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疼痛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37-7138
大量研究证明,新生儿出生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疼痛对于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现就新生儿疼痛的来源、影响、评估及护理干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宝华 《护理学报》2009,16(22):49-5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利用电脑选号方法随机选择新生儿病房以及NICU住院新生儿共20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新生儿疼痛反应情况积极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运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s Pain Scales,NIPS)由专人在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时,对照组疼痛刺激后60 min,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后60 min,对新生儿各项反应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疼痛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刺激时轻、中、重度疼痛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后或护理干预后60 min时疼痛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应重视鼓励应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疼痛进行有效、及时的干预和处理,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注射乙肝疫苗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在肌内注射前2 min至肌内注射结束后8 min趴在母亲胸部接受臀部爱抚,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给予肌内注射.对两组使用疼痛面容、啼哭、血氧饱和度指标评估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疼痛反应.结果:干预组肌内注射过程中和肌内注射结束后2 min、4 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后疼痛面容和啼哭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P<0.01),疼痛面容和啼哭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肌内注射结束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生儿趴在母亲胸部接受臀部爱抚能有效减轻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袁海英  赵梅峰  陈珠清 《全科护理》2021,19(8):1021-1024
目的:探讨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的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3例、C组33例,在对新生儿进行致痛性操作时,A组同时给予肌肤接触安抚和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B组只给予肌肤接触安抚措施,C组只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比较3组新生儿的疼痛量表(NIPS)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A组NIPS评分最低,且A组与B组或C组间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的心率、呼吸状况、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缓解新生儿的操作性疼痛,并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联合干预比单一干预措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8年6~12月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新生儿充分哺乳后0.5~1.5 h内于温水足浴3 m in,水温38~40℃,足部按摩、适当挤压小腿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不予干预,常规采血。比较两组一针采血的成功率和新生儿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一针采血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疼痛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充分哺乳后0.5~1.5 h内给予足浴,足底按摩5次后采血效果好,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新生儿疼痛程度低,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模式在减轻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100例需要足跟采血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新生儿给予袋鼠式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并分析新生儿发育情况、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急性疼痛行为评分。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身高、体重以及头围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袋鼠式护理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疼痛程度,促进新生儿发育,降低其应激反应程度,临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出生的246例正常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及脐部感染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及脐部感染的发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疼痛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疼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对新生儿疼痛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对42例新生儿进行疼痛评分.按照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穿刺类型、是否经产道分娩和生后日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同时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动态记录新生儿在穿刺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2例新生儿平均疼痛评分为7.6分.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穿刺类型对新生儿疼痛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是否经产道分娩和生后日龄时新生儿疼痛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进行穿刺时,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新生儿疼痛在日常操作中常见,是否经产道分娩和生后日龄对新生儿疼痛程度有明显影响,新生儿疼痛时生命体征有显著变化,在临床操作中应该给予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科行致痛性操作24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致痛性操作前喂糖水、操作中音乐疗法和操作后搂抱。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时段疼痛评分、生理指标(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和哭声起止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生理指标和哭声起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喂糖水、音乐疗法和搂抱可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药物疼痛管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医疗操作(足跟采血)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治疗组在操作中给予非药物疼痛治疗,如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体位支持等。30min后利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非药物治疗新生儿疼痛有明显的效果。结论非药物疼痛干预能减轻新生儿疼痛,减少疼痛刺激对新生儿生理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