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系统的Gleason分级.方法 收集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前列腺癌72例,复习HE组织切片,并依据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学协会(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结果 72例前列腺癌中53例的主要及次要成分为3级结构(73.6%),59例主要及次要成分为4级结构(81.9%),12例主要及次要成分为5级结构(16.7%).结论 本组前列腺癌Gleason 4级结构与3级结构常常混合存在,而且4级结构相比3级结构更为常见.修订后的Gleason分级系统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规范分级,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准确反映肿瘤的预后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文章综述了自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共识到2014年Gleason分级修订以来,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诊断模式的演变及推荐要点。2005年共识仅包含3590例患者,而2014年ISUP修订版主要来自5大研究机构、基于PSA生物学进展、平均随访3年的20845个PC根治标本(radical prostatectomy,RP),将其分成5个组别,后被WHO接受,即ISUP/WHO分  相似文献   

3.
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方法 65例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穿刺前首先先进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与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根据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分为Gleason评分≥4+3组(35例)和Gleason评分≤3+4组(30例)。记录两组前列腺癌超声造影表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3%(10/30)Gleason评分≤3+4与62.9%(22/35)Gleason评分≥4+3的前列腺癌造影表现为快速增强(P=0.018),30.0%(9/30)Gleason评分≤3+4与68.6%(24/35)Gleason评分≥4+3的前列腺癌造影表现为高增强(P=0.002),80.0%(28/35)Gleason评分≥4+3的前列腺癌造影可以观察到不对称血管结构的存在,33.3%(10/30)Gleason评分≤3+4的前列腺癌造影表现存在不对称血管结构(P=0.000),54.3%(19/35)Gleason评分≥4+3与13.3%(4/30)Gleason评分≤3+4的前列腺癌造影表现为快退(P=0.001),53.3%(16/30)Gleason评分≤3+4的前列腺癌造影后病灶边界清楚,91.4%(32/35)Gleason评分≥4+3的前列腺癌造影后病灶边界清楚(P=0.001)。43.3%(13/30)Gleason评分≤3+4与80.0%(28/35)Gleason评分≥4+3的前列腺造影呈不均匀性增强(P=0.002)。结论 不同Gleason 评分的前列腺癌超声造影表现存在差异,通过观察超声造影表现差异对判断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对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73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比前列腺标本全部取材与部分取材间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73例患者中,26例(35.6%)术后病理诊断合并前列腺癌,多数为前列腺腺泡腺癌(84.6%);Gleason评分≤6分(预后分组1组)16例(72.7%),Gleason评分3+4=7分(预后分组2组)4例(18.2%),Gleason评分4+3=7分(预后分组3组)2例(9.1%);20例(90.9%)局限于前列腺内(分期在p T2以内),2例(9.1%)累及前列腺外有/无精囊腺侵犯(即p T3);1例前列腺切缘阳性(4.5%)。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全部取材组的检出率高于部分取材组(21/45 vs.5/28 and46.7%vs.17.8%,P0.05)。结论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有助于更多偶发前列腺癌被检出,因此推荐病理医师参考根治性前列腺癌标本处理原则,仔细并全面地对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进行规范化取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p-MRI定量参数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侵袭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对临床疑诊前列腺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行前列腺MRI多参数扫描。(2)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Intellispace Portal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多参数定量参数伪彩图,并分别测量肿瘤组织的定量参数值。(3)依据病理ISUP分级将组织分为ISUP<3级和ISUP≥3级。(4)采用检验对ISUP<3级与ISUP≥3级组间前列腺癌mp-MRI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以<0.05为诊断效能,对分析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指标预测前列腺癌ISUP<3级与ISUP≥3级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1)69份前列腺癌组织在mp-MRI多参数图上表现为外周带结节或肿块,T2WI呈低信号,DWI弥散受限呈高信号,动态对比增强DCE图像早期强化。(2)69份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分级:ISUP<3级组织27份,ISUP≥3级组织42份。(3)ISUP<3级与ISUP≥3级两组间的ADC值及Ktran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1、=0.013)。(4)前列腺癌mp-MRI定量参数值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95%置信区间:-2.2178~-0.8856,相关系数-1.55171)及Ktrans值(95%置信区间:0.0004~0.0222,相关系数0.011323)可以作为区分ISUP<3级与ISUP≥3级的独立预测指标。(5)独立预测因子及联合指标对前列腺癌ISUP<3级与ISUP≥3级的诊断效能:ADC的截断值0.55mm2/s,准确度0.739(曲线下面积0.807,灵敏度0.800,特异度0.714);Ktrans的截断值80.77×10-3/min,准确度0.594(曲线下面积0.690,灵敏度0.850,特异度0.490);两者的联合指标的截断值0.2901,准确度0.754(曲线下面积0.810,灵敏度0.900,特异度0.653)。结论:Mp-MRI中的ADC值及Ktrans值可作为前列腺癌侵袭性判断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分级≤4级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分级升高(GGU)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GGU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穿刺活检Gleason分级≤4级并行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RP后Gleason分级情况分为升高组(n=42)和非升高组(n=3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GU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中RP后Gleason分级升高42例(53.8%),不变24例(30.8%),下降12例(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RP前内分泌治疗(OR=3.888,P=0.015)、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OR=1.185,P=0.036)、淋巴细胞(OR=0.271,P=0.027)与GGU相关。以上述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95%CI为0.677~0.881), C指数为0.657,平均绝对误差为2.0%。结论在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分级≤4级的患者中, RP术前有内分泌治疗史、FPSA越高、淋巴细胞越低者, RP术后GGU的可能性越大。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Gleason 3+4和Gleason 4+3患者超声造影参数与前列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_1)的相关性。方法中度风险前列腺癌(Gleason=7分)患者87例,均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Gleason 3+4组42例和Gleason 4+3组45例;比较2组超声造影参数及前列腺组织中TGF-β_1表达情况,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TGF-β_1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区分Gleason 3+4与Gleason 4+3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Gleason 4+3组超声造影病灶峰值强度[(9.60±2.81)dB]、AUC[(606.93±284.55)dBs]大于Gleason 3+4组[(7.24±2.19)dB、(412.53±164.35)dBs](P0.05),Gleason 4+3组前列腺组织TGF-β_1的高表达率(55.6%)高于Gleason 3+4组(31.0%)(P0.05);TGF-β_1与造影参数的峰值强度(r=0.537,P0.001)、平均渡越时间(r=0.281,P=0.008)、AUC(r=0.607,P0.001)、强度降半时间(r=0.380,P0.001)呈正相关,与上升时间(r=0.124,P=0.254)、上升支斜率(r=0.126、P=0.243)、达峰时间(r=-0.076,P=0.485)无相关性;当病灶峰值强度、AU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9.19 dB、582.84 dBs以及TGF-β_1高表达时,区分前列腺癌组织学评分Gleason 3+4与Gleason 4+3的AUC分别为0.753(95%CI:0.649~0.839,P0.001)、0.730(95%CI:0.624~0.819,P0.001)、0.612(95%CI:0.501~0.750,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2.2%、85.71%,53.33%、92.86%,53.33%、69.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可反映前列腺癌血管灌注情况,前列腺组织TGF-β_1表达情况和超声造影参数对评估中等风险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系统是当今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其评分是前列腺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内容,已被证明是最有影响力的预后因素之一.目前Gleason分级系统还在不断更新完善.本文就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最近几年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Gleason分级系统是由美国病理学家Donald F.Gleason在总结了4000多例前列腺癌标本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的基础上,于1966年首先提出的。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在1993年由WHO推荐为前列腺癌的标准病理分级系统。Gleason分级系统目前已成为前列腺癌最常用的组织病理学分级系统。本文就该分级系统的基本观念、临床价值以及新近的相关争论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差异,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前列腺癌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包括高危组和低中危组)和前列腺增生患者11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证实;同时,入组正常对照组2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对3组患者及志愿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比较各组的T_2WI信号强度、T_1WI平扫动静脉期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并将前列腺癌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利用ADC值鉴别高危与低中危前列腺癌的临界值。结果:在T_2WI信号强度和ADC值方面,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依次递增,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WI信号强度方面,只有正常前列腺中央带的动静脉期信号强度差值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负相关(r=-0.401,P=0.010),即Gleason评分越高,ADC值越小。以ADC值0.7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低中危组和高危组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58.3%。结论:T_2WI信号强度和ADC值可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T_1WI动静脉期信号差值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临床危险度的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MI)半定量分级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2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89例(PCa组),良性病变40例(非PCa组);参照Adler血流分级及滑膜半定量评分系统的血流占比评价方式,对病灶内部微细血流行SMI半定量分级。Logistic回归分析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SMI半定量分级拟合预测值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SA、fPSA、SMI半定量分级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非PCa组中SMI半定量分级分别为0级7例、1级9例、2级12例、3级12例,PCa组SMI半定量分级分别为1级2例、2级10例、3级77例,两组SMI半定量分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SA、fPSA、SMI半定量分级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密切相关(均P0.05),Logit(P)=1.489*tPSA+1.666*fPSA+1.515*SMI半定量分级-4.449。tPSA、fPSA、SMI半定量分级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0.9%、83.1%、86.5%,特异性分别为82.5%、75.0%、70.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855、0.804;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2.0%、90.0%,曲线下面积为0.913,均高于单独指标诊断效能。结论 SMI半定量分级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上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血PSA后诊断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Gleason分级4级且Gleason评分8分的前列腺腺癌HE切片,对28例疑似IDC-P的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标记P504s、CKH和p63,对符合IDC-P的病例进一步行PTEN、ERG及AR的表达,并同期比较含IDC-P及不含IDC-P的前列腺癌根治性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患者病理切片中含有IDC-P。组织学上IDC-P以筛状结构为主伴显著的细胞异型性,肿瘤细胞均表达P504 s,细胞周围基底细胞CKH及p63阳性。临床病理特点:含IDC-P病例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131.98±64.56)ng/ml,高于不含IDC-P的前列腺腺癌患者(33.47±10.3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P0.05)。9例含IDC-P的前列腺腺癌与45例不含IDC-P的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标本对比,含IDC-P病例的精囊腺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内癌栓、前列腺外周纤维脂肪组织侵犯及手术切缘阳性率均高于非IDC-P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12.150、5.400、3.972、9.334,P0.05)。随访17例含IDC-P的前列腺癌患者,5例患者出现骨转移;78例不含IDC-P病例,6例患者出现骨转移。随访时间为2~16个月,含IDC-P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非IDC-P的前列腺癌病例(χ~2=0.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Gleason分级4级的前列腺腺癌病例中,CKH及p63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识别IDC-P。由于IDC-P提示疾病进展快,预后差,需引起临床及病理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Gleason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前列腺癌组织,按Gleason评分,将≥7分者列为高Gleason评分组(n=10);<7分者列为低Glea-son评分组(n=20)。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0例,BPH并高级前列腺上皮内瘤(PIN)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1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Ca、PIN中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高于BPH及NP(P均<0.05),高Gleason评分组中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81.3%、93.8%)及MVD值(63.4±1.80)高于低Gleason评分组(42.9%、64.3%、51.7±1.56,P<0.05)。结论COX-2、VEGF在前列腺癌中均为高表达,且与肿瘤的Gleason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19-2520
比较我院52例前列腺增生组、20例前列腺癌组的血供分级情况,并观察两组与30例健康者动脉血流指标差异,以分析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血流动力学的特征。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供分级主要集中于0、1级,分别为19.23%、23.08%,其中0级分布与前列腺癌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前列腺癌组3级分布为45.00%与增生组7.69%比较显著较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前列腺病变组RI、AI及PS显著较高(P<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同部位比较ED、PS、RI、AI均显著较低(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较前列腺增生者明显升高,可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及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与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高分子量角蛋白(CK-h)、p63蛋白、S-100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收集我院2017.1~2020.10期间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包括前列腺癌标本92例,纳入PCa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80例,纳入BPH组。所有标本均行均行免疫组化检测P504s、CK-h、p63蛋白、S-100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前列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进行Gleason分级评分。比较P504s、CK-h、p63蛋白、S-100蛋白在PCa组、BPH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及P504s、CK-h、p63蛋白、S-100蛋白在不同Gleason分级中的表达强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504s、CK-h、p63蛋白、S-100蛋白表达强度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P504s在PCa组中表达阳性率高于BPH组,CK-h、p63蛋白、S-100蛋白在PCa组中表达阳性率低于BPH组(P均<0.05);PCa组中Gleason评分≤7分者P504s表达强度低于Gleason评分>7分者(P均<0.05),CK-h、p63蛋白、S-100蛋白在PCa组不同Gleason分级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分级与P504s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r=0.632,P<0.05),与CK-h(r=0.212,P>0.05)、p63蛋白(r=0197,P>0.05)、S-100蛋白(r=0.244,P>0.05)表达强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504s、CK-h、p63蛋白、S-100蛋白在前列腺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504s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病情与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Ⅲ、Ⅳ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Ⅰ、Ⅱ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估计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推测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CE-MRI参数对比改良Gleason评分、PSA在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风险性所发挥的作用,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93例,记录其年龄、DCE-MRI参数、改良Gleason评分、PSA、BMI、TNM分期。所有患者的随访期为2年,单因素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程度;运用t检验显示前列腺癌影响因素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 ROC曲线分析K^(trans)值和PSA水平在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发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风险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改良Gleason评分、PSA、DCE-MRI参数、以及TNM分期均能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结果提示患者的DCE-MRI参数K^(trans)值(P=0.027)、PSA值(P=0.028)对CRPC风险有显著影响,且K^(trans)值影响程度明显高于PSA(RR=2.413 vs RR=2.012)。t检验提示预后不良组K^(trans)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预后不良组中PS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24);ROC曲线下K^(trans)值的AUC为0.843(95%置信区间:0.769~0.91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4%,71.43%;PSA水平的AUC为0.752(95%置信区间:0.657~0.84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92%,63.42%。结论:DCE-MRI参数K^(trans)水平在评估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CRPC风险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直肠常规超声(TRU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及超声造影(CEUS)联合应用对侵袭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86例,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分为两组:高侵袭组(Gleason评分>4+3)46例和低至中侵袭组(Gleason评分≤4+3)40例.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PRDX)Ⅲ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组织及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BPH)中PRDXⅢ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PRDXⅢ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RDXⅢ免疫组化阴性5例(7%);弱阳性40例(53%);强阳性30例(40%),免疫组化评分为(3.28±0.03)分;70例BPH组织均为阴性,免疫组化评分为(1.03±0.02)分;两组免疫组化评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RDXⅢ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TNM分期和恶性程度分级有关。结论:PRDXⅢ在前列腺发展恶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1(FOXP1)和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76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癌组织标本为前列腺癌组,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为癌旁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P1和FOXQ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FOXP1和FOXQ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FOXP1和FOXQ1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癌组织标本中FOXP1阳性率(67.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标本中FOXQ1阳性率(63.1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Gleason分级)评分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FOXQ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浸润程度、PSA水平均无关,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FOXP1、FOXQ1阴性表达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时间(OS)累积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FOXP1、FOXQ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1和FOXQ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