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075例急性胸痛患者运用常规急救交接模式(实施前),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2123例急性胸痛患者运用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各节点抢救时间、抢救效果、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院前-院内交接时间、护理评估完成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标本采集完成时间、确定诊断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需急诊PCI术、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抢救成功率、护理操作技能、急救知识掌握、反应能力、医护配合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不仅能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还能减少MACE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院前、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衔接的认识和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70名院前急救人员、715名院内急救人员展开了调查,采用Epi3.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录入,运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院前、院内医护人员都认为院前院内衔接很重要,两者之间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人员对于目前衔接状况的整体感觉满意度低于院内急救人员(P<0.05).院前医护人员认为院内急诊科在院前院内衔接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院内医务人员接诊不及时;院内急诊科没有救护车专用通道;借故推诿患者等方面.院内医护人员认为院前急救单位在院前院内衔接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院前没有交接记录单,只是口头交接;与院内交接病情叙述不够详细;遇到危重患者很少提前打电话通知院内等方面.结论北京市院前、院内急救人员对于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比较高,目前院前院内衔接缺乏统一的交接制度,并存在急救人员衔接工作不到位以及急救衔接所需的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毛宁 《妇幼护理》2023,3(13):3224-3225
目的 评估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82 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别。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院前和院内急救衔接情 况、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在提前通知做好接受准备率、提前告知病情率、提前通知准备急救 设备率和交接时告知生命体征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 致残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 能够提高急救衔接的质量,降低致残率和 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尤秀琳 《妇幼护理》2023,3(21):5205-5206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患者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5 月到 2022 年 4 月收治的 60 例急诊创伤患者,依循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休克缓解、 病情评估、辅助检查、急诊会诊、术前准备、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 组(86.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患者的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中应用预见性护 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的规范流程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和2013年3~8月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并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急救的患者5 310例和5 537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对两组患者从发病至获得专科确诊和治疗的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统计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请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急救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受伤至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急救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规范流程的实施为患者建立了一条通畅而安全的生命通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4.17%(2/48)较对照组16.67%(8/48)低(P0.05);观察组对急救模式满意度93.75%(45/48)较对照组79.17%(38/48)高(P0.05)。结论: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缩短院前、院内急救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还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流程化院前急救护理的48例设为观察组,将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就诊的5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和院内病死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院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采取流程化护理措施优于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再抢救,前者可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医院反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院前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2005-01 ~2006-12(4026例)院前急救患者,试验组为2007-01 ~2008-12(5203例)院前急救患者;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试验组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法,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1).试验组病情评估及综合管理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及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 本研究为医院急诊学科建立一个规范且共享性强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设计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为更好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H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HS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情评估时间、急救时间、转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转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其病情评估、急救和转送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侯连英  侯连玉  龙辉 《护理学报》2010,17(18):21-23
总结582例严重创伤病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的体会,包括将120院前急救科、急诊科、ICU整合为急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专科抢救小组;建立危重医学科人员准入手册;量身定制急救设备如同ICU的"移动ICU"救护车;为避免院前院内交接时遗漏重要病情,节省书写与交接时间,设计了选择填写式绿色通道危重病人交接本;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到现场急救,各环节在信息上提前告知下一站做好准备,为创伤急救节约宝贵时间;院内急诊科按伤情预测评估、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监测生命体征、伤情处置、术前准备、检查、转送等组成急救小组分工合作;急诊科与CT室、手术室、ICU、相关专科做好相应的衔接;转运中做好病情监测与生命支持。本组病人急救有效抢救时间为(39.28&#177;6.87)min,抢救成功率85.9%。认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病人进行急救与护理,使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ICU及专科治疗一体化,较好地协调相关科室,避免了多科会诊带来的抢救时间延迟和处理上的冲突,缩短黄金抢救时间,显著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妇科急腹症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77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行专项院前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VA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车反应时间、初步诊断时间、院前急救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专项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急救效率,有利于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疼痛感,舒缓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对临床工作认可度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护;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科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升高;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模拟演练对急救半径≤6 km的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时效性的影响.方法 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创伤院前急救进行规范的模拟演练培训,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模拟演练前后创伤患者各170例,比较2组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实施情况、院前急救时间、急救半径、急救实际路程、急救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模拟演练前后院前急救时间、急救半径、急救实际路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措施、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模拟演练对创伤院前急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能提高救治时效性,增加有效救护措施的实施,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对车祸外伤患者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车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ICU入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诊反应时间、转运时间、接诊时间、现场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用于车祸外伤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效果及救治效率,改善预后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施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的AMI病人158例,按入院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由医护人员出车接诊,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72例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未接受专业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对比两组发病至抢救时间以及溶栓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血栓再通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24.25min±12.62min)、溶栓时间(1.62d±0.83d)与住院时间(9.57d±4.48d)均短于对照组(45.14min±16.45min,4.03d±1.68d,18.65d±5.79d)(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9.07%)高于对照组(58.33%)(P0.05),病死率(6.98%)低于对照组(18.06%)(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AMI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康桂军 《全科护理》2011,9(35):3259-3260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生脑出血并于入院前进行过院前急救的68例病人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仅进行脑出血院内急救的92例病人为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选择相同的治疗方法,出院时对病人的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方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出诊医师电话医疗指导创伤患者对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南昌急救中心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期间收治的创伤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南昌急救中心采取出诊医师电话医疗指导的院前急救期间收治的创伤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确定性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急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3%,高于对照组的87.30%,确定性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诊医师电话医疗指导能够提升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提升急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专业化和“两栖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的1301例“两栖型”院前急救病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至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574例专业化院前急救病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差异(P<0.01);院前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两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5环”急救生命链在急诊无名氏患者救治的应用展开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急诊救治的无名氏患者94例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5环”急救生命链方式进行救治;2015年1-12月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方式的无名氏患者8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无名氏患者在急诊救治的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医疗费用追缴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急诊救治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费用追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5环”急救生命链在急诊无名氏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规范了部门之间的交接,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对欠费患者的费用管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改良式早期预警(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胸科专科预检标准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心胸专科急诊分诊的校正MEWS系统,探讨其对于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9-12月急诊就诊患者8994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急诊就诊患者91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校正MEWS系统的评分结果进行预检及分区分级处置,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及分诊正确率、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应急处理率,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应急处理率、患者满意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校正MEWS评分系统便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地分诊,同时可有效识别胸痛高危患者,提高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范、科学、适当、合理、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