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眩晕从胸论治与胸源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源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可以由椎动脉、交感神经和本体感觉等多种因素所致。但部分颈性眩晕患者经推拿、牵引及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作者从颈性眩晕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认为是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精血不能上注于头部而发生眩晕。西医学认为,颈性眩晕是椎动脉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就颈性眩晕的针刺治疗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毫针针刺针刺是临床上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之一,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覃丽[1]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  相似文献   

3.
眩晕的病因很多 ,内科治疗效果欠佳 ,近几年来 ,我们对颈椎病性的眩晕进行了推拿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对其椎动脉 (VA)和基底动脉 (BA)进行颅多普对比性检查 ,结果也表明 :推拿对颈椎病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眩晕症患者 ,年龄 4 1~ 59岁 ,平均年龄50 .1± 3.3;女性 7例 ,男性 2 7例 ;病程半年~ 1 2年 ,平均 8年± 2 .5年。辅助检查确诊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症状主要为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恶心等。1 .2 治疗方法 在 34例眩晕症患者中 ,选择单纯的VA和BA的…  相似文献   

4.
体外反搏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一组症侯群。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颈性眩晕 ,临床上较为常见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院 1991~ 1998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6 0岁。病程长者 3~ 5年 ,短者 1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如发作性眩晕、头昏、耳鸣、恶心、视物不清、走路不稳等。脑血流图提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 X线摄片示有骨质增生的表现。经神经内科确诊排除其它疾患引起的眩晕。95 %的患者都给…  相似文献   

5.
手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加二陈汤治疗颈性眩晕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颈性眩晕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椎动脉受到压迫和刺激后,引起的以头晕、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1]。笔者自1993~2006年用手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加二陈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眩晕临床X线分析。方法:本文对250例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性眩晕临床X线分析,诊断的主要依据是颈椎侧斜位X线片和临床体征,结合诱发眩晕的椎动脉扭曲实验。结果:①寰椎椎动脉沟环是人类进化中的形态学的退化痕迹,应归为先天畸形。主要X线表现:完整型(有完整的单、双侧骨性桥板),不完整型(中间骨性桥板不连贯);②寰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椎性眩晕的X线,狭窄的沟环是造成颈椎性眩晕的原因之一[1]。结论:临床颈椎X线片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眩晕具有实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颈源性眩晕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眩晕病,主要因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其特点是头颈部活动时(屈、伸、转动等)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短,常伴有头颈痛、上臂麻木、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猝倒,无意识障碍。近年来笔者运用四神聪穴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以来,笔者共收治颈源性眩晕患者64例,将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岁;病程3 d2年。常规组男16例,女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解剖基础及治疗特点、典型医案等方面,介绍吴清明教授临床运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特色及经验.颈性眩晕发病与颈椎及颈部相关组织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密切相关,吴教授主要针对椎动脉机械压迫、颈交感神经刺激、本体感受器功能异常3种发病机制,采用针刀松解枕下肌群、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手法整复颈椎关节错位以改善患者眩晕、恶心欲呕等临床症状,并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关节性病变、颈背部软组织损伤而导致椎动脉缺血引起的,属于“颈椎病”的范畴,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本病近几年刚被发现,以往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等,常得不到有效地治疗。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就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5例均为2003年1月 ̄2004年12月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5岁,平均39.2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d。55例均有眩晕,伴头部沉重不适感,多在体位改变时诱发,颈背部受凉、…  相似文献   

10.
654-2治疗颈椎性眩晕40例疗效观察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526060)高炳恒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颅外段使血流受影响产生的眩晕称颈椎性眩晕(3)。笔者自1982~1993年应用654-2治疗本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近年来 ,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患者的年轻化 ,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笔者运用红外线照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72例 ,均符合诊断标准[1 ]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7例 ,男 1 9例 ,女 1 8例 ;年龄 2 1~ 73岁 ;病程 1~ 2 0年 ;单纯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1 1例 ,混合型颈椎病 2 6例。对照组 35例 ,男 1 6例 ,女 1 9例 ;年龄 2 0~ 74岁 ;病程 1 0个月~ 2 1年 ;单纯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吴氏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8月该院收治的78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氏手法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眩晕严重程度[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s、Vd比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DARS评分、DHI评分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吴氏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体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椎动脉负责大脑的颞叶、枕叶、丘脑、间脑、脑干、小脑、脊髓上部以及内耳的血液供应,如果供血不足,就会出现诸多症状,病情也比较复杂.内耳的血液主要由基底动脉的内听支供给,一旦缺血,就会出现内耳症状:眩晕、耳鸣和耳聋.近年来人们发现颈性眩晕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利用疗养院特点采用非药物疗法对22例颈性眩晕的老年疗养员进行综合治疗,旨在研究非药物疗法在颈性眩晕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颈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而得到缓解。颈源性眩晕的症状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学们的普遍重视。对于这种疾病的命名,曾有过颈后交感神经丛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供血不足、颈前庭综合征、颈性偏头痛、颈性眩晕等.反映出我们对于此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之清  潘旭东 《中国康复》1990,5(3):136-139
颈部疾患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近几年本症十分多见。本文以我们的研究资料为主,并参考有关文献,予以综述。一、命名问题。“颈性眩晕”的命名尚不统一。有的称之为“外伤性颈性头晕”、“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或“巴一刘氏综合征”(Syndrome of Barre-Lieou)。多  相似文献   

16.
潘冰雪  罗孟兰 《全科护理》2014,(25):2351-2352
颈性眩晕是由于来自于上颈椎本体感受器的不正常冲动传入前庭核所致,中医学将其病因总结为上虚、髓海不足,且进一步提出“上虚则眩”的观点[1]。颈性眩晕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对颈性眩晕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等感觉。后循环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症,而眩晕是其常见症状。眩晕症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本研究采用疏血通联合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西电集团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1]",排除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1998年采用日本产电位治疗仪对颈性眩晕和神经衰弱32例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颈性眩晕和神经衰弱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7~76岁,平均54岁。病程1月~10年。其中椎动脉型颈椎者病15例,在治疗前均行CT和MRI检查确诊。高血压伴头昏、头痛和睡眠差的病史在1年以上3例。单纯性神经衰弱14例。凡眩晕患者治疗前后均作脑血管多普勒或局部脑血流量检测(r-CBF)。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多种治疗无明显疗效后来我科治疗。1.2治疗方法采用日本兴百世株式会社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临床资料来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给予不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38例(95%)有效,远高于对照组15例(37.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等动脉的血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牵引按摩治疗颈性眩晕视力障碍3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 ,因颈椎病引起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综合征而导致眩晕、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 ,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 997年采用牵引、按摩等方法治疗该类病人 30例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女性 1 9例中 ,男性 1 1例 ;年龄最小33岁 ,最大的 62岁 ,平均年龄 4 7.5岁。发作诱因疲劳、外伤 ,多数是俯案工作人员。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达 2 5年。典型症状 :颈椎疼痛、僵硬 ,伴有一侧肩部或两侧肩部疼痛、麻木、无力 ,尤其当颈椎转到某一特定位置时 ,即可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