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 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 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肤原发性肥大细胞瘤(C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皮肤原发性肥大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为4个月和3岁,皮损位于颈部、肩部及右足跟部.镜下见真皮层多量圆形或卵圆形中等大小细胞聚集,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未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D117(+),CD1a和S-100蛋白(-);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胞质内出现较多紫红色异染颗粒.结论 皮肤原发性肥大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少见病,明确该病变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肾原发性OGC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老年女性,无痛性血尿1个月,CT示左肾盂占位。切除标本为红色息肉样肿物,突出于左肾盂和肾盏内,息肉宽基底与肾盏处实质相连,肿瘤由单核间质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组成,瘤细胞CD68、Vim、S100和α1ACT( ),CK(-)。结论肾原发的OGCT是一种罕见肿瘤。其恶性程度应结合组织结构特点、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因素综合考虑。该瘤尚可伴随某些恶性肿瘤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肝原发性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及患者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性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结果镜下见瘤组织呈多结节状,结节由多核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单核瘤细胞和少量纤维母细胞所构成。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vimentin和CD68(+)。结论 本例肿瘤的瘤细胞虽然无明显的异型性,但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说明仅凭形态学改变并不能可靠地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尽管肿瘤在形态学上并无明显的恶性指征,肿瘤也可为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左肩的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9岁。左肩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镜检:瘤细胞为增生的组织细胞样细胞或肌样细胞,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和假血管样腔隙、较厚的纤维性假包膜和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vimentin、CD57和CD99均(+),SMA、CD68和结蛋白部分(+),CD21、CD31、CD34、CD117、CKpan、S-100、calponin和synaptophysin均(-)。结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中间型肿瘤,临床上易与血肿、血管瘤混淆。其诊断主要靠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肿块局部扩大切除,必要时可局部放疗,术后随访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对1例罕见的伴腹膜后巨大肿块的D-TGCT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D-TGCT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并见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可见单核细胞的梭形化及滑膜样裂隙。在小的组织细胞间可见散在的树突状组织细胞,免疫组化:CD68(-),desmin( )。结论 D-TGCT呈浸润性生长,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并非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四肢,其组织学特点为:(1)假血管瘤样出血性囊腔;(2)瘤细胞似纤维母细胞和组织样细胞;(3)瘤周形成假包膜及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组织细胞标记CD 68阳性,肌源性标记DES、SM A,神经标记S-100,血管标记CD 34均为阴性支持组织细胞起源。结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的中间型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提高对其形态学的认识、结合临床特征及免疫组化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1 例S-100(+)的腹膜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探讨其与Rosai-Dorfman 病的鉴别.方法 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结果 患者女性, 88岁. 腹痛1个月.CT检查示腹膜后巨大肿块,广泛浸润邻近器官.病理检查示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纤维细胞及多种炎性细胞构成.肿瘤性组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结构, 组织细胞无吞噬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组织细胞S-100、CD68和vimentin(+);而EMA、CD21、CD35、ALK-1、CD1α和desmin(-).结论 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表达S-100蛋白相当罕见,与Rosai-Dorfman 病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形态学上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组织细胞比Rosai-Dorfman病中的组织细胞小、 形态多样、中度异型性、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无吞噬淋巴细胞现象和背景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是与Rosai-Dorfman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8年间共收治的40例腱鞘巨细胞瘤病例资料。结果40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0.86:1。平均年龄41岁。发生于手部37例.足部3例。肿瘤易从周围组织分离,并完整切除。病理特征为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部分区域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或玻璃样变。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均为腱鞘巨细胞瘤。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是发生在关节和滑囊内或沿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发病以中年多见,女性比男性患病率略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触鞘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术后必须送病理检查证实,并了解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对免疫组化特征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2例骨巨细胞瘤(GCT)进行了 8种抗体标记检测。结果 32例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 CD68均为阳性反应,α-1抗胰糜蛋白酶和溶菌酶两种抗体的阳性反应均较弱;所有病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上皮膜抗原和细胞角蛋白标记在瘤细胞中无阳性表达;全部病例单核基质细胞波形成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均为阳性反应,而多核巨细胞几乎都为阴性反应;PCNA增殖指数在骨巨细胞瘤虽随Jaffe 病理分级增高而呈递增趋势,Ⅰ级骨巨细胞瘤的PCNA增殖指数与Ⅱ级和Ⅲ级之间的PCNA增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Ⅱ级与Ⅲ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级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叠现象。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骨巨细胞瘤可能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并向成纤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化;Jaffe 病理分级与免疫组化的表达不完全一致,但PCNA增殖指数对判断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