587±0.041×10~(-3) mm~2/s,P=0.013),MK值明显降低(MKav分别为1.14±0.12和1.02±0.10,P=0.003;MKm分别为1.13±0.10和1.14±0.10,P=0.003),而MD值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MDav分别为0.856±0.105×10~(-3) mm~2/s和0.885±0.071×10~(-3) mm~2/s,P0.05;MDm分别为0.843±0.113×10~(-3) mm~2/s和0.878±0.081×10~(-3) mm~2/s,P0.05)。MK平均值变化幅度约9.4%,ADC平均值变化幅度约7.5%。对照组肿瘤前后两次ADC值、MD值和MK值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放疗后会引起ADC值的升高和MK的降低,其中MK的变化幅度相对稍高,提示扩散峰度成像用于放疗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反映直肠癌组织学特性的优劣。方法:20例直肠癌患者及23例健康志愿者经过3.0T磁共振DKI扫描。扫描参数:采用5个b值(b=0、500、1 000、1 500、2 0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场同时取X、Y和Z轴3个方向。健康组与直肠癌组定量参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diffusion,MD)、平均表峰度系数(mean kurtosis,MK)、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结果:健康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37×10-3 mm2/s、0.96±0.11、(0.76±0.12)×10-3 mm2/s,直肠癌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10±0.12)×10-3 mm2/s、1.22±0.16、(0.60±0.0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直肠癌的MD值具有最大的AUC(0.928),MK值的AUC(0.909)居中,ADC值的AUC最小(0.907)。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支持DKI能反映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其定量参数MD和MK比ADC对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平均扩散率(MD)、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扩散峰度平均值(MK)参数在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将6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扩散峰度成像序列的乳腺MR扫描,计算MD、ADC及MK值,采用统计学分析MD、ADC及MK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及与ER、PR、Ki-67、HER-2的关系。结果 MD、ADC及MK值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浸润性乳腺癌中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ER阳性患者中MD和ADC值明显低于ER阴性(P 0. 05); MD、ADC值在PR、Ki-67、HER-2(P 0. 05)不同表达水平中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MK值在ER、PR、HER-2不同表达水平患者中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但在Ki-67不同表达水平中的比较,Ki-67阳性率 20%中MK值明显低于Ki-67阳性率≤20%,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扩散峰度成像序列的乳腺MR扫描对浸润性乳腺癌术前病理分级的评估价值较为有限,但在肿瘤增殖活性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可为后期治疗治疗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莹  陈泓强 《临床荟萃》2007,22(11):811-8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病理上与酒精性肝炎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紊乱。当代谢性肝病的病理学特征不明或泛指整个脂肪性肝病的疾病谱时,通常使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这一术语。随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理分型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超声测量65例NAFLD患者的肝脏IBS各参数值,并根据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NASH组),分析两组间及各组内IBS参数的差异。结果 NAFLD患者肝脏近、中、远场IBS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NAFL组肝脏近场IBS参数与远场IBS参数之比值显著大于NASH组两者之比值。NAFL组内,脂肪肝严重程度越高,其近场IBS参数值也越高(P<0.05);NASH组内,脂肪肝严重程度越高,肝脏近场IBS参数及其与远场IBS参数之比值间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 IBS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理分型及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在轻中度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3例弥漫性肝病患者行磁共振IVIM、DKI检查及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在磁共振图像上测得定量DKI相关指标和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快速ADC、慢速ADC、快速ADC/总ADC比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磁共振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炎症评分)间的相关性,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进展,MD、Dr、标准ADC、慢速ADC值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炎症评分程度加重,Dr值呈下降趋势,MK、Kr值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D、Dr值、快速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快速ADC值与肝纤维化炎症评分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结论 :磁共DKI及IVIM在轻中度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DKI中MD、Dr指标和IVIM中快速ADC值有助于肝纤维化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广泛的疾病谱,病理组织学特点与酒精性肝损伤相似,但它发生在无明显饮酒史的患者。NAFLD的组织学特点多样化,可以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发展到脂肪性肝炎,分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再进  相似文献   

10.
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重要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成人和儿童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其患病率及发病率不断增加。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由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NASH的重要变化是肝纤维化。一般认为,不合并纤维化和炎症的单纯性脂肪肝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良性的、可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胶质瘤分级的价值,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32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胶质瘤组(HGG组,n=18)和低级别胶质瘤组(LGG组,n=14),术前行常规MR、DWI及DKI扫描,测定肿瘤实质区的平均扩散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Ka)、径向扩散峰度(Kr)、平均扩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和ADC值,比较高低级别胶质瘤各参数值的差异和诊断效能、肿瘤区各参数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各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GG组的MK、Ka、Kr、FA值高于LGG组,而MD、ADC值低于LGG组。MK在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2,P<0.01),特异度最高(90.40%);ADC值敏感度最高(80.20%)。MK、Ka、Kr、MD和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均有相关性,MK值与Ki-67标记指数相关性最大(rs=0.61,P<0.01)。结论 DKI参数对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有一定的价值,其诊断效能总体高于传统扩散参数。DKI参数值对预测肿瘤细胞增殖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3例,其中男1例,女52例,病理组织学分级:5例(9.4%)为1级,26例(49.1%)为2级,22例(41.5%)为3级。所有患者进行包括DKI序列的乳腺磁共振扫描。通过Matlab2011b软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扩散峰度平均值(mean kurtosis,MK)值,对照病理结果,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上述参数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 ADC、MD和MK值在不同级别浸润性乳腺癌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表达水平的ER、PR、HER-2及Ki-67统计学中发现,仅仅ADC和MD值对ER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K值对不同乳腺癌Ki-67高、低表达分组间的统计差异P=0.055,相较ADC、MD值已非常接近于0.05。ADC、MD和MK值在PR、HER-2等其余乳腺癌相关预后因素分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在术前评估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有限,但在评估肿瘤增殖活性方面有一定帮助,为肿瘤的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它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侵袭性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6月我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并行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患者共80例,包括49例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和3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依据Gleason评分(GS)将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低级别组(GS≤3+3)和中、高级别组(GS≥3+4);获得DKI表观峰度系数(Kapp)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侵袭性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之间Kapp和ADC的差异,以及扩散峰度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二者诊断效能。结果49例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共绘制肿瘤感兴趣区65个,包括低级别26个,中、高级别39个。相比低级别侵袭性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高级别侵袭性前列腺癌的ADC值较低,Kapp值较高(P<0.01)。诊断侵袭性前列腺癌和对其进行分级时,Kapp的曲线下面积均小于ADC(0.947 vs 0.978,P<0.001;0.689 vs 0.894,P=0.008);二者联合诊断侵袭性前列腺癌和对其进行分级时,曲线下面积大于Kapp(0.979 vs 0.947,P=0.013;0.934 vs 0.689,P<0.001),二者联合诊断和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D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侵袭性前列腺癌分级的特异性较单独采用Kapp要高(0.838 vs 0.730,P=0.035)。结论ADC和Kapp参数均可用于诊断和评估侵袭性前列腺癌的侵袭性,扩散峰度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和评估侵袭性前列腺癌的侵袭性并没有表现出比单独应用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T2WI-tirm、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DKI序列扫描。分析DWI结果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将病例组依据DWI扫描图像中有无病灶检出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参数值的组间差异,同时将均存在差异部位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值、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与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得分减低是DWI扫描结果出现阳性的影响因素;(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MD值减低区位于双侧苍白球、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MK值升高区位于双侧苍白球、丘脑、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其中阴、阳性两组患者苍白球同时存在MD值减低、MK值升高,丘脑同时存在MK值升高;此外,阳性组苍白球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减低;(3)病例组MD值减低、MK值升高分别与DWI的ADC值减低相关性良好。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I技术可以反映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组织损伤后的微结构改变,有利于从微观水平更好地理解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损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病变炎性活动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符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标准的患者3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根据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BASDAI(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评分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分别行MRI扫描(T2-weighted imaging、DKI)。在T2WI上观察双侧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计算BASDAI评分和加拿大脊柱关节研究协会(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SPARCC)评分并行相关性分析。测量平均峰度值(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AS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均受累,关节面下骨质不同程度骨髓水肿,在13例稳定组中,有8例出现了关节面骨质吸收和2例关节面下囊变。骨髓水肿在T2WI、DKI和DKI-ADC图上均显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AS患者的SPARCC和BASDAI评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稳定组MK、MD和ADC值分别为1.03±0.05、(1.37±0.04)×10~(-3) mm~2/s和(0.98±0.18)×10~(-3) mm~2/s,活动组为0.89±0.03、(1.4±0.04)×10~(-3) mm~2/s和(1.32±0.18)×10~(-3) mm~2/s。活动组和稳定组的MK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值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可以作为评价AS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MK和ADC值能为AS的诊断、鉴别和疾病疗效的评估提供帮助,有望成为AS潜在的"影像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MR扩散峰度成像(DKI)诊断急性胰腺炎(AP)肾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诊断AP患者(AP组)及23名健康志愿者(HC组)采集上腹部常规MRI及DKI。对AP组行MR严重指数(MRSI)评分,根据结果分为轻度AP (n=26)、中度AP (n=29)及重度AP (n=7)亚组。比较AP组与HC组间、AP组内不同亚组间双肾皮质及髓质各参数值,包括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及衍生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MD)、轴向扩散(Da)及径向扩散(Dr)差异。绘制AP组与H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诊断肾损伤的ROC曲线,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HC组,AP组皮质及髓质FA (Z=-4.13、-3.42)、Da (Z=-2.80、-3.11)降低,MK (Z=-2.34、-4.26)、Ka (Z=-3.21、3.63)及Kr (Z=-3.22、-4.67)升高(P均<0.01)。AP组内3亚组间肾皮质DKI参数除FA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髓质MD、Da、Dr及K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DK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根据髓质MK、Ka及Kr诊断AP肾损伤的AUC最高,均为0.64(P<0.01)。结论 DKI技术可早期发现及定量分析AP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预测急性脑梗死病灶最终转变的能力,以便为脑梗死核心区的准确判断提供补充。材料与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例18例,分别于发病48 h内、30天后进行2次MRI扫描,绘制急性期DWI图、DKI的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参数图与随访T2WI图显示的病灶范围,测量并计算3组图像中的病灶体积。不同参数图像中各体积值之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评估;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基线DWI、MK图体积与复查T2WI软化灶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DWI、MK图与复查T2WI异常区域的体积,经Krustal-Wallis H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819,P0.05)。随访T2WI的病灶体积(766.3±1406.4)mm~3与急性期MK图的病灶体积(905.8±1605.4)mm~3呈高度相关(r=0.977,P0.01),与急性期DWI的病灶体积(1642.5±3296.9)mm~3呈中度相关(r=0.548,P0.05)。结论急性期DKI较DWI与病灶的最终坏死灶范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DKI更能准确地预测病灶的最终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双指数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DWI、IVIM扩散成像及DKI,获得ADC、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AK)及径向扩散峰度(RK)值。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IVIM及DKI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44例病例共52个病灶,其中恶性30个,良性22个。良恶性病灶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VIM参数中,恶性病变D值显著下降(P<0.001),而D*值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KI参数中,恶性病变MK值和AK值显著升高(P均<0.001),而R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D值、MK值及AK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42,0.957和0.97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1.82%,90.90%、88.89%和95.50%、88.78%。结论 IVIM和DKI参数中的D、MK及AK值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相比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优势。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1例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首次检查共发现9个急性脑梗死病灶,分别测量病灶的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DKI各参数值。12 d后对该患者进行复查,发现9个病灶体积变化不同,将体积变小的4个病灶归为第1组,体积变大的5个病灶归为第2组。分析两组病灶首次检查的ADC值及DKI参数值的差异性,并且对9个不同病灶首次检查的ADC值及DKI参数值与两次检查病灶体积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9个病灶首次检查的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Ka)、径向峰度(radical kurtosis,Kr)、△MK及△Ka与病灶体积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1、0.805、0.732、0.802及0.855,相关性强。两组病灶的△M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及其他DKI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病灶的DKI参数值(MK、Ka及Kr)高可能预示着病灶的预后较差,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