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3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评定其手术治疗可行性。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主刀医生,术后做好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结果经病理检查32例患者均行完整切除,其中十二指肠脂肪癌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2例,食管脂肪瘤3例,胃类癌3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3例,胃异位胰腺3例,胃间质瘤4例,胃平滑肌瘤5例,食管平滑肌瘤7例。术后1个月内行内镜复查,26例肿瘤完全消失,但局部形成瘢痕; 5例行2次套扎,肿瘤完全消失; 1例坏死物未完全脱落,存在肿瘤残留,内镜下行高频电切除术。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穿孔,且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并充分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20例来源于黏膜下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患者的超声内镜(EUS)特征,对其行内镜下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0例SMT患者EUS诊断胃异位胰腺17例,脂肪瘤3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后确诊异位胰腺18例,脂肪瘤2例.EUS诊断准确率达94.4%.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内镜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胃内异位胰腺的胃镜、超声内镜表现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9例胃内异位胰腺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胃镜诊断胃内异位胰腺10例,镜下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可见表面脐样开口。超声内镜诊断胃内异位胰腺22例,声像图示病灶位于黏膜-黏膜下层22例,呈混杂偏高回声;位于黏膜下层2例,呈均匀低回声;位于黏膜肌层2例,呈低回声;位于固有肌层3例.呈低回声;病灶边界均清晰;行高频电圈套切除术10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11例,内镜下黏膜挖除术3例;术后出现出血1例.余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a无复发。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可为胃内异位胰腺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卢内镜下行胃内异位胰腺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34例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及心理护理、术中护理监护和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及随访。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成功完成内镜黏膜下病灶切除术,2例病变分块切除,1例病变未能全部切除,完整切除率91.18%。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住院5~14 d,平均7 d。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患者,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有效的术中配合和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道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病房26例胃食道病变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2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程顺利,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通过健康宣教、进行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护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成功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术及护理.方法 共6例病人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经过ERCP及超声内镜排除肿瘤腔内生长及转移,行内镜下乳头切除术,并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切除,未见并发症,随访3~24个月仅1例复发.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要求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4例胃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胃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4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康复顺利,均未发生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内镜随访6~12个月,无不适及肿瘤复发。结论:积极地进行围术期护理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内镜超声指导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指导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内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起源层次、生长特性和性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53例.结果 53例病灶直径0.6~3.5 cm.一次直接或吸引圈套切除病灶35例,双通道内镜切除病灶11例,尼龙绳结扎后圈套切除治疗1例,分片切除病灶5例,分期切除病灶1例.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良性间质瘤16例,增生性或化生性息肉病变7例,腺瘤17例,食管乳头状瘤4例,食管黏膜内癌1例,胃乳头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胃异位胰腺2例,胃脂肪瘤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1例,十二指肠Brunner's腺瘤3例.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无穿孔并发症.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指导下对起源于黏膜下层以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扁平息肉性病变、癌前病变和早期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EUS,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预切开病变表面中央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SMT共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21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病变直径0.6~1.9 cm,平均直径1.2 cm.3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直径<2.0cm的SMT是安全、有效的,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进行临床诊断,高频电切及其它方法对直径小于2cm良性肿瘤行内镜下治疗。结果:48例内镜治疗后病理确诊黏膜下肿瘤,仅6例术前活检病理确诊,21例术前接受超声胃镜检查,其中16例与术后病理符合。47例1次切除,1例2次以上切除。单纯高频电切除24例,皮圈或尼龙圈套扎后切除12例,血管瘤栓塞和套扎治疗2例,黏膜切除术10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黏膜下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超声胃镜可判断肿瘤起源层次,确诊有赖术后病理。内镜下治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为较小黏膜下肿瘤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内镜随访1周~2年不等。结果 26例入选病例中食管9例,胃15例,残胃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治疗情况:22例完整剥离,4例部分剥离。术中4例少量出血、1例食管轻度穿孔经术中及术后保守治疗均有效,1例出血较大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病理:平滑肌瘤8例,间质瘤1例,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2例,潴留囊肿1例,异型增生7例,癌变3例。完成随访10例,其中1例早期食管癌复发,其余愈后良好。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术前严格评估及术中对切除范围及深度严密把握对减少病灶残留和病变复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7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EPMR、内镜下套扎治疗,完整切除病变,全瘤整体活检.结果 57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最大直径0.4~3.0 cm,平均1.25 cm,隆起性病变位于食管上段8例,中段34例,下段15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38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脂肪瘤4例,食管囊肿3例,孤立静脉瘤3例,起源于黏膜层的宽蒂食管息肉5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侧向发育型肿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4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最大直径超过2 cm者行内镜下EPMR治疗,6例食管囊肿和孤立性静脉瘤行内镜下套扎治疗,EMR手术时间15~25 min,平均18 min.5例术中出血,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穿孔.所有EMR、EPMR切除病变“全瘤”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3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EPMR治疗简便、安全,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直肠类癌病人行内镜黏膜剥离术的护理。[方法]对23例直肠类癌病人行内镜黏膜剥离术,术前做好评估、心理辅导及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和饮食指导。[结果]23例直肠病灶均行 ESD完整切除,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直肠类癌且切缘及基底均无肿瘤残留。术后均无出血表现,1例出现迟发型穿孔,经保守治疗穿孔处愈合。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经随访3个月~24个月23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加强直肠类癌病人行内镜黏膜剥离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内镜及内镜超声检查(EUS)所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异位胰腺35例(其中26例同时行Eus)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镜显示病变位于胃窦29例,胃体1例,十二指肠球部3例,十二指肠降部2例.外形呈单纯黏膜隆起21例,隆起伴脐样开口12例,隆起伴表面溃疡2例.EUS表现为高回声2例,混杂回声13例,低回声11例,其中4例内部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24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位于黏膜层1例,黏膜下层23例,固有肌层2例.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29例,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异位胰腺的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EUS对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超声内镜对内镜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7例内镜下诊断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36例进行内镜下治疗(套扎、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穿刺等),外科治疗19例。结果21例源于黏膜层的息肉、6例源于黏膜肌层的间质瘤、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及1例异位胰腺、1例食管囊肿、1例食管癌经内镜下治疗。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除1例术后出血外,其余手术都安全,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回访2~30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选择隆起性病变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部分病变内镜下可安全有效地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高频超声小探头指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护理支持。方法回顾59例经内镜超声微探头选择适应证后,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予以全程护理支持。切除的病变送病理检查。结果26例消化道息肉、3例异位胰腺、19例间质瘤、3例类癌,侧向发育肿瘤5例,3例脂肪瘤共59例病变内镜下完全切除。操作过程顺利,其中1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给予内镜下成功止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病理符合率89.8%。结论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指导可安全有效的进行内镜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黏膜切除,全程护理支持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全层切除(EFR)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经内镜下EFR术治疗12例十二指肠SMT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病变特点、手术过程、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例十二指肠SMT行内镜下EFR切除术,病变平均最大径(3.375±0.4)cm,其中4例病灶向腔外生长,EFR平均时间40.5 min,术中2例出血量较大;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1例经内镜再次止血成功。4例出现中上腹较剧烈持续性疼痛,经对症处理缓解。术后病理间质瘤最多,为6例。结论:十二指肠SMT内镜下EFR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十二指肠肠黏膜下较大肿瘤,特别是向腔外生长病变内镜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术及护理。方法对5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病人行内镜下切除术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结果5例病人均行十二指肠镜下切除术,切除后均置入胆管支架,其中1例同时置入胰管支架。3例切除后1个月复查内镜未见腺瘤并取出支架,随访半年无复发;2例1个月后复查内镜仍有病灶残留,行内镜下高频电灼除,分别随访2个月和2年未见复发。1例术后第2天创面出血,内镜下止血后好转,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它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内镜操作水平,同时术中医护的默契配合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做好引流管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该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腺瘤、癌前病变及黏膜膜下肿瘤等病变40例(食管10例,胃25例,直肠5例),术后进行1个月~2.5年的随访,对术后病理、并发症、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平均切除病变大小(2.2±0.81)(1.2 ~ 6.0)cm,平均切除时间(77±28)(20~ 150)min,切除成功率92.5%(37/40),整片完整切除率83.8%(31/37),术后病理诊断早期食管癌4例,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直肠侧向生长型腺瘤5例,食管及胃平滑肌瘤5例,胃窦异位胰腺2例,其余18例均为食管及胃黏膜平坦隆起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中1例大出血、2例黏膜下侵犯内镜难以切除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食管平滑肌瘤术中穿孔由内镜钛夹成功封闭,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经内科保守疗法治愈,随访至术后3个月创面均基本愈合,随访期内均未见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可行,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初学者应加强相关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0.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黏膜下肿物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锐  刘之超 《上海护理》2005,5(6):18-1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合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例,均经过严密观察、治疗和护后理痊愈出院。结论对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予以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监测及康复指导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