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何茵 《现代护理》2004,10(10):950-951
机械通气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类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初期 ,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躁动 ,出现人 -机对抗或拔管等意外。为使患者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 ,需要使用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与呼吸机动作的同步 ,达到正常的通气与氧和作用。作者对 5 3例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咪唑安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患者中镇痛镇静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机械通气在急诊室及ICU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其设备更加合理和完善,但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更需要适度使用镇痛镇静药以减少由于机械通气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镇痛镇静药的种类繁多,并且药物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也各式各样,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我们对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药的应用和效果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每日唤醒对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谵妄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每日唤醒方法对接受机械通气和镇痛、镇静治疗的危重患者在谵妄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镇痛、镇静药物持续输注;观察组实施每日唤醒。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药物应用均遵循剂量最小化原则,即在保证患者舒适、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物使用量,并在观察组患者唤醒期间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自发呼吸试验,比较两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如意外拔管、人机对抗、坠床等)及与原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预防过度镇静的方法,每日唤醒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用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及ICU治疗天数,对预防谵妄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设计机械通气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核查表",以提高护士对唤醒措施的依从性。方法 :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将"每日唤醒核查表"应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需要唤醒的患者,观察护士执行唤醒措施的依从性,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药物总量。结果 :使用"每日唤醒核查表"后,护士对唤醒措施的依从性及患者镇静药物总量、总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每日唤醒核查表",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唤醒措施的依从性,降低了患者镇静药物的用量,缩短了患者总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保证了患者安全。此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医护人员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握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1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218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握力器、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握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握力为(13.8±4.7) k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运动方式、镇静药物使用时间、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是影响其握力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握力较低,女性、高龄、既往不运动、镇静药物使用时间>5 d、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3分的机械通气患者握力较低。护理人员应加强其握力的动态评估,控制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50例)及丙泊酚镇静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有创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并予瑞芬太尼镇痛。在镇痛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镇静治疗。维持患者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在-2~0分之间。对于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应用镇静药物前和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资料,其中应用镇静药物前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谵妄、VAP发生情况以及30 d内死亡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CPIS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前的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用药前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两组患者的MAP、HR、RR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丙泊酚组患者MAP、R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与丙泊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H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谵妄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安明明 《妇幼护理》2023,3(18):4485-4487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在我院 ICU 接受治疗机械 通气治疗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 50 例。对照组采用镇痛镇静 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镇静镇痛针对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治疗时间、住院时间、Ramsay 量表评分、BPS 量表评分、CAM 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为、ICU 治疗时间 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 Ramsay 量表评分、BPS 量表评分和 CAM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镇痛镇静针对性护理方法对 ICU 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可缩短通气时间、 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镇静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传统机械通气常合并气压伤而影响预后.我们在机械通气中应用肌肉松弛剂卡肌宁及麻醉镇静药异丙酚可明显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气体交换及其内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转入综合ICU的患者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计算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398例患者,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163例,发生率为41.0%。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使用约束(OR=3.084)、镇静药(OR=2.255)、机械通气时长(OR=1.146)和入住ICU时长(OR=1.111)是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结果显示,使用约束、镇静药、机械通气时长、入住ICU时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0、0.566、0.787和0.774,其中机械通气时长和ICU时长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d和8d。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使用约束、镇静药、机械通气时长>7d和入住ICU时长>8d易诱发谵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每日唤醒干预对接受机械通气镇静治疗危重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7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取镇静药物持续输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每日唤醒,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谵妄发生率、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如意外拔管、人机对抗、坠床等)及原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谵妄发生率、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每日唤醒是预防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过度镇静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景 《全科护理》2020,18(7):848-851
[目的]观察eCASH理念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中镇静镇痛、结局指标和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机械通气病人按照入科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eCASH理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镇痛、镇静药物使用次数、最早下床时间、肌力测评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镇痛、镇静药物使用次数、ICU住院时间、最早下床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肌力测试(≥4级)情况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eCASH理念应用于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活动中可减少病人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提升病人后期康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进行持续浅镇静,对照组应用常规镇静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的镇静药物人均总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患者意外拔管、气管切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镇静药物人均总剂量、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气管切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意外拔管率、再次插管率和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可以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总剂量,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气管切开率,安全有效,并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eCASH理念下镇痛镇静策略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ICU收治的96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ICU常规预防谵妄护理,观察组遵循eCASH理念改进镇痛镇静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ASH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患者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将60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延长、平卧位置、预防应用抗生素,其OR值分别为3.23、3.12、2.87、2.34.结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减少误吸、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取半坐卧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7-08/2008-08期间68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危重患者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血压下降、肺部感染加重、镇静过深等各类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的强弱与镇静药物呈剂量依赖性,经及时治疗和干预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时,易发生各类不良反应,须连续评估患者的镇静等级和意识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应用于胸外科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2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根据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情况进行主观评估,观察组应用RASS对患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镇静措施,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入住胸外科ICU时间。 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呼吸机使用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时间及入住胸外科ICU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 RASS能帮助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躁动、镇静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每日唤醒定义及应用现状,从减少镇静药物使用量、减少并发症、及时评估病人病情变化、降低谵妄发生率方面综述了每日唤醒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镇静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出了实施每日唤醒策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除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收入ICU的机械通气患者用信封法完全随机分为昼夜节律组(CR)、每日中断组(DI)、持续输注组(CS)、按需镇静组(DS)4组,每组30例,因DS组不良反应多,入组10例后去除该组,最终入组患者共9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镇静药物剂量、每日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置入胸引管的气压伤)和不良反应(患者意外拔管、再次插管、气管切开、死亡),并测定生化指标,10:00和22:00各记录1次在岗护士人数.结果 CR、DI、CS3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APACHEⅡ评分、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组镇静药物总剂量(mg:5466.7±620.4)、平均镇静药物剂量(mg·h-1·kg-1:2.19±0.61)均明显高于CR组(4344.5±816.0、1.00±0.51 )、DI组(4154.3±649.4、1.23±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组与DI组无差异.CR组每日清醒时间(h:4.40±1.30)较DI组(0.59±0.26)、CS组(0.15±0.02)均明显延长(均P<0.05).各组并发症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DI组不良反应的发生(2例次)较CR组(1例)、CS组(0例)明显增加(P=0.0477).撤除镇静后,CR组昼夜节律正常者较CS组明显增加(19比9,P=0.0339).CR、DI、CS 3组间白天在岗护士人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5、1.41、1.14,均P<0.01),夜间则无差异.各组生化指标未见差异.结论 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有助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脱离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具有一定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计划结合早期活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2019年10月31日EICU收治的195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接受相同机械通气治疗和气道管理方法,观察组接受每日唤醒计划结合早期活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镇痛、镇静护理,直至患者转出EICU。记录患者治疗期间24 h内及48 h内使用的镇痛药物情况;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长;观察并记录患者EICU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躁动不安、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等;患者转出EICU后根据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24 h内及48 h内使用吗啡、咪达唑仑的总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EICU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转出EICU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每日唤醒计划结合早期活动的护理模式可减少E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长,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集束化策略在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诊治的84例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镇痛镇静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的平均剂量及总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30 d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28 d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镇静集束化策略能够缩短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及近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