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8名作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实施常规管理,在2014年3月~2016年2月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比较质量控制前后两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护理人员环境管理、物品管理、污染区管理、无菌区管理、包装区管理、安全管理、风险识别能力及防差错意识评分。结果:质量控制后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高于质量控制前(P0.05),护理人员的环境管理、物品管理、污染区管理、无菌区管理、包装区管理、安全管理评分高于质量控制前(P0.05),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防差错意识评分高于质量控制前(P0.05)。结论:对供应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并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诊口腔科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 方法 认真执行门诊口腔科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回收、清洗、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 结果 使门诊口腔科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结论 实施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保证再生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地使用,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进步,医疗器械做为医疗行为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都具有一定的使用风险。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只是一个“风险可接受”的产品,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置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诊治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风险。为此,如何通过对医疗器械上市后不良事件的监测和评价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和监测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现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管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医疗器械包的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全院各科室包括医院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有医疗器械由传统分散式管理改为集中式管理。结果基层医院医疗器械集中式管理,延长器械寿命、节约成本,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职业危险。结论医疗器械集中式管理较传统分散式管理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提高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组建FMEA团队,列出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失效模式的高风险因子,分别是外来医疗器械种类错误发生、灭菌包发生湿包、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植入物提前放行,针对每一项风险进行对策改进及管理。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错误/缺失发生数、湿包发生数、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数、植入物提前放行的发生数明显减少,4个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机值较之前显著下降。结论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流程应用FMEA,能有效降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错误/缺失发生数、湿包发生数、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数、植入物提前放行发生数,提高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口腔门诊护理中器械、药品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门诊护理操作特点是医护配合密切,医疗器械精细,药品种类繁多,而且护士全程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因此,了解口腔门诊医疗器械及药品风险的常见种类、原因,以及研究此类风险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及药品在临床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对提高口腔门诊护理安全质量,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丽芳   《护理与康复》2020,19(12):74-76
总结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中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经验。通过建立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员-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组员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加强三级质量控制人员的培训,明确各组组员工作内容,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控制过程监控,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临床满意度均高于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前。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对医院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入库验收、储存、养护、发放各环节加强了管理,获得较好效果,确保了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避免了由于医疗器械质量问题引发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对供应室设备管理由现行的固定资产卡片和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由账目管理模式及质量控制由人工纪录模式改为微机管理,2004年设计了适合实际情况的供应室设备、医疗器械、卫生材料、质量控制微机管理模块,方便了设备的查找、核对,严格了供应室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和质量管理,节约了资源,从整体上提高了供应室工作质量及效率,保障了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全程质量管理对再生医疗器械包的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生医疗器械包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提高灭菌包合格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严格执行再生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再生医疗器械清洗和包装程序,建立器械包档案管理,利用图片管理专科器械,进行改革和流程重组等.结果 再生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改革前的16.07%下降至改革后的3.00%,灭菌包检测不合格率由10.00%下降到2.00%,P值均<0.00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责任到位,制定明确的工作指引,进行工作流程重组等全程质量控制,是提高再生医疗器械包质量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申小侠  徐凤玲  王翠云 《全科护理》2016,(36):3784-3786
[目的]在重症医学科的仪器管理中应用全员参与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做好仪器的维护,提升病区仪器管理水平。[方法]建立树枝状分级的管理小组,全员参与仪器管理,建立完善的仪器管理规范,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果]实施全员参与管理模式后,仪器的故障发生率由24.9%降至14.8%,护士使用仪器的满意度由59.9%升至91.2%,全科护士仪器使用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均有提高。[结论]实施全员参与仪器管理模式,确保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提高了护士使用仪器的满意度,提高了全科护士的仪器使用技能,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对仪器等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6S管理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20年1月开始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6S管理模式,以该模式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ICU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仪器设备管理效果(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设备完好率、使用登记完整率、仪器故障率、维修频率、仪器设备平均保养时间、环境整理时间、仪器取用耗时)、仪器设备管理能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后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设备完好率、使用登记完整率分别为97.40%、98.70%、96.10%,均高于实施前的87.01%、90.91%、85.71%,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仪器故障率、维修频率较实施前低(P<0.05);实施后仪器设备平均保养时间、环境整理时间、仪器取用耗时均较实施前短(P<0.05);实施后的医务人员ICU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满意度95.83%高于实施前的6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6S管理,可提升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及仪器设备管理效率,提升医务人员仪器设备管理能力及仪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环节规范化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依据三级甲等医院复评标准,查找诊疗器械消毒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消毒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规范器械回收环节,完善消毒室基础设施以及清洗灭菌工作流程。结果口腔诊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提高(P0.01);器械耗损和维护成本降低(P0.01)。结论加强环节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器械损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腹腔镜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灭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腹腔镜器械1778件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分散式管理腹腔镜手术器械1250件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器械灭菌效果、器械损坏情况及器械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灭菌、包装合格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器械损坏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管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腹腔镜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有助于器械再生过程的质量控制,并减少器械损害,提高维护质量,改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手术器械报废评价方案,并探索报废手术器械的残值利用,实现手术器械报废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结合行业指标和临床实践经验,从手术器械安全性、手术易用性和成本经济性3个层面和细化的9项指标入手,通过权重分值计算对故障器械进行报废评价,从维修和教学2方面探索报废手术器械的残值利用。结果 通过对手术器械报废评价,将2018年4月—2020年12月的223件故障手术器械的报废率控制在21.1%,为节约医院成本支出约为70万元。结论 通过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故障手术器械进行报废评价,弥补了现阶段手术器械报废评价方法的不足,有效地减少使用报废手术器械导致的手术风险,再结合报废器械在维修和教学方面的残值利用,对手术器械采购和维修成本进行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内部审核,剖析医学检验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措施的有效实施,推进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3次内部审核中发现的72项不符合项,实验室设备不符合项15项占比20.83%。针对占比前4位的问题:校准报告内容不完善、新安装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校准延时、设备故障维修问题,制定对应的措施并培训实施,实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通过检验科月质量督查的实施,及时检查及推进岗位工作人员对设备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结果2019年医学检验实验室内部审核不符合项共27项,设备相关不符合项2项,占比7.41%,比2016—2018年下降。结论实验室内部审核可以有效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制定设备管理的方法及保证方法执行的控制策略,可有效推进医学检验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09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结果要求越来越高,而器械的有效维护和保养成为医院管理者、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者及医院科室使用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不锈钢器械生锈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资产质量,降低医院器械更新成本,减少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专科手术器械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方法。方法制定关节镜手术器械及设备的管理制度,规范关节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的流程和相关方法,严格相关人员的培训计划。结果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共完成关节镜手术3235例,无一例因器械与设备故障而影响工作,保证了关节镜专科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结论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器械与设备的精心管理与养护,减少了器械与设备的损耗,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腔镜器械信息化可拆卸图谱库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将2021年1—6月的8 046件腔镜可拆卸器械设定为对照组,实施纸质未拆卸图谱册管理。2021年7—12月的8 461件腔镜可拆卸器械设定为观察组,实施信息化可拆卸器械图谱库管理:成立腔镜器械图谱制作组,确定腔镜可拆卸器械清单,进行图谱拍摄、制作与审核,将可拆卸腔镜器械图谱库纳入信息系统进行临床应用。结果 观察组腔镜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大大降低、配置准确率、器械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信息化可拆卸图谱库的应用在改善清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配置准确性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管理在医疗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3月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传统消毒管理模式时抽取的30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6月实施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时抽取的30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2组均启用专业质控员,采用目测法、放大镜法、ATP法检测灭菌合格率检测。比较2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4.713,P<0.001)。 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器械采用风险评估管理,能明显提高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降低医疗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