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蔡晨  董勤  蔡洪培  高申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6):1140-1144
背景:基于纳米技术发展起来的纳米载体介导的磁性载药系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位点特异性靶向给药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病灶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毒副作用。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评价纳米粒子特性。设计:首先选择几个可能影响纳米微粒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统计学中的正交设计,获得了最佳优化处方。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特诊科。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完成。实验用氧化酚砷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乳酸-羟基乙酸由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纳米级四氧化三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乙烯醇购自北京有机化工厂,二氯甲烷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粒形态,振动样品磁强计确证纳米微粒磁性的存在,激光粒径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高效液相法测定氧化酚砷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计算氧化酚砷体外释放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磁性及体外释放情况。结果:①微粒包封率和载药量:实验制备的纳米粒平均包封率为34.2%;5批纳米粒载药量分别为3.06%,3.15%,3.18%,3.21%,3.41%,平均载药量为3.20%,批间差异较小,说明工艺稳定性、重现性好。②微粒形态:纳米微粒呈圆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磁性微球中可见非均匀分散的黑色不透光区,为四氧化三铁微粒。③微粒粒径:分布范围窄(140~500nm)。平均290nm。④微粒磁性:在不断改变外加磁场的大小与方向的情况下,微粒具有不同的磁化强度,说明氧化酚砷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一定的磁响应性。⑤体外释放实验:氧化酚砷经过最初的快速释放后,进入缓慢控释阶段,于第8天时达到最终基本稳定的平台期。结论:实验获得了较满意的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制备工艺;该纳米微粒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有较好磁靶向性的作用,同时具备良好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磁性载药微粒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定向治疗作用,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同时作为缓释载体,能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的磁性纳米粒,评价微球性能.方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Span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乳化-复凝聚法制备磁性纳米粒.并从外观、稳定性、磁响应性、结构、溶胀实验及体外释放实验等多方面考察纳米粒性能.结果与结论:所制5-氟尿嘧啶的磁性纳米粒形态良好,均匀圆整,分散性较好,粒径在100~300 nm,具有较好稳定性和磁响应性.考察Fe3O4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Fe3O4用量的增加,磁响应性增强,但载药量下降.红外谱图说明微粒中包裹磁性物质Fe3O4,及5-氟尿嘧啶与壁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将5-氟尿嘧啶磁性纳米粒分别浸渍在蒸馏水,0.9%NaCl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结果蒸馏水吸水速度最快且溶胀率最大,磷酸盐缓冲液(pH=7.4)吸水程度最小且溶胀率最小.微粒的缓释性能良好,50 h内释放的药物占总含药量的53.20%.  相似文献   

3.
背景:基于纳米技术发展起来的纳米载体介导的磁性载药系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位点特异性靶向给药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病灶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毒副作用.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评价纳米粒子特性.设计:首先选择几个可能影响纳米微粒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统计学中的正交设计,获得了最佳优化处方.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特诊科.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完成.实验用氧化酚砷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乳酸-羟基乙酸由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纳米级四氧化三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聚乙烯醇购自北京有机化工厂,二氯甲烷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方法:运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粒形态,振动样品磁强计确证纳米微粒磁性的存在,激光粒径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高效液相法测定氧化酚砷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计算氧化酚砷体外释放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磁性及体外释放情况.结果:①微粒包封率和载药量:实验制备的纳米粒平均包封率为34.2%;5批纳米粒载药量分别为3.06%,3.15%,3.18%,3.21%,3.41%,平均载药量为3.20%,批间差异较小,说明工艺稳定性、重现性好.②微粒形态:纳米微粒呈圆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磁性微球中可见非均匀分散的黑色不透光区,为四氧化三铁微粒.③微粒粒径:分布范围窄(140~500 nm),平均290 nm.④微粒磁性:在不断改变外加磁场的大小与方向的情况下,微粒具有不同的磁化强度,说明氧化酚砷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一定的磁响应性.⑤体外释放实验:氧化酚砷经过最初的快速释放后,进入缓慢控释阶段,于第8天时达到最终基本稳定的平台期.结论:实验获得了较满意的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酚砷纳米微粒制备工艺;该纳米微粒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有较好磁靶向性的作用,同时具备良好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离子交联法制备盐酸莫西沙星眼用壳聚糖纳米粒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效果。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188为温敏基质,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盐酸莫西沙星眼用壳聚糖纳米粒,检测该纳米粒形态,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利用Poloxamer 407 and Poloxamer 188将该纳米粒制成温敏原位凝胶。结果扫描电镜图显示纳米粒球形度良好,平均粒径(207.2±6.9)nm(PDI=0.157±0.030),zeta电位(32.1±1.5)m V,包封率(41.6±1.7)%。结论离子交联法制备盐酸莫西沙星眼用壳聚糖纳米粒温敏原位凝胶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及缓释效果,药物释放机制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纳米超声造影微粒,表征其理化特征、体外显像效果及其对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和毒性。 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PFOB的壳聚糖(CTS)纳米粒和FITC标记的壳聚糖纳米粒(FITC-CTS),表征其表面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超声显像效果,以激光共聚焦观察FITC-CTS与细胞的结合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ITC-CTS对细胞的黏附比例。 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形态圆整,CTS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8.52±7.96)nm,Zeta电位为+(29.91±0.64)mV,FITC-CTS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4.83±2.72)nm,Zeta电位为+(22.21±0.53)mV。纳米粒性质稳定,在体外能增强超声显影,激光共聚焦观察到纳米粒聚集在细胞膜周围,流式细胞仪测得纳米粒对细胞的黏附比例为(45.15±8.35)%。 结论 构建的CTS纳米粒性质稳定,体外能与肿瘤细胞MCF-7紧密结合,增强超声回声。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二醇二氨为偶联剂,通过叶酸活性酪和聚合物端基活性酯与聚乙二醇二氨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大分子,再通过乳化法合成载紫杉醇纳米粒,制备叶酸修饰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光谱显示叶酸成功连接在高聚物分子上.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276±12)nm,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为规整的球形.该方法可成功制备叶酸修饰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7.
背景:盐酸表阿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使用的不足多为药物释放快、目标组织药物浓度低,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不良反应明显.目的:针对盐酸表阿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足,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方法:以叶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高压匀质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 Zeta 电位,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蛋白负载盐酸表阿霉素纳米制剂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粒外观呈均匀球型,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57.73±0.40) nm,平均 Zeta 电位为(-30.85±0.43) mV,载药量22.78%,包封率可达96.2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2.6%,缓释阶段纳米粒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12 h 时释药量达84.1%,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果表明乳化结合高压匀质法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制剂粒径均匀,粒径范围分布窄,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具有类芬顿反应性能的磁性靶向纳米粒,评价其体外光声成像效果及联合催化反应下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双乳化法制备包裹四氧化三铁(Fe3O4)及葡萄糖氧化酶(GOx)的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Fe3O4@PLGA-GOx,观察其基本特性、体外稳定性及释药效果;采用酶标仪监测其联合催化活性,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纳米粒能力;以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纳米粒在联合催化作用下产生细胞毒性活性氧的能力;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磁性Fe3O4@PLGA-GOx体外杀伤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能力,并评价其体外光声成像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出磁性纳米粒Fe3O4@PLGA-GOx,平均粒径(290.81±108.52)nm,表面电位(-18.41±5.90)mV;Fe3O4及GOx的包封率分别为(91.34±2.35)%和(26.53±6.72)%。外部磁场作用下,细胞对纳米粒摄取增加;随纳米粒浓度增加,光声信号增强。Fe3O4@PLGA-GOx可介导类芬顿反应,产生活性氧并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杀伤肿瘤细胞。结论 成功制备的具有类芬顿反应性能磁性纳米粒在光声成像引导下具有体外催化治疗肿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酸洛拉曲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盐酸洛拉曲克为模型药物,优化实验条件,制备较为理想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特性及体外抑瘤效应.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洛拉曲克的壳聚糖纳米粒(NLTX-CS NP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中对NLTX-CS NPs进行体外缓释研究,通过MTT法测定NLTX-CS NPs对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壳聚糖/盐酸洛拉曲克的质量比为6∶1的载药纳米粒为类圆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32 nm,载药率为(19.17 ± 0.35)%,包封率为(63.56 ± 0.25)%,体外对CNE-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NLTX-CS NPs制备工艺简单,在体外显示了其较好的缓释性能,可以弥补盐酸洛拉曲克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一种热敏型纳米粒----包裹液态全氟己烷(PFH)的脂质纳米乳,探讨其术中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均质-乳匀法制备包裹PFH的纳米粒。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范围,水囊实验观察纳米粒热相变情况。30只离体猪肝分别给予单纯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纳米粒处理,术中观察气化区的形成,并测量气化区及大体病理的大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28±65.57)nm的热敏型纳米粒;体外加热实验示,当温度达到70℃时,二维超声观察纳米粒回声较加热前明显增强。离体猪肝实验示,加入纳米粒后射频消融产生的气化区更明显,而且与大体病理所示坏死范围呈高度相关。结论 通过均质-乳匀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粒,其粒径小且均一、具有热敏相变潜能,有望成为术中实时监控、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