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实施宫腔镜检查的1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粘连分为粘连组26例和未粘连组85例,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稽留流产清宫、葡萄胎清宫、子宫内膜炎、胎盘残留、人流不全、子宫内膜病变切除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流次数、稽留流产清宫及子宫内膜炎是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影响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对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术的“开窗剥切”法,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结果 7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另有1例因肌瘤数目过多,患者年龄较轻且未婚,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部分肌瘤.术后随访2~26个月,2例术后有轻微宫腔粘连,1例发现肌瘤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正常妊娠.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保留子宫,尤其“开窗剥切”法,在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方面的独特优势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住院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BMI、肌瘤家族史、初潮年龄、肌瘤分型与肌瘤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BMI、初潮年龄及肌瘤分型是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BMI、初潮年龄、肌瘤分型是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早期诊断、全面评估术前肌瘤的情况及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辅助预防方案等对减少肌瘤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102例有生育要求的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0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102例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娠54例,妊娠率52.9%。其中,成功分娩32例,活产率59.3%,其中采取剖宫产26例(81.3%);待产5例,均孕12周以上;流产17例,流产率31.5%。流产患者中,晚期流产4例(23.5%),稽留流产10例(58.8%),胎盘异常3例(17.7%)。妊娠患者与未妊娠患者年龄、病程、粘连程度、复发情况、术后月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粘连程度、术后月经情况是影响宫腔粘连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妊娠率较高,年龄、粘连程度、术后月经情况是影响术后妊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洁梅  李思春  何卫琴 《全科护理》2021,19(14):1962-1964
目的:探讨育龄子宫肌瘤宫腔镜术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480例育龄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病人临床资料,按照随访期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分别为复发组(n=60)和未复发组(n=420).采取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80例育龄病人复发例数为60例,总复发率为1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分娩史(OR=1.553)、子宫肌瘤数≥2个(OR=3.022)、最大子宫肌瘤直径≥6 cm(OR=1.117)、不良手术操作或不当护理(OR=2.581)、宫腔粘连(OR=3.121)、随访时间≥24个月(OR=3.086)与肌瘤复发呈明显正相关(OR>1).结论:育龄子宫肌瘤宫腔镜术病人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多,护理人员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73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7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 ,无子宫穿孔、出血及肠管损伤发生 ,2例轻微水中毒。切除肌瘤直径大小 1~ 6cm ;肌瘤数目 1~ 4个 ;手术时间 5~ 85min ,平均2 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 2 0~ 10 0ml(Desonol法 ) ;膨宫液用量 5 0 0~ 2 80 0ml;膨宫液吸收量 2 0 0~ 930ml。术后随诊 3~ 30个月 ,其中 6例失访 ,1例因“子宫平滑肌肉瘤”接受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手术 ,其余 16 6例均定期来院复查 ,随诊率达 96 .0 %。 15 1例患者月经量过多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其中 14 0例月经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月经量较前显著减少 ,周期恢复正常。在 94例不孕症或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 ,术后已妊娠 72例 ,其中足月分娩者 4 8例 ,无宫腔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方面 ,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是首选的方法 ,能显著的改善术后月经状况以及受孕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相关因素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人工流产后宫腔感染患者50例,其中有13例患者发生宫腔粘连,其余37例未发生宫腔粘连,观察影响患者发生宫腔粘连的原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产次、孕次、盆腔炎、阴道流血史、生殖器感染、反复刮宫、负压吸引压力为影响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相关因素,而经多因素分析发现,2次以上产次数、反复刮宫及负压吸引压力超过300 k Pa为导致人工流产后发生宫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人工流产术后发生宫腔粘连患者主要术中操作未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反复刮宫、产次多有直接关系,医务人员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纠正,影响发生宫腔黏连的不良因素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马秀杰  麦宝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25-1326
目的应用宫腔镜探讨习惯性流产与子宫解剖学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产Wolf全景式宫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对3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发现有子宫解剖异常者12例。其中单角子宫2例;黏膜下肌瘤3例;宫颈功能不全2例;子宫纵隔1例;创伤性宫腔粘连及内膜纤维化4例。结论宫腔镜是寻找习惯性流产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子宫解剖异常是习惯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尤其是创伤性宫腔粘连及内膜纤维化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育龄期子宫肌瘤女性宫腔镜术后妊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完成15个月随访,记录妊娠状况,找出影响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 61例患者中,成功妊娠37例,未妊娠24例;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术前宫腔形态异常、中重度粘连程度、浆膜或粘膜下肌瘤类型是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35岁、术前宫腔形态异常、中重度粘连程度、浆膜或粘膜下肌瘤类型是影响子宫肌瘤宫腔镜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手术是目前妇科领域的一项微创技术,是利用宫腔镜在电视下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内息肉、中隔、粘连等病变,或破坏子宫内膜,控制出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宫腔镜手术具有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手术B超与腹腔镜监护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宫腔镜手术应用宫腔电切镜经宫颈切除子宫内膜、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纵隔、宫腔粘连等,可代替子宫切除或开腹术,治愈大部分宫内良性病变。但因其有体液超负荷、子宫穿孔并伤及邻近器官的危险[1,2],已成为此术难以普及推广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宫腔镜手术的安...  相似文献   

12.
王霞芬 《山西临床医药》2009,(35):2315-231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单极或双极宫腔电切镜进行切割,对反复严重出血、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除。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警惕并发症发生,协助医生处理并发症。结果: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1例,术后发热11例。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1.7%(66/72)。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护理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宫腔粘连常见于多次人工流产或者刮宫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破坏,进而引起宫腔的部分或者全部闭塞[1]。宫腔粘连患者常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减少及反复流产等。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临床中也常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2-3]。临床研究[4]显示,宫腔  相似文献   

14.
付敏  薛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58-1659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对98例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其中0型54例,Ⅰ型28例,Ⅱ型16例。术中超声全程监护。结果:各类黏膜下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满意率0~Ⅰ型为100%,Ⅱ型为93.7%。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宫腔妊娠物残留多见于人工流产不全或药物流产不全,持续的宫腔妊娠物残留会导致异常阴道流血、腹痛、感染、子宫复旧困难等,诊断为宫腔妊娠物残留者需再次手术治疗。传统的刮宫术由于盲目操作,常导致刮宫不全、子宫穿孔、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1]。本文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电切术5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宫腔镜电切术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运用5%甘露醇液或5%葡萄糖液膨官,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术283例,子宫内膜切除78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197例,纵隔子宫电切5例,其他宫内良性病变切除15例。结果官腔镜下电切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植入胎盘(陈旧性)宫腔中度多发粘连、子宫纵隔术后完全满意率100%;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术后完全满意率96.1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疗效好,可以替代传统的某些子宫切除手术,微创,痛苦少,保持了器官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杨希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11-1212,121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的4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31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肌瘤复发、宫腔粘连、宫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5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选择性做术中B超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全部病例的肿瘤均一次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率0型、Ⅰ型肌瘤为100%,Ⅱ型肌瘤87.5%;1例子宫穿孔发生。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分析20例接受子宫黏膜下肌瘤射频消融术后行宫腔镜下电切的病例,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及宫腔镜下电切后其超声表现及宫腔内情况,并对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2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10ml,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黏膜下肌瘤均完全消失,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9例,宫腔积液1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配合宫腔镜下电切坏死组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冷刀技术在宫内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8月应用法国摄普乐公司宫腔镜操作系统(HEOS)冷刀技术手术治疗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子宫黏膜下肌瘤、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及稽留流产等宫内疾病16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和内膜保护情况(术后月经量是否少于正常)等,以判断该技术的优势。结果宫腔镜冷刀手术治疗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子宫黏膜下肌瘤、CSP、稽留流产、妊娠物残留、宫内节育环嵌顿或残留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37±9.08)、(25.77±11.09)、(19.42±6.80)、(26.85±9.15)、(29.07±15.35)、(21.06±7.07)、(24.72±10.72)和(19.18±8.31)min,无术中大出血,一次手术成功164例,手术并发症2例(中度水中毒1例,子宫穿孔1例),术后经量少于正常月经量6例(非绝经患者)。结论 HEOS冷刀技术可以替代很多传统宫腔镜电切手术,HEOS宫腔镜冷刀技术不仅可以手术治疗大部分宫腔内疾病,并且具有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高和对子宫内膜保护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