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介入术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确诊STEMI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予替罗非班2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常规剂量组(予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术前、术后罪犯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及心功能[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对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住院期间及术后30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随访。结果: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01,P=0.032),且大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常规剂量组(P=0.037)。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慢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功能显示,住院期间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LVEF、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大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LVEF、BNP改善更明显(P0.05);3组术后30d的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早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及减少MACE发生率,且上游大剂量应用替罗非班改善术前TIMI血流分级及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常规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择期PC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181例,分为试验组(PCI+替罗非班,n=89)和对照组(PCI,n=92),两组PCI均植入药物支架。术前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试验组在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按10ug/kg剂量在3min内静脉推注完)的同时行PCI,继而以0.1-0.05u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PCI。术中术后观察指标:(1)出血事件的发生;(2)血小板情况;(3)住院期间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 试验组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 vs 6.52%,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有增加(8.99%vs 6.52%,P﹥0.05),复合终点事件(不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4.49% vs 7.61%,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 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及时地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 减少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且出血风险并未明显增加,是一个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的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后以0.1μg/(kg·min)持续泵入36h。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36h、30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未见大出血或少量出血,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淤斑、血尿及鼻出血。2组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h血清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替罗非班观察组14h及36h血清cTnT峰值水平和平均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腺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1年本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选择应用替罗非班、腺苷组及对照组各25例,行介入治疗者,腺苷140μg/(kg.min)静脉推入,于术前6 min内推完。股动脉穿刺完毕后,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tirofiban)10μg/kg,3 min推完,后以0.15μg/(kg.min)于24 h匀速静脉泵入。结果行PCI术的患者中用替罗非班、腺苷组冠脉血流恢复达TIMI 3级者比例更高。术后半年复查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CI(心脏指数)、SVI(每搏指数)增加,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术期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和腺苷有助于改善无复流,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陈然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11-24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血小板膜蛋白Ⅱb/IlIa(GPⅡb/l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显著减少,6个月MAcE、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方法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3例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规抗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使用方法为10μg/kg负荷量静脉推注后以每分钟0.15μg/kg持续静脉泵入。2例分别于用药后16 h和1 h出现皮肤淤斑,1例于用药后10 min出现过敏反应,无出血表现;3例均出现血小板迅速下降。经分析病情及用药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确诊为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停用替罗非班,继续其他抗栓药物治疗。3例血小板均在1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对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应提高对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警惕性,要动态监测用药后血小板变化趋势,以减少或避免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误漏诊,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符合入选条件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195)和常规组(n=217),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和实际情况进行急诊PCI、补救PCI、易化PCI、溶栓后PCI和单纯PCI.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计算及比较.结果 虽然术前两组患者各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cTFC术后即刻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尤其是在急诊PCI时,替罗非班组cTFC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STEMI可以有效改善梗死心肌区微循环,提示替罗非班治疗STEMI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诊PCI获益更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97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以常规半剂量0.05μg/(kg·min)通过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72h。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T压低总和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5),硝酸甘油使用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UA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14g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04例高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根据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以氯吡格雷600mg+替罗非班0.4μg/(kg·min)在30min内静脉注射,继以0.1g/(kg·min)由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至手术后36h,对照组:56例,以氯吡格雷300mg+替罗非班(用法同观察组)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随访住院期间和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情况、PCI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至PCI时间、支架置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h、6h、术后24h两组MPA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6h两组MPAR均低于用药后2h(P〈o.05);用药后2h时观察组MPAR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TMPG3级获得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0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CI术前负荷氯吡格雷600mg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抑制患者的MPAR,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时仍可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金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49-3050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96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5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2例,收集所有病例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慢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术并且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296例,根据替罗非班的用药时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中用药组。分析两组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PCI术前及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比例均高于术中用药组,分别为(74.7% vs 47.2%、98.9% vs 93.2%,P<0.05)。术前用药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中用药组(58.31±5.35)% vs (52.93±6.01)% (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低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此外,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不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过程中经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和6个月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的收集了2008-03-2011-12140例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所有患者的替罗非班负荷剂量均为10μg/kg经过冠脉内或静脉内给药,随后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内泵入36h。按照1∶1比例每组各70例分别入选冠脉内给药(IC)组和静脉内给药(IV)组,比较心肌酶峰值,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管重建)。统计学方法包括:Fisher's精确检验,Yates卡方检验,非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病史等基线特征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MACE发生率(IV组5.7%∶IC组10.0%,P=0.45)。两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组(55±30)U/L∶IC组(61±27)U/L,P=0.51)。结论:在行直接PCI的STEMI的患者中,经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同静脉内给药相比较并不能减少MACE事件发生率,有待于更大规模的关于大剂量替罗非班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发病<12小时急诊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7例.早期组入急诊室PCI前即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晚期组在PCI开始时应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用法为10 μg/kg 静脉推注,继以0.15 μg·kg-1·min-1维持至PCI后36小时.观察两组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及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PCI后9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PCI前TIMI 3级及TMP 3级的获得率分别为31.6%、33.3%,晚期组分别为 12.3%、14.0%;PCI后早期组分别为96.5%、75.4%,晚期组分别为 94.7%、57.9%,两组PCI前TIMI 3级、TMP 3级及PCI后TMP 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90天早期组3例发生MACE,占5.3%;晚期组9例发生MACE,占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效果、安全性及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选择5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除有禁忌证),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对照组为5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未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两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及出血情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再血管化治疗)的发生。结果:STEMI患者行PCI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够较早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状态,但增加出血倾向,未增加大出血发生率,临床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用药后穿刺部位和全身出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对STEMI行直接PCI治疗护理者,除充分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外,还应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急诊PCI的STEMI患者血栓栓塞和无复流、慢复流现象发生,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使早期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明显受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STEMI行急诊PCI有无复流或慢血流患者58例,分为实验组(冠脉内推注并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 常规治疗)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比较TIMI血流情况、MACE.[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恢复及TIMI3级明显较对照组高(87.5%比46.15%,56.25%比11.5%,P<0.05);MACE发生率实验组校对照组减低(5%比16.3%,P<0.05).[结论]血小板GPⅡb/Ⅲa(替非罗班)受体拮抗剂冠脉内推注后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可改善TIMI血流,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产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在冠脉介入术中消除冠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有较大量血栓负荷的患者20例,其中2例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常规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其中12例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1的负荷量,然后给予0.15p-g·kg^-1·min^-1的剂量持续静滴24h。另8例在30min内给予尿激酶250000U,复查造影后效果不满意者再次在30min内冠脉注入尿激酶250000U,使总量达50万U。复查造影的时间同替罗非班组。如出现皮下出血或是其他出血倾向时可减半量输入。对比两组给药1h前后的造影结果。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泵入肝素500~1000U·h^-1共24h,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始终在治疗前的1.5~2.5倍,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依诺肝素1mg·kg,1次·12h^-1,5~7d。观察手术成功率、血栓积分、围手术期和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冠脉内血栓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尿激酶纽(P〈0.05),两组患者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相似,在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的随访中均无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替罗非班组血栓积分有显著性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无死亡、无再发心梗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且替罗非班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效果,比尿激酶具有更好的抗栓效果,而且冠脉用药和静脉用药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急诊直接PCI的STEMI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中冠脉内注射10 μg/kg的替罗非班及0.06 mg/kg的尼可地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50 μg肾上腺素冠脉内注射,然后两组以替罗非班0.1 μg/(kg·min)及尼可地尔2 mg/h分别静脉泵入,维续至术后36 h。比较两组PCI患者即刻冠脉血流情况、无复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峰值、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心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PCI即刻TIMI 3级血流、TMPG 3级的比例和术后2 h心电图的STR均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CK-MB峰值和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无复流比例均远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7~10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LVEF,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压增幅、心率加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在替罗非班和尼可地尔的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可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无复流及术中低血压发生,提高疗效,改善短期预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01—2011-01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0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脉内血栓,随机分为两组。A组(106例)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抽血栓,同时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置入支架;B组(104例)按常规方法完成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但A组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高于B组(89.6%VS 50.0%),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2.8%VS 30.8%,3.8%VS 15.4%,P均〈0.05)。大出血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静脉盐酸替罗非班泵入可以增加冠脉TIMI 3级血流率,减少无复流及不良心脏事件,同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30min,后持续泵入36h。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用药后24h及1周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降低ACS住院期间MACE,改善左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