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郁证脾胃病的新概念。临床上部分患者看似脾胃病,实际乃是郁证的表现。脾胃病的病因有外邪、饮食、劳倦,病位在脾胃,治需调理脾胃为主;郁证性脾胃病的病因为七情不遂,病位在肝、心、脾,治需从郁论治为主。单纯肝病、心病、脾病郁证均可出现脾胃病类症状。郁证性脾胃病有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两种形态,后者具有郁证与非郁证脾胃病相混杂的因机证治。郁证性脾胃病的临床特征为具有情志类、脾胃病类以及脾胃病以外广泛、纷繁而多彩的躯体表现。其诊断需要根据以下几项作出综合判断:脾胃病类症状因情志致病因素引起并兼有情志类临床表现;无器质性胃肠病或无法合理解释病情;症状夸张怪异不合常理;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郁证脾胃病学说的提出远早于现代医学《罗马Ⅳ》中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功能性胃肠病的“肠-脑互动异常”学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郁证性消瘦的因机证治。激烈或持久的七情内伤,可以引起体重逐渐下降而致消瘦。证候病机主要有思虑伤及心脾致使营血暗耗、悒郁伤肝影响脾胃运化及心肾不交等。临床除见烦躁悲伤、沮丧抑郁、忧思不宁等精神心理类表现外,还多伴有少食、不寐等繁杂多彩的躯体症状。从郁论治为基本法则,辅以调理脾胃、补益肾元、益气养血,并当坚持长期治疗。更应重视调摄情志以解除心结,不可全凭药力。郁证性消瘦可见于现代医学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及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探讨郁证性咽(喉)病的因机证治。举凡梅核气、咽嗌不利、咽中热灼以及喉痹声喑等,皆可由七情不遂所致,病机涉及肝郁失疏、肝火灼烁、思虑伤及心脾以及痰涎瘀血阻滞。郁证性咽(喉)病通常伴有情志类临床表现及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躯体症状。治疗当重视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开郁顺气,化痰散结;及散血养荣,活血祛瘀等。现代医学咽异感症、癔症球、癔症性失音以及其他咽喉神经与精神性疾病可属郁证性咽(喉)病范畴,心理暗示及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对上述病症有效。  相似文献   

4.
论文主要探讨郁证性目疾的因机证治。举凡目干目涩、目糊目昏目暗、视物不明、目痛目胀、目赤、目泪、目盲、目张不得瞑、胞轮振跳、目劄以及不耐久视等,其病因概可由七情不遂所致。郁证性目疾除了上述种种眼目局部症状外,常可伴有情志类临床表现以及其它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躯体症状。郁证性目疾病位涉及五脏,病机主要在于肝心之用有余而肝心之体不足,还可见到心脾、肝肾、脾胃、肝肺亏虚以及痰涎瘀血等。治疗用药需要从郁论治或兼顾从郁论治。郁证性目疾可见于现代医学之抑郁症、焦虑症、功能性视力障碍等精神障碍类疾病及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视疲劳、干眼症、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论文探讨郁证性斑秃的病脉症治。郁证性斑秃与情志因素致病密切相关,其病机多现肝气郁结和(或)心脾两亏。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分析、中医体质研究均发现斑秃患者具有七情不遂、肝气郁结的特点。临床治疗除了养血填精生发以外,毋忘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理论也证实精神因素与斑秃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郁证性乳甚为多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继而导致气滞痰凝血瘀,是郁证性乳癖的主要病因病机。郁证性乳癖除了局部症状外,通常具有情志类表现和(或)隐性郁证常见的躯体症状。治疗郁证性乳癖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础,结合化痰活血、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7.
郁痰是指由情志不遂所致痰证或郁证性病证。七情不遂是产生郁痰的原发病因,气机郁滞为郁痰形成的基本病机;郁痰既是七情不遂气机郁滞的病理产物,又是引发郁证性病证的继发病因。郁痰临床表现纷繁多彩,百病丛生,包括情志类和(或)涉及多脏腑、多系统的躯体类表现。"怪症必有痰"多为具有郁痰病机的郁证表现。部分郁痰可能为隐性郁证。解郁理气化痰是治疗郁痰的主要方法,代表方包括半夏厚朴汤类、加味二陈汤类及理气化痰类。治疗郁痰从痰论治即是从郁论治。对疑难杂(怪)症常规辨证论治难以取效时,毋忘郁痰的可能性而不妨试从郁痰论治。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各家相火主要观点、相火主要病脉症治及相火具有郁证特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综述了历代医家关于相火的多种观点,相火主要寄于肾、肝、少阳(三焦、胆)及心包络,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相火为病有虚有实,主要有肾系(生殖泌尿)、心系、肝胆系、脾胃系病证(症),多有心肾不交、心脾两亏、心气不足、心神不宁、肝气郁结、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火、肝阳肝风、胆郁痰湿(火)、真阴亏损、元气耗伤等病机特点。基于听命君火、感念而起,心包相火、君火化身,君臣失睦、心肾不交,肝胆相火、因郁失疏的相火因机证治特质;基于恬淡养心可防治相火的契机,论证相火具有郁证性因机证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探讨《伤寒杂病论》有关郁证的病脉症治及其相关的学术思想。有关精神心理表现按神志正常与否可分成神志类和情志类,后者属于郁证性质的临床表现。除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外,以奔豚气、虚烦不寐、虚烦懊憹、烦惊谵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未尝不属于郁证范畴。张仲景"或然症"有郁证无关与郁证相关二类,后者实际是隐性郁证和(或)广义郁证的躯体表现,小柴胡汤证即是其代表性方证。张仲景治疗郁证的大法有养心安神、镇惊安神、和解少阳枢机、养阴清热除烦、调和营卫阴阳、化痰蠲饮、活血化瘀、消痞开郁及温阳化气等,足为后世垂范。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之一,从郁证的角度重新审视并挖掘《黄帝内经》的有关理论。《黄帝内经》系统提出了郁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及治疗方法。指出情志不遂可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得病,病机特点为气机紊乱,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诊断察体尚需观心,重视以非药物情志疗法疗病先医心。《黄帝内经》是一部蕴含心身医学的诊治大典。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是以口、眼干燥,大唾液腺及全身多器官、关节受累为临床表现的结缔组织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刘健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症候,当属中医"燥痹"范畴,其病因以脾胃虚弱为本,燥邪炽盛为标。脾居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无力输布,则津液不能输至肌肤、孔窍,表现为皮肤及口眼干燥;脾虚复感燥邪,则皮肤干燥更甚。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易出现兼夹湿阻热郁,表现为阴津受损,全身干燥加重;或久病入络,病情缠绵难愈。临床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清热养阴,活血通络为治则,辨证施治,合理择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对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开展舌象信息参数分析,探讨脾虚证诊断标准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舌象采集系统采集体检人群中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和健康人的舌象样本,各30名,并对舌象信息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各组的舌色、舌质、苔色和苔质等舌象信息参数差异。结果:舌色、苔色Lab 值比较,各组舌色a值、舌色b值、苔色b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脾气虚、脾阳虚总体舌质偏淡苔白的,脾阳虚组的舌色L值最大,脾阴虚组苔色a值最大。舌质、苔质比较,脾阳虚组、脾气虚组多舌体胖伴齿痕,健康组多舌体适中,少有齿痕,而脾阴虚组舌体偏瘦伴裂纹多见。舌苔分布比较,脾阳虚组则以苔偏厚偏腻多见,脾阴虚组以少苔多见。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通过舌象特征信息采集量化分析可作为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等脾虚类证鉴别诊断的量化参考指标,对辅助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联性。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评定HAMA、HAMD,分析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占38.0%;肝郁化火型及心虚胆怯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肝郁化火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17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29例、痰浊内阻27例、阴寒凝滞33例、心肾阴虚30例、气阴两虚33例及阳气虚衰27例共6型,与排除冠心病的体检人员(对照组)30例均进行血浆FIB浓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FIB浓度均值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中各证型间比较,阳气虚衰型FIB浓度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阳气虚衰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其FIB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结论:FIB浓度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在不同证型中阳气虚衰型FIB浓度增高其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前切除综合征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常见表现为大便失禁、排便急迫感、大便稀溏、大便不尽感、肛门坠胀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王瑞平教授对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疗效颇佳。其认为前切除综合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癌毒邪留,气机失调,传导失司。治疗时首重问诊,以收集临床资料,辨证分型,临床上大致可分为脾胃虚弱型,气虚不摄型,脾虚湿盛型,脾虚肝旺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其中又以脾胃虚弱为基础证型。依据病机确立治疗大法为健脾益气,调理气机,解毒抗癌,根据患者具体实际辨证论治,谨慎配伍解毒抗癌之品,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复发转移,作者总结相关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胸痹病位在心,心与肝关系密切,其发生发展与肝脏功能失调密不可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程晓昱教授对胸痹的治疗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联合疏肝理气之法,从肝论治胸痹,临床上每多奏效。因此,该文从胸痹的病因病机、心与肝的联系、现代研究等方面浅谈胸痹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其抑郁、焦虑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0名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结果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得分(48.64±10.05)分、焦虑得分(48.10±8.47)分均高于中国常模(33.46±8.55,29.78±1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337、20.530,P〈0.01),其中SAS〉40分65例,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72.22%,SDS≥40分61例,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67.78%,抑郁和焦虑并存的发生率为65.56%。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居住地、婚姻、家庭支持及经济状况有关(P〈0.05)。心衰越严重者,其抑郁、焦虑分值也越高(F分别为10.609、11.957,P〈0.01)。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抑郁、焦虑情况也相应加重。因此,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患者,尽早识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并实施有效地心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