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90岁的超高龄老人血镁及脑梗死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超高龄患者的血清镁水平,比较脑梗死及非脑梗死患者血镁水平,并比较不同血镁水平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总血清镁浓度为(0.973±0.544)mmol/L,不同年龄、性别组患者组间血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患者血清镁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镁血症组、血镁正常组及高镁血症组患者脑梗死患病率分别为81.82%、35.71%、23.08%,低镁血症组脑梗死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超高龄患者中低镁血症者脑梗死患病率较非低血镁者高.因此,超高龄患者适当补充镁可能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阿司匹林药效相关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G873A和C807T位点在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中的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0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进行阿司匹林药效相关基因位点检测的患者811例,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心血管疾病组)、脑血管疾病患者597例(脑血管疾病组)、糖尿病患者108例(糖尿病组)。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3个组GPⅠa基因G873A、C807T位点多态型。结果单个病例GPⅠa基因G873A、C807T位点野生型、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均同步出现,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合计为47.17%~53.27%,等位基因A、T均为24.53%~31.48%。糖尿病组2个基因位点纯合突变型为13.89%,高于心血管疾病组(1.89%)和脑血管疾病组(8.21%);杂合突变型为35.19%,低于心血管疾病组(45.28%)和脑血管疾病组(45.06%);基因型分布与心血管疾病组、脑血管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不同性别患者比较,2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29~60岁、61~70岁、71~80岁、81~94岁4个年龄亚组,4个年龄亚组2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 5)。结论阿司匹林药效相关GPⅠa基因G873A、C807T位点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性别、年龄无关,2个基因位点突变现象较为常见,突变存在个体间差异,可能影响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2个基因位点纯合突变率高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及脉压差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222名高龄高血压患者根据日常体检血压,以150/90 mmHg为切点分为降压达标组(127人)和降压未达标组(95人),比较两组间在18个月的观察期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在降压达标组中根据血管事件发病情况分为心脑血管事件组(75人)和对照组(52人),比较两组的脉压差的均值。结果降压达标组和降压未达标组在观察期间分别有18人和23人发生脑血管事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达标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数(10人)少于降压未达标组(1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组中划分的心脑血管事件组和对照组的脉压差均值分别为(65.8±12.1)mmHg和(56.3±10.9)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5岁以上高龄高血压患者通过降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在降压的同时,对于高龄患者还要注意脉压差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46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结果的临床分析,探讨Hcy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德国拜耳16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Hcy浓度。结果 55岁以上者Hcy测定结果与55岁以下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岁以上者Hcy阳性率为23.96%,55岁以下者为56.67%,55岁以下者Hcy阳性率明显高于55岁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Hcy阳性率为41.51%,男性为52.5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危险因素,其值增高的患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该尽早开展Hcy常规检查,以方便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煤工尘肺(CWP)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脂四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浓度(HGB)的情况。方法选择CWP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4例为观察组,选择单纯CWP患者93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脂四项、hs-CRP、HG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血脂四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HG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不同年龄组HGB水平60岁以上各组病例与60岁以下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GB对CWP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内蒙大兴安岭林区80例男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按疾病分成三组.其中高血压病组44例(年龄36-69岁,平均45.7岁).动脉硬化组31例(年龄47-75岁,平均58.1岁).冠心病组15例(年龄46-61岁,平均48.2岁);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有关项目的检测。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P<0.05)。由此证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液变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以作为观察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病情变化的重要实验室依据。80例男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高洪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探讨Hcy与心脑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40~70岁的心脑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65例,健康体检健康者52例,用Roche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Hcy浓度。结果心血管病组、脑血管病组、糖尿病B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A组虽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Hcy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脑血管疾病与血浆Hcy呈正相关;血浆Hcy浓度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入选健康体检人员,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较老年组、老年组,对比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除HDL-C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在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在老年组达到高峰(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在中年组即达到高峰(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在青年时即开始升高,到中年或老年时达到高峰;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具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亚健康状态者,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我院接治疗的12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5例,分别实施干预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年龄≥60、遗传史、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喝酒、吸烟、高钠饮食等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综上所述,根据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效钙拮抗剂对高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BMD)、骨折发生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连续随机选择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105例,56例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者为治疗组(5~10mg,qd),其余未服用钙拮抗剂的4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骨折发生率、血钙、血磷、BMD,BMD与年轻成人峰值比较积分、BMD与同龄人峰值比较积分。观察时间为3年。结果治疗组BMD[(1.11±0.13)g/cm2]与对照组BMD[(1.12±0.12)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发生率9.1%,对照组骨折发生率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治疗剂量的长效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3年,没有增加高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没有加重骨质疏松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超高龄老年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46例超高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4组,测定血清中FT3、FT4、TSH及BNP水平。并随访1年,临床终点为心源性死亡。评价各检测指标与心力衰竭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FT3逐渐降低,BNP逐渐升高(均P<0.05),而FT4、TSH变化不明显。在1年的随访中发生心源性死亡13例,11例失访,回归分析示BNP值越高,FT3越低的患者越易死亡。结论血浆BNP和FT3是评估超高龄老年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150例为ICVD组,依据其病情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的相关血脂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结果 ICVD组、TIA组、CI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cy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叶酸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C、TG与HDL-C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po A1与Apo B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Fg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定期检测血清Hcy水平和相关血脂,对预防和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403例本院住院患者,其中205例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作为观察组,198例为非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压等,比较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1)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组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2)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组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8.8%,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1.3%,56.9%及37.1%。(3)缺血性心血管事件与出血性心血管事件代谢指标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结论代谢综合征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提示有效控制代谢紊乱,有利于急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及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相关性及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一组选取确诊的119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男68例,女51例)为试验组,另一组67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检测ACA、血糖、胆固醇、CRP(C反应蛋白)。试验组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和抗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ACA、SSS评分NIHSS评分、血糖、胆固醇、CRP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前A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CA、SSS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干预的关系密切,可作为病情转归的指标,也可作为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干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VitC VitE SOD MDA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VitC、VitE、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进行测定 ,以了解VitC、VitE的抗氧化剂作用。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5 8例 ,采用 75 1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 ,根据所测得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对应的浓度值。结果 :脑供血不足组 (脑缺血组 1)与对照组比较 ,VitC、VitE、SOD略降低 ,MDA略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脑梗死急性期组 (脑缺血组 2 )与对照组比较 ,MDA明显增高 ,VitC、VitE、SOD明显降低 ,并均与MDA呈负相关 (均P <0 .0 1) ;恢复期 4项测定值均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的特点 ,应及早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VitC及VitE。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及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对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98例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介入治疗患者的SAS得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其SAS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种类患者的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患者的焦虑水平高于脑血管病和癌症患者。结论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脂类水平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30例ICVD患者血清IGF-1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并与43名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血清IGF-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IA伴有梗死灶者血清IGF-1的含量较无梗死灶者更低(P〈0.05)。脑血管病组总TC、TG、LDL-C和LP(a)水平均较健康老年组升高(P〈0.05)。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GF-1水平与TC、TG、LDL、LP(a)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IGF1与老-年ICVD的发生发展及其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并在脑梗死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住院治疗的T2DM 440例,根据有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分为观察组(T2DM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221例和对照组(单纯T2DM)21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UCP1在rs45539933、rs...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与同期随机142例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 .8%。年龄、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术中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而性别、心脏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术中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年龄、高血压、术中血压的变化及术前脑卒中病史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期痴呆及痴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209例,其中94例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115例非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将观察组94例患者分成血管性痴呆(VD)30例,混合性痴呆(MD)32例,阿尔茨海默病(AD)32例;痴呆患者程度依据MMSE量表区分,重度18例,中度36例,轻度40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差异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观察组不同痴呆类型和不同痴呆程度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间血清Hcy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Hcy水平升高比例、既往卒中史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含量高于15 mmol/L、既往脑卒中史及高龄是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MD组、AD组、VD组血清Hcy含量依次升高;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Hcy含量也呈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是痴呆高危因素之一,且与痴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