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训练10 ~ 20 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入选时及治疗2,4,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入选时及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HAMD、FMA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10.43±5.66)分]、FMA评分[(23.64±4.52)分]、FAC分级及对照组HAMD评分[(14.57 ±5.82)分]、FMA评分[(20.45±5.12)分]、FAC分级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6.54±5.04)分]、FMA评分[(27.82 ±4.56)分]及FAC分级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8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4周时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配合减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减重支持步行训练;治疗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进行减重支持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FMA、BBS、FAC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FMA、Berg、FAC评定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的FMA、BBS、FAC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配合减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较传统方法结合减重训练更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12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每天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评分及上田敏式偏瘫下肢功能量表对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2组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下肢FMA评分[(28.14±3.37)分]、上田敏式分级[(10.29±1.69)级]及FAC评分[(3.86±0.7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4.62±3.69)分、(8.85±1.73)级和(2.92±0.86)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胫骨前肌表面肌电积分(iEMG)进行结局指标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BBS、FMA、MBI和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0),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干预组FAC步行功能分级3级及以上者所占比例、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足下垂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功能性电刺激进行训练。2组均治疗5周,治疗前后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及足印步态分析。结果:治疗5周后,2组FMA、FAC评分及步行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佩戴步态诱发功能电刺激仪的步态训练,每次20min,每周5次,持续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足印分析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患侧的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步态训练后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姿态稳定度、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arthel指数(BI)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BS、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6MWT、姿态稳定度、FA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高;干预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81. 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强化平衡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平衡、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复性任务性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影响.方法:将36例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高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性任务性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训练、坐-站训练和站立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A)进行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步行功能的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后2个月,2组FMA和FIM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治疗组FMA和FI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FMA和FIM的评分改变量(△FMA和△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FAC分级更高,比对照组获得了更好的步行功能(P=0.004).结论:重复性任务性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给予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Berg平衡测试(BB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但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宋达  施加加  裴海荣  王平 《中国康复》2017,32(2):106-108
目的:观察踏车训练中联合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增加下肢踏车训练(RT300踏车训练系统),观察组在踏车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FES)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Berg评定法(BBS),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BBS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踏车训练中联合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