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敷穿刺部位及温盐水配合送管对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早产儿按照PICC指南进行操作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热敷穿刺部位及温盐水配合送管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炎程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静脉炎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热敷穿刺部位及温盐水配合送管可以降低早产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对早产儿发生PICC机械性静脉炎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盐水热敷穿刺部位及配合送管对早产儿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PICC置管护理,干预组早产儿实施温盐水热敷穿刺部位及配合送管护理,比较2组早产儿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探讨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早产儿PICC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耗时、穿刺部位、穿刺次数、温盐水热敷及配合送管是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实施温盐水热敷穿刺部位及温盐水配合送管可以提高早产儿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对早产儿静脉造成的损伤,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隔膜送管对早产儿PICC导管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琦 《护理研究》2010,24(7):1815-1815
[目的]观察不同送管方法对预防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早产儿行PICC隔膜送管,对照组26例早产儿行去膜送管,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隔膜送管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化学性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送管方法对预防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早产儿行PICC隔膜送管,对照组26例早产儿行去膜送管,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隔膜送管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化学性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溶液在血管痉挛所致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中缓解血管痉挛和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方法]将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血管痉挛病人131例,按出现血管痉挛的顺序编码。单双数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对置管中出现的血管痉挛,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溶液分次缓慢推注,对照组予肢体热敷。观察两组血管痉挛缓解情况、不同时间段送管完成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其他早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均在3min内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且均在5min内完成了送管,出现1例Ⅰ级静脉炎。对照组3min内72.31%病人血管痉挛无缓解,75.38%病人15min~30min完成送管,出现8例Ⅰ级、Ⅱ级及Ⅲ级静脉炎。两组血管痉挛缓解情况、不同时间段送管完成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地塞米松溶液在血管痉挛所致PICC送管困难中具有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汪华萍  洪金花  刘蓉  王瑛  邓淑琴  曾小燕 《全科护理》2012,10(27):2499-2500
[目的]探索上臂穿刺置管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9月实施PICC置管病人采取手臂肘上区域穿刺。[结果]与2009年4月—2009年9月行PICC置管的病人进行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上臂穿刺置管能明显减少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梁熙德  刘冬梅  林妙芬  朱琳 《护理研究》2015,(10):1182-1184
[目的]探讨蜡疗法对处理PICC置管时并发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院首次化疗并行PICC置管的病人共560例,其中并发送管困难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蜡疗组和热水袋组各40例。蜡疗组采用蜡疗法处理送管困难,热水袋组采用热水袋法处理。比较两组病人B超下不同时间点的血管直径、疼痛评分、穿刺次数、置管完成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我院PICC置管并发送管困难的发生率为14.29%。除干预后1min的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两组病人其余时间点的血管直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次数、置管完成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热水袋法,蜡疗法更能缓解血管痉挛、减轻疼痛、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置管完成时间及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朱翊君  钟慧 《全科护理》2022,20(2):265-26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通过安普贴外敷、喜辽妥外涂后痊愈41例(91.11%),因静脉炎严重而拔管4例(8.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穿刺次数、置管途径、导管末端位置、置管时日龄的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置管途径、穿刺次数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早产儿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多因素综合作用,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升早产儿PICC置管护理质量,警惕机械性静脉炎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对消化内科病人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之前136例置管病人为对照组,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后128例置管病人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置管穿刺时间、置管出血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穿刺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专科PICC护理小组模式可提高置管技术水平、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使消化内科病人PICC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黄敏清  黄蝶卿  方奕  宋文强 《护理研究》2013,27(21):2228-2230
[目的]探讨PICC置管病人改良置管体位对导管异位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置管病人196例,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根据PICC置管行经静脉的解剖位置,观察组PICC置管时采用改良体位,改变传统置管上肢摆放的体位,使穿刺侧上肢与躯干成钝角(90°~180°),对照组PICC置管时使用常规体位(常规手臂外展90°),比较两组病人的导管末端位置、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两组导管末端位置、导管异位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ICC置管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导管异位,解决因导管异位带来的并发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80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77例,成功率为96.25%;导管破裂1例,送管困难2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2例.[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证、严格按照PICC的操作流程、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降低PIC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曹维宁 《全科护理》2012,10(14):1266-1267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注射液浸泡擦拭导管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按单双日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穿刺前用5mg地塞米松加50mL生理盐水浸泡擦拭导管,置管后用2g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涂抹穿刺部位,每天3次,共7d。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置管后以常规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结果]研究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3%、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注射液浸泡擦拭导管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能有效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王玉兰 《全科护理》2011,9(13):1131-113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3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为合理选择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人选择的穿刺方式,将入组病人分为3组:A组为常规穿刺组;B组为非超声引导下MST穿刺组;C组为超声引导下MST穿刺组;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在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置管术后渗血情况低于A组;3组PICC置管期间机械性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比其他两组血栓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低。[结论]超声引导下MST穿刺术可以解决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穿刺困难的弊端,但常规穿刺法对血管条件好的病人是最适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6.
王丽华 《护理研究》2013,27(9):807-808
[目的]探讨超薄型美皮康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留置PICC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在PICC置管后沿穿刺静脉方向,在穿刺点上方5cm~10cm处平行覆盖10cm×10cm超薄型美皮康;对照组置管后在穿刺局部透明贴膜固定,进行常规护理。两组病例均连续观察2周,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超薄型美皮康可减少其发生率,使病人易于接受PICC,同时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液热敷贴在预防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和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置管前后使用输液热敷贴,比较2组患者送管困难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送管困难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输液热敷贴能够降低PICC送管困难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23)。78例PICC置管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送人困难2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相比传统浅静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付阿丹 《护理研究》2010,(5):1246-1246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4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何婧 《全科护理》2014,12(6):499-50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PICC置管前、中、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堵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