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恒昀  金青 《临床医学》2011,31(3):84-8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治疗与CT检查的关联作用。方法选择轻、中重度HIE患儿共45例,于生后12 h~2 d内行CT首次检查。对轻度及中、重度HIE患儿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针对CT检查不同分度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节约时间、人力、物力,观察对比疗效情况,显著提高疗效。结论通过结合CT检查情况,分别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对HIE患儿的疗效及远期康复有一定的重要效果。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I)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剂量20mg/d,每日1次,7d为1疗程,并行头颅螺旋CT检查,由专人进行NBNA评分,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NBNA评分、CT异常率、后遗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显著促进HIE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CT特征及愈后情况。材料与方法 :对我院近三年来 86份完整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很好地诊断该病。并能对其表现进行分级 ,CT分级对患儿愈后有重要意义。结论 :CT是诊断HIE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时也是观察病情及疗效、评估愈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一种常见疾病 ,病死率高 ,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治疗困难。我们对 36例 H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科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3月共收治 HIE患者 5 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 1989年济南会议制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分度标准 [1 ]。这些患儿均有明显的围生期缺氧窒息史 ,生后出现异常神经症状 ,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消失等。每例曾做脑CT检查 ,显示程度不一的多灶性低密度区 ,…  相似文献   

5.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HIE26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26例为治疗组,疗程7~10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意识恢复,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纠正,原始反射的恢复及肌张力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CT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HIE的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纳洛酮及高压氧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26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胞二磷胆碱和脑活素治疗;观察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纳洛酮及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头颅CT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精神运动发育商(DQ)检测。结果:观察组在头颅CT恢复程度、NBNA测定、DQ检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纳洛酮及高压氧对中重度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HIE 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压氧治疗HIE能提高疗效 ,降低预后不良率 ,且治疗越早 ,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45例HIE患儿取得完整临床及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主要为白质区低密度病变,分为三度,常合并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结论:CT检查对新生儿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HIE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对患儿正确及时诊断,分析病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高压氧治疗疗程。方法按照统计学分层抽样原理,按病情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为3层,每层15例的方法随机抽出45例HIE患儿,每层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共15例。并采取3种不同的高压氧疗程治疗:第1组采用传统每月10d的治疗方案,疗程间隔20d;第2组采用每月15d的治疗方案,间隔15d;第3组在确诊HIE48h内采用光量子氧治疗,稳定后改为高压氧治疗,两种氧疗共15d,以后每月15d高压氧,间隔15d。最后,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临床副作用。结果45例皆未发现临床副作用,但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疗效最好。结论在避免副作用的情况下,对于患有HIE的患儿采用早期、足量的高压氧疗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otetrahxosyl ganglioside,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对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HIE患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GM1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MMP-9水平、CT值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及CT值升高,MMP-9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MM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P〈0.05)。结论GM1治疗HIE疗效满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并且能减少MMP-9的释放,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早期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中重度HIE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NGF干预组44例,2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生后6h内)应用NGF静脉滴注治疗,1次/d,10~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8d检查头颅CT、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3个月和6个月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心量表(CDCC)评定智力(MDI)/运动(PDI)发育指数。结果NGF干预组头颅cT影像学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I、PDI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早期应用NGF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周内正常新生儿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HIE)颅脑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8例正常新生儿和173例HIE患儿行颅脑CT扫描,取特定的扫描层面及位置,双侧对称检测脑实质密度的CT值。结果正常新生儿灰质密度CT值范围20—28Hu;HIE轻度CT值范围17—20Hu,中度14—17Hu,重度14Hu以下。结论出生1周内正常新生儿与HIE患儿颅脑CT值测量指标对HIE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32例HIE的临床CT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脑质出现低密度灶,灰—白质交界区模糊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1例。CT分度:轻度20例,中度8例,重度4例。结论:CT扫描对HIE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的变化,旨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并探讨NSE在诊断和评价HI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6例HIE患儿(包括32例轻度HIE,24例中度HIE,20例重度HIE)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0天进行NSE测定, 另有10名健康儿作为对照组。亦进行NSE测定。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程度HIE患儿治疗前NSE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临床病情分度呈正相关;治疗10天后不同程度HIE患儿NSE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高压氧组下降得更为显著;高压氧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两者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络酮、苯巴比妥、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苯巴比妥、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发生惊厥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惊厥、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T检查脑白质低密度分布范围观察组重度改变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早期联合应用纳络酮、苯巴比妥、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惊厥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对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本组22例均于入院1周内行初次头颅CT扫描。并在初次CT检查3~4周后进行CT复查结果22例患儿中CT诊断为轻度HIE 18例、中度HIE4例;CT复查结果,22例中21例为阴性。1例初次CT诊断为中度HIE而临床分度为重度患儿,复查CT于左侧侧脑室后角旁脑白质内出现小斑片状脑软化灶。结论虽然对CT在HIE诊断上的价值存在争议,CT仍不失为协助临床进行HIE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分度标准的一些补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 14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随访复查CT图象的变化 ,探讨其CT分度标准与临床分级 ,不同预后不能完全平行的关系 ,提出补充观点以供参考。方法 :将 142例病例图象资料按CT分度标准 ,临床分级标准 ,不同预后重新归纳 ,分析病程演变及预后及CT分度之间的差异特征。结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0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方法 200例HIE患儿均作头颅CT扫描,并分别在病灶部位测量CT值。结果 200例HIE患儿头颅CT改变主要为脑白质低密度,可合并颅内出血或透明隔间隙增宽以及脑梗塞。其中轻度118例,中度67例,重度15例。合并颅内出血87例。结论 根据新生儿宫内窒息缺氧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表现,一般脑损害的诊断即可成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表现与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通过对97例新生儿HIE低密度灶不同脑叶分布及其CT值变化并结合其中46例不同时期随访表现进行分折。结果:97例新生儿HIE分布于不同脑叶的低密度灶共301个,其CT值在25Hu-12Hu之间,与非病变区脑组织密度及对照组的正常脑组织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资料显示HIE低密度灶明显集中于额叶及颞叶;枕叶及顶叶较少。46例不同时期随访的CT检查显示位于颈叶、颈叶较小病灶吸收恢复时间明显早于枕叶及顶叶,其中较大面积的低密度灶恢复时间要长且有可能形成更低密度的脑软化灶(CT值<15Hu)。结论:新生儿HIE低密度灶出现于顶叶或枕叶其恢复时间要长于颞叶及额叶,较大面积的低密度灶(10mm-15mm)有可能形成脑软化灶并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