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放射科2015年7—12月CT增强扫描患者21564例为对照组,分析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发生原因.2016年1月成立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将2016年1—6月CT增强扫描患者26511例设为观察组,对检查前评估、血管选择与置管、高压注射、外渗处理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碘对比剂外渗率由0.450%下降到0.245%.结论 实施环节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外渗程度,并缩短外渗后水肿消退时间,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11月中药房实施PDCA循环法前和2017年12月—2018年05月实施PDCA循环法后各300次有明确登记的中药房处方调剂记录作为研究对象。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中药房调剂差错所致不良反应、投诉事件以及患者取药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后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法实施后中药房调剂差错所致不良反应、患者投诉及法律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法实施后患者取药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能够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方案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400例,依据PDCA循环法的实施情况,将2020年1~6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2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2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用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预防用药、无适应症用药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用法用量合理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一用药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50.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患者PDCA循环的管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应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化疗药物的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门诊输液室2017年3月~7月在以PDCA循环进行质控前后,化疗患者药物外渗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结果随着PDCA循环参与逐月质控,患者对化疗药物外渗预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护士对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落实率由实施PDCA前的50. 7%提高至88. 0%(P 0. 001)。结论 PDCA循环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提高门诊患者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落实率,保证化疗患者的安全,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碘对比剂发生外渗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使护理管理者及时制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选择600例注射碘对比剂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有效的针对对比剂外渗的防范措施.将2组注射碘对比剂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实施一系列防范措施后,碘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结论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降低了碘对比剂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明显降低了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次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2月-2012年7月应用PDCA改善循环法实施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的65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2011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PDCA改善循环法前的5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和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增高,候诊时间显著缩短,造影剂渗漏、不良事件和碘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应用PDCA改善循环法能显著提高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观察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和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 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本院CT室行CT增强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检查前均常规进行血液血肌酐检测,于检查后24 h再次检测血肌酐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和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肌酐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血肌酐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碘对比剂外渗情况和碘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预防对比剂肾病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并能有效减少碘对比剂外渗和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降低住院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6月未开展PDCA活动的留置尿管住院患者129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7—9月开展PDCA活动后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110例设为实验组,分析对照组发生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91%,对照组为6.20%,2组患者尿管非计划性尿管拔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管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巡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前临床14个科室护理单元静脉输液巡视质量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4月后14个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实施PDCA循环法后静脉输液巡视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采取回顾性分析对比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临床科室输液巡视质量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滴速缺陷、巡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患者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患者采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我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受检者7 660例。按登记时生成的ID尾号,单号者为对照组,双号者为观察组,每组各3 8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观察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发生率、渗漏发生率、图像质量、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比剂渗漏发生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Z=2.532,P=0.011),2组增强CT检查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发生率、图像质量、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检查患者应用静脉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可降低其对比剂渗漏发生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局部天然蜂蜜湿敷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发生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后外敷浸湿天然蜂蜜的纱布;对照组在发生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后24 h内用4~6℃50%硫酸镁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外渗部位湿敷,24 h后改用温度为40~50℃的50%硫酸镁纱布继续湿敷。结果观察组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Z=17.63,P<0.01)。结论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局部采用天然蜂蜜湿敷可缩短外渗部位红斑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外渗局部组织溃疡及坏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2013年7月~2013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指导下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采取现场抽查、采样监测和标准评估等一系列手段,收集本科室在感染管理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管理的各种监测资料。结果我科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之前,共收治重症病人149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医院感染率22.8%;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共收治重症病人137例,发生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率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器械清洁合格率均高于实施PDCA前,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感染率均低于实施PDCA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实践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度对碘对比剂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 00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将碘对比剂加温至37℃后注射,对照组直接注射常温下20~22℃的碘对比剂,观察两组碘对比剂引起的毒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轻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对比剂快速注射前采取适当加温后应用能增强患者的耐受性,降低其毒副反应发生及血管外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护理干预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2月60例CCU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于2014年1月实施基于PDCA循环法的护理干预措施,选取2014年1月—12月CCU患者60例,设为研究组。对比2组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护理干预对提高CCU护理满意度,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低于对照组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手术室护理工作临床资料为PDCA循环法实施前组,以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手术室护理工作临床资料为PDCA循环法实施后组,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手术室综合积分及手术室人员满意度以及手术室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后,手术室综合积分明显增加,手术室人员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同时上报率明显提高,不良事件上报及时率也较实施PDCA循环法前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在CT增强扫描预防造影剂外渗中的不同效果,以选择最佳操作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接受256层增强CT扫描检查的血管外渗高风险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碘造影剂传统注射方法,研究组实施改进注射方法。将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按照相应方法完成造影剂注射后,研究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为0.40%,明显性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注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对于保障患者顺利检查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受检者,统计碘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并收集所有受检者的一般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引发碘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实施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受检者中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2例,发生率为2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检者有合并症、注射速度2~4ml/s、碘对比剂浓度370mg/ml、注射人员资历≤2年、受检者年龄≥60岁是引起碘对比剂外渗的危险因素。结论受检者有合并症、注射速度快、碘对比剂浓度高、注射人员资历短、受检者年龄高是引起碘对比剂外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即三级质控法;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开展三级质控,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全面加强对终末病案的质控。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和返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和返修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差错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CA法寻找导致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前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渗率由0.34%下降到0.13%。[结论]RCA法运用于降低碘对比剂外渗事件不良事件,有效降低了外渗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差错,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