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改善其听力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鼻内镜直视下将漂浮导管导入咽鼓管内扩张咽鼓管,治疗19例(32耳)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阻塞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结果32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后,经12~18个月的随访,有效率为56.25%(18/32)。结论应用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听力功能。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68耳放疗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清除鼻咽脓痂,鼻咽冲洗,分离咽鼓管咽口粘连,咽鼓管导管吹张,鼓膜穿刺、切开,鼓室置管等。结果 随访1年后,47例存活3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有效率为89.1%。结论 鼻内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15例24耳诊断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患者纳入标准:鼓膜切开置管≥3次,病程超过2年迁延不愈的中耳炎。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主观症状改善、耳内镜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声阻抗和CT扫描。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8~24个月复查,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耳内镜检查、CT扫描有效率95.8%。手术后10~24个月纯音听阈测试患耳术后言语频率气导听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前患耳平均气骨导差为36.15 d B,患耳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4.35 d B(P0.05)。术后鼓室导抗图达到A型为83.3%。1例(1耳)术后自觉患侧听力无提高,耳内闷胀感,B型鼓室导抗图,行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术见中耳及乳突有肉芽样胆固醇结晶。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最佳适应证之一。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咽口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咽口注入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9例(184耳),男性7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8.7(6~68)岁。34例(68耳)患者中18例确诊腺样体肥大,16例变应性鼻炎,34例患者经咽鼓管仅灌注一次药物治愈;33例(40耳)患者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清除鼻咽和咽鼓管口的脓性分泌物,经咽鼓管咽口灌注药物2~4次;51例(76耳)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先行鼻咽部瘢痕松解、脓痂清除及咽鼓负管咽口扩张注药6~9次。【结果】腺样体肥大和变应性鼻炎34例患者一次性注药恢复正常,仅1例注药2次;3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患者中25例一次治疗完全康复,8例患者经2~4次治疗后康复;52例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须经反复注药6~9次治疗才痊愈。【结论】因鼻腔、鼻窦、鼻咽病变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经咽鼓管咽口置管注药是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此方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20例(142耳),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72耳)与对照组(60例70耳)。对照组行鼓膜切开术,观察组行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穿刺术。比较两组咽鼓管功能、听阈值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个月,观察组ETDQ-7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听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穿刺术可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咽鼓管功能,提高听阈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纤维鼻咽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下经咽鼓管口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5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纤维鼻咽镜下用直径1mm的塑料管从咽鼓管咽口插入,行咽鼓管扩张和疏通后抽液并在鼓室内注入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混合液1ml,每2周1次,治疗2次。结果:随访3个月后痊愈29耳(29/58),好转13耳(13/58),无效16耳(16/58),总有效率是72.4%(42/58)。结论:纤维鼻咽镜下经咽鼓管口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咽鼓管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8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42耳),仅行咽鼓管吹张术;注药组32例(42耳)行咽鼓管吹张后经导管向鼓室内注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2周为一疗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42耳显效22耳,有效11耳,无效9耳,有效率为78.6%;注药组42耳显效28耳,有效12耳,无效2耳,有效率为95.2%,注药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12,P<0.05)。结论经咽鼓管吹张术后导管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易掌握,准确率及成功率高,不破坏鼓膜解剖生理结构的优点,无后遗症。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感,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电视监视下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探讨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7例(71耳)采取鼻内镜下咽鼓管检查、吹张及注药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愈率60.56%(43/71),好转率22.54%(16/71),无效率16.90%(12/71);总有效率为83.10%(59/71)。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给药有利于听力提高和咽鼓管功能恢复,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型术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福永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50耳)粘连性中耳炎患者,在耳内镜下行患耳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咽鼓管功能问卷(ETDQ-7)、纯音测听(PTA)结果。结果 50耳术后6个月平均气骨导差、ETDQ-7评分较术前降低(P 0. 05)。其中43耳气骨导差减少10 d B以上,手术有效率为86%; 40耳ETDQ-7评分较术前减低,手术有效率为80%。结论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型术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及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中耳腔内(昨)化脓性积液等为特征,治疗多采用咽鼓管吹张,鼓膜穿(测)或鼓膜切开置管等.通常经咽鼓管导管吹张,只能给气,为经该导管同时给药、方便治疗,我们对导管作了一些改进,2005年2月~2007年10月应用此改进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6例(73耳),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科2003—07以来应用日本产潘太克斯多媒体纤维喉镜直视下行咽鼓管吹张、扩张、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后期咽鼓管阻塞18例25耳,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87例(120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耳内镜进行鼓膜置管术,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1 a,治愈76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术野清晰、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患者中耳压力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耳压力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60例(320只耳)鼻咽癌患者测定中耳压力(MEPS),另外选择80例(160只耳)鼻咽慢性炎症病人作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320只耳中有240只耳测得的MEPS为(-50.6±29.43)mmH2O,其中21只耳有耳部症状而无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平均MEPS为(-87.62±23.57)mmH2O.对照组80例鼻咽慢性炎症病人160只耳全部成功测得MEPS,均值为(-6±12.43)mmH2O.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有62只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占19.4%(62/320只耳);放疗后有102只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占42.5%(102/240).其中放疗后6个月之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47.1%(48/102).鼻咽癌组的中耳压力远高于对照组的中耳压力.结论鼻咽癌患者的中耳压力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放疗又可加速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因素,观察和分析咽鼓管咽口形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2例(97耳)行鼻内镜下的咽鼓管置管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愈32耳,占39.0%,好转38耳,占46.3%,总有效率85.3%,仅发生暂时性眩晕2例。【结论】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与原发疾病、咽鼓管咽口形态、病程、术后留管时间以及用药选择、手术者熟练程度、咽鼓管的调节功能等有关;咽鼓管咽口形态可分五种类型:脐形、类圆形、椭圆形、裂隙状、闭锁状,与分泌性中耳炎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电子鼻咽喉镜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向鼓室方向置入硬脊膜外麻醉导管,留置7d,隔天注入空气及地塞米松与糜蛋白酶混合液0.5~1mL.随访3~18个月.结果 共治疗138耳,治愈71耳(51.45%),有效49耳(35.51%),无效18耳(13.04%),有效率86.96%.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_2激光鼓膜造孔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术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耳)。观察组患者实施CO_2激光鼓膜造孔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纯音听力测定、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1年后复查纯音听力测定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听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1.7%)高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5)。结论 CO_2激光鼓膜造孔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耗时更短,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6例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鼓膜穿刺组39例和药物治疗组37例,鼓膜穿刺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听力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L-8、TGF-β1水平均下降,且鼓膜穿刺组血清IL-8、TGF-β1水平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气导听阈改善幅度、气骨导差改善幅度均大于药物治疗组(P0.01)。鼓膜穿刺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促进听力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李明兰 《华西医学》2009,(10):2697-2698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损失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双耳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的平均气导语频听阈较大一侧耳行鼓室置管术,对侧耳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术前术后听阈的变化情况。结果:置管组术后平均气导语频听阈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耳术前术后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置管术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听力,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逆行咽鼓管插管37℃盐水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并留置.观察耳闷、耳鸣症状,鼓室像,语言区听力恢复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89耳经1~3次治疗后,治愈59(66.4%),有效15耳(16.8%),无效15耳(16.8%).治愈率66.4%,总有效率83.2%.病史小于半年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半年以上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愈率和有效率逐渐降低.结论 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7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周行1次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混合液,且每日行鼻腔冲洗1次;B组行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A组为88.23%,B组为63.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1.76%,B组为36.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鼓膜切开置管术相比较,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及鼓室注药加鼻腔冲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