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中毒中性粒细胞是否被MAXM血细胞分析仪误认为嗜碱性粒细胞。方法MAXM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瑞氏染色镜检白细胞分类;过氧化物酶染色区分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区分类白血病反应。结果26例恶性肿瘤患者用MAXM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为:(28.6±5.7)×109/L;分类为:中性粒细胞49.9%±10.6%,淋巴细胞15.2%±4.3%,单核细胞2.2%±1.2%,嗜酸性粒细胞0.4%±0.3%,嗜碱性粒细胞32.3%±10.2%。镜检分类为:中性粒细胞85.6%±11.8%,淋巴细胞12.9%±5.1%,单核细胞1.5%±1.4%,嗜酸性粒细胞0%,嗜碱性粒细胞0%,其中中毒中性粒细胞为36.5%±7.6%。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为:89.6%±12.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83.1%±12.5%,积分395±63。结论MAXM血细胞分析仪把类白血病中毒中性粒细胞误认为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
XE-5000研究参数白细胞分类结果与镜检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能分类时研究参数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XE-5000白细胞不能分类的血液病患者66例和非血液病患者66例,分别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分类.对XE-5000研究参数中白细胞分类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者结果的关系.结果 血液病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59、0.654、0.846和0.417(P<0.01).非血液病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8、0.416、0.420(P<0.01)和0.069(P>0.05).两种方法相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呈高度正相关,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呈中度正相关.结论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研究参数中白细胞分类结果可靠,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为分类提供一个可行方法,临床可参考研究参数分类结果出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新鲜血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白细胞形态,同时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结果:①应用rhG—CSF前,部分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性颗粒数减少;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用rhG—CSF前、后比较,各组中性粒细胞胞体大小和核分叶无明显变化,嗜酸、嗜碱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形态也无明显改变。②用rhG—CSF后,各组NAP积分显高于用药前。结论:G-CSF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出现变化,内、外源性G—CSF均能改变中性粒细胞形态,且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缺陷症的病变特点及临床实验诊断策略。方法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白细胞和测定MPO指数(MPXI),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白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白细胞,血涂片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检测POX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积分,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法分析白细胞MPO抗原表达水平。结果在5761例住院患者中,中性粒细胞MPO轻度缺陷病例占2.61%,部分缺陷占0.39%。3例典型MPO缺陷病例的ADVIA 120白细胞分析散点图出现特异性变化,MPXI减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MPO活性和抗原表达呈不同水平减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结论MPO活性减低是诊断白细胞MPO缺陷症的重要依据。Bayer ADVIA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和血涂片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是其确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检查住院患者956例血液时,曾发现2例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结果报警。白细胞直方图出现异常峰值,经涂片染色镜检证实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0例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值小于5.0%的血标本,100例比值大于5.0%的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38.2%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准确可靠,且具有精密度好、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的参考方法,评价检验人员对血细胞识别的能力。方法每次应用5份新鲜血样本制备血涂片、染色及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审核员评价血涂片的制作质量及染色效果,对分类结果进行重复测量行荷伊特(C.Hoyt)信度分析并计算信度系数r;考核50幅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并计算得分,以得分≥90分(共100分)的检验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的均值作为参考方法的靶值,采用精确概率法计算参考方法99%的可信范围,将比对人员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与可信范围进行比较,判定比对结果是否合格。结果所有比对人员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的考核得分均在80分以上;比对人员血涂片制作质量与染色均合格,比对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总信度系数r=0.985,5份临床样本,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6类细胞均有差异;比对人员间白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位比对人员白细胞分类结果除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外r均大于0.60;分类计数均符合。结论本室建立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方法设计科学合理,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142例细菌感染者、67例健康对照者和50例病毒感染者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和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对各组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传导性平均值(MNC)、中性粒细胞散射性平均值(MNS)]、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NDW)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患者的MNV和NDW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1),而其MNS则明显低于另2组(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可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朱小东  张阳根  谢志雄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07-2307,2309
目的分析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变化,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细胞体积(V)、高频电流传导(C)、激光散射(S)技术来测定100例细菌感染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中性粒细胞体积(NEV)、中性粒细胞核浆比例(NEC)、中性粒细胞颗粒大小及密度(NES)。结果感染组的NEV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NE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可作为细菌感染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ysmexXT-1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信息的可靠性。方法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的328份标本进行手工血涂片、染色及显微镜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仪器有报警提示的标本分类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0.969、0.826、0.884、0.446;仪器无报警提示的标本分类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r值分别是0.996、0.984、0.868、0.887和0.529。结论对有异常报警信息的标本都应进行手工血涂片、染色及显微镜复检。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根据其胞浆中颗粒染色的性质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三种。嗜酸性粒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核常分为两叶,细胞浆内颗粒粗大,圆而均匀,可被伊红染成橙红色,布满胞浆。嗜酸性粒细胞约占周围血白细胞数的0.5~3%。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正常位为50~300/立方毫米。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7%即为增多。嗜酸  相似文献   

12.
孙红  朱杰  林云华 《检验医学》2012,27(12):1027-103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和心脑血管意外、大手术术后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应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8例急性细菌感染患者、56例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51例大手术术后患者、4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中的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高频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值(MNS)及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结果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MNC、MNS、NDW分别为(154.90±7.61)fL、146.02±2.56、134.13±6.18、24.88±3.57;急发性心脑疾病组分别为(144.50±6.52)fL、146.64±2.60、139.00±3.50、20.40±2.34、;急性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147.42±5.00)fL、147.00±3.10、138.00±3.91、21.51±2.50;大手术术后组分别为(150.84±5.96)fL、146.20±3.13、136.80±4.87、22.75±1.9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22±4.27)fL、147.21±2.05、142.42±6.18、18.56±1.15,急性细菌感染、急发性心脑疾病、急性消化道出血、大手术术后组与对照组的MNV、MNS、N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急性细菌感染组的上述各参数变化最为显著。应激性疾病组(包括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大手术术后患者和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MNV、MNS、NDW分别为(147.50±6.29)fL、137.50±4.70、21.66±2.54,与急性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的VCS参数能反映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与应激性疾病时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细菌感染疾病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3例肉毒素中毒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常规取血2 ml,应用Backman-Coulter Gens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做血涂片,瑞氏染色后,观察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分类2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毒性指数和核突积分,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各肉毒素中毒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轻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未见中毒颗粒,白细胞计数、胞核核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均有毒性颗粒出现,且中毒越严重,中毒颗粒粗大,毒性指数也越高;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核有多种形态的核突出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情越重,差异越显著.结论 动态监测肉毒素中毒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的变化,对于了解中毒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转归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檀卫平  吴葆菁  麦贤弟  徐小彩  范玲玲 《新医学》2009,40(12):800-801,84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多型性,分析不同分型的患几对治疗的反应。方法:5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根据痰涂片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组,分别检测2组的血常规,观察其血细胞形态,记录痰涂片结果,并对其入组时及接受常规联合治疗3个月后达缓解期的肺功能进行检查,比较2组差异结果:EA组25例,NEA组29例。EA组96%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无中性粒细胞升高寺,血细胞形态异常者多为偶见异形淋巴细胞(占44%);NEA组则有21%中性粒细胞升高,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血细胞形态异常者以中性粒细胞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改变者(24%)砭偶见异形淋巴细胞者(24%)居多。EA组的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NEA组(P〈0.01),NEA组的疾涂片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EA组(P〈0.01)。2组缓解期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急性发作期改善(均为P〈0.05),其中EA组的FEV。改善程度明显高于NEA组(P〈0.01)。结论:哮喘是一种多型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可参与其气道炎症,EA患儿对联合治疗反应优于NEA患儿,应根据哮喘患儿的痰涂片细胞分类了解其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机体应激状态时的变化,并探讨其诊断应激状态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方法 使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21例经细菌培养确诊术后并发感染者和23例术后无感染症状者的外周血血常规,记录WBC、NE%和中性粒细胞的各项VCS参数;同时监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然后进行组间指标比较分析,并对VCS参数与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在无感染症状组与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术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转换参数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大于其他指标;在术后并发细菌感染人群的临界值大于或等于27.12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8.29%和81.93%.且其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74,P=0.000).结论 继发的细菌感染导致应激状态下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显著性变化,转换的中性粒细胞新参数在应激状态并发细菌感染者中出现了显著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分类是临床常用的常规检查项目,现多用流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它虽是一项快速、精确、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但只是对细胞形态正常的标本中各类型细胞比例得到分析,不能准确的检出病理形态的细胞,现将工作中发现的一例"红皮病"病人在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分辩不开的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CD3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但能将白细胞分为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五类.还能提供其他四种分类及百分数,如:异常淋巴细胞%(VARLM)、胚细胞%(BLAST)、未成熟粒细胞%(IG)、带形核嗜中性粒细胞%(BAND)。本文对仪器提供的异常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细胞)分类的百分数和传统的显微镜目测(以下简称镜检)分类百分数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样本分成3组,分别置室温下1小时组、置4℃冰箱中24小时、置室温25℃ 24小时,再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的形态,分别计数200个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观察形态异常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结果:室温放置1小时的外周血标本形态学异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0~0.040(0.005);4℃放置24小时相应为0~0.080(0.017),室温放置24小时相应为0.010~0.440(0.131).结论:放置时间与温度对儿童外周血标本中性分叶核细胞有明显影响,因此,应在取材1小时内观察外周血涂片的细胞形态,以免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固定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阳性率和积分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82例来某自三甲综合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的新鲜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管抗凝,制备3份血涂片,第1份(A)在1h内进行NAP染色,第2份(B)预先进行固定,1d后进行NAP染色,第3份(C)不做任何处理,1d后进行NAP染色;同时在其做骨穿时取其新鲜末梢血,制备血涂片,在1h内进行NAP染色;将上述血涂片用NAP染色液进行NAP细胞组化染色,用显微镜在油镜视野下观察100个中性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以阳性率和积分记录其检测结果。结果 EDTA-K2抗凝静脉血涂片A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新鲜末梢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TA-K2抗凝静脉血涂片B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新鲜末梢血相比略低,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EDTA-K2抗凝静脉血涂片C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新鲜末梢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预固定的EDTA-K2抗凝静脉血涂片放置1d后,其NAP染色的结果依然可靠,不经过固定的EDTA-K2抗凝静脉血涂片放置1d后,其NAP染色的结果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异常增多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肺炎等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近年来 ,由于肺吸虫病的明显升高 ,对入院患者作周围血涂片分类计数嗜酸粒细胞 ,为临床诊断肺吸虫病提供了有力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报道 4792例肺部疾病住院患者血常规分析中 ,76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肺部疾病分布。一、材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本院 4792例肺部疾病患者。2 .方法 入院患者第 1次作血像分析 ,周围血涂片 ,用瑞特染色后 ,显微镜油镜进行分类计数 ,凡嗜酸粒细胞高于 1 0 %以上者 ,再依疾病种类进行分析讨论。二、结果和讨论4792例入院患者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